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瑜伽運動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瑜伽運動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影響"

Copied!
7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瑜伽運動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健康 體適能之影響 The Effects of Yoga on the 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fo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指導教授:佘永吉 博士 研究生:商執中 撰. 中華民國一○六年六月.

(2) 謝誌 很高興終於完成碩士班的學業,能和我初次帶班的學生們一起畢業, 真是可喜可賀!對我而言這是求學生涯中,最徬徨的一段日子,特別是 在論文撰寫的過程中,曾一度迷失了目標及方向,感謝內子溫柔的鼓勵 及支持與即將出世女兒的激勵,提供我完成學業的動力。 感謝指導教授佘永吉博士的不離不棄、不著痕跡的關心,藉由多元 管道安排同學們關心及激勵,從不催促我,始終對我保持信心,您的幽 默體貼及溫文爾雅是我學習的榜樣。感謝您的細心指導使我增廣見聞、 受益良多,真心誠意的感謝佘老師的指導提攜。 承蒙口試委員王宏宗教授及張家豪教授,在口試前撥冗細心閱讀我 的論文,並於計畫口試及論文口試時給予寶貴的意見,使本文更趨於完 善,特此感謝。 感謝健美開朗的潘淑貞老師在瑜伽運動課程設計及教學上的專業指 導及解惑。感謝美珍老師、佩嘉老師及 Arnis,協助代理班務,讓我無後 顧之憂。思允老師、台生老師及鈴慧老師的關心、鼓勵及心理支持,讓 我在研究路上不孤單。 感謝與我並肩作戰的同窗好友家賢、玉華、仲軒、怡吟、啟誠及鈴 津,你們是我研究生涯中的荒漠甘泉,在每日焚膏繼晷撰寫報告及作業 的苦澀生活中,還能讓我有不枉此行之感! 最後再次感謝我的父母及內子,因為有你們的支持,我才能走過這 一段身心都難熬的日子。也相信經歷這一段磨練過程,更能激發我的韌 性,提升我的抗壓性及批判反思能力,以利未來進行行動研究,解決教 學現場問題。 此刻方能體會佘老師常提到的─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之情。 執中 謹誌 106 年 6 月 30 日 ii.

(3) 瑜伽運動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影響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瑜伽運動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 適能之影響,採單組前後測實驗設計,以某特殊教育學校 15 名高職部中 重度智能障礙學生為研究對象,接受為期 12 週、每週 2 次、每次 50 分 鐘之瑜伽運動課程。測驗後所得資料以 SPSS for windows 23 版進行統 計,以成對樣本 t 檢定考驗健康體適能各項測驗之前測及後測有無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 一、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身體組成之改變達顯著差異。 二、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肌肉適能之改善具顯著差異。 三、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柔軟度之改善具顯著差異。 四、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心肺適能之改善具顯著差異。 因此,本研究的結論為瑜伽運動可提升高中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 之健康體適能。. 關鍵詞:健康體適能、瑜伽運動、智能障礙. i.

(4) The Effects of Yoga on the 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fo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bstract The study aimed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yoga to the 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of the moderation and severe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students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he study adopted one-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 took 15 stud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a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The group took the yoga program for 12 weeks, twice a week, 50 minutes at each time. The statistics was collected by SPSS for Windows 23 version and examined if the physical fitness between pre and post-test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rough paired-sample t test.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Body composition of students with moderation and severe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were fou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5). 2. Muscular fitness of students with moderation and severe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were fou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1). 3. Flexibility of students with moderation and severe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were fou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01). 4. Cardiovascular fitness of students with moderation and severe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were fou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1). Therefore,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the yoga exercise has positively improved physical fitness for the moderate and sever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 Keywords: 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yoga,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i.

(5)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特定目標…………………………………………… 4 第三節 待答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6 第五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智能障礙者之體適能……………………………………………9 第二節 智能障礙者之動作教育……………………………………… 12 第三節 健康體適能評估工具………………………………………… 19 第四節 瑜伽運動簡介及其對智能障礙之效果………………………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2 第三節 研究步驟……………………………………………………… 3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4 第五節 瑜伽運動課程設計…………………………………………… 38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1 第一節 瑜伽運動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身體組成之影響…… 42 第二節 瑜伽運動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肌肉適能之影響…… 44 第三節 瑜伽運動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柔軟度之影響……… 46 第四節 瑜伽運動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心肺適能之影響…… 48 第五節 綜合討論……………………………………………………… 50. iii.

(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3 第一節 結論…………………………………………………………… 53 第二節 建議…………………………………………………………… 54 參考文獻……………………………………………………………………56 附錄…………………………………………………………………………63 附錄一 瑜伽運動教學簡案……………………………………………… 63 附錄二 瑜伽運動課程─家長說明書…………………………………… 69 附錄三 瑜伽運動課程─家長同意書…………………………………… 70. iv.

(7) 圖目錄 圖 3-1 研究架構圖………………………………………………………31 圖 3-2 研究步驟圖………………………………………………………33. v.

(8) 表目錄 表 3-1 瑜伽運動課程時間分配表……………………………………….. 38 表 4-1 Shapiro-Wilk 常態性檢定表…………………………………… .. 41 表 4-2 智能障礙學生 BMI 值變化資料表……………………………… 43 表 4-3 智能障礙學生 BMI 值 t 檢定表…………………………………. 43 表 4-4 智能障礙學生 1 分鐘屈膝仰臥起坐次數變化資料表…………. 45 表 4-5 智能障礙學生 1 分鐘屈膝仰臥起坐 t 檢定表…………………...45 表 4-6 智能障礙學生坐姿體前彎變化資料表………………………......47 表 4-7 智能障礙學生坐姿體前彎 t 檢定表……………………………...47 表 4-8 智能障礙學生 400 公尺跑走變化資料表……………………......49 表 4-9 智能障礙學生 400 公尺跑走 t 檢定表…………………………...49. vi.

(9) 第一章 緒論 智能障礙(intellectual disability) 是一種常見的障礙類別,以臺灣目前 學前至高中職各教育階段之就學人口,身心障礙者總數為 102,461 人,其 中智能障礙者計有 23,906 人,約佔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總數之四分 之一(教育部,2016)。 本研究之目的旨在探討瑜伽運動對於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中重度智 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影響。本章描述研究之背景及動機,並依其提 出研究目的與特定目標,研擬出待答問題,說明研究限制,最後進行名 詞釋義及闡釋研究重要性。.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智能障礙者因認知功能及生活適應困難之限制,使得生活自理、動 作與行動能力、語言與溝通、社會人際與情緒行為等任一向度及學科學 習之表現,較同年齡者有顯著困難情形(教育部,2013);又因其內向之人 格特質、有溝通障礙、較難相處,且易出現行為問題(Vrijmoeth Monbaliu, Lagast & Prinzie, 2012),適應行為能力亦較差(盧台華、林燕玲,2006)。 除上開特徵外,智能障礙者之體適能與動作技巧表現,亦明顯較同年齡 一般同儕落後(Blomqvist, Olsson, Wallin, Weater & Rehn, 2013)。 「體適能」是日常基本活動運作的預測指標,體適能較佳者,可以 儲備較多體能,以提供每日活動所需,無論是一般人或身心障礙者皆然 (Oppewal, Hilgenkamp, WijckSchoufour & Evenhuis, 2014)。Oviedo、Guerra、 Balic、Baynard 與 Javierre(2014)研究指出,智能障礙者若能維持良好 的體適能,特別是肌肉適能,較能預防工作傷害。爰此,於學校教育階 段提升智能障礙者之體適能並養成其運動習慣,對智能障礙者獨立生活 及社會適應能力有相當助益。 1.

(10) 智能障礙者的生活型態大多以坐式生活為主,常受限於本身能力, 導致身體活動量不足,大多數皆為肥胖與過重,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也較高(Esposito, MacDonald, Hornyak & Ulrich, 2012)。林偉仁(1999)針 對彰化啟智學校學生體能現況進行調查,指出智能障礙學生在體能的心 肺耐力、肌力與肌耐力及柔軟度等三方面,皆明顯表現較一般人差,且 有提早老化的現象。郝佳華(2004)針對高雄市三所特殊教育學校高職 部智能障礙學生進行調查,結果指出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普遍不理想, 尤以肌力及肌耐力部分與同年齡一般學生差異最大。綜上,肥胖、過重 或體適能水準不佳,對智能障礙者的生活無益,並可能造成其生活適應 及工作方面之限制與阻礙,是以,提升智能障礙者之體適能及養成運動 習慣為其教育階段應訂定之重要教育目標。 研究者任教於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並教授健康與體育課程,任教 期間深感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因其認知功能限制及社交技巧不足,難 以理解一般人之團體體育競賽活動規則並參與其中,無法享受運動的樂 趣及保持動機與習慣。又研究者本身學習瑜伽已有三年資歷,親身體驗 瑜伽運動之體位法能有效增進健康體適能並提振精神。 研究者在學習瑜伽的過程中發現,瑜伽運動相較於團體競賽運動不 需與他人競爭、沒有複雜的規則與戰術策略,從事瑜伽運動只需專注於 自身的體位動作及保持呼吸韻律,且瑜伽運動之體位法多源於大自然景 物或動物擬態之具體形象,如貓式、牛式或樹式……等,可與中重度智 能障礙者之生活經驗產生連結,具趣味性並可提升其學習動機。瑜伽運 動進行時,可依每位學習者之能力或身體狀況,提供多層次的目標。 Stephen(2014)指出瑜伽是一種非競爭性的身體和心理經驗,可應 用於個人、雙人、小組跟大團體中,且對於空間及設備的要求較少,能 在學校的體育館、教室或任一平坦安全的空間實施。Stephen(2014)另 歸納出瑜伽有以下教育利益,如增進注意範圍、身體意識、自信、專注 2.

(11) 技能、創造力、內心安寧或平靜、壓力紓解及增進社會互動技能……等。 另從身體的觀點來看,瑜伽能提升肌肉適能、平衡、穩定性、柔軟度、協 調性及身體意識。 研究者期望藉由瑜伽運動的介入,探討其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 生健康體適能之影響,希冀藉由瑜伽運動,能引起高中職中重度智能障 礙學生之運動動機及興趣,並提升其健康體適能,俾增進其體能、活動 力、工作持續度及情緒穩定性,對其日常生活能力及未來職場就業皆能 有所助益。. 3.

(1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特定目標 依據第一章研究背景及動機之脈絡,本研究目的定為探究瑜伽運動 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影響。 本研究之特定目標如下: 一、瑜伽運動介入後,可以改善高中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之身體組成。 二、瑜伽運動介入後,可以改善高中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之肌肉適能。 三、瑜伽運動介入後,可以改善高中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之柔軟度。 四、瑜伽運動介入後,可以改善高中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之心肺適能。. 4.

(13) 第三節 待答問題 本節將針對研究目的及特定研究目標,提出以下待答問題: 一、瑜伽運動介入後,高中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之身體組成是否改善? 二、瑜伽運動介入後,高中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之肌肉適能是否改善? 三、瑜伽運動介入後,高中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之柔軟度是否改善? 四、瑜伽運動介入後,高中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之心肺適能是否改善?. 5.

(14) 第四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研究限制說明如下: 一、本研究以某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為對象,研究 受試者共 15 位,參與 12 週瑜伽運動課程,其他特殊教育學校及高 職特教班之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不在本研究範圍。 二、本研究僅以 12 週瑜伽運動課程介入,及實驗介入前與介入後之健康 體適能各項要素檢測,探究健康體適能各項要素是否有顯著差異, 其餘變項不列入本研究探討範圍。. 6.

(15) 第五節 名詞釋義 一、健康體適能(health-related fitness) 本研究所指健康體適能為身體適應各種環境及狀況之能力,是生理 能力及身體健康之指標,其包含以下要素: (一)身體組成(body composition) 身體組成係指體內肌肉、脂肪等組織所佔之比率,是以身體質量指 數(Body Mass Index,簡稱 BMI)做為指標,判斷體內脂肪數約佔體重的 比例。 (二)肌肉適能(muscular fitness) 肌肉適能係指肌力及肌耐力,肌力是肌肉所產生最大的力量或緊張 程度;肌耐力則是肌肉能持續用力的時間或反覆的次數。 (三)柔軟度(flexibility) 柔軟度係指單一關節或一連續關節的活動範圍,或指在關節生理限 制內,伸展肌肉和肌腱的能力。 (四)心肺適能(cardiovascular fitness) 心肺適能係指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功能的整合表現。使吸入的氧氣 能快速的由血液運送到組織,並把組織代謝產物快速的排出體外的作功 效率。 綜上,本研究之健康體適能檢測依據如下說明: 一、本研究以「身體質量指數(BMI)」測驗,為身體組成之檢測依據。 二、本研究以「1 分鐘屈膝仰臥起坐」測驗為肌力及肌耐力之檢測依據。 三、本研究以「坐姿體前彎」測驗,為柔軟度之檢測依據。 四、本研究以「400 公尺跑走」測驗,做為心肺適能之檢測依據。. 7.

(16) 二、瑜伽運動(yoga) 瑜伽源於梵文字 Yoga,意指調和與統一。藉由呼吸、放鬆及冥想的 方式,促進生心理的平衡,並達到身心整合的效果(劉美珠,1990) 。瑜 伽有許多流派,其中哈達瑜伽又名健身的瑜伽,是以動作法及呼吸法為 實踐宗旨的派別,本研究以哈達瑜伽之體位法做為瑜伽運動課程設計之 參考依據。 本研究之瑜伽運動係參考民間瑜伽教室教學課程及瑜伽相關書籍, 並與具合格證照之瑜伽教師討論後,編擬出一套適合高職中重度智能障 礙學生的瑜伽運動課程,課程內容安排見附錄一。. 三、智能障礙(intellectual disability) 根據教育部(2013)訂定之「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 第三條第一款。 本研究所稱之「智能障礙」,係指符合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 定辦法,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並經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身心障礙學生 鑑定安置輔導委員會鑑定為中度或重度智能障礙,且就讀於某特殊教育 學校之高職部學生。. 8.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體適能是人類從事所有活動的基礎,近年來體適能的概念強調個 人的內在差異,並注重有關個人信念、態度和實際做法。對於中重度智 能障礙者而言,體適能可提升其未來工作體能及生活適應之能力,如何 能提升中重度智能障礙者之健康體適能?瑜伽運動是否能有效提升中重 度智能障礙者之健康體適能?本章將分別從智能障礙者之體適能、智能 障礙者之動作教育、智能障礙者健康體適能之評估工具及瑜伽運動之運 動效果等加以探討分析。. 第一節. 智能障礙者之體適能. 一、體適能對智能障礙者之重要性 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 ,係指身體的適應能力,能安全有效的 因應日常身體所承受的衝擊及負荷,並有體力享受休閒及娛樂活動的能 力。體適能是活動的基礎,與人體健康及疾病預防有密切相關,對於生 活品質、學習效率及活動參與度等,皆具有重要的影響力(謝幸珠,2011; Hoeger & Hoeger, 2011)。 1980 年 美 國健 康 體育 休閒 舞蹈 協 會 ( American Alliance for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AAHPERD)將體 適能分為健康體適能(health-related fitness)與運動體適能(skillrelated fitness)。健康體適能係指於日常生活,身體適應工作及環境 所需之綜合能力統稱,且能夠從事休閒活動或有足夠的精力去反應未知 事件。健康體適能主要包含四大要素:身體組成、肌肉適能、柔軟度及 心肺耐力;運動體適能則包括:速度、平衡、協調性、爆發力、反應時間 等,其主要目標係提升運動員更快、更遠、更佳之成績表現,而非獲得. 9.

(18) 良好的健康、預防疾病或增進生活效能(許樹淵,2009;陳張榮與周俊 良,2012)。 從教育及增加智能障礙者未來工作體能及生活能力之觀點而言,增 進體適能之重點在於提升健康體能的各項要素,養成的規律運動習慣, 維持身體健康應付日常生活,並能從事休閒活動,提升生活效率與品質。 爰此,本研究將從改善身心障礙者健康體適能之各項要素進行討論。 陳張榮與周俊良(2012)歸納出促進身心障礙者健康體適能之目的 如下:預防二度障礙、增進經濟效益、培養未來就業的能力、建立社交 機會、增進自尊與信心、改善心理健康與沮喪、克服環境的障礙。 智能障礙者對於體適能水準之需求非常迫切,因其無法主動進行運 動,需要有人從旁協助引導,若能於平時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將來對 其身體健康才有保障,又因其受限於認知或語言障礙,未來可能從事勞 動類型工作為主,因此需儲備良好的體適能,方能勝任未來的工作,再 者多數身心障礙者多藉由運動或從事身體活動的生活形式中社會化,其 所遭遇的問題亦相對減少(侯堂盛,2008;廖貴地、卓俊伶、闕月清、 張智惠與楊梓楣,2000;Beaseley, 1982)。 綜上,體適能對智能障礙者之重要性,除能安全有效地應付日常生 活身體所承受的衝擊及負荷,有體力享受休閒及娛樂活動的能力,且能 預防疾病或增進生活效能,提升生活效率與品質,預防二度障礙、培養 未來就業的能力,增進自尊與信心及克服環境的障礙等。. 二、中重度智能障礙者健康體適能之相關研究 有關於中重度智能障礙者健康體適能之相關研究,研究者蒐集了國 內外研究,並就其體適能方面相關研究成果擇要說明如下: 林偉仁(1999)針對彰化啟智學校學生體能現況調查中,指出智能 障礙學生在體能的心肺耐力、肌力及肌耐力、柔軟度三方面,皆明顯表 10.

(19) 現較一般人差,且有提早老化的現象,智能障礙學生各年齡組之心肺耐 力與肌力及肌耐力表現上,平均成績皆在百分等級五以下。柔軟度與一 般學生之常模比較,仍屬偏低的狀況。歸納推估其成因,可能為坐式生 活型態所致。 郝佳華(2004)針對高雄市三所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智能障礙學生 進行調查,所得結果摘要如下:一、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普遍不理想, 且高雄市三所特殊教育學校之學生體適能表現彼此差異很小。二、高雄 市三所特殊教育學校學生體適能表現與同年齡一般學生差異很大,尤其 是肌力及肌耐力部分。 以下研究針對我國國小、國中及成人階段之智能障礙者進行體適能 調查,結果發現:一、身體組成方面,在國小階段與其認知功能缺損程 度有差異,但較其他同齡一般同儕無顯著差異;在國中階段,不同性別、 不同障礙程度之智能障礙學生在身體組成方面並無顯著差異;在成人階 段,與其障礙等級、是否合併多重障礙有差異。二、肌肉適能方面,在國 小及國中階段智能障礙者之肌力及肌耐力表現落後一般同儕甚多,且障 礙程度愈重者,能力愈差,大多在百分等級20以下;在成人階段,男性、 身體組成佳或有規律運動習慣者較優。三、柔軟度及心肺適能方面,在 國小階段智能障礙者之表現均較一般同儕落後;在國中階段,不同性別 及障礙程度之智能障礙學生柔軟度無顯著差異,在成人階段,智能障礙 女性之柔軟度較男性表現好(林博軒,2016;吳英華,2005;黃國庭, 2004;劉怡君,2003)。 Rimmer、Braddock 與 Fujiura (1993)針對美國364位成年智能障礙 者研究,指出成年智能障礙者,男性有27%,女性有59%體重過重。 由以上文獻資料可以歸納出,我國中重度智能障礙者不論年齡與性 別之差異,除了身體質量指數與一般學生無顯著差異外,在心肺功能、 肌力及肌耐力與柔軟度方面都較一般同齡學生差。. 11.

(20) 第二節. 智能障礙者之動作教育. 本節將就智能障礙者之動作特徵及發展、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者之 運動原則及身心障礙者體適能之運動處方等相關文獻進行探究。. 一、智能障礙者之動作特徵及發展 智能障礙者因知覺動作缺陷,所造成的影響包括較差的空間辨位、 較差的身體知覺、不成熟的身體形象,動作笨拙、協調缺陷、較差的平 衡等。其在動作發展方面,最弱的可能是視動控制、平衡感、上肢協調、 速度及靈巧性,亦因其對身體位置缺乏知覺能力,造成其動作模仿能力 不佳(何華國,2003;許義雄,2004;Kirkendall &Brunk, 1997) 。因此, 侯堂盛、任秀林與侯均穎(2009)指出讓智能障礙者練習爬走跑跳、登 高、滾翻、超越障礙物、體操、球類等的大動作,來提升身體動作能力、 空間感、平衡感、方向感、動作協調性、敏捷性、手眼協調、足眼協調及 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事。 智能障礙者在生理與動作發展方面,障礙程度愈重者,其生理與動 作發展差異愈大,且常伴隨健康的問題。諸如手眼協調能力差、肌肉張 力不佳或關節靈活度不好等,且因其受限於認知功能缺損,於生活或學 習過程中常遭遇挫折或失敗,因此對於具挑戰性的學習或工作,常會表 現出缺乏自信、追求成功動機低或出現預期失敗心理(侯堂盛,2008; 許義雄,2004)。 由於智能障礙者在知覺動作學習上有困難,因此需要利用知覺運動 訓練課程來改善其知覺運動能力。智能障礙者的身體教育宜兼顧知覺輸 入與動作輸出,並需特別留意二者間之回饋與配合,同時也要考慮統合 作用條件。透過身體意識的學習,增進智能障礙者身體控制能力,提升 動作表現,並改善體適能(黃潔茹,2013;姚翕雅與高桂足,2013)。 12.

(21) 綜上所述,智能障礙者因其知覺動作困難與限制,造成其動作模仿 能力不佳,因此在進行瑜伽運動課程時,需提供個別化之體位目標及較 多的支持策略。又因其障礙程度愈重,生理與動作發展差異愈大,且常 伴隨健康的問題,是以,宜於教育階段培養其運動興趣,建立其運動習 慣,俾增進體適能,適應生活及鍛鍊工作體能。. 二、中重度智能障礙者之運動原則 21 世紀是科技高度發展、社會快速變遷、國際關係日益密切的時代。 教育部針對國民教育階段修定跨世紀的九年一貫新課程,合併健康及體 育為一個學習領域。其中體育的學習目標重點,在於提升學生的健康體 適能,而非僅追求體育競賽之勝利。換句話說,接受良好且適性之體育 教育之學生,皆應有參與身體活動之機會及(盧台華,2011)。 美國運動醫學會運動測驗與處方指導(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2006)指出,運動處方具有個別化特性,應依每個人之健康狀 況、身體基本能力、疾病限制或生活型態等,給予不同的體能活動建議, 且 進 行 體 能 活 動 時 須 遵 循 以 下 五 項 運 動 要 素 : 方 式 (mode) 、 強 度 (intensity) 、 持 續 時 間 (duration) 、 頻 率 (frequency) 及 漸 進 性 (progression)。身心障礙者因障礙類別、障礙程度及特殊需求皆不盡相 同,且個別差異極大,是以以上運動要素對身心障礙者運動處方之擬定, 更需審慎考量及規劃。 (一)運動方式(mode) 運動方式係指選擇何種運動。要能有效改善體適能,所選擇的運動 種類應是運動強度大且具有持續性之運動,此外從事該運動必須使用到 全身各主要肌群。健走、慢跑、騎腳踏車、游泳及有氧舞蹈等都是體適 能專家一致推薦的運動方式(陳張榮與周俊良,2012;郭文欣,2016) 。 本研究之瑜伽運動,係屬有持續性及節奏感之運動,且在每節瑜伽運動 13.

(22) 課程設計中,皆涵蓋腹部動作、背部動作、核心肌群動作及腿部動作等 身體主要肌群,符合增進健康體適能之運動方式。 (二)運動強度(intensity) 運動強度係以多激烈的方式來運動,其是以心跳率、耗氧量、能量 消耗或自覺費力狀態(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等方式進行評估, 舉凡運動時心跳較快、耗氧量較大、能量消耗較多或感覺運動較吃力即 表示運動較激烈,運動強度較高,反之亦然。運動強度之設定,依據運 動者之體能、健康狀況、年齡或性別等因素來進行。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 建議的運動強度為心跳率介於每分鐘最大心跳率的 60~90%之間,與我國 成人建議量 60~85%之間相似,最大心跳率是以 220 減年齡來估算。若處 於上開運動強度,運動者會感覺稍微流汗,有點喘又不會太喘,無法邊 運動邊唱歌,但仍可以和同伴談話的程度。較高強度的運動對心臟與心 血管功能的發揮較適合,較低強度的運動則有益於末梢氧化功能的表現 (李忠穎、戴堯種、葉怡成,2014;陳張榮與周俊良,2012) 。考量高中 職中重度智能障礙者之肥胖情形嚴重,本研究設計之瑜伽運動課程,係 屬於低中強度、較長時間之運動,可將過多的脂肪氧化掉,亦可避免造 成心臟的負擔。 (三)運動持續時間(duration) 設定完成運動強度,依此強度持續運動時間,即為運動持續時間。 其與運動強度互相影響,以較低運動強度運動,運動持續時間會較長, 反之亦然。每種運動建議應包括主要運動前 5-10 分鐘的熱身運動及之後 5-10 分鐘的緩和運動,因熱身運動後,體溫會上升,心肺循環會稍微加 速,可提升主要運動效果並避免運動傷害;緩和運動,可以使體內堆積 的代謝廢物加速清除,並減少急性運動後的低血壓造成的不適與副作用 (卓俊辰等,2007;陳張榮與周俊良,2012)。依 ACSM 的建議,每次運 動持續時間最好介於 20~60 分鐘,最少要 20~30 分鐘。本研究設定之瑜 14.

(23) 伽運動每節課程時間,係配合學校作息為 50 分鐘,符合 ACSM 的建議, 並包含熱身及緩和運動。 (四)運動頻率(frequency) 運動頻率係每週運動次數。依據 ACSM 建議,每週至少需運動 3-5 次, 且應保持每週至少休息 1 天為原則(陳張榮與周俊良,2012) 。本研究係 配合研究者學校之總體課程計畫書進行課程安排,爰每週實施 2 節課瑜 伽運動課程。 (五)運動漸進性(progression) 運動漸進性係指逐漸增加運動之強度及水準,需根據個人障礙程度、 健康狀態、年齡、興趣、訓練目標及對目標水準的耐受度等,分階段循 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及持續時間,以減少因運動引起的肌肉酸痛或 不適之情況,並避免運動者提前退出運動計畫。針對身心障礙或體適能 水準較差者,開始運動時間應短、強度低,待體適能提升至一定水準, 可再訂定新目標,並增加運動變化性及趣味性,避免因單調無聊而失去 運動動機(李忠穎、戴堯種、葉怡成,2014;陳張榮與周俊良,2012) 。 本研究規劃之瑜伽運動課程採螺旋式教學,每次學習新的體位法 1 至 2 式,每式約進行 5 分鐘,每節課約進行 6 式,符合運動漸進性原則。. 三、身心障礙者體適能之運動處方 運動處方是以科學及系統的方法,考量個人的身體能力與環境狀況, 而開立安全、有效及經濟的運動計畫,以提高或維持體適能與健康。針 對健康體適能之四項要素,配合運動訓練的五大原則,擬定身心障礙者 之運動處方。 (一)改善身體組成運動處方 改善身體組成最有效的方法為進行體重控制。身體組成可略分為脂 肪及非脂肪兩部分,脂肪通常被稱為脂肪量或體脂肪百分比;非脂肪部 15.

(24) 分則稱去脂體重。維持理想的體脂肪百分比是很重要的健康指標,我國 國民健康署(2017)建議成人BMI值應維持在18.5至24之間,太瘦、過重 或太胖皆有礙健康。身體組成能評量一個人是否肥胖、過瘦或具有正常 體位,其較簡易之評量方法為測量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此 方式適用於一般人、智能障礙者及感官障礙者(Heyward, 2010)。 飲食均衡,妥善控制食物攝取量及養成動態的生活習慣相當重要, 日常生活應避免久坐之生活模式,多從事身體活動,有益於體重控制並 擁有健康(卓俊辰等,2007)。 建議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約30分鐘以上,每次運動以能消耗300 大卡以上熱量為目標。剛開始運動時應以較短的距離、時間或較少的負 荷進行運動(方進隆,1998)。 (二)改善肌肉適能的運動處方 肌肉適能係指肌力及肌耐力,肌力是肌肉所產生最大的力量或緊張 程度;肌耐力則是肌肉能持續用力的時間或反覆的次數。肌肉適能是日 常活動的關鍵因素,如維持坐姿、走路、提重物、從事家務或休閒活動 等。擁有良好的肌肉適能保持身體正確姿勢及改善體型、增加身體保護 能力、促進生理機能及健康、提升關節穩定度、降低意外受傷機會、增 強運動能力及提升自信等(許樹淵,2009;陳張榮與周俊良,2012)。 改善肌肉適能,需兼顧全身的大肌肉群,每次運動最好能訓練8個以 上的主要肌群。訓練的方式宜多元化,除使用重量器材或儀器訓練外, 亦可利用身體重量作為訓練的負荷,如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對於認知 障礙或動作發展協調障礙者,可利用模仿動物動作或以遊戲競賽等方式, 提升其參與動機並達到增強肌肉適能的目的(陳張榮與周俊良,2012; 潘正宸、林珊如,2012)。 綜上,身心障礙者具有良好的肌肉適能,可獨立完成日常生活中大 部份的活動。身心障礙者之肌力及肌耐力訓練方式以重量訓練及阻力性 16.

(25) 訓練為主,並需按照漸進負荷的原則。本研究瑜伽運動之體位法即是藉 由身體重量作為訓練的負荷,針對上肢、核心及下肢之肌力及肌耐力進 行加強訓練。 (三)改善柔軟度的運動處方 柔軟度係指柔軟度係指單一關節或一連續關節的活動範圍,或指在 關節生理限制內,伸展肌肉和肌腱的能力。柔軟度降低會造成姿勢及體 態不良,導致關節活動受到限制並感到疼痛。良好的柔軟度,是促進健 康身體的關鍵,可表現出最大動作範圍及提升運動能力,提高自主獨立 的行動能力,增進生活品質。關節活動度的不良與過度,都有可能會造 成身體姿勢的不良甚至是傷害的發生(許樹淵,2009;陳張榮與周俊良, 2012)。 想要增進柔軟度,必須常讓關節活動,否則柔軟度就會「用進廢退」 。 其中以靜態伸展最為安全,因其具有以下優點:較不會傷害到肌肉纖維 或其他結締組織、較不會造成肌肉酸痛、消耗能量較少及效果較好。從 事伸展操活動可改善柔軟度或動作範圍,注意事項如下:宜逐漸達成、 先做幾分鐘熱身再進行伸展會更有效率、從簡單動作開始,逐漸增加難 度,不從事過度伸展之危險動作、要交替伸展不同肌群,並左右平衡、 溫和緩慢的拉長肌肉至緊但不疼痛的程度,保持姿勢30-60秒。可將伸展 活動融入主要活動前的暖身和結束後的緩和運動中(林正常,1997;卓 俊辰等,2007)。 本研究設計之瑜伽運動課程,於每次課程前10分鐘及最後10分鐘, 安排暖身及緩和運動,進行伸展及熱身活動,其中緩和運動安排嬰兒式、 脊椎扭轉式、排氣式及攤屍式等瑜伽體位法,針對肩膀、手臂、背部肌 肉、胸大肌、下背部及腳背進行伸展及放鬆。. 17.

(26) (四)改善心肺適能的運動處方 心肺適能係指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功能的整合表現。使吸入的氧氣 能快速的由血液運送到組織,並把組織代謝產物快速的排出體外的作功 效率。擁有良好的心肺適能可以避免各種心血管疾病,使我們運動持續 較久,不至於很快感到疲倦,亦可使我們平日工作時間更久、更有效率。 低撞擊性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及騎腳踏車等,不易造成踝或膝關 節的過度負荷,較適合身心障礙者從事,另搭配節奏活潑的音樂如有氧 舞蹈、輪椅有氧或水中有氧,較易引起運動動機與樂趣(卓俊辰等,2007; Horvat, et al., 2003;Auxter, Pyfer, Zittel& Roth, 2010)。 身心障礙者之運動漸進負荷較一般人慢,不論是運動強度,時間或 頻率都應配合其能力及特殊狀況逐漸增加,避免造成身體不適,並使其 有成就感,以利維持參與動機。基本上,每週的運動頻率要超過3天,最 好是能每天運動,增加平時身體活動的機會(卓俊辰等,2007;劉闊傑、 周禾程、姜筱華,2003)。. 18.

(27) 第三節. 健康體適能評估工具. 本節將參照一般學生所使用的健康體適能檢測項目,考量智能障礙 者之認知能力限制、成就動機低及持續集中注意困難等學習特徵,並針 對內向之人格特質及溝通方式加以協助(Dunn, 1997;Vrijmoeth et al.,2012)。依序就身體組成之檢測方法、肌肉適能之檢測方法、柔軟度 之檢測方法及心肺適能之檢測方法等相關文獻進行探究。. 一、身體組成之檢測方法 身體組成是指體內肌肉、脂肪等組織所佔的比率,是以身體質量指 數作為指標,判斷體內脂肪數約佔體重的比例(許樹淵,2009) 。其主要 檢測方法有身體體積測量法、腰臀圍比、皮下脂肪厚度測量法、身體質 量指數、生物電子抗阻測量法及影像學法。依據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CSM, 2006)提出,健康體適能檢測方式,需針對受測者的特性,並考量檢測 方法執行的難易度、標準數據比較的方便性、檢測方法所需經費的多寡 及檢測效果的效度與準確性後,決定檢測方式,是以,首先排除測量時 間長、測量過程繁瑣且設備體積龐大之身體體積測量法,如水中秤重法、 ADP 檢測法及光子掃描法等及價格昂貴、儀器不普及的影像學法,如超音 波、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及雙能 X 光吸收等(方淑卿,2007)。再者 排除腰臀圍比,因腰圍與腰臀比屬於人體測量學的一種,但就身體組成 分析的觀點來看,並非真正進行身體組成分析,也無法代表體脂肪佔身 體質量之比率(Despres,1991) 。又因皮下脂肪厚度測量法,可能因測試 者的訓練不夠、技巧不夠純熟,而在測量時產生誤差,其對於肥胖或肌 肉發達的受試者,亦較不容易測量皮脂厚度(林素華,2004)。最後因身 體質量指數及生物電子抗阻測量法皆有方便操作之優點,惟身體質量指 數,與教育部體適能網站(2016)身體質量指數測驗中的器材、測驗方法 19.

(28) 與步驟、紀錄及注意事項相同,還能與一般學生的體適能常模做對照等 優點,綜上所述,本研究以身體質量指數為身體組成之檢測方式。. 二、肌肉適能之檢測方法 肌力是由來自骨骼肌收縮而產生的變數及變數的時間性、持續性。 肌力是運動的基礎,因所有的運動幾乎都是在抗阻力的條件下完成的肌 肉活動。在運動中肌肉的任何外力,都是發展肌肉力量的重要因素;肌 肉耐力指的是肌肉抗阻力的持續能力(許樹淵,2009)。 肌耐力檢測方法可以分為實驗室內與體操動作兩種方式,因一般學 校無相關檢測器材,是以,本研究以體操動作作為肌耐力之檢測方式。 經查教育部體適能網站(2016)肌耐力是以 1 分鐘屈膝仰臥起坐作為其檢 測方式,因其具有標準化之測驗方法與步驟、紀錄及注意事項,且能與 一般學生的體適能常模做對照,因此本研究以 1 分鐘屈膝仰臥起坐為肌 耐力之檢測方式。惟在進行肌耐力測驗時,智能障礙者常因無法理解或 聽不懂指令,無法依指示測試,或測試時很容易分心、甚至不知道應盡 全力測驗,是以,對智能障礙者進行肌耐力測試時,建議在每一項測驗 前以圖卡或文字提示或提供示範及給予練習機會(林素華,2004)。 經查教育部體適能網站(2016)測驗下肢肌力之瞬發力,會以立定跳 遠進行測驗,惟立定跳遠動作需高度身體協調性及技巧性之搭配方能完 成,指導語擇要如下:一、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腳半蹲,膝關節彎曲, 雙臂置於身體兩側後方。二、雙臂自然前擺,雙腳「同時躍起」 、 「同時落 地」 。考量中重度智能障礙者之體能特徵及限制,獨立完成立定跳遠困難, 且易產生練習效果,無法真實測出下肢肌力之瞬發力,因此本實驗僅以 1 分鐘仰臥起坐作為肌肉適能之檢測工具。. 20.

(29) 三、柔軟度之檢測方法 柔軟度是指單一關節或一連續關節的活動範圍,或指在關節生理限 制內,伸展肌肉和肌腱的能力,活動關節範圍是指關節在某一特定面移 動程度的大小(許樹淵,2009)。 Baumgartner 與 Jackson(1995)年將柔軟度測量方式大致分為直接 或間接測量兩種,直接測量通常使用外型類似量角器的角度計,直接測 量關節的最大活動範圍(黃國庭,2004)。一般學校無此儀器,因此常使 用間接測量,本研究以間接測量為柔軟度之檢測方式。經查教育部體適 能網站(2016) 柔軟度是以坐姿體前彎作為其檢測方式,因其具有標準 化之測驗方法與步驟、紀錄及注意事項,且能與一般學生的體適能常模 進行對照,因此本研究以坐姿體前彎為柔軟度之檢測方式。. 四、心肺適能之檢測方法 心肺耐力是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功能的整合表現。使吸入的氧氣能 快速地由血液運送到組織裡去,而把組織的代謝產物快速的排出體外的 作功效率。作功效率是決定心肺耐力的優劣程度,也是有氧運動的能力 (許樹淵,2009)。 測量心肺耐力之最大負荷運動測驗和非最大負荷運動測驗都是屬於 實驗室內的測驗,需要昂貴及特殊的儀器方能施測,是以,除經費考量 外,智能障礙學生之低成就動機及精細動作發展遲緩等特質,皆使最大 攝氧量或耗氧峰值測量困難,可能造成施測時的障礙與限制 (Sherrill, 2000)。龔玉華(2015)的研究指出進行漸進式有氧心肺耐 力跑檢測時,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常會因無法配合施測背景音樂的提示 聲,而影響實際表現水準。因此,對於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宜採自然情 境之測驗,如 3 分鐘登階、耐力跑走、漸進式有氧心肺耐力跑及 6 分鐘 步行測試等。 21.

(30) 教育部體適能網站(2016) 心肺適能是以 3 分鐘登階測驗或 800/1600 公尺耐力跑走測驗作為其檢測方式,惟中重度智能障礙者因身體協調性 及平衡感較差,進行 3 分鐘登階測驗時,擔心無法跟上登階測驗之節拍, 導致無法測出其真實心肺能力。又考量 800/1600 公尺耐力跑走測驗缺乏 趣味性,可能無法激發受試者盡力跑走,且對其體力負荷較大,易造成 施測時的障礙與限制。是以,為因應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的特殊性及需 求且又能精確檢測其心肺適能之成績,爰調整以競賽式 400 公尺跑走測 驗,做為本研究心肺適能之檢測項目。. 22.

(31) 第四節. 瑜伽運動簡介及其對智能障礙之效果. 近年來瑜伽運動盛行,其有閉鎖性、結構化、規律性及便利性等特 質,適合智能障礙者學習且其具有促進生理、心理、社會及專注力等功 效,被認定為身心合一之訓練(李玉琪,2011) ,但在國內特殊教育教學 現場卻鮮少有瑜伽運動之推廣及體驗課程,以下將就瑜伽運動簡介及國 內外智能障礙者瑜伽運動成效之相關研究進行說明。. 一、瑜伽運動簡介 瑜伽是一種生活方式,結合身心靈的教導系統,數千年前,印度人 即開始親身體驗這種生活藝術。瑜伽不是宗教,而是種實踐工具,它適 合任何人修行(謝維玲,2002)。 瑜伽的主要流派有哈達瑜伽、勝王瑜伽、業瑜伽、梵咒瑜伽、拙火 瑜伽及密宗瑜伽……等派別(王俐之,2005)。其中哈達瑜伽又名健身的 瑜伽,是以動作法及呼吸法為實踐宗旨的瑜伽派別,其主要目的為使精 神力及生命力達到平衡,鍛鍊身體以達到健康美,所以哈達瑜伽也是出 力的瑜伽的意思,但非用蠻力,是非常輕柔的出力。現今瑜伽教室亦多 傳授哈達瑜伽為主(曾瀞玉,2008;劉美珠,1990;Swami, 2015)。是以, 本研究以哈達瑜伽之體位法為瑜伽運動課程設計之參考。 呂碧琴(1997)的研究指出,瑜伽體位法常見者有 84 至 108 種,瑜伽 藉由長而緩的呼吸,可快速促進肺部擴張,增加氧氣濃度,改善心肺功 能,促進血液活絡具良好成效,配合各式體位法,活動身體各部位肌肉 及器官,有效率的擁有健康體適能。另 Swami(2015)針對瑜伽之呼吸大原 則:要合攏身體部位的封閉式體位,如前彎式,是以呼氣開始;打開身 體部位的開放式體位,如眼鏡蛇式,則是以吸氣開始。 廖珮伭、蔣天錫、蔡葉榮與蔡豐任(2013)指出,瑜伽體位法的動作 23.

(32) 就外在而言,是藉著收縮及伸展肌肉來強化肌肉的力量及柔軟度,不僅 可以保護脊椎、骨骼及關節,預防身體歪斜或身體不對稱,亦可改善體 能。施行瑜伽體位法時,隨著身體的延伸、彎曲或扭轉等動作,配合呼 吸,可按摩內臟器官與腺體、活絡神經系統,進而強化血液循環、新陳 代謝及平衡內分泌等生理功能。 瑜伽是全面性的運動,伸展、強化及調和身體,其強調呼吸和每個 姿勢與動作的配合,讓運動者能專注於當下的過程,進而預防傷害的可 能,並讓肺及呼吸系統能更有效率的運作。此外,瑜伽非競技性的運動, 其強調每個人專注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進行即可。最重要的是,在接受 瑜伽練習時,同時也可以進行體操、心肺訓練課程或舞蹈……等其他活 動,彼此間不互相排斥(王俐之,2005)。以下就瑜伽運動的體位法、呼 吸法及靜坐冥想進行說明。 (一)體位法 瑜伽把身體靜定的姿勢稱為體位法,其意指古代瑜伽修行者觀察大 自然中各種動物活動、休息或生病歷程時,如何運用自然方法治療疾病, 進而模仿其中對人類有益的動作,例如鳶式、貓式、孔雀式⋯⋯等。瑜伽 體位法是藉由緩慢的舒展動作來放鬆所有關節、肌肉、韌帶、肌腱及其 他部位,並藉由伸展或扭轉彎曲動作使其變得更有彈性。體位法能調和 神經系統、改善血液循環、消除緊張、增加身體柔軟度 (謝維玲,2002; 顏莞華,1992)。 (二)呼吸法 瑜伽呼吸運動(或調息法),包含胸式、腹式與完全呼吸法三種。著 重於經由鼻子緩慢且深層的呼吸,達到身心放鬆的目的。不同的體位法 皆有其相對應的呼吸方式,例如在身體保持某種姿勢時自然的呼吸或配 合動作屏息數秒鐘。呼吸是連結肉體與心靈的重要管道,調息法主要能. 24.

(33) 洗滌並強化肉體外,且具有靜心的功用(謝維玲,2002;洪睿聲、陳坤檸, 2003)。 瑜伽運用肌肉具有在吐氣時鬆弛,吸氣時緊張的特性,來達到肌肉 伸展的目的。因此過度勉強之動作所造成的疼痛,將使個體無法順暢的 呼吸,此即為肌肉緊張的訊號,能反饋個體,停止過度勉強或錯誤之動 作以免於受傷,故瑜伽運動之瑜伽體位法搭配緩慢的呼吸過程,配合伸 展肢體,能有效降低運動傷害之發生機率(李德仁,1995)。基於上述原 因,瑜伽被歸類為中低運動強度之身心運動 (Forge, 2005)。 (三)靜坐冥想 練習瑜伽的基本前提,便是能在健康狀況下,很清楚的將注意力集 中在當下,並能保持專心。一般來說,冥想指的是對內心世界的沉思或 自我反思,甚至是更高境界的沉思。冥想不是光靠學習就能習得的,是 透過對心智專注規律的練習而自然產生的狀態,因此冥想往往被歸納與 宗教或宗教儀式有關(Noa, 2005)。本研究的冥想指的是讓大腦安靜下 來,讓自己能更專注在瑜伽運動上,與無任何宗教暗示或關連性。. 二、國內外智能障礙者瑜伽運動成效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整理國內外有關瑜伽運動及智能障礙之相關研究,針對運動 效果說明如下: 黃潔茹(2013)之研究主要探討瑜伽運動對高職綜合職能科智能障 礙學生身體意識及體適能之影響,以 13 名輕度智能障礙者為研究對象, 實施為期 12 週,每週 2 次,每次實施瑜伽運動 50 分鐘之研究,結果顯 示瑜伽運動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之身體組成、心肺耐力、肌力及肌耐力 與柔軟度均達顯著差異,有促進健康體適能指標之效果。 李玉琪(2011)之研究探討瑜伽運動課程對國小輕、中度智能障礙 學生健康體適能與人際互動的影響,研究對象為 6 名輕、中度智能障礙 25.

(34) 學生,進行為期 10 週,每週 2 次,每次 60 分鐘之瑜伽課程,研究結果 顯示,研究受試者在柔軟度、肌耐力及心肺耐力皆有顯著進步,惟身體 質量指數無顯著差異。 鄭雅菱(2011)之研究探討瑜伽運動對幼兒動作協調能力之影響, 研究對象為 30 位中大班幼兒,進行為期 10 週,每週 2 次,每次 40 分鐘 之瑜伽運動,研究結果顯示,實施 10 週瑜伽運動後可明顯改善幼兒整體 動作協調能力,尤其是球類技巧。 董郁君(2016)之研究探討瑜伽運動對國小唐氏症學生體適能之影 響,研究對象為 2 名年齡在 7 至 9 歲之國小唐氏症學生。共進行 10 週, 每週 2 次,每次 40 分鐘之瑜伽運動介入課程。研究結果為接受瑜伽教學 介入後的國小唐氏症學童,其健康體適能測驗,在心肺耐力、肌力與肌 耐力、柔軟度及瞬發力等四個面向測驗表現有顯著的介入及維持成效。 王靜慧(2016)之研究探討 8 週動能式瑜伽訓練對國小資源班學生 的健康體適能的影響,研究對象為 13 名國小資源班中高年級學生。每週 實施 3 次動能式瑜伽訓練,每次 40 分鐘,連續 8 週。研究結果為男性及 女性受試者在坐姿體前彎及立定跳遠項目達顯著水準;僅男性受試者在 BMI 達顯著水準;僅女性受試者在 800 公尺跑走檢測達顯著水準。 Hawkin、Stegall、Weber 與 Ryan(2012)之研究,係針對兩位高中 職畢業後之輕度智能障礙年輕人,進行團體瑜伽課程運動與非結構化的 運動時間介入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相較於非結構化的運動,團體瑜伽 課程能增加受試者之健康,並在團體瑜伽課程裡能與非障礙者有友善互 動的機會。 綜上研究結果,瑜伽運動大部分體位法皆需使用核心力量,致使 10 至 12 週內長期且規律的使用腹部肌力及肌耐力,因此提升了腹部及核心 肌群之肌力與肌耐力,李玉琪(2011) 、黃潔茹(2013)及董郁君(2016) 之研究結果相同。柔軟度之進步與瑜伽強調緩慢的進行身體延展、並藉 26.

(35) 由各體位靜止姿勢,達到身體最大伸展,增加柔軟度有密切關係,王靜 慧(2016) 、李玉琪(2011) 、黃潔茹(2013)及董郁君(2016)之研究結 果相同。心肺適能之進步,與瑜伽運動能溫和增加心率,並藉由控制橫 膈膜,提高肺活量,有助於肺部功能有關,王靜慧(2016) 、李玉琪(2011) 、 黃潔茹(2013)及董郁君(2016)之研究結果相同。 上開研究證明了瑜伽運動對大多數智能障礙者的心肺耐力、肌力及 肌耐力與柔軟度皆有助益,尤其是柔軟度的進步最為顯著。又研究者見 國內瑜伽相關研究多以國小學童或輕度智能障礙者為對象,因此,研究 者欲嘗試以心理年齡約國小中低年級之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為研究 對象,探討瑜伽運動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的影響,希 冀藉由瑜伽運動,能引起高中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之運動動機及興趣, 並提升其健康體適能,俾增進其體能、活動力、工作持續度及情緒穩定 性,對於日常生活能力及未來職場就業皆能有所助益。. 27.

(36) 28.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瑜伽運動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 之成效與影響,並依研究之架構、對象、步驟、工具、方案設計及資料 整理與分析等部分說明。. 第一節 研究架構 一、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之單等組前後測設計,依研究者學校健康與體 育課程之體適能能力分組,取其第 2 組學生為實驗組,探究 12 週瑜伽 運動課程介入能否促進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產生影響。 教學實驗介入前一週,實驗組進行健康體適能各項要素前測。實驗 期間,實驗組接受 12 週瑜伽運動教學介入。第 13 週,再進行健康體適 能各項要素後測。 最後,彙整健康體適能各項要素之檢測結果資料,分析 12 週瑜伽 運動介入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在健康體適能的影響。. 二、自變項、依變項及控制變項 (一)自變項:本研究之自變項為瑜伽運動,由研究者對受試者進行期 12 週,每週 2 節課,每節課 50 分鐘之瑜伽運動課程教學。 (二)依變項:本研究之依變項為受試者健康體適能檢測值之變化,研 究受試者於接受瑜伽運動 12 週教學介入前、後,進行健康體適能 檢測,以了解瑜伽運動介入對受試者健康體適能之影響。 (三)控制變項:為避免實驗變項之其他自變項,對實驗處理變項所發 生的效果產生混淆,對下列干擾變項加以控制、排除或予以析離, 說明如下: 29.

(38) 1.教學時間:固定實驗介入時間,依研究者任教學校 105 學年度上 學期高職部三年級課表訂定「健康與體育」課程時間,每週 2 次, 每次 50 分鐘。 2.教學地點:固定於研究者任教學校之韻律教室上課。 3.教學設備:瑜伽墊、瑜伽磚、無線麥克風。 4.影響受試者學習狀況:瑜伽運動主要課程前之熱身運動,會帶領 學生靜坐及放鬆,避免學生因情緒或注意力因素影響學習,又瑜 伽運動課程前 1 小時,需避免進行職業或動態課程,避免受試者 疲勞,干擾學習成效。 5.受試者程度:受試者皆為研究者任教學校高職部三年級,中度重 度智能障礙學生。 6.教學者:教學者為研究者本人。研究者在民間瑜伽教室接受指導, 持續 3 年以上,熟悉瑜伽體位法。研究者於瑜伽運動課程設計與 授課前,均與具有合格證照的瑜伽教師及物理治療師進行討論, 以確保受試者之安全。 7.評量者:評量者為其他體育課之任課教師及研究者本人共同評量, 避免因評量方式不同或個人主觀因素產生偏誤。 8.受試者流失:在實驗處理期間,受試者可能會因某些因素退出實 驗,影響研究進行,是以,研究進行前,研究者會事先徵詢家長 同意,確認於實驗進行期間,不會有轉學、搬家、無故缺席等狀 況,以避免受試者流失之情事。 9.歷史事件:在實驗介入階段,受試者的生活環境或經歷中,可能 會改變健康體適能項度者,先予以排除或提醒,說明如下: (1)於受試者收案標準中增列,瑜伽運動課程介入前 1 個月及介入期 間,未於課後時間參與其他體能訓練課程(含瑜伽課程)者。. 30.

(39) (2)於瑜伽運動課程家長說明書中註記,請受試者之照顧者留意,在 瑜伽運動課程進行期間,勿讓孩子暴飲暴食,並維持正常作息。 10.預期心理:為避免實驗組受試者因預期正在接受刻意的實驗處理, 而表現異乎尋常的好,產生霍桑效應。爰此,實驗組教學者於瑜 伽運動教學課程教學介入前之說明及介入中,應避免明示或暗示 受試者正在接受實驗,以增加內在效度。. 依收案標準篩選出研究對象. 實驗組. 健康體適能前測 1.身體組成 2.柔軟度 3.肌肉適能 4.心肺耐力. 參與 12 週,每週 2 次,每次 50 分鐘 瑜伽運動課程. 健康體適能後測 1.身體組成 2.柔軟度 3.肌肉適能 4.心肺耐力. 圖 3-1 研究架構圖 31.

(4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受試者以就讀某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三年級,中重度智能障 礙學生,其具有改善健康體適能之意願,且得到家長同意者,為本次研 究對象。 考量肢體障礙者因其關節移動、肌肉力量、肌肉張力及不隨意動作 功能控制之限制,及腦性麻痺者因運動機能方面的障礙及限制,以致上 開對象不適宜獨立進行瑜伽運動,教師需一對一提供大量肢體協助,方 能安全地進行。考量受試者安全性及教學者提供大量肢體協助恐影響健 康體適能檢測成效,是以,本研究對象排除肢體障礙及腦性麻痺學生。 研究者為配合受試者之學校課程及分組,將本校 105 學年度上學期 高職部三年級 1 班至 5 班參與健康與體育課程之學生,依本校體適能能 力分組情形,並考量本校體適能能力分組第 1 組學生,其能力已可參與 團體競賽型活動,如籃球三對三鬥牛比賽、羽球雙打競賽……等,已能 融入團體體育競賽或活動,享受運動的樂趣。為能提升中重度智能障礙 學生運動參與度及動機,是以,選擇運動參與度較低之第 2 組學生,排 除不符合收案標準之受試者後,將 15 名學生編號成為本研究實驗組受試 者。 研究對象應符合以下收案標準: 一、領有智能障礙中度或重度身心障礙手冊者或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 署高級中等學校身心障礙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小組所核發之中度或 重度智能障礙鑑定證明。 二、排除肢體障礙及腦性麻痺者。 三、能理解簡單口語指令,並能在示範或部分肢體提示下完成暖身動作。 四、無男女比例之限制,本研究男 7 人,女 8 人,共計 15 人。 五、排除在實驗介入前 1 個月及介入期間,於課後時間參與其他體能訓 練課程(含瑜伽課程)者。 32.

(41) 第三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瑜伽運動之教學介入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 健康體適能的影響。研究流程主要分為 5 個階段:實驗準備、教學實驗 介入前測、瑜伽運動教學介入、教學實驗介入完之後測及資料整理階段 順序,研究步驟如圖 3-2: 實驗準備階段 確定研究目的與問題 文獻探討 確定研究範疇/預試. 資料統計與分析. 教學實驗介入前測 蒐集健康體適能前測資料. 結果與討論. 撰寫研究報告 教學實驗介入 12週瑜伽運動教學介入 含扭身式、蝶式坐姿前彎、 分腿前彎、坐姿側彎、仰臥 抬腿、屈膝及胸、橋式、俯 臥提腿、眼鏡蛇式、蝗蟲式、 樹式、站姿前彎、膝貼胸站 式、勇士一、勇士二、嬰兒 式、脊椎扭轉式、排氣式及 攤屍式等,每次採螺旋式教 學,學習新的體位1-2式,每 式約5分鐘,每節課進行6式. 教學實驗介入後測 蒐集健康體適能後測資料. 圖 3-2 研究步驟圖 33.

(4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檢測健康體適能之工具及方式,係參考教育部體育署 體適能網站所公布之體適能測量標準及方法,包含身體組成、坐姿體前 彎、1 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及 400 公尺跑走(原 800 及 1600 公尺跑走)等 4 項,測量器材與方式如下: 一、身體組成—身體質量指數(BMI) (一)測驗時間及地點: 1.前測:於瑜伽運動課程前進行檢測,檢測地點為學校健康中心。 2.後測:於瑜伽運動課程後進行檢測,檢測地點為學校健康中心。 (二)測量器材:電子身高體重測量器。 (三)測量前準備:使用前先校正調整電子身高體重測量器。 (四)方法及步驟 1.受測者脫去鞋 帽及厚重衣物,站在電子身高體重測量器上,兩腳 踵密接、直立,背部、臀部及腳踵等部分均緊貼身高桿。 2.受測者眼向前平視,保持身體穩定。 3.測量結果身高以公分為單位;體重以公斤為單位,計至小數點一位, 以下四捨五入。 (五)記錄身體質量指數: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 (六)測量注意事項:受測者在餐畢 2 小時後進行測量。 二、坐姿體前彎─柔軟度 (一)測驗時間及地點: 1.前測:於瑜伽運動課程前進行檢測,檢測地點為學校活動中心。 2.後測:於瑜伽運動課程後進行檢測,檢測地點為學校活動中心。 (二)測量器材:箭頭型坐姿體前彎測定器及軟墊。 (三)測量前準備:將箭頭型坐姿體前彎測定器平放於軟墊上。 (四)方法及步驟 34.

(43) 1.受測者脫鞋,坐於軟墊上,兩腿分開與肩同寬,膝蓋伸直,腳尖朝 上,腳跟抵住測量器腳踏墊處。 2.受試者雙手相疊,左右手之中指需互疊,自然緩慢且儘可能地向前 伸展,並利用中指向前推動測量磁鐵。 (五)記錄 1.嘗試 1 次,測驗 2 次,取其測驗中最佳成績。 2.測量單位以公分計算。 (六)測量注意事項 1.確認受試者無腰部疾病、下背脊髓疼痛、後腿肌肉扭傷或懷孕等情 況,方能接受測驗。 2.測驗前需做適度的熱身運動,並提醒受試者施測時勿憋氣及過度用 力。 3.測驗時,評量者須口頭提醒並確認受測者膝蓋已伸直。 三、1 分鐘屈膝仰臥起坐─肌力及肌耐力 (一)測驗時間及地點 1.前測:於瑜伽運動課程前進行檢測,檢測地點為學校活動中心。 2.後測:於瑜伽運動課程後進行檢測,檢測地點為學校活動中心。 (二)測量器材:馬表及地墊。 (三)測量前準備:確認馬表功能正常。 (四)方法及步驟 1.預備時,請受試者於軟墊上仰臥平躺,雙手胸前交叉,雙手掌輕放 肩上(肩窩附近) ,手肘得離開胸部,雙膝屈曲約成 90 度,足底平 貼地面。 2.請協同評量者以雙手按住受測者腳背,協助其穩定。 3.測驗時,利用腹肌收縮使上身起坐,雙肘觸及雙膝後,構成一完整 動作,之後隨即放鬆腹肌,仰臥回復為預備動作。 35.

(44) 4.聽聞「開始」口令時,盡力在 1 分鐘內做起坐的動作,直至聽到 「停」口令時,動作結束。 (五)記錄:以次為單位,計時 60 秒。 (六)測量注意事項 1.確認受試者無醫囑:不宜激烈運動或懷孕等情況,方能接受測驗。 2.測驗前需做適度的熱身運動。 3.受測者於仰臥起坐過程中不要閉氣,應保持自然呼吸。 4.後腦勺在測驗進行中不可碰地。 5.坐起時以雙肘觸膝為準,仰臥時則以背部肩胛骨觸地後,才可開始 下一次的動作。 6.測驗過程中,受測者如身體不適,可停止測驗。 7.測驗前詳盡說明,並提供動作示範及受試者 1 次之練習機會。 四、400 公尺跑走─心肺耐力 (一)測驗時間及地點 1.前測:於瑜伽運動課程前進行檢測,檢測地點為學校操場。 2.後測:於瑜伽運動課程後進行檢測,檢測地點為學校操場。 (二)測量器材:計時馬錶、哨子及信號旗。 (三)測量前準備 1.準確丈量距離,畫好起點及終點線並保持地面平整。 2.個別確認學生鞋帶及褲頭是否綁緊。 (四)方法及步驟: 1.每次安排 2 名受測者同時進行施測,以增加競爭及趣味性,並請 激發其盡力跑步之動機。 2.哨音開始(同步揮信號旗)即計時,施測者要鼓勵受測者盡力跑步完 成測驗,如中途身體不適無法跑步時,可以走路代替,抵終點線時 記錄時間。 36.

(45) (五)記錄:記錄完成 400 公尺時之時間(分與秒)。 (六)測量注意事項 1.醫生指示患有不宜激烈運動之疾病(如心臟病)之學生或懷孕女生 皆不可接受此項測驗。 2.測驗前做適度的熱身運動。 3.測驗時要穿著運動服裝及運動鞋。 4.受測者之動機與成績有密切關係,施測者要鼓勵受測者盡力完成 運動,並提高測驗的動機。 5.測驗過程中,受測者如身體不適,可停止測驗。 6.測驗前至少 2 小時前要用餐完畢。. 37.

(46) 第五節 瑜伽運動課程設計 本研究瑜伽運動課程進行為期 12 週,每週 2 次,每次 50 分鐘,每 節課課程內容包含熱身運動、主要運動及緩和運動。本節將就瑜伽運動 之課程設計與規劃、時間與場地、場地及教學注意事項分別說明。. 一、課程設計與規劃 我國高級中等學校每節上課時間為 50 分鐘,為配合學校作息,規劃 瑜伽運動課程每節課為 50 分鐘。每次課程皆包括 10 分鐘的熱身運動、 30 分鐘的主要活動及 10 分鐘的緩和運動。每週上課 2 次,12 週共計 24 次,每次瑜伽運動課程時間分配見表 3-1。 研究者參考民間瑜伽教室教學課程,及瑜伽相關書籍(謝維玲,2013) , 再與具合格證照的瑜伽教師及物理治療師討論後,設計出適合高職中重 度智能障礙學生參與的瑜伽運動課程,其課程內容安排如附錄 1,瑜伽運 動家長說明書如附件 2,瑜伽運動家長同意書如附件 3。. 表 3-1 瑜伽運動課程時間分配表 時間 0-10 分鐘. 活動內容. 備註. 點名. 1.靜坐. 熱身運動. 2.手、腳及肢體伸展 1.坐姿體位. 11-40 分鐘. 2.仰臥體位. 主要運動. 3.俯臥體位 4.站姿體位 1.嬰兒式、脊椎扭轉式、排氣式. 41-50 分鐘. 緩和運動. 及攤屍式 2.大休息. 38.

(47) 二、場地及器材安排 使用學校的韻律教室,該教室為木質地板,兩面牆為落地鏡,學生 可以藉由鏡面反射,看到自己及教學者的動作,提供動作模仿及回饋。 另為每位學生準備環保 PVC 材質之瑜伽墊一張(長 183 公分、寬 61 公分、 高 0.6 公分),具緩衝、穩定、止滑與保護功能,及高密度 EVA 材質之瑜 伽磚一個(長 15 公分、寬 22.5 公分、高 10 公分),可為初級瑜伽練習者 或柔軟度較差之練習者提供正位姿勢調整、支撐身體及提示肌肉用力部 位等之輔助工具。並請學生自行攜帶毛巾擦汗及水壺補充水分。. 三、教學注意事項 教學前先口頭向學生確認是否有生病、受傷、肌肉或關節疼痛等情 形,避免瑜伽課程對身體或肌肉造成進一步傷害,並提供替代動作,如 眼鏡蛇式之手部動作─以手臂支撐身體,保持手肘微彎,前臂稍微離開 地面,替代為人面獅身式─以手肘和前臂支撐身體,手肘和前臂貼地。 教學過程中強調身體肌肉群的認識及身體覺知,如用力的肌肉群名 稱、肌肉群用力程度及控制等。每節課前段的點名、熱身運動及後段的 緩和運動為固定部分,中間主要為坐姿體位、仰臥體位、俯臥體位及站 姿體位,各體位法訓練及伸展肌群詳如附錄 1。上課採螺旋式教學,每次 學習新的體位法 1 至 2 式,每式約進行 5 分鐘,每節課約進行 6 式,每 式內含反向伸展或按摩肌肉時間約 30 秒。 教學者透過指導語強調身體意識,同時先以動作示範,搭配口令, 如體位法動作步驟及換氣提示,再讓學生跟著做。教學過程中,為增進 學生專注於體位法、呼吸韻律及身體覺知,是以依專業瑜伽教師建議: 不提供額外之視覺提示,如體位法圖示。教學者亦會隨時觀察學生動作, 並在必要時提供口語提示及肢體協助,並調整學生體位動作。. 39.

(48)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為深入探討瑜伽運動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 之影響,將依健康體適能各項要素之前測及後測資料,進行量化分析, 以呈現本實驗對健康體適能之成效。 一、根據實驗分組後,彙整健康體適能各項目之數據,以 SPSS for windows 23 版本進行統計分析。 (一)以描述性統計建立實驗組之受試者基本資料。 (二)以 Shapiro-Wilk常態性檢定(n<50)實驗組各項健康體適能前測資 料是否呈常態分佈。 (三)以成對樣本t檢定考驗實驗組之健康體適能各項測驗之前測、後測 有無顯著差異。 二、本研究設定之統計資料皆以 α=.05 為顯著水準。. 40.

(4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旨在探究12週瑜伽運動對15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健康 體適能之影響。首先檢驗體適能參數是否呈現常態分佈,爰以成對樣本 t檢定,考驗上開健康體適能各項前後測改變是否達顯著,以下分四小 節進行說明。最後則綜合討論,針對本研究各項研究假設分析說明。. 檢驗體適能參數是否呈現常態分佈 本研究受試者為15人,選擇以 Shapiro-Wilk 統計量來檢定受試者 之身體組成、肌肉適能、柔軟度及心肺適能之前測數值是否為常態分 佈,如表4-1,在身體組成、肌肉適能、柔軟度及心肺適能之前測數 值,依據檢定結果皆未達顯著水準,故此四個健康體適能參數均呈現常 態分佈。. 表 4-1 Shapiro-Wilk 常態性檢定 健康體適能項目. 檢測值. 前測統計量. 身體組成. BMI 值. .943. 15. .425. .912. 15. .145. 肌肉適能. 1 分鐘屈膝 仰臥起坐次數. 自由度 顯著性. 柔軟度. 坐姿體前彎(cm). .911. 15. .139. 心肺適能. 400 公尺跑走(秒). .967. 15. .806. 41.

(50) 第一節 瑜伽運動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身體組成之影響 身體組成是指體內肌肉、脂肪等組織所占的比率,可以身體質量指 數作為指標,判斷體內脂肪數約佔體重的比例,也可預估體型(卓俊辰 等,2007;許樹淵,2009)。 表 4-2 為智能障礙學生 BMI 值變化資料,瑜伽運動課程介入前 15 名學生 BMI 值之平均值為 24.02±4.75,經過 12 週瑜伽運動後,11 名學 生 BMI 值下降,下降數值介於-0.07 至-1.88 之間,下降平均值為-0.70; 4 名學生 BMI 值略微上升,上升數值介於 0.04 至 0.49 之間,上升平均值 為 0.25。 探討瑜伽運動之介入對智能障礙學生 BMI 值之影響,我國國民健康 署(2017)建議成人 BMI 值應維持在 18.5 至 24 之間,太瘦、過重或太 胖皆有礙健康,又瑜伽運動之介入可能造成原本體位過重的受試者,產 生瘦身減脂之效果;原本體位過瘦之受試者,產生肌肉增加增重之效果, 是以採取雙尾檢定。表 4-3 為智能障礙學生 BMI 值使用雙尾成對樣本 t 檢 定結果,t 值為 2.71,Sig. = .017* < .05,表示智能障礙學生經 12 週瑜伽 運動課程介入後,BMI 值有顯著改變。. 42.

(51) 表 4-2 智能障礙學生 BMI 值變化資料表 學生. BMI 值前測. BMI 值後測. 變化數值. A. 23.80. 24.11. 0.31. B. 29.77. 29.08. -0.69. C. 23.01. 23.50. 0.49. D. 17.08. 17.21. 0.14. E. 19.92. 19.57. -0.35. F. 22.94. 21.52. -1.42. G. 30.19. 30.12. -0.07. H. 18.08. 17.54. -0.54. I. 30.00. 29.89. -0.12. J. 21.68. 20.79. -0.89. K. 21.41. 21.12. -0.29. L. 19.48. 19.52. 0.04. M. 32.32. 31.42. -0.90. N. 24.83. 22.95. -1.88. O. 25.86. 25.29. -0.57. 表 4-3 智能障礙學生 BMI 值 t 檢定表(n=15) 項目. 前測. 後測. 變化數值. 身體質量指數. 24.02. 23.57. -0.44. (BMI). ±4.75. ±4.67. *p < .05. 43. ±0.64. t. p. 2.71. .01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 Literacy Development  Using Storytelling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 A Resource Package for English Teachers 2015  Teaching Phonics at Primary Level 2017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math of hig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s significant related to their SES and the self-concept in math, but is non-related to their

The study applies Discriminate Analysis to discuss the aspec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iving Adjustment Scale and then develops a scale to be the standard of Jun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