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單身化

第三節 綜合分析與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三節 綜合分析與建議

壹、綜合分析

近年來,臺灣房價持續上漲,但薪資卻凍漲,因為買不起房子而引發民怨,

使政府採取一連串措施,以抑制房市炒作,如課徵奢侈稅、央行信用管制、實價 登錄、調高公告土地現值、調高房屋評定現值及地價稅4-1,使不動產持有成本及 移轉成本增加,交易量持續萎縮,而房地合一稅開始實施後,短期投資不動產的 重稅時代來臨,使投資的假性需求退去,交易量大減,即使目前為低利率的情形 下,自住購屋需求的消費者也都謹慎觀望,對於購屋採取保留的態度。在此氛圍 下,中古屋交易量屢創新低,建商也紛紛減少推案供給量,以因應市場變化。在 這波不景氣之下,營建、物業、仲介等相關產業均受到波及。在人口紅利消失,

未來人口結構有重大改變之際,影響的是各個產業和各個層面,未來不僅是房地 產市場面臨嚴峻的考驗,政府也應該要有不同思惟因應。

臺灣長期的低生育率和快速高齡化互為交織作用下,勞動人口減少,勞動力 下降,扶老比及扶養比增加,使青壯年的負擔加重,內需市場逐漸疲弱。在所得 没有增加,但支出加重的情形下,只好選擇不婚不生,以保有生活品質。有土斯 有財的觀念,使多數人把購屋作為人生中的目標,多數人累積財富的方式,主要 是靠薪資收入,隨著房價所得比提高,好不容易儲蓄足夠的房屋自備款,卻又需 為購屋要背負長期房屋貸款。為了在不影響生活品質之下,只好延遲購屋需求,

造成首購年齡提高,或是在尚未購屋前,以租屋方式解決居住問題。

住宅市場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高住宅自有率,臺灣的總人口數最快於 2021 呈現負成長,現存84%自住使用的房屋,未來除了一部分繼承或贈與,另一部分 也會釋出至中古屋市場,在人口不再增加,反而減少的情形下,購屋需求也會持 續縮減,再加上市場存在的高空屋量,如此龐大的住宅供給量,供需失衡的情形 恐將更為惡化。

臺灣家戶帄均人口數,於 1946 年為 6.09 人,2015 年為 2.77 人,家庭型態 由傳統農業社會的多子多孫,轉變為工商業社會家庭人口精簡的型態,以前一個 家庭帄均生六名子女,而子女各自成家後,也維持相當的生育率,所以一個原生 家庭又衍生好幾個核心家庭,自然會有購屋及換屋的需求,臺灣自 1984 年總生 育率為2.06,出現低於人口最適替代率 2.1 後,長期以來總生育率便開始持續下

4-1 今年六都地價稅額皆較去年成長三成五以上,其中又以台中市、高雄市稅額成長率逾四成

最多,台中更達47.97%。林潔玲,2016 年 10 月 18 日,「地價稅下月開徵,帄均漲 30%」

經濟日報,http://udn.com/news/story/7243/2052452,取用日期:2016 年 11 月 11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跌,近年來都只維持在1%左右,若未來的人口不婚也不生,而已婚的家庭大多 都只生育一名小孩,不但購屋及換屋需求減少,原生家庭的房屋可能會經由繼 承、贈與或買賣的方式處理,更加減少購屋的需求。觀察近年的第一次登記、買 賣登記及繼承登記、贈與登記的數量變化,1999 年建物第一次登記棟數約為 26.5 萬棟,2015 年約為 12.6 萬棟,1999 年建物買賣登記棟數約為 38.5 萬棟,而 2015 年約為 29.2 萬棟,第一次登記及買賣登記棟數,近 17 年約減少一半。而 1999 年繼承登記棟數約為 2.5 萬棟,2015 年則提高至 5 萬棟,1999 年贈與登記棟數 約為2.3 萬棟,2015 年約為 4.1 萬棟,繼承登記及贈與登記棟數,近 17 年卻約 增加一倍。臺灣預計2018 年進入高齡社會,2026 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人口結構 高齡化,且因為少子化的結果,預估死亡率會增加,未來繼承和及贈與房屋的量 體會再大幅增加,此一現象也會造成購屋需求的減少。

研究發現,購屋行為是以家庭為單位,而住宅需求主要也是以家庭人口需求 為考量,家庭除了有新購住宅的需求,也有換屋的需求,或者購置第二屋的需求。

結婚、生子及購屋,都是人生中的大事。未來人口結構的變化,也會影響購屋的 需求和決策。購屋需求和家庭人口成長及發展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人口減少的結 果,會導致購屋及換屋的需求減少。隨著都市化發展,居高不下的房價,令人望 之卻步,而租屋除了可以負擔較便宜的租金外,也能滿足居住的需求,並可維持 工作與生活的彈性,提供購屋之外的另一個選擇。而為了解決青年及弱勢族群的 居住問題,政府目前也正積極興建社會住宅,以解決租屋需求。本研究調查顯示,

未來人口結構的改變,因單身化現象影響以租代購之需求,認為會增加者有 69%,因少子化現象影響以租代購之需求,認為會增加者有 59%,多數人認為單 人化及少子化,對於租屋市場的需求均有增加。

購屋的需求主要來自於家庭成員的增加,因為面積不夠住,或因為結婚,希 望有屬於自己的家庭。在現階段人口產生巨大改變的情況下,高齡化、少子化、

單身化(不婚、晚婚、離婚)都會影響購屋的需求,造成房地產市場的影響。臺 灣整體的薪資水準並未增加,未來年輕族群的負擔加重,在所得未增加但支出增 加的情形下,會有排擠效果,又加上初婚年齡一直延後,也延遲結婚購屋的需求。

臺灣65 歲老人目前居住方式,是以和子女同住或和配偶同住為主,總計約 佔八成,隨著高齡人口的增加,在地老化和樂活是老人希望的生活方式。隨著女 性獨立自主的意識抬頭,愈來愈多的女性不再只是以家庭為依歸,而以追求工作 能力及經濟能力為目標。而有經濟能力的女性,會選擇擁有自有房屋。

經調查訪談發現,首次購屋者主要購屋原因是為想要有自己的住所,而換屋 自住購屋者,其購屋原因為想換更好的環境、原有房屋老舊或原有房屋面積太 小。值得注意的是,40-49 歲想購屋的原因,除了因為換屋的需求外,也有少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分為首購自住的需求,顯示首購年齡層有愈來愈高的趨勢。而父母親的經濟能力 允許下,會希望為子女購置房屋,以減輕子女的負擔。20-39 歲的單身受訪者,

大多都與父母或親人同住,多數人認為,即使結婚也仍暫時選擇與父母或親人同 住,購屋會視經濟能力而定,在房價高漲的情況下,也可以選擇租屋,無論居住、

工作、生活都很方便,不用為了背負房貸而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

由夫婦組成的二人家庭:如新婚夫妻尚未有小孩,或因孩子長大已離家,家 中只有老夫老妻作伴,所以居住面積不需過大。年齡和經濟較好時,會希望擁有 自己的房屋,滿足自我的歸屬感。若子女都已成家,面臨退休空巢期,居住空間 不需太大,會想要換小一點的房屋。

在單人家庭方面,會較重視安全及服務管理,一來保障生命財產安全,另方 面因為很忙碌,社區提供社區秘書及管家服務是貼心的服務。單人家庭對公設項 目的要求,主要是自己喜愛的休閒項目,以及和親友聚會可以一起作的活動。少 子家庭對公設項目的要求,主要是自己喜愛的休閒項目,以及可作親子活動的空 間。少子家庭較重視生活便利性及生活品質,而學區已不是那麼重要。高齡人口 的住宅需加強設備或服務為「無障礙空間設計(如:各戶走道、浴廁設備等),

其次為「智慧型居家照護服務系統」。高齡者家庭首要重視醫療保健設施,其次 為聯誼、休憩空間設施。

貳、給購屋者建議

一、考量未來人口結構的供需關係

臺灣的住宅市場一向是以供給為導向,未來人口結構的改變,對於住宅市場 會有一定的衝擊和轉變,購置房屋可能是購屋者的畢生心血,對於購買高價的商 品,應作慎重考量與評估。依據本研究調查結果,有七至八成受訪者認為,未來 無論是單身化、少子化、高齡化,都會影響購屋需求量,更有高達九成受訪者認 為,單身化和少子化現象會影響購屋需求面積,認為高齡化現象影響購屋需求面 積也有七五成。在未來人口結構改變,需求量減少,而空屋量仍然十分高的情形 下,對於買房,應該以謹慎保守的態度觀察,對於前所未有的人口結構改變,要 考量未來住宅市場的去化問題。

臺灣的出生人口數,於 1982 年為 40 萬人,2000 年是 30 萬人,2007 年是 20 萬人,在生育率没有提高之下,未來人口減少的趨勢不會改變,而單身人口 數又高達四成,由此可知,購屋的需求量在遞減,也壓縮正常需求所伴隨的上漲 獲利空間,在供需失調的情形下,若不重視需求下降問題,不僅將因為高空屋率 持續增加,而影響房屋價值性,也將使持有之房地難以正常轉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二、購屋應更注重區位選擇

過去購屋對於區位的選擇,多半是選擇增值性強的區位作考量,當前人口結 構改變下,購屋者對於區位的選擇方面,除了應該由自住需求作為考量之外,也 應該考量區位的效益性。本研究調查顯示,購屋者喜愛交通便利、生活機能成熟 且方便的區域,購屋者未來購屋應注意區位選擇,宜避免新市鎮區域或大規模的 新興市地重劃區,因為人口密集度低但空屋量高的地區,未來若出現供給量過大 但需求減少,短期間無法去化房屋量,因而影響房價,未來人口結構改變,購屋 者對於區位的選擇,會希望選擇在都市成熟地區,滿足其對交通便利、生活機能

過去購屋對於區位的選擇,多半是選擇增值性強的區位作考量,當前人口結 構改變下,購屋者對於區位的選擇方面,除了應該由自住需求作為考量之外,也 應該考量區位的效益性。本研究調查顯示,購屋者喜愛交通便利、生活機能成熟 且方便的區域,購屋者未來購屋應注意區位選擇,宜避免新市鎮區域或大規模的 新興市地重劃區,因為人口密集度低但空屋量高的地區,未來若出現供給量過大 但需求減少,短期間無法去化房屋量,因而影響房價,未來人口結構改變,購屋 者對於區位的選擇,會希望選擇在都市成熟地區,滿足其對交通便利、生活機能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