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綜合討論

綜合以上研究結果,本節將以相關研究文獻進行綜和討論,分別就 12 週瑜伽運動介入高中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之身體組成、肌肉適能、

柔軟度及心肺適能之影響進行討論。

一、身體組成

本研究以身體質量指數(BMI),為評估身體組成之指標,實驗結果 顯示,實驗組進行 12 週瑜伽運動後,其 BMI 值之改變達顯著差異。我國 國民健康署(2017)建議成人 BMI 值應維持在 18.5 至 24 之間,太瘦、

過重或太胖皆有礙健康。本研究瑜伽運動介入前後測,15 位受試者 BMI 平均減少 0.44,表示本研究瑜伽運動有降低 BMI 值之運動效果,此與王 靜慧(2016)及黃潔茹(2013)之研究結果相同。

瑜伽運動介入前測中有 6 名受試者 BMI 值大於 24,屬於過重、輕度 肥胖及中度肥胖體位,於 12 週瑜伽運動介入後,其 BMI 值皆降低,趨向 健康體位改變;介入前測中有 2 名受試者 BMI 值小於 18.5,屬於體重過 輕體位,經 12 週瑜伽運動介入後,其中 1 位 BMI 值增加,趨向健康體位 改變,另一位 BMI 值降低,推測可能與其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有關。

研究者發現受試者 C 於瑜伽運動介入前 BMI 值為 23.01,屬正常體 位,瑜伽運動介入後 BMI 值增加 0.49,其成因可能與瑜伽運動介入過程 中,其注意力較不集中,常需提供個別口語提示及肢體協助,以完成正 確之體位法。爰此,瑜伽運動執行之專注度及體位法之正確完成度,亦 可能影響 BMI 值之改變。

二、肌肉適能

本研究以 1 分鐘屈膝仰臥起坐次數,為評估肌肉適能之指標,實驗 結果顯示,實驗組進行 12 週瑜伽運動後,其 1 分鐘屈膝仰臥起坐次數之

51

增加達顯著差異,由此可推論,因瑜伽運動大部分體位法皆須使用核心 力量,致使 12 週內長期且規律的使用腹部肌力及肌耐力,因此提升了腹 部及核心肌群之肌力與肌耐力,此與李玉琪(2011)、黃潔茹(2013)及 董郁君(2016)之研究結果相同。

本研究受試者 1 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前後測成績之改變,大致可分為 以下 4 組:進步 5 次以上者 7 名、進步 1 至 4 次者 5 名、無改變者 2 名 及退步 1 至 2 次者 3 名。分析以上 4 組受試者之 BMI 值改變,可知 1 分 鐘屈膝仰臥起坐進步 5 次以上者計有 7 名,其中 5 名 BMI 值降低,趨向 健康體位改變。而 1 分鐘屈膝仰臥起坐成績退步者計有 3 名,其中 2 名 BMI 值增加,趨向健康體位改變。由以上分析可知腹部肌肉適能之提升,

與趨向健康體位之身體組成呈現正相關,但與原本的體位是否太瘦或太 胖較無關係。

研究受試者 C 於 1 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前後測成績之改變為退步 1 次,

此結果與上開腹部肌肉適能之退步,與趨向過重體位之身體組成結果互 相呼應。

三、柔軟度

本研究以坐姿體前彎,為評估柔軟度之指標,實驗結果顯示,實驗 組進行 12 週瑜伽運動後,其柔軟度之增加達顯著差異。由此可推論受試 者柔軟度之進步與瑜伽運動體位法,強調緩慢的進行身體延展、並藉由 各體位靜止姿勢,達到身體最大伸展,增加柔軟度有密切關係。此與王 靜慧(2016)、李玉琪(2011)、黃潔茹(2013)及董郁君(2016)之研究 結果相同。

本研究受試者坐姿體前彎前後測成績之改變,平均增加 2.79 公分;

僅受試者 F 坐姿體前彎減少 1 公分。另比較受試者 F 於瑜伽運動介入前 後之身體組成、肌肉適能及心肺適能之改變:受試者 F 屬正常體位,BMI

52

值趨向健康體位改變;1 分鐘屈膝仰臥起屬於退步組,較前測減少 2 下;

400 公尺跑走表現進步,減少 5 秒。由以上分析可推論瑜伽運動對受試 者 F 有運動效果,但在柔軟度及 1 分鐘仰臥起坐等「個別施測」項目,

無顯著進步,甚至較前測差,推測可能與其害羞在大家面前盡力表現之 個性有關。

四、心肺適能

本研究以 400 公尺跑走秒數,為評估心肺適能之指標,實驗結果顯 示,實驗組進行 12 週瑜伽運動後,其 400 公尺跑走秒數之減少達顯著差 異。由此可推論研究受試者心肺適能之進步,與瑜伽運動能溫和增加心 率,並藉由控制橫膈膜,提高肺活量,有助於肺部功能有關。此與王靜 慧(2016)、李玉琪(2011)、黃潔茹(2013)及董郁君(2016)之研究結 果相同。

本研究受試者 400 公尺跑走前後測成績之改變,大致可分為以下 5 組:進步 16 秒 1 名、進步 11 至 15 秒者 3 名、進步 6 至 10 秒者 1 名,

進步 1 至 5 秒者 6 名,退步 2 至 3 秒者 4 名。針對以上 5 組受試者之 400 公尺跑走改變進行極值分析:進步 11 至 16 秒者共 4 位,分別為受試 C、

受試 H、受試 K 及受試 J,以上 4 人除受試 H 體位正常偏瘦外,其他 3 人 皆屬正常體位;退步 2 至 3 秒者共 4 名,分別為受試 B、受試 L、受試 M 及受試 N,以上 4 人除受試 B 及受試 M 屬過重及肥胖體位外,其他 2 人 皆屬正常體位,綜上,400 公尺跑走測驗與受試體位之胖瘦無明顯相關。

受試 C 於健康體適能 4 要素中,身體組成趨向過重體位、1 分鐘屈 膝仰臥起坐成績退步 1 次,柔軟度小幅進步 1.5 公分,惟 400 公尺跑走 進步 12 秒,探究其成因可能為受試 C 平時熱愛跑步,受試 C 於 400 公尺 跑走前測時,可能因注意力不集中,未能清楚理解檢驗規則及盡全力跑 走,導致未能測出受試 C 之 400 公尺跑走前測真實水準。

5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