• 沒有找到結果。

小稱在語法層面上,它具有「指小」的功能,表達親暱、輕蔑等態度。在音 韻層面上,它導致個別讀音出現不規則的變化。吳方言和徽州方言的小稱形式豐 富,變化多樣。透過本文來觀察小稱如何影響這兩種方言的音韻系統,尤其是在 聲調上的影響。由於小稱變調使許多字丟失原來的聲調。同時通過對小稱的考 察,使我們在探討歷史語音演變時也能同時觀察語法、語義等其它語言成分。

過去對於方言分區的研究並没有考慮到小稱的因素。從目前發表的文章中,

可以看到東南方言的小稱現象,如小稱的類型、構成、功能等在方言分區中是具 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吳語和徽語在小稱上是完全一致的,許多吳語讀成自成音節 的[n N](太湖片、溫州片)等,徽語也讀自成音節的[n](績溪話)。客家話和 赣語也有同樣的表現等等。贛語有些方言也讀[n],常見於「女兒」一詞。閩、

粵、客語「耳」字今多讀鼻音聲母。其中,以吳徽語為保存較多「兒」尾和兒化 韻現象的方言。1其它方言如粵語的信宜方言(羅康寧,1987)、廣西桂平木樂方 言(楊禎海,1989,未刊),贛語多見於「女兒」一詞(魏鋼強,1997),閩語的 大田後路話(陳忠敏,1999)。可以設想,早期客家話可能也有讀鼻音聲母的兒 尾。而在官話區,除了韻母變化的小稱之外,陜西神木、山西右玉、永濟、五台 以及江蘇南京等方言也都存在著小稱調。由此可見,小稱是漢語方言中一個非常 複雜的問題,有待更進一步的理清其類型、分佈以及來龍去脈與相互影響。

一、單本書目

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語言學論叢》編委會編 2003《語言學論叢第二 十七輯》,北京:商務印書館。

中國社會科學和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合編 1987《中國語言地圖集》,香港:朗文 出版(遠東)有限公司

中國大百科全書社會編輯部編 1992《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北京:中 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辭典編輯室編 1980《現代漢語的詞尾》,北京:商務 印書館

王力 1995《王力語言學詞典》,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王福堂 1999《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北京:語文出版社 大西博子 1999《蕭山方言研究》,東京:﹝日本﹞好文出版社 中 幹起 1983《浙南吳語基礎語彙集》,東京:東京外國語大學 方松熹 2002《舟山方言》,中國文聯出版社

平田昌司主編 1998《徽州方言研究》,東京:﹝日本﹞好文出版社 石汝傑 2003《明清吳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石汝傑、陳榴競 1989《山歌索引》,東京:﹝日本﹞好文出版社

江敏華 1998《台中縣東勢鎮客語音韻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

吳建生、李改樣 1990《永濟方言志》,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 李思敬 1986《漢語「兒」音史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如龍、張雙慶 1992《客贛方言調查報告》,廈門大學出版社

李新魁、黃家教、施其生、麥紜、陳定方 1995《廣州方言研究》,廣東人民出版 社

何大安 1988《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台灣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

汪平 1996《蘇州方言語音研究》,華中理工大學

秋谷裕幸、趙日新、大田齋、王正剛 2002《吳語蘭溪東陽方言調查報告》,神戶 市外國語大學外國語學部

秋谷裕幸 2001《吳語江山慶豐方言研究》,﹝日本﹞愛媛大學法文學部綜合政策 學科

袁家驊等《漢語方言概要》(第二版),文字改革出版社

馬希寧 1997《徽州方言語音現象初探》,國立清華大學博士論文 張振興 1992《漳平方延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張惠英 1993《崇明方言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曹志紜、秋谷裕幸、大田齋、趙日新 2000《吳語處衢方言研究》,東京:﹝日本﹞

好文出版社 曹志紜 1996a《嚴州方言言就》東京:﹝日本﹞好文出版社 曹志紜 1996b《金華方言詞典》,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 曹志紜 2002《南部吳語語音研究》,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

紹興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1996《紹興市志》,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許寶華、湯珍珠主編 1998《上海市區方言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陳昌儀 1991《贛方言概要》,江西教育出版社

陳新雄等編著 1989《語言學辭典》,台北:三民書局 游汝傑 1999《游汝傑自選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海洋(主編)1991《中國語言學大辭典》,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湯珍珠、陳忠敏 1993《嘉定方言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湯珍珠、陳忠敏、吳新賢 1997《寧波方言辭典》,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 葉祥苓 1988《蘇州方言志》,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

葉祥苓 1993《蘇州方言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劉丹青 1995《南京方言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錢乃榮 1992《杭州方言志》,東京好文出版社

錢乃榮 2003《上海語言發展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鮑世傑 2003《杭州方言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顏森 1995《黎川方言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袁家驊等 1983《漢語方言概要》(第二版):文字改革出版社 顏逸明 1994《吳語概說》,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顏森 1995《黎川方言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邢向東 2002《神木方言研究》,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

謝劉文 2003《客家方言語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謝尚恒 2003《徽州刻書與藏書》,揚州:廣陵書社

二、單篇文章

石汝傑 1996(《山歌》的語言分析),《北陸大學紀要》19:201-209 Yunji Wu 2002〈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Nominalizer and

Diminutive Suffixes in the Human Dialects〉,張雙慶主編、曹志紜 副主編,《中國語文研究》2002.2(總第 14 期)

丁邦新 1995〈A Minsubstratum in the Wu Dialects〉,《吳語研究》

方松熹 1986〈浙江義烏方言裡的「n」化韻〉,《中國語文》6:442-446 方松熹 1993〈浙江方言裡的兒尾〉,《中國語文》2(總第 233 期):134-140 王本瑛 1995〈漢語方言中小愛稱的地理類型與演變〉,《清華學報》25

王福堂 2003〈紹興話「偐子」本字考〉,《第三屆國際吳方言學術研討會論文》

尚未出版 史瑞明 1989〈航忠方言裏兒尾的發音〉,《方言》3 平田昌司 1982〈休寧音系簡介〉,《方言》4

朱加榮 1992〈金華方言的「兒」〉,《語音學論叢》17

李榮 1978〈溫嶺方言的變音〉,《中國語文》2(總第 145 期)

李榮〈溫嶺方言的連續變調〉,《方言》1:1-29

李榮 1981〈關於方言研究的幾個問題〉,《語文研究》1:1-10

李小凡、邱習丹〈慶元(竹口)方言古濁平字類的入聲化〉,《第三屆國際吳方言 學術研討會論文》,尚未出版

沈明 2002〈晉語的小稱〉,北京兩岸青年漢語方言考察研討會論文 林立芳、莊初升 1998〈曲江縣白沙鎮大村土話的小稱變音〉,手稿

邵慧君 1997a〈吳語、粵語小稱變音語兒尾〉,《恭賀詹伯慧就受六六華誕.漢語方 言論文集》,現代教育出版社

邵慧君 1997b〈粵語小稱變音與「兒」尾綜述〉,詹伯慧主編《第五屆國際粵方 言研討會論文集》,暨南大學出版社。

俞揚 1986〈泰州話名詞後綴「兒」和「子」的語法特點〉,《語言研究集刊》1。

徐通鏘 1985〈寧波方言「鴨」類詞和「兒化」的殘跡〉,《中國語文》3 馬文忠 1999〈右玉方言的兒化變調〉,全國漢語方言學第十屆年會論文 曹志紜 1998〈《山歌》語法特點初探〉,日本《亞細亞語言論叢》第二輯

曹志紜 2002b〈小稱變調的泛化現象〉,《中國東南部方言比較研究第九屆國際研 討會論文集》杭州

曹志紜 1981〈湯溪話的幾個語音問題〉,《一九八一年「五四」學生科學討論會 得獎論文集(社會科學出版)》山東大學

曹志紜 2001〈南部吳語的小稱〉,《語言研究》3

黃廣衢 1958〈溫嶺話入聲變調同語法的關係〉,《中國語文》7

陳忠敏 1989〈漢語、侗語和東南亞朱語言先喉塞音對比研究〉,《語言研究》16:

113-119

陳忠敏 1992a〈論吳語閩語量種表小稱義的語音形式及來源〉,《大陸雜誌》85.2

:227-231

陳忠敏 1992b〈寧波方言「蝦、豬、雞」類字聲調變讀及其原因---兼論漢語南方

《中國語言學報》專刊 14

陳寶賢 2001〈漳平方言的小稱合音〉,全《國漢語方言學會年會論文》,西安 徐越 2001〈杭州方言兒綴續音的再調查〉,《全國漢語方言學會年會論文》西安 傅國通 1961〈武義話裡的一些語音、語法現象〉,《中國語文》1961-9:30-31 傅國通、方松熹、蔡勇飛、鮑士傑、傅佐之 1985〈浙江吳語分區〉,浙江省語言 學會《語言學年刊》第三期方言專刊,《杭州大學學報》增刊

彭冰泉 2001〈贛中贛西部分縣市無規律高升調現象考察〉,《全國漢語方言學會 年會論文》西安

葉國全、唐志東 1982〈信宜方言的變音〉,《方言》2 趙日新 1999a〈徽語的小稱音變和兒化音變〉,《方言》2

趙日新 1999b〈關於徽語的歷史層次〉,《中國語言學研究:開篇》18:40-53 趙輝賢 1956〈東陽語音初步探究〉,《語文知識》1956 年第 9、11、12 期 潘悟雲 1988〈青田方言的連續變調和小稱音變〉,《吳語論叢》上海教育出版社 蔣希文 1962〈贛榆話兒化詞的特殊作用〉,《中國語文》6

蔣平 沈明 2002〈晉語的兒尾變調和兒化變調〉,《方言》4 鄭張尚芳 1964〈溫州音系〉,《中國語文》雙月刊 1

鄭張尚芳 1979〈溫州方言的「兒」尾〉,《方言》3

鄭張尚芳 1980〈溫州方言兒尾詞的語音變化(一)〉,《方言》4 鄭張尚芳 1981〈溫州方言兒尾詞的語音變化(二)〉,《方言》1

鄧鈞 1999〈廣東開平話的基本聲調和變調〉,《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第十屆年會論 文》桂林

錢惠英 1991〈屯溪方言的小稱變音及其功能〉,《方言》3

謝留文 2002〈客家方言表示「乳汁」義的讀音〉,《中國語文研究》1 黃丁華 1958〈閩南方言虛字眼的「阿」和「仔」〉,《中國語文》1 溫瑞政 1958〈浙南閩語裡的「仔」「子」和「」〉,《中國語文》5 黃廣衢 1959〈浙江溫嶺話「頭」字用法研究〉,《中國語文》2

謝自立 2000〈南雄雄州鎮方言裡的變音現象〉,《粵北土話與州編方言國際研討 會》

附錄壹:慶元方言小稱類型表

說明:

1.「/」表示一個小稱音同時具有「/」前後的語音特徵。

2.分為音節型小稱、鼻尾型小稱、鼻化型小稱、變調型小稱、混合型小稱五 大類。

音節/變調型小稱

(一)動物

牛兒 Nåµ52 mo52 ie-iE‚11-55 半大不小的母牛 牛兒 Nåµ52 ie-iE‚11-55小牛

馬兒mo221 ie-iE‚11-55小馬 豬兒/do334-33 ie-iE‚11-55小豬 犬兒t˛HiE‚33 ie-iE‚11-55小狗 貓兒52 ie-iE‚11-55小老虎

獅子兒 s334-33 ts33 ie-iE‚11-55小獅子 雞兒 ie334-33 ie-iE‚11-55小雞

鴨兒 A/5 ie-iE‚11-55小鴨 鵝兒 No52 ie-iE‚11-55小鵝

老鼠兒 221-33 t˛Hie33 ie-iE‚11-55 老鼠1 狐狸兒 mo52 li52 ie-iE‚11-55 狐狸 蛇兒 ˛iA52 ie-iE‚11-55

囝螺兒 tiA‚52lai52 ie-iE‚11-55小的螺螄 猢猻兒 kHuF33 ˛yE‚334-33 ie-iE‚11-55 小猴子

(二)植物

1 因為老鼠和狐狸本來就小,所以沒有小老鼠或小狐狸的分別。

竹兒 /diµ/5 ie-iE‚11-55 小毛竹 樵兒 ˛iÅ52 ie-iE‚11-55 細的木柴

(三)稱謂

細兒 ˛ie11 ie-iE‚11-55 最小的兒子 客兒 kHA/5 ie-iE‚11-55小客人

鬼兒 kuai33 ie-iE‚11-55 小鬼(對小男孩的暱稱)

鬼兒 kuai33 ie-iE‚11-55 小鬼(對小男孩的暱稱)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