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六節 綜合討論

56

第一節 資訊需求

本節探討受訪者資訊需求的動機及時機、資訊需求的內容,藉此了解影響 懶人包讀者對於懶人包資訊需求的因素。影響受訪者資訊尋求動機的因素,包 括議題熱門、人際互動、自身需要以及熟悉感四項。而受訪者資訊尋求的時機,

則取決於時間有限、取得資訊的方便程度,以及對議題的主觀理解。至於受訪 者尋求的議題資訊,則可分為兩項:事件或議題相關資訊,包括事件起因、事 件經過、事件影響,以及議題現況,以及資訊落差的彌補。

一、 影響資訊尋求動機的因素

影響受訪者資訊尋求動機的因素,可分為議題熱門、人際互動、自身需要 以及熟悉感四項。歸納 12 位受訪者的回答,有 5 位提及議題熱門、4 位提及熟 悉感、而自身需要及人際互動皆有 3 位受訪者提到。

(一)議題熱門

熱門的議題容易引起受訪者的好奇心,例如受到媒體高度曝光、社會影響 廣泛的議題,通常也是受訪者會想要了解的。

議題已經在社會上發酵,名嘴都在講,我卻一無所知。1D:F15

去年這議題鬧得很夯嘛,像是服貿鬧得很大,我就會蠻好奇為何會引發這 麼多抗爭,特別是年輕世代。1C:B7

我比較後知後覺,是他們在攻立法院的時候我才注意到,因為研究所有做 別的事,直到新聞、FB、朋友在講,看到懶人包之後再去深入了解。1C:

E13

(二)人際互動

在此項中,大部分受訪者提到的是朋友,但也有少數提到家人。親友的推 薦或者資訊需求,是影響受訪者資訊需求動機的因素之一。

57

58

59

跟我的科系也有關,社會跟區域發展學系,會想要了解都更跟城鄉發展的 一些問題。1C:H19

4.成長環境

成長環境可能小至社區、城市,也可能大至地區、國家,都會對受訪者帶 來對相關公共議題的熟悉感。除了可能對自身造成影響,因而在乎議題之外,

也容易造成受訪者在將自己代入,對議題的態度更為主觀。

我是桃園人,那時候是吳志揚市長,知道有很多爭議,想要了解就發現有 這個懶人包。1C:H19

去年 11 月開始接觸這議題,同學貼出中研院的演講,我覺得(烏克蘭)

處境跟台灣有點像,就有興趣。1C:K25

二、 資訊尋求的時機

在具備資訊尋求動機的前提下,影響受訪者尋求公共議題懶人包的因素,

主要可分為「時間有限」、「方便取得議題資訊」、「對議題的理解程度」三 項。歸納 12 位受訪者的回答,有 6 位的回答與「對議題的理解程度」有關,4 位提及「時間有限」,3 位談到「方便取得議題資訊」。

(一)時間有限

由於懶人包主要的製作目的,即為讓時間有限的讀者能在短時間之內掌握 議題資訊,因此時間因素對受訪者尋求懶人包而言相當重要:節省時間,或者 快速理解議題內容,都是主要的訴求。

用最短的時間了解一個議題。1D:J23 省時間,快速知道就好。1D:L27

(二)方便取得議題資訊

相較於大部分的讀者,懶人包的製作者更熟悉議題的資訊,在製作懶人包 時也會篩選要呈現的資訊。因此,對於不想要花費太多心力了解議題的讀者而

60

言,懶人包確實是一個方便的選擇,受訪者 K 並將懶人包比喻為快速方便的「套 餐」。

如果自己一個個去找,資訊很多很累,網路上的很混亂,懶人包是整理好 的,雖然資訊還是沒有那麼完整,但是就是會幫你篩選掉一些東西。1D:

K25

(三)對議題的理解程度

受訪者對議題的理解程度,可再細分為議題的重要性以及專業程度兩項,

兩者皆與受訪者本身的狀態息息相關。

1.議題的重要性

議題的重要與否,是受訪者的主觀判斷。多位受訪者表示,如果是自己覺 得不重要的議題,但還是需要了解,那麼只看懶人包即可,不想花太多時間在 此議題上。如果認為是值得花心力研究的議題,相較之下尋找懶人包的意願便 不那麼強烈,反而會更多去尋找其他資料。

國內的新聞,比較不重要的議題,我沒有很想看的,會看懶人包。1D:L27

2.議題的專業程度

另一方面,若不了解議題本身的專業領域、議題內容非自身的專業,那麼 也有受訪者會想要尋找懶人包,便於理解原本有進入障礙的內容。此時懶人包 則發揮降低議題進入門檻的效果。

我對一個議題有興趣,議題又很複雜需要了解的時候。例如可能需要先具 有專業知識,透過懶人包可以方便我做重點的論述,因為我不是要當專家 學者,我只是想了解這個議題到底在幹嘛而已。1D:B7

越不懂的東西就越需要從懶人包開始進入,像是亞投行,懶人包就是給你 重點,重點是進門的感覺。1D:H19

61

三、 資訊尋求的內容

在確認所需資訊時,受訪者主要提出兩大需求:事件或議題本身的相關資 訊,以及彌補資訊落差的狀況。不過比例明顯有落差,歸納 12 位受訪者的回答,

共 7 位提出事件或議題本身的相關資訊,僅有 3 位表示希望能彌補資訊落差。

(一)事件或議題本身的相關資訊

事件或議題本身的資訊,是受訪者最關注的重點。包括事件起因、事件經 過、事件影響,以及議題現況,都是受訪者關心的內容。

1.事件起因

有許多受訪者對事件起因感到好奇,希望知道事件的導火線為何,理解事 件的緣由為何。

我會特別想要了解導火線。2G:A5 到底為何會引發事情。1E:J23

2.事件經過

也有許多受訪者強調,事件的來龍去脈很重要,希望透過懶人包能夠了解 事件發展的經過,如果是以時間軸或者條列式呈現,則更加清楚。

我會想知道事情經過,到底他(洪仲丘)做了什麼事,可以讓全部人聯合 起來要對付他。可以知道的話,就知道是誰的問題大。1E:F15

3.事件影響

由於公共議題帶來的影響相當廣泛,受訪者也會在意此議題對於自己或者 社會的影響,例如自身權益損失,或者對社會運動的影響。

一開始想知道服貿會造成甚麼影響,例如言論自由、保障醫療,再來是自 己的權益受到甚麼損失。1E:E13

最後就是事件發酵,對社會的影響,我覺得最近一兩年的公民運動,它(洪 仲丘案)是很重要的起始點。就是所謂的第三勢力。1E:F15

62

63

一定的掌握,而部分懶人包是擷取新聞媒體而成,期望透過懶人包了解媒體呈 現與自身經驗的落差何在。

當時政大斯語系的老師就是比較會講俄方的觀點,我就看到跟媒體敘述不 同的……會想要看到平常接觸不到的部分。1E:K25

去年我人在俄羅斯,地緣比較近,自己有穆斯林的朋友。去年 6 月回到台 灣,陸續有很多相關議題,但台灣人好像不太注意國際新聞,大家的思維 好像跟實際上的研究,以及認識的朋友不太一樣。看大家(指媒體)的思 維是怎樣整理,看跟我的理解差在哪裡。1E:L27

64

第二節 資訊尋求行為

本節首先歸納受訪者回答的公共議題資訊來源,將其分為網際網路、傳統 媒體以及線下互動三項,並逐項說明。其次,分別描述受訪者獲取資訊的常見 步驟,包括瀏覽後搜尋、篩選資訊以及延伸閱讀。接著敘述搜尋公共議題懶人 包的技巧,分為 PTT、搜尋引擎以及意見領袖或特定媒體三個層面。至於影響 受訪者資訊篩選的因素,本研究整理出:作者背景、內容優質、讀者回應、方 便性四項因素。最後,關於受訪者尋求資訊時的困難,則分別討論查詢結果過 多或過少兩種狀況。以下分項說明。

一、 公共議題資訊來源

對於大部分受訪者來說,網路是最大宗的資訊來源,但是大眾媒體也是重 要的資訊來源,兩者搭配成為受訪者主要獲取資訊的模式。除此之外,直接與 他人或者相關單位接觸的線下互動,也是值得注意的資訊來源。歸納 12 位受訪 者的回答,網際網路是壓倒性的大宗,12 位受訪者皆表示會從網路尋求資訊。

另外有 7 位提到傳統媒體,而線下互動也有 5 位提到。

(一)網際網路

PTT 使用者常常也是網路重度使用者,在本研究的受訪者中,網際網路是 最主要的資訊來源,受訪者 J 甚至表示「100%上網,現在不太可能會為了一個 東西跑去圖書館翻書。」(2C:J23)

1.搜尋引擎

有興趣就會上網查,對於受訪者而言,網路搜尋引擎是最直覺的答案,有 時在表達上甚至會直接用「Google」取代「上網搜尋」。

去網路上找相關資訊。打慈濟開發案,直接 google 關鍵字。2C:G17

65

2.PTT

由於本研究之受訪者皆為 PTT 使用者,大部分受訪者平時就有瀏覽 PTT 的習慣。無論是透過 PTT 獲取最新消息,或者是到相關版面了解狀況,都是受 訪者重要的資訊來源。

因為現在就是大學生很常用 BBS,然後我最常用的就是 BBS 去看這些東 西。2C:A5

我平常就有看 PTT,會去逛八卦、政黑這些我都會看一下。2C:C9 PTT 八卦版,網友最直接的討論。PTT 軍旅版,很多人討論這件事。PTT 預官版,因為他(洪仲丘)是預士。這三個大版有很多人在討論。2C:F15

3.社群媒體

以 Facebook 為主的社群媒體也是受訪者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朋友在 Facebook 上分享的公共議題相關資訊,常是受訪者獲得議題資訊的來源。

所以 FB 的分享,會跟你往來的大概就是那些人,關鍵議題通常比較相近 的。2C:E13

朋友很多是同志,或者對同志友善的人,他們的 Facebook 上就會分享相關 資訊。2C:I21

4.網路新聞

有些受訪者會固定閱讀特定的網路新聞網站,包括入口網站的新聞,以及 特定的網路媒體,作為獲得公共議題資訊的管道。

yahoo 新聞也會有民調,投票那個。2C:C9

蘋果好像比較多是網路。網路新聞,蘋果,東森新聞雲,中時電子報。1F:

G17

5.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作為知名的網路百科,受訪者多半是用以確認資訊,並且預期維 基百科的資訊是正確且詳細的。

66

如果要細探討,例如服貿是什麼、梁振英的背景,那我可能會用維基確認。

如果要細探討,例如服貿是什麼、梁振英的背景,那我可能會用維基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