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教學啟示

第二節 綜合評析與建議

語法架構上,全部的教材皆將「其實」和「事實上」視為副詞,不過

未具體說明副詞是哪一類的副詞,唯有《現代漢語課程 1》提出「其實」為 sentence adverb,但未見 sentence adverb 在註釋中說明其用法, 「其實」和「事 實上」在英譯部份經由檢視教材得知有以下數種,如下表五-2:

表五-2:「其實」和「事實上」在各教材的英譯

教材名稱 其實或事實上 英譯

現代漢語課程 2 其實 in fact

新版實用視聽華語 3 其實 actually, in fact, as a matter of fact

當代中文 4 事實上 in fact, in actuality

遠東生活實用華語 3 其實 actually, in fact, as a matter of fact

根據以上「其實」和「事實上」的英譯(in fact, actually, as a matter of fact 等),對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來說很清楚。然而根據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其 實」和「事實上」兩者皆有「反預期」與「進一步闡述」的功能。但是我們 僅在《遠東生活華語 3》看到其對「其實」稍加解說 (即表示其實後面的情 況是真的)。然而,並未透過對「其實」和「事實上」語法點的詳加解釋,

以幫助學習者對課文的理解。

在篇章啟後之句尾焦點和對比焦點部分,本論文以上所檢視的五本教材,

皆未能針對「其實」和「事實上」在篇章上的範距大小與焦點功能加以解釋。

因此,筆者華語教師建議在教授「其實」和「事實上」時,可引入「句尾焦

點」 (句內範距) 與「對比焦點」(句外範距 ),以及「反預期」與「進一

步闡述」的功能,以幫助學習者能逐漸掌握「其實」與「事實上」的較全面

用法。

103

第三節 教學啟示

葉德明(1999)指出,可靠的第二語言教學課程設計資料的來源為真實 的語料的實證分析與研究所得的成果,藉此呈現出各種言談行為的確切特徵。

有鑑於此,本文就研究成果及討論所得「其實」和「事實上」的語義、篇章 語用特徵做一簡要的教材教學建議。

關於「其實」和「事實上」的語義和用法的教學內容,可先由「其實」

和「事實上」擔任在篇章中承前之反預期和進一步闡釋之功能展開,再逐步 呈現其在篇章中啟後部分之自然和對比焦點之功能,這樣也兼具前人學者們

(River,1969:Odlin,1994:Teng,1998:陳俊光,2008:304)之累進教 學理論以及鄧守信(2009:163-164)所提倡的對外漢語教學語法之功能

(function)、結構(structure)以及用法(usage)。

一、 功能(function)

「其實」和「事實上」均為說話者用來表達對上文的反預期和進一步闡 述的意思。

(一) 反預期

「反預期」表現在按照常理應該實現的 P 卻沒有實現,倒是出乎意料地 實現了語之相反的 R。

1.1 「其實」的反預期

(112) 江定宇的作品將會提供你一個摸索、探險的「視覺環境」,讓你有機 會創造出屬於你自己的視覺經驗。假如你從兩公尺以上的距離看去,這些 作品表面上都平淡無奇。但是假如你願意走近一點(近到看不見畫框),

先不要管這些作品美不美,只是細細地去觀察、品味畫布上所展現的紋理,

你卻有機會發現:這些作品在視覺上其實蘊含著相當程度的變化。然後,

假如你再更有耐性地前後變換你和作品的距離,你將會發現:隨著距離的 變化,這些作品給你的感覺也會跟著產生細微的變化。當你對每件獨立作

104

品的感覺已經飽和而不再加添時,你可以試著站遠一點,把同一系列的聯

作同時收入眼簾。這時候,你很可能就不會再堅持說這些作品平淡無奇了。

89)重引)

(112)例中, 「其實」帶出前文中的「

平淡無奇

」與下文中的「

相當程 度的變化」之間的「反預期」功能。

1.2 「事實上」的反預期

(113) 蔡忠紘指出,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液中尿酸濃度過高,男性超過7 mg/dL,

女性超過 6 mg/dL 都要注意。高尿酸血症主因,包括不健康的飲食、喝酒、

肥胖、腎功能異常及不當使用利尿劑。蔡忠紘指出,根據最新醫學研究,

高尿酸血症合併痛風的病人,更容易合併心臟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 病及腎功能不全等其他慢性疾病,死亡率增加近 2 倍。民眾控制血壓、血 糖、血脂等傳統三高慢性病同時,也不能輕忽高尿酸血症與痛風對身體的 傷害。蔡忠紘表示,許多病患常誤以抽血的尿酸數值來判別關節痛是否為 痛風,事實上,急性痛風發作時,血中尿酸值反而降低。許多關節炎的症 狀類似痛風,要給醫師診治才能確定病因。尿酸過高的人,發生過一次痛 風就應終身治療。

(例(92)重引)

在上例(113)中, 「事實上」乃是帶出前文「許多病患常誤以抽血的尿 酸數值來判別關節痛是否為痛風」 ,與後文「急性痛風發作時,血中尿酸值 反而降低」之間的「反預期」功能,用來說明利用尿酸數值來判別關節痛是 否為痛風,並非一個很好的指標。

(二) 進一步闡述

所謂「進一步闡釋」,表示事件與事件之間的關係是層層相扣,彼此相 承的,這樣的連貫性是順向的方式,有表示前文為真實的情況,增強對前文 的看法等。

2.1 「其實」的進一步闡述

(114) 我的留學經驗:協助殘障生(Sam Wang)各位網友新春快樂!這兩 個月中國時報有一欄留學經驗談,一直躍躍欲試,可是又受不了被退稿的

105

滋味,想想就乾脆來跟各位聒噪了。我想要談的是我在加拿大留學時的義 工經驗。我在求學時,有一次在公告欄上看到徵求協助殘障的義工,我立 刻就去報名了。我當時的想法是,除了助人之外,當義工其實也有很多好 處。第一,可以當作運動,如推輪椅。第二,可以交朋友,理由很明顯。

第三,可以練習英語:交外國朋友不就可以練習英語了?我在 Student Affairs Office 留下了聯絡電話,他們有需要就打電話找我,我只要有時間 就去幫忙。

(例(85)重引)

在例(114)句中, 「其實」乃是對上文「

協助殘障的義工」的好處,加以

進一步闡述,

如可「當作運動」、「交朋友」和「練習英語」等。

2.2 「事實上」的進一步闡述

(115) 中國人的書法,最能表現個性。從一個人的字,可以看出他的修養和 性格。中國人寫字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把字寫得漂亮,同時也是為了陶冶 性情。繪畫也是一樣,藉著畫面上簡單的幾筆,來表現自己的想像。所以 中國人看畫,事實上也是在心裡作畫。也許有人會問,中國的山水畫家為 什麼老是喜歡畫一些簡陋的茅屋,而不畫高大的建築呢﹖這是因為中國人 覺得物質生活是短暫的,人的精神卻是永恆的。一個人如果領悟了天地的 遼闊,山水的悠久,他還能不覺察自己的渺小,而變為謙虛嗎﹖

(例(86)重引)

在上例(115)中, 「事實上」乃是對前文「

繪畫也是一樣,藉著畫面上簡

單的幾筆,來表現自己的想像」,之進一步說明,帶出下文的「中國人看畫…也是

在心裡作畫」的解釋,即所謂的「進一步闡述」。

二、 結構(structure)

(一) 句內

從句法的角度來看, 「其實」和「事實上」在句內範距中,修飾句內 的謂語部分,說明其所表述的動作或狀態性質等所涉及的範圍、時間、

程度、頻率,以及肯定或否定的狀況。

106

「其實」∕「事實上」+主語-VP

圖五-1:「其實」和「事實上」的句內

(116) 從整個中國文明史的觀點來看,唐宋之交是最接近我們這個時代的 一個文明高峰,其後雖偶有波瀾,大趨勢上卻有如江河日下。直到清末民 初,由於回應西潮的沖擊,才又有逆勢奮起的跡象。但是這個文明再造的 運動,歷時不過百年,其成敗仍難斷言。所以水墨畫的困境,其實是整個 文化困境中的一環而已。苛評水墨的人往往以西畫在台灣的發展為對照,

指責水墨教學死板不化。這個批評有其值得國畫界深思反省之處,但也未 免過份誇大西畫在台灣的成就。

(中文詞彙特性素描系統)

(117) 我覺得,當我們越能輕鬆於我們的職位「階級」意識,越是能激勵和 發揮,職務本身的經驗告訴我:階級常使親和消失,權威常使真知灼見退 卻,而尊重性的平等討論常使真理的火花迸發。也有些小觀察可以是人力 資源開發的有利引子。人力的發展,事實上也是人群關係的發展,所以人 人應自問:「我的人際關係如何呢?」在此,我願提供你幾個線索來省思:

一、我是否是一個能傾聽別人說話的人?我有能力、有耐心聽人說話嗎?

我發現人際關係之所以不好,常因個人喜搶鋒頭、不會傾聽、霸著話題不 放,只有自己的意見,別人均無高見可言!

(例(72)重引)

(二) 句外

句外的範距又稱為跨句或超句現象,表示兩個對比項之間,為超過一個 句子的範圍,為篇章中的「整體連接」功能。

「其實」∕「事實上」+主語-VP

圖五-2:「其實」和「事實上」的句外

107

(118) 例如藥物的療效,例如感冒,光喝開水也會好,那水是否可說對感冒 有效乎,當然不是。如若因此遭所謂喜好中醫者圍勦喊殺,那為了明哲保 身,只好快快退出江湖。提出淺談中西醫的想法只是為了讓更多人來注意 醫學發展,故對於有些爭議就留待大家多多思考。只是我想有些觀念極需 澄清:學理工的必比學醫的更科學乎。其實一個人處事是否客觀應該和個 人態度有關吧!。我相信學醫的也有很迷信的,反之學理工的亦然。學文 的有些也是很科學的。你認為呢?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仍有很多病至 今仍無解,故並不是說西醫治不好,中醫就管用。這不合邏輯。

(例(73)重引)

三 用法(Usage)

3.1 「其實」和「事實上」位於句內範距產生句尾焦點

句尾焦點無專用的焦點標記,而是以語序的形式表現。句尾成分自然成 為句子信息結構中的重點突出部分,同時也是句子自然重音所在。

筆者建議華語教師可一開始從較容易掌握的句尾焦點教學,讓學習者瞭

解「其實」和「事實上」在句中範距,乃形成句尾焦點。教師可教導學生故

事延續的線性概念。即「其實」和「事實上」所引出的句尾部分,乃是句中

最重要的信息所在,其下文將延續該句尾焦點,以進一步拓展其文意,以下

圖五-3 所示:

108

圖五-3:「其實」和「事實上」的句尾焦點結構圖

(119)讀者可由本文了解「數理經濟」其實並不抽象,也可談很具體的問題。

落實升等與續聘辦法是本院目前之既定政策,其基本問題在學術評鑑。

(筆者修改自例 75)

如上例(119)中的「落實升等與續聘辦法是本院目前之既定政策,其基 本問題在學術評鑑」,是針對「也可談很具體的問題」的進一步陳述。在學 習者掌握了「其實」之後為句子中最重要的信息後,接下來,可以進一步讓 學習者理解當「其實」和「事實上」在句外出現對比焦點時,有何語境現象。

【說明】

根據以上句尾焦點之圖示和例(119)之解說,筆者設計一段練習題,

讓華語教師可用來檢驗學習者是否理解句尾焦點之用法,進而可引導學習者 根據詞彙銜接的線索,找出位於「其實」之後的句尾焦點,如在例(120)

中當義工的好處有:「

當作運動」、「交朋友」和「練習英文」。

【練習舉例】 如下例(120)所示:

(120)請根據上下文將方框內之詞彙,填入空格中18

賺很多錢 當作運動 練習英文 交朋友 參觀名勝古蹟

18 感謝口委李明懿教授建議筆者設計結合研究結果語教學啟示之練習題。

主語 其實

事實上 句尾焦點

109

我在求學時,有一次在公告欄上看到徵求協助殘障的義工,我立刻就去報名了。

我當時的想法是,除了助人之外,當義工其實也有很多好處。第一,可以__________,

如推輪椅。第二,可以__________理由很明顯。第三,可以__________:交外國朋 友不就可以練習英語了?我在 Student Affairs Office 留下了聯絡電話,他們有需要

就打電話找我,我只要有時間就去幫忙。

(筆者修改自例 85)

3.2 「其實」和「事實上」位於句外範距產生對比焦點

圖五-4:「其實」和「事實上」的對比焦點結構圖

(121) 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強森 5 日表示:「全球恐怖威脅已經進入新階 段。我們必須致力確保國土安全。恐怖分子已經把他們攻擊美國本土的陰 謀外包。我們已經看到一些實例,必須另謀對策。」強森又說,美國政府應 該在國外的機場部署更多幹員,從嚴執行免簽國民眾的入境安檢,同時進 一步接觸本土的穆斯林社區,以及時察覺可能成為漏網之魚的威脅。美國 政府無法阻止美國民眾輕易取得槍支或來自國外的偏激宣傳,可能必須加 倍鼓勵民眾舉報可疑的人事物。事實上,聯邦與各地方政府現行的相關方 案已經鼓勵民眾隨時舉報。加州屠殺案可能再度引起有關如何在隱私與公 共安全之間求取平衡的論辯。部分美國官員則說,他們必須加倍努力,以 促使不同的穆斯林聲音對抗 IS 的偏激宣傳。部分專家表示,美國政府與社 會各界不宜反應過度,因為集中注意本土穆斯林反而可能引起憤怒與疏離,

導致恐怖組織趁機吸收新血。

其實 事實上

對比項 2 對比項 1

110

(例(84)重引)

上例(121)句中,句外的「事實上」其後管轄「部分美國官員‥‥‥

促使‥‥‥對抗 IS 的偏激宣傳」與「部分專家‥‥‥不宜反應過度」兩部 分,其中「偏激宣傳」與「不宜過度反應」兩者形成對比焦點。

【說明】

根據以上對比焦點之圖示和例(121)之解說,筆者設計一段練習題,讓 華語教師可用來檢驗學習者是否理解對比焦點之用法,藉以引導學習者根據 詞彙銜接的線索,找出位於「事實上」之後的兩個對比項,如在例(122)

中「

鼓勵新能源」及「電動汽車」的使用。

【練習舉例】 如下例(122)所示:

(122)請根據上下文將方框內之詞彙,填入空格中19

電動汽車 開發 關閉 鼓勵新能源 資源回收

香港明報署名文章稱,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不須按照聯合國公約對已開發國家的 要求,提出自願提高減排標準,如果說是對世界的貢獻,可能陳義太高,實際上中 國有自身需要,一是高耗能、高汙染的生產模式對環境汙染嚴重,對民眾的健康 和環境衛生都是嚴重破壞。而且,節能減排也是配合經濟模式轉型。每個城市到 年末才為完成指標而採取節能措施,肯定不是長久之計。事實上,中國也在不停 __________高耗能的煤電設施,以及已產能過剩的鋼鐵廠,但 60%供電來自煤電,

減排壓力相當大。從__________使用方面,中國的太陽能發電設備製造已居全球 第一,但由於只能在農村推廣,使用效率不高。國家對於__________使用,也給予 大量補貼,國民也有購買意願,但由於充電樁未能普及,住宅區安裝充電樁受制 於社區的供電纜負荷不足,未能實施,電動車推廣也遇到困境。

(筆者修改自例 74)

19 感謝口委李明懿教授建議筆者設計結合研究結果語教學啟示之練習題。

111

第四節 小結

在本章,筆者首先對美國和臺灣五本通行教材進行分析,發現這些教材 中雖然都有「其實」和「事實上」的英文翻譯。然而,僅透過英文翻譯,學 習者並不容易瞭解兩者之間的異同,容易造成誤用。首先,這些教才並未對

「其實」和「事實上」在篇章中承前的「反預期」和「進一步闡述」功能加 以區辨。其次,亦未對兩者在篇章中起後的「句尾焦點」(範距小)和對比 焦點(範距大)之差異進行討論。

因此,筆者建議華語教師或華語教材編寫者,能善加運用本論文對「其

實」和「事實上」的具體研究成果,將其運用在教學上,以增進學習者對兩

者在語義與結構上的全盤掌握。

112

113

第六章結論

第一節 研究總結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分析問題如下:

(一) 在篇章的啟後部分中,「其實」與「事實上」之範距與焦點功能 的互動為何?

(二) 在篇章的承前部分中,「其實」和「事實上」與前文之語義關係 為何?該關係是否與者兩者之範距大小有關?

(三) 融合語義、篇章、語用三層面,如何將結果進一步實際應用在 教學之中?

針對第一個研究問題,本研究結果發現,就篇章層面的啟後部分而言,

「其實」與「事實上」可進一步分為句內範距的「句尾焦點」與句外範距的

「對比焦點」。句中的「其實」與「事實上」所引出的句尾焦點,其範距較 小,主要表達步「局部連接」功能。句外的「其實」與「事實上」所引出的 對比焦點,其範距較大,主要表達步「整體連接」功能。

就數據分析部分,整體而言, 「事實上」的範距大於「其實」 ,可由中文 詞彙特性素描系統與聯合知識庫的語料證明:在兩個語料庫中的分佈比例,

句外的「事實上」為 62%和 63.1%,而句外的「其實」則為 38%以及 36.9%,

顯示「事實上」句外範距的比例高於「其實」 。換言之, 「事實上」在篇章上 的「整體連接」功能高於「其實」 。然本研究亦發現範距較大的句外「其實」

和句外「事實上」,在聯合知識庫的語料中,各出現了 2 筆和 6 筆例外句尾 焦點。究其原因,乃受特殊篇章制約所致,包含「補述用法」 、 「從整體到部 分關係」,以及「特殊句式」等的因素。

關於第二個問題,從歷時語義的角度分析得知, 「其實」和「事實上」

在語義上均有「反預期」以及「進一步闡述」的功能:追溯到「其實」之本

義乃為「反預期」 ,而「事實上」之本義乃為「進一步闡述」 。本研究顯示在

中文詞彙特性素描系統中, 「其實」在篇章之承前部分,表達具有「反預期」

114

的功能,為句內的 64.6%以及句外的 67.3%。此外, 「事實上」的「反預期」

功能則分別為為 46.7%和 40%,低於「其實」 。另一方面,在聯合知識庫中,

「其實」的「進一步闡述」功能,分別為句內的 33.3%與句外的 41.8%。此 外「事實上」的「進一步闡述」功能,分別為句內的 50%與句外的 71.3%。

可見,整體而言,「其實」無論在句內或句外範距,其主要的功能皆為「反 預期」 。然而, 「事實上」的「進一步闡述」功能,則主要體現在句外範距,

而在其句內範距中, 「進一步闡述」與「反預期」兩者之間,並無顯著差異。

回應本研究的最後一個問題,筆者建議運用螺旋式的「排序性」原則,

並根據本論文對「其實」和「事實上」的具體研究結果,針對目前臺灣和美 國大學之五本教材進行評,以幫助學習者如何正確並完整的使用「其實」和

「事實上」在語義與篇章上的用法。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展望

本論文主要在篇章層面,針對「其實」和「事實上」在不同範距中的句尾

焦點和對比焦點,以及「反預期」和「進一步闡述」的功能加以探討。此外,

「其實」和「事實上」與轉折詞語(如「反而」等)的搭配關係,亦有待進 一步研究。然而,就語用層面而言,除本論文所探討的「反預期」功能與語 用相關之外,並未進一步探索「其實」和「事實上」兩者在語用上的差異,

此部分有待後續研究釐清之。

最後,在教學應用方面,本研究期望所獲得的具體結果,能進一步用於

教案設計或教材編寫,應用於中級水平以上的教學。礙於時間的關係,未能

針對所建議的教學方式,應用於實際的課室教學,並對大量學習者進行學習

難點施測或訪談,期望後續研究能做到此點,以得知整體教學建議的適切性

與可行性,如此更能對華語教學的建議與設計,有更進一步的助益。

115

參考文獻

英文部分

Ahrens, K., Li-li Chang, Ke-jian Chen, Chu-ren Huang. 1998. Meaning Representation and Meaning Instantiation for Chinese Nominals. In paper from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 Volume 3. No. 1, p. 45-65. Taipei.

Aijmer, Karin and Simon-Vandenbergen, Anne-Marie. (2004). A model and a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 of pragmatic markers: the semantic field of expectation.

Journal of Pragmatics 36, 1781-1805.

Biq, Yung-O. (1995). Ye as manifested on three discourse planes: Polysemy or abstraction. In James H-Y. Tai and Frank F. S. Hsueh (Eds.), Functionalism and Chinese Grammar (pp.1-18).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CLTA).

Monograph Series No. 1 South Orange.

Blakemore, D. (1987). Semantic Constraints on Relevance. Oxford: Basil Blackwell.

Blackmore. D. (2002). Relevance and linguistic meaning: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arkers.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urner, J. (1971). Going beyond the information given. New York: Norton.

Burner, J.S. (1986). Actual minds, possible words (p.93).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laudia Ross, Baozhang He, Pei-Chia, & Meng Yeh. (2011). The Routledge Course in Modern Mandarin Chinese. London: Routlege Press.

Chu, Chauncey C. (1998). A discourse grammar of Mandarin Chinese. New York and Bern: Peter Lang Publishing.

Dahl, Osten (2000). Grammaticalization and the lift cycles of construction. Ms., Stockholm University.

Erman, Britt. (1987).Pragmatic markers in Chinese. Journal of Pragmatics 40: 1687-

116

1718.

Goldberg, Adele E. and Farrel Acherman. (2001). The Pragmatics of Obligatory Adjuncts. Language 77(4), 798-814.

Goffman, E. (1967). Replies and Responses. Language and Society 5: 257-313.

Grice, H. P. (1975). Logic and conversation. In: P. Cole and J. Morgan (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Vol. 3.Speech Acts. New York: Acdemic Press, 41-58.

Halliday, M.A.K. and Hasan, R. (1976). Cohesion in English. London: Longman.

Halliday, M.A.K. (1985).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Edward Arnold, London, U.K.

Heim, I. (1982). The semantics of Definite and Indefinite Nound Phrases. Doctoral

Heim, I. (1982). The semantics of Definite and Indefinite Nound Phrases. Doctoral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