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舊市街區的復甦、再造所涵蓋的利害關係人、單位,有公部門各相關單位、

規劃團隊、學術輔導及地方居民、地區組織等。然而結合以上單位的資源、權屬、

技術與人力各面向的合作互動運作的方式,為舊市街區復甦、再造中所急迫需要 的整合與合作機制模式。地區整合性組織的存在、機能性就在於整合、結合各單 位、組織間的訊息、專業知識、技術、機能及權屬,使各組織更加緊密的結合與 聯繫主要的溝通、協調、協商管道。促進各單位、組織間相互支援與成長,進而 有效的相輔相成並同時建立自主循環的運作機制。

第一節 結論

公私部門各組織、單位並非單一個體,採取獨立行事之模式。而是採用其合 作夥伴關係的模式,相互合作、輔助、支援、協調的互動關係。因此,藉由合作 互動的模式與密切的協調、溝通,才能讓舊市街區的發展定位更加明確,擁有更 加詳細的推動計劃方針。舊市街區復甦、再造所涉及的層面較為廣泛,除實質環 境的改善外,更牽涉街區發展相關的利益與地方經濟活動等問題。需有健全而完 善的整合性組織系統,提供相關的專業知識、技術或協商、協調的管道方式等。

然而,地區整合性組織的建立可扮演其角色,進而提供完備的聯繫與溝通的管 道。藉此組織的功能,促進舊市街區的復甦、再造的運作,進而達到永續經營管 理的目標。

壹、為鼓勵舊市街區中利害關係人、社區居民的參與地方組織與社區 議題的討論,須藉由公部門提供或製造相關誘因及整合各部門單 位,同步為舊市街區復甦、再造的推動落實,加強健全的觀念建 立並協調各單位的需求。

哈瑪星地區的發展除社區居民的參與外,更有許多公部門具有相互利 害關係,如:鐵路局、港務局、漁會組織等重要單位,然而這些單位的協 調、協商需透過公部門一併整合加以處理,進而與社區發展同步進行全面 性規劃考量,而非單一區段或區塊逐一進行。更應該將所有關係者一併納 入全盤考量整體發展定位,進而帶動地方活絡發展。然而,縫合串聯社區 的社群活動。除了於實質上的協調各部門外,更應積極舉辦相關教育訓練 活動,長期經營社區,促使地方居民建立完善的社區經營管理觀念,更進 一步讓社區居民熱絡參與社區公共議題,導入社區共同經營管理面向,同 時構築完善的協調機制管道。

貳、爲提供充足的專業知識、技術的協助並共同參與社區經營,需藉 由地方文史團體及相關專業領域學者給予地方實質的協助與輔 導。

地方居民對於社區經營上較欠缺專業知識與技術,須藉由地方相關文 史團體組織給予實質的協助與輔導,利於更清楚認知、辨識社區主要的特 色、需求與方向。透過多面向的溝通、協調,可將社區相關經營、發展等 問題更具體的表達、呈現,有效促進地方居民與地方組織間交流。經常性 的交流與互動中,易產生更有創意的概念與思緒,同時,爲社區注入、積 累更多元的活動與文化,有助於地方營造自我的魅力與特色。地方團體組 織扮演輔導的角色,輔助地方居民朝更多元化的發展,打造地方文化與社 區熱絡活動共存的新社區。

參、地方整合性組織與公、私部門及民間團體爲重要的合作關係,更 是一個組織性的溝通、協調重要的橋樑,其牽涉的層面廣泛,因 此,須具備中立的立場、深入地方生活,進而完善表達地方需求。

地方整合性組織的成立於哈瑪星地區有其急迫與需求性,除帶動地方 社區共識、增加社區凝聚力外,更為活絡街區活動重要的關鍵組織單位。

組織須與地方居民有密切的聯繫與溝通,同時,深入地方、學習生活紮根 於社區,強化組織與地區間之信任、認同感。組織主要在於動員、號召地 方居民共同參與社區活動相關議題,且整合居民的意見等具備其多元的機 能性。除此之外,組織更為公、私部門、民間團體組織間相互合作、協調、

協助、協商、等多面向溝通管道,進而完善傳達相關訊息於各單位間之主 要聯繫網絡。

透過地方整合性組織的動員號召能力,可完善、有效傳遞公、私部門 所執行相關發展計畫說明會、教育訓練活動與公聽會等,降低衝突現象的 產生,構築完善的溝通、協商系統。同時加強互動、聯繫關係,增進合作 模式之運作。

地方整合性組織與民間團體間,可相輔相成促進成長,透過合作的模 式,研擬相關活化地方街區等計畫提案,進而營造符合地方文化意涵的社 區環境,同時結合地方文化本質共同為社區打造新的面貌,讓『舊保存、

新開發』達到其平衡機制,讓新、舊共同並存於社區間。

從社區組織與地方文化探究街區再造經營管理之機制

第二節 建議及後續研究

針對本研究範圍舊市街區復甦、再造提出建議,並爲本研究無法探究之方向 提出後續研究建議。

壹、研究建議

一、建立地區整合性組織,熱絡社區活動、營造社區議題與共識。

本研究範圍,爲一欠缺地區整合性組織的社區,隨著時代的演變 與都市發展的變遷下,社區共同意識越趨薄弱且逐漸忽視其公共利 益,突顯該地區的敗壞與衰竭。舊市街區的復甦、再造不單僅止於等 待政府的施政執行,更重要在於地方居民的共識與認知,除了具備完 善的環境條件外,地方居民的參與視為舊市街區復甦重要的一環,唯 有居民共同響應,得以延續地方記憶、紋理、社群三大特性,且結合 發展共同營造街區空間型態、共同經營管理及保存積累該地區既有的 文化價值,促進舊市街區自行循環運作管理,同時永續經營發展。

社區組織為領導地方居民共同參與、強化社區凝聚力、提升居民 對地方認同感等主要動力來源的系統。對於本研究範圍的街區而言,

建立一地區性整合組織輔導社區重新整合、凝聚現階段社區意識薄弱 的社區聚落,進一步將社區導入活絡的社群性活動,加強社區意識,

讓地方居民對社區議題的參與、關切更加熱絡與積極。

二、公部門應結合地區組織與私部門經常性舉辦相關計劃發展說明會、教 育訓練活動,藉此建立地區居民健全的觀念。

哈瑪星推動都市更新案已十餘年,至今仍不見其成效。過程中大 多屬於公共空間的改善工程,且進行工程改善的同時,僅止於單向施 政執行並未考量社區需求與地方參與,導致地方政府與社區居民間,

猶如兩條無法交集的平行線。因此產生莫大的距離感,未來應考慮對 於該地區發展,應適時舉辦民眾說明會、公聽會等活動行銷,透過地 方組織動員社區居民參與,促使地方居民接受更完善的訊息與建立健 全的觀念。除此之外,地方居民更可以提出更符合社區需求的意見與 看法,有效達成雙向的溝通、交流,共同為地方發展努力。

貳、後續研究建議

一、本研究僅針對研究範圍之特性擬定其管理機制,透過地方現況分析整 理研究範圍街區所面臨的課題,設置符合地方需求的地區整合性組 織,對其組織實質的執行內容與權屬尚未詳述,且對組織的成員組成 與執行權屬是否給予適當之公權力,有待更進一步研究探討。

二、現階段社區共識薄弱窘境下,該如何藉由地區整合性組織的實質運作,

深入地方、帶動社區活絡之社群性活動等相關議題,有待研究其執行 層面面向。

三、對於本研究街區的特性整理分析,未來可研擬整體發展面向的執行方 針,本研究僅提出其經營管理機制系統,其地區實質的串聯與未來發 展的取向等規劃,須再深入研究探討。

從社區組織與地方文化探究街區再造經營管理之機制

附錄一 訪談資料

■ 訪談資料

一、訪談對象:吳文彥

二、服務單位:高雄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 執行秘書 三、訪談日期:2009/05/27

四、紀 錄 者:蔡欣珊 五、訪談內容:

Q1:對於現階段的哈瑪星發展有何看法或見解?

A1:哈瑪星現存的問題分為五個面向 一、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

哈瑪星的發展牽扯到許多利害關係人的串聯及結合面向,彼 此間必須達成共識,進而打造其合作夥伴關係。哈瑪星的產 權問題複雜除社區居民外還涵蓋如:鐵路局、港務局、漁會、

中山大學、歷史建築所有權人、私人企業、市府單位等等。

然而未能整合這些利害關係人於哈瑪星地區的影響因子,對 哈瑪星地區推動街區再造與發展就是一大困難而棘手的問 題。

二、社區發展議題(issues):

社區取向發展議題,這部份是值得被商議的,但現階段的發 展中並看不出有共識,可以來商議該地區的發展取向,也不 能在抬面上被公論的,因為該地區的權屬整合本身就是個嚴 重阻礙發展的難題,而任誰不論公、私部門而或民間團體都 不願接手這燙手山芋。

三、社區居民與社區、地方政府間之互動關係:

因時代的演變與社會結構的變遷,造成現今社區本身凝聚力 的薄弱,而社區共識也逐漸消失。亦是需被重視的問題,也 是未能料想到的轉變,因此針對社區間之互動,應有更好的 策略來帶動社區活動,進而熱絡地方的發展。也較能引起對 公共利益的關注,倘若社區居民本身沒有完善的觀念對於社 區的發展是有程度上的影響的。然而,政府應給予適當的協 助,與社區間不僅只有告知的動作或制式形式上的通知。

四、產業的衰退與流失:

哈瑪星隨著產業的流失與外移,相對同時影響地方的發展與 成長,怎樣讓哈瑪星具有其發展競爭條件,進而促進地方自 主經營管理。當然,觀光的替代性是地方政府現行所主要推 動的,但是若不解決區內本身的問題,很難維持其永續的觀 光效益。區內的串連性與權屬的整合將是為觀光轉型最主要 面臨的課題,須解決這重大的衝擊,在能全面性的通盤考量 規劃,有效刺激地方共同經營發展。再者,實質環境問題也 是所考量其中的,街區的復甦與再造是地區環境改善的最佳 契機,對於環境的需求與保存可被共同商議與討論。

哈瑪星隨著產業的流失與外移,相對同時影響地方的發展與 成長,怎樣讓哈瑪星具有其發展競爭條件,進而促進地方自 主經營管理。當然,觀光的替代性是地方政府現行所主要推 動的,但是若不解決區內本身的問題,很難維持其永續的觀 光效益。區內的串連性與權屬的整合將是為觀光轉型最主要 面臨的課題,須解決這重大的衝擊,在能全面性的通盤考量 規劃,有效刺激地方共同經營發展。再者,實質環境問題也 是所考量其中的,街區的復甦與再造是地區環境改善的最佳 契機,對於環境的需求與保存可被共同商議與討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