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當「資訊教育」已成為各國比拼下世代的關鍵時,學校教師實為資訊教育之樞紐,

教師的資訊科技運用能力顯得相當重要,本研究以 IC³計算機綜合能力考核(Internet and Computing Core Certifications,IC³)來檢測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能力為題,展開實證性之 研究。此章分為研究動機與背景、研究目的、待答問題、研究範圍與限制、名詞釋義等 加以敘述。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研究動機與背景 研究動機與背景 研究動機與背景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科技技術的迅速發展,一般的企業為了提高競爭能力,將其 組織朝向資訊化,更在徵才的過程當中,資訊能力被當成是基本且必備的條件之一,故 若捨棄資訊的設備及擁有不具資訊能力的人員的企業體,將會是競爭下的被淘汰者。

對照於企業界對於資訊設備及對資訊能力的重視,政府也積極的投入資訊設備運用 的規劃,希望藉由資訊的協助,將大部分的業務,經由電腦及網路的協助,提昇行政處 理的效率,減少民眾對於公務接洽,「曠日廢時、手續繁雜、成本耗費過多」的刻板印 象,朝向電子化政府的理想邁進。

教師雖非以資訊作為其生財的工具,但是教師的教學工作主要乃在傳遞知識,教師 所傳遞的知識要能符合時代的脈動,不被認為是脫離現代的社會現實,掌握社會的最新 訊息,以便對學生做最好的教學,需要使老師能夠對於資訊的來源有更多的瞭解,對於 獲得資訊的管道能夠充分的運用。

民國八十七年起政府為增加國內的消費,刺激國內的經濟景氣,由行政院提出擴 大內需方案,編列經費充實與改建學校內電腦設備與添購教學軟體。將學校原來電腦教 學受限於軟硬體設施缺乏的窘境,徹底的改善。在電腦教學的相關設備充實了以後,空 有精良不缺的設備,但是沒有具備基本素養的教師,無法充分的使用這些的設備,將使 這些設備空而無用,甚至造成閒置上的浪費。為了能夠使設備發揮最佳的功能,擁有資 訊運用能力的教師,能夠利用資訊設備作為教學的輔助,或是利用資訊直接的教學,將 是未來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的主要型態。微軟公司的總裁比爾蓋茲預言未來的學校的型 態,將會是一個沒有黑板、沒有書包的情況,一般的學生所帶的是一台台的筆記型電腦。

這樣的預言,將使得教學型態產生極大的改變。

教師是教育系統的核心,也是推展教育活動的主幹,世界先進國家之教育改革無不 把提升師資品質列為優先教育改革項目之ㄧ,當「資訊教育」已成為各國比拼下世代的 關鍵時,教師實為資訊教育之樞紐,教師的資訊科技運用能力顯得相當重要。為了解國 中小教師資訊素養能力表現,研究者以下分為三個面向來分析本研究動機與背景:

一 一 一

一、、、、因應全球化因應全球化因應全球化因應全球化的競爭的競爭的競爭的競爭時代時代時代時代

資訊科技發達及知識經濟趨勢的二十一世紀,由於資訊與通信科技的高度發展,使 人類進入信息傳播全球化的時代,消除了距離的障礙,共同且有效地參與明日社會的塑 造。這種國際化的趨勢是世界性的潮流,資訊化的社會也已來臨。一個互動頻繁、緊密

相連的地球村亦正迅速地形成中。資訊社會所帶來的國際化趨勢,對我國的教育與學習 體系產生極大的挑戰。資訊化的社會中,培養國民具備資訊知識與應用能力,已成為各 國教育發展的重點,各國紛紛推動相關的資訊教育計畫,以為其國家邁向二十一世紀的 發展奠基。環顧世界各先進國家美、日、德、法、英等國莫不加速其資訊基礎建設;我 鄰近國家如新加坡的「公元 2000 資訊科技發展總藍圖」(Information Technique 2000,

IT2000)、馬來西亞的「多元超級走廊」(Multimedia Super Corridor,MSC)等計畫,

再次顯示出各國重視資訊基礎建設與資訊通訊科技 ICT 教育課程(楊世緘,1997)。讓 下一代獲得生存的基本技能,維持國家的國際競爭力。

由於資訊科技的發展快速,資訊科技快速融入教育中,如何有效運用資訊科技、將 這一波資訊通訊科技所帶來的遽烈衝擊轉化為豐沛能量,用以厚植資訊國力,強化國家 競爭利基、以及提高全民福祉,便是台灣此刻面對數位經濟時代的關鍵議題。可見我國 的教育體系要在全球競爭的環境下繼續發展,必須有相當深入的考慮與研究,才可以找 到出路。

二 二 二

二、、、、提昇教師資訊素養能力提昇教師資訊素養能力提昇教師資訊素養能力提昇教師資訊素養能力

全球化競爭的環境中,世界各國已將培養具備資訊知識與應用能力之國民,列為教 育發展的重點。在教育改革的聲浪中,經常強調教師專業表現是成功關鍵因素之一,資 訊素養充實教師專業內涵(顧小清,2005)。而二十一世紀充滿資訊的時代裡,具有資 訊素養者無疑是個自我導向的終身學習者,因此,提昇個體的資訊素養是促成資訊社 會,乃至邁向學習社會的先決條件(何青蓉,1999)。資訊科技的快速普及改變了傳統 的學習方式,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增加了一個新的媒介,也為傳統的課程注入新的動 力,學習不再只是同一間教室內師生的互動,教師可以運用資訊科技讓學習沒有界線,

並提供更多樣的師生互動關係,以提昇學習的意願,增進學習的效果(夏如春,2001)。

對於身為教育第一線的工作者—教師,更在教學與知識上產生極大的挑戰。現今的教師 身在這個資訊爆炸與快速變遷的時代裡,一方面要適應時代的大環境,一方面須擔負起 培育下一代的責任,因此,教師必須擁有基本資訊素養能力,以因應現今資訊化社會的 要求。

教育進步國家皆十分重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成敗之關鍵因 素之一即為教師之資訊素養(何榮桂,2002)。根據何榮桂(1999)調查台北市國民小 學資訊教育之教材教法中發現,因教師本身資訊素養之差異,造成不同學校的學生所接 受之資訊課程內容以及教學程度皆有極大的不同。由此可知要真正落實資訊教育,教師 的資訊素養是關鍵。2001 年我國開始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其中除了人本情懷、民主素養、

鄉土與國際意識,統整能力與終身學習外,更包含了人文與科技的整合,主動探究、解 決問題、資訊與語言之運用。尤其是十大基本能力中的第八項「正確、安全和有效地利 用科技,蒐集、分析、研判、整合與運用資訊,提昇學習效率與生活品質」(教育部,

1998a)。

教育部於 2001 年 2 月起規劃「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作為相關單位推動中小 學資訊教育政策之依據。藍圖中宣示了「資訊隨手得,主動學習樂;合作創新意,知識 伴終生」之願景。在資訊融入教學的重點中,提到培養教師資訊融入教學能力。在教學

創新的重點中,鼓勵老師運用資訊科技與網路平台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為好探究、

具創意、既可獨立又可合作學習的學習者。總藍圖的推動方面,規劃以老師為起始點,

藉由老師帶動學生、學生影響家長,進而將學校轉變為社區中動態和創新的學習場所,

普及全民資訊與學習素養(教育部,2001)。

在面對講求教育資訊化的趨勢,資訊素養已然是現代教師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專業 能力,培養現代國民資訊基本素養必須從小紮根,以全面提升國民適應未來社會的能 力,因此教師更應具備資訊教育與科技教育整合的教學能力,如此才能培養具備資訊素 養的現代國民。教育資訊化就是要利用現代資訊技術的輔助來促進教育發展,提高學生 的資訊素養,培養具有較高資訊素養的新一代接班人,以適應世界資訊化發展的潮流和 我國資訊化建設的步伐。教師是教育資訊化的執行”終端”,教師的理念和能力是決定資 訊化成敗的最關鍵因素(苗逢春,2003)。教師首先應該掌握一定的資訊技術知識和技 能,才能夠勝任教育資訊化條件下的教育工作,才能夠培養具有較高資訊素養的學生,

教育資訊化進程關鍵在教師(鄭奇,2006)。

三 三 三

三、、、、與國際接軌的與國際接軌的與國際接軌的與國際接軌的 ICT 基本能力基本能力基本能力基本能力

社會轉型與資訊科技迅速的發展和擴充引發了全球性的教育改革,資訊通訊科技教 育不能停留在保存知識和應用技術的層面,而是走向善用資訊的資訊素養。培育將來能 在學習型社會中「掌握資訊的成功自學者」成為資訊通訊科技教育的首要任務,能夠獲 得和使用資訊更是每個世界公民的基本權利(WSIS,2003)。為此,各國紛紛將 ICT 教育 課程轉變為資訊素養的培育,以建構學生處理資訊的知識(Bereiter,2002)。聯合國於 2005 年推動科技善用者(Power Users of Technology)計畫,善用資訊通訊科技成為世界各國二 十一世紀的關鍵指標,對我國經濟發展及競爭力,具有重要地位。(張明文,2007)

將資訊教育納入正規教育體制是我國教育主管機關既定之政策,教育部推動九年一 貫課程即把資訊教育統整到各科教學來實施。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教師,其本身應具備基 本的資訊素養與應用資訊科技教育的基本能力,以培養具備資訊通訊科技應用能力的現 代國民。面對二十一世紀「教育資訊化」,資訊素養已然是現代教師必須具備的一項重

將資訊教育納入正規教育體制是我國教育主管機關既定之政策,教育部推動九年一 貫課程即把資訊教育統整到各科教學來實施。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教師,其本身應具備基 本的資訊素養與應用資訊科技教育的基本能力,以培養具備資訊通訊科技應用能力的現 代國民。面對二十一世紀「教育資訊化」,資訊素養已然是現代教師必須具備的一項重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