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綜合討論

以下就本研究的統計分析結果,分別與過去的相關研究進行比較與討論。

宜蘭縣技術型高中身心障礙學生之主要照顧者親職壓力現況

一、主要照顧者之親職壓力現況

就本研究而言,分析身心障礙學生之主要照顧者的比例仍以母親為主,佔受試 者比例66.7%,高達一半以上,這與過去台灣親職壓力相關研究多以母親為研究對 象,認為家庭結構中是以母親為主要照顧者(吳佳玲,2008)的分析結果以及在研 究中主要照顧者部分有討論到母親角色或特別設定研究對象為母親的結果一致

(林琦華等人,2005;黃珊峨,2005;梅心潔等人,2008;鍾燕宜等人,2010;王 裕仁,2010;宋玟欣,2016;陳姵瑱等人,2018)。顯示在身心障礙子女的成長過 程中,母親依然是負責養育女並且陪伴成長的重要角色。

針對親職壓力的分析結果,整體而言身心障礙生的主要照顧者仍感受到親職 壓力的產生,其中全量表總平均數為89.79 分而且題平均數為 3.10,對於生活中的 親職壓力程度偏「同意」,與陳慧如在2015 年的研究認為針對特殊需求的兒童,

比起一般兒童照顧起來,會面臨更多挑戰與問題,所感受到的壓力也會有所不同;

往往擁有特殊需求兒童的主要照顧者或家庭,在生活中所承受的壓力遠遠較高(唐 愉君等人,2019;張子嫺,2013;Lindo et al., 2016),與國外的相關研究結果一致。

另外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就技術型高中的身心障礙學生之主要照顧者,雖與 過去研究對象多以身心障礙兒童的家長為主不同,但認為特殊兒童其障礙是伴隨 一生(鍾燕宜等人,2010);家庭的壓力事件大致可分成可預期與不可預期兩種從 新生兒開始伴隨著有特殊需求大部分都屬於不可預期的壓力事件(唐先梅等人,

2008)並且國外研究者也認為家庭關係是一個持續影響的互動,無論從出生到子女 成年父母永遠會站在一個期盼與擔憂並存的角色之中(Nam kung et al., 2020),親職

93

壓力的高低對於養育者而言是一個持續存在且不停變化的過程等研究結果來看,

顯示即使本研究的身心障礙子女雖然已經成長至青少年,並且接受技術型高中的 教育,在主要照顧者的主觀感受下養育子女仍有其擔憂,導致親職壓力在照顧身心 障礙子女的成長過程中會持續產生,面對不同的親職壓力不停變化將伴隨著擁有 身心障礙子女的家庭從子女出生到長大的過程,這方面探討的結果一致。

二、主要照顧者之親職壓力量表分數差異

其中針對三個分向度進行討論,本研究結果以「親職愁苦」分向度的題平均數 3.20 為最高,其次為「困難子女」,最低的為「親子失功能互動」題平均數僅為 3,

偏向普通。這樣的分布結果研究者認為與國外研究者(Smith et al., 2014;Cuzzocrea et al., 2016)的研究認為,唐氏症和一般兒童父母的壓力相對較小,是因為和親子 互動有關,並且有一部分的父母認為如果能夠成功與子女交流可以減低養育過程 壓力的研究結果有所呼應,研究者認為能夠就讀技術型高中的身心障礙學生,已是 身心障礙學生中溝通無礙或屬於高功能的一群,顯示對於基本生活自理與表達可 以很順利的進行溝通,因此主要照顧者對於分向度「親子失功能互動」的親職壓力 感受相較於其他兩個分向度的同意程度偏「普通」。然而「親職愁苦」的定義為主 要照顧者擔任父母親職角色時所經驗的困擾和生活上的困境,其次「困難子女」為 身心障礙子女的特質和行為表現所帶來的影響,研究者認為無論是養育一般子女 或身心障礙子女都需要家長一輩子的陪伴,也是家長無法輕易割捨的責任,而身心 障礙學生的某些特質不會因環境時間而改善,只能與之找到共存的平衡,因此主要 照顧者在這兩個分向度之親職壓力程度也相對較高。

三、主要照顧者在不同情境之親職壓力程度差異

進一步討論各向度的不同情境,分向度「親職愁苦」中主要照顧者表示同意產 生最多親職壓力的情境狀況前兩名為「自己的生活安排」以及「生活中的困擾」。

與親職壓力模式認為親職是一個較複雜的互動,父母常常是需要在迫切的狀況下,

94

用有限的資源去解決問題,使得在履行父母角色時,常常需要承擔許多潛在的壓力 的概念相似,顯示養育身心障礙子女上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因此主要照顧者需要面 對較多的問題狀況,承受著較高的親職壓力。

分向度「親子失功能互動」及「困難子女」之中,排名前三名主要照顧者容易 有親職壓力的情境,研究者發現有其共同性,其一為關於身心障礙學生的行為表 現,分別在「孩子的學習表現」、「對孩子的要求」以及「孩子的行為表現」,顯 示主要照顧者對於身心障礙學生的行為有所期待,並且會因為子女的行為問題感 到困擾;其二為身心障礙學生的情緒反應,這樣的情境中較多主要照顧者會產生親 職壓力,與國外研究者Yuen Wing Ki1 與 Chan Chung Yan (2014)研究香港父母發 現最有壓力的是處理子女的情緒與行為,以及相關研究輕度智能障礙兒童發現了 親職壓力並且育兒過程的危險因素其一為兒童行為問題(Yael et al., 2020),更有研 究者Rodriguez 等人於 2019 年提到父母壓力和自閉症兒童行為問題與症狀之間是 有交互關係的;另外國內研究者(李佳宜等人,2015;宋玟欣,2016)則提出孩童 外化行為問題是影響家長親職壓力的重要預測因子,以上相關研究的結果一致。顯 示主要照顧者在養育身心障礙子女的過程中會花很大的心力處理相關的情緒和行 為問題,並且在學校的學習表現也是這個年紀被家長所期待的部分,但可能因為其 身心障礙特質而比一般學生伴隨著更多行為問題,因此更需要主要照顧者的協助,

可見主要照顧者的親職壓力在有學校專業人員的共同參與下,仍然會在養育身心 障礙學生的過程中有親職壓力的產生與程度上的差異。

從上述內容可以得知,技術型高中身心障礙學生之主要照顧者的背景現況,以 母親為最多,並且在親職壓力全問卷得知有親職壓力產生並有程度上的差異,其中

「親職愁苦」分向度親職壓力程度最高,反之在「親子失功能互動」的向度親職壓 力程度較低;情境中對於身為父母的責任、身心障礙學生的情緒及行為問題方面較 容易產生親職壓力,是主要照顧者有比較多擔憂及困境的部分。皆與國內外相關研

95

究中的研究對象設定以及研究結果一致,顯示無論是身心障礙兒童還是進入青少 年的身心障礙學生家庭,除了親子互動因為溝通能力的提升而可能相對比較少產 生親職壓力之外,對於「親職愁苦」及「困難子女」的部分皆會在主要照顧者養育 身心障礙子女的過程中遇到不同的困境和擔憂,因此產生親職壓力不同程度的變 化。

主要照顧者的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等級、

親屬關係)在親職壓力程度上的差異

一、主要照顧者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及職業等級

本研究依序針對主要照顧者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及職業等級的背景變項進 行分析,結果在親職壓力的三個分向度及全量表的得分皆未達顯著,與過去研究者 的研究提到年齡或教育程度、就業情形及家庭收入對親職壓力的感受有顯著影響

(黃珊峨,2005;梅心潔等人,2008;鍾璧卉等人,2008)的結果不同,研究者認 為因為本研究僅以一個縣的技術型高中身心障礙學生家長為對象,可能因為取樣 範圍較小,無法推論至整體身心障礙青少年的家長狀況,另外比起身心障礙兒童可 能年齡較小且是家庭全新組成的開始之際,本研究中能夠就讀技術型高中的身心 障礙子女已經是年齡較大並且擁有較好的生活功能的狀況之下,在生活自理上主 要照顧者可以少花一些心力,而且在就學期間也有社會福利的相關補助和學校單 位的介入服務,因此即使主要照顧者可能為低社經地位的狀態仍可以維持其家庭 的基本穩定度,且本研究發現有主要照顧者為新住民,其中文並非母語也沒有接受 過台灣的教育,僅能夠用中文達到口語溝通的程度而已,生活重心也著重在照顧子 女及操持家務,一直都沒有就業打算,顯示養育子女本來就是這些新住民母親被期 待的角色任務,這是過去研究較少討論的部分,希望未來可以有機會進行更多主要 照顧者的背景變項分析,如:新住民家庭等等的探討。

96

二、主要照顧者與身心障礙學生的親屬關係

另外本研究分析背景變項的結果發現,主要照顧者與身心障礙學生的親屬關 係在親職壓力程度上有達到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身為其他親屬的主要照顧者在

「親子失功能互動」、「困難子女」及「全量表」中比「父親」及「母親」的親職 壓力程度高,顯示因為家庭組成的需要,家中其他親屬因此需要養育身心障礙學生 的責任時,會比父親或母親的角色面臨更多困難,也更容易產生親職壓力,這是過 去研究對象中多以父母為主,所未討論到的部分,此外父親在「親子失功能互動」

中也比母親的親職壓力程度較高,與過去林琦華等人(2005)的研究結果認為父親 的次高壓力為社會環境及經濟上的壓力,而母親次高為本身與家人互動溝通的壓 力結果不盡相同,研究者認為「親子失功能互動」的題項情境內包含對身心障礙學

中也比母親的親職壓力程度較高,與過去林琦華等人(2005)的研究結果認為父親 的次高壓力為社會環境及經濟上的壓力,而母親次高為本身與家人互動溝通的壓 力結果不盡相同,研究者認為「親子失功能互動」的題項情境內包含對身心障礙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