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全球購物行為改變、環保意識的抬頭,越來越多消費者願意購買綠色產 品。而消費者願意透過購買綠色產品之實際行動,表達認同綠色產品背後所代表 的自然資源保護、製造商落實企業責任等永續價值。根據世界知名品牌顧問與設 計公司Landor Associates的研究結果指出,約有75%英美消費者(英國79%,美國 73%)願意維持或增加目前綠色消費的比重,來減輕個人對環境所帶來的負擔。此 一現象同樣在紡織產業發酵,價格不再是人們購買成衣時的唯一考量,消費者更 加希望了解所穿著的衣服是如何被製造出來,且關注其所購買的產品是否符合環 保,因而產生對環保紡織品與服飾的需求,依美國市調公司Packaged Facts研究 報告預測,全球環保服裝零售市場銷售值將在2012年時成長至110億美元。

回顧台灣的發展史,紡織產業曾經幫助台灣創造出可觀的外匯,即使到了今 日,紡織產業對台灣的外匯貢獻仍居高不下。但在面臨勞工成本提高以及全球紡 織品低價競爭的情況下,量多價廉和削價競爭的策略已無法成為台灣紡織業的優 勢。面臨社會產業型態的轉型,過去國內社會各階層更一度將紡織產業視為傳統 的夕陽工業。因此,有鑒於近年來綠色消費行為的興起,台灣紡織業者更願意致 力於尋找綠色商機,目前許多業者陸續推出各式自然環保素材,如:竹子、玉米 蔗糖與椰殼等無生態汙染製程與節能紡織服飾;南亞公司推出可吸濕排汗、抗紫 外線的聚酯回收絲,讓綠色環保與舒適機能結合;遠東紡織除了推廣兼具環保與 健康概念的有機棉,並以回收寶特瓶再生聚酯粒製造環保服飾(紡研所,民99)。

經濟部紡研所表示,台灣紡織大廠幾乎都有投資寶特瓶抽絲、聚合成化學纖 維的技術(包括南亞、新光、遠東、中興和力麗等大廠),而目前只有台灣和日本 位居寶特瓶纖維細緻化技術的領先地位。台灣雖然早就有寶特瓶回收再製成衣服 的技術,但關鍵因素在於『回收品質及作業』仍有待改進。 根據統計,台灣一 年可回收的寶特瓶數量約有9萬噸,然而回收塑膠瓶的種類繁多,並非所有的回 收寶特瓶都能做成環保衫,惟有「一號塑膠(PET)」的寶特瓶可經融化、抽絲,

製成再生聚酯纖維。另外,回收品質的優劣亦會限制再製紡織品的種類。若回收 品質不錯,幾乎與新料一樣,則可做成長纖,運用在POLO衫等產品;反之,僅能 製作成短纖,運用在地毯與毛毯等產品。

李冠銘(2010) 指出廢棄寶特瓶為再生塑膠原料的重要來源,但其物料取得 受消費者習慣影響,台灣每年光是由寶特瓶抽絲纖維所需的瓶磚數量就高達9萬 公噸。由於廢棄寶特瓶的供應量不易控制,而造成產品回收再製過程缺乏穩定性,

2

且各家回收物料供應商所提供的廢棄寶特瓶品質參差不齊,也間接增加再製回收 過程的成本。另外,製造商在購買回收原物料時,受到製程所需原料穩定性的限 制,在協商議價時,回收物料供應商往往具有較大的通路權力。

綜上可知,有別於過去以『量』取勝的經營策略,台灣紡織業已轉型為以『質』

取勝,開發使用再生環保材質的紡織品,這不僅符合全球綠色消費趨勢,同時也 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替企業做到產品區隔,得以增加利潤。但是再生紡織品的 品質深受再生物料供應商的影響,不單是供應商所提供的原料品質,供應商的關 係品質也會對綠色紡織商的產品品質以及種類造成影響。

另外,台灣的綠色紡織商若欲進入國際市場,勢必得獲得國際環保標章的認 證,近年來國際環保標章對綠色紡織品的要求愈加嚴格,不僅強調製程和化學原 料的使用必須符合環保且無汙染的規定,對於再生物料的來源也十分重視,因此 若再生物料供應商能在相關文件或資訊上提供服務,也是綠色紡織製造商選擇供 應商的一大考量。

回顧過去有關供應商評選之研究,多著重於利用因素分析法篩選出重要的供 應商評選準則,或利用分析階層程序法(AHP)來評選供應商。然透過這些研究,

僅能瞭解製造商篩選供應商的主要評選準則,以及不同產業對個別評選準則重視 程度的差異,卻無法有效解釋製造商篩選供應商的決策行為。故本研究欲使用許 鉅秉教授所建立的綠色紡織商行為選擇模式,結合文獻所歸納出的屬性項目,進 行實驗設計與分析,期望能瞭解再生製造商篩選供應商的決策行為。本研究先將 決策品質分為供應品質及關係品質兩大類,目的為一同探討紡織業製造商對於選 擇供應商時之決策行為是否會受其中因素之影響,並期望透過模式求解,分析其 對綠色紡織商選擇行為的影響。

3

1.2 研究目的

在上述背景之下,本研究透過彙整目前產業現況及相關文獻,定義出兩個大 項目會影響回收物料製造商之決策,其分別為供應品質及關係品質。而後,本研 究將從國內、外相關供應商遴選準則之研究文獻中歸納出影響回收物料之供應商 品質之關鍵因素納入兩大項目中討論,並針對回收寶特瓶製造商的採購人員進行 問卷調查,分析出再生紡織製造商篩選回收物料供應商的決策行為模式,並進行 深入的分析與探討。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統整如下:

1. 統整國內、外文獻並找出影響再生紡織供應商品質之關鍵因素。

2. 實驗分析再生紡織製造商選擇再生紡織供應商之模式。

3. 探討供應商品質對再生紡織製造商篩選再生紡織供應商決策行為之影響。

4. 探討再生紡織製造商之規模,以及與再生紡織供應商的合作模式,是否會 造成企業在供應商評選上有明顯不同考量因素。

本研究的核心目的在於找出品質的不同對於再生製造商決策行為的影響,在 此所選定的產業案例為再生紡織業供應鏈為研究目標,而模型的主要概念則是來 自於再生製造商在選擇時,對於物料品質及關係品質所造成決策上的影響。因此,

本研究將分析物料品質及關係品質對於再生製造商的影響程度,並藉由模型的推 導,可求得再生紡織業供應鏈當中品質選擇的最適解。

1.3 研究範圍及對象

本研究為探討再生紡織製造商之供應商篩選行為,故僅針對國內有利用回收 寶特瓶原料,再生製成聚酯纖維的企業進行調查。訪問對象僅鎖定國內再生紡織 製造商的採購人員,以深入訪談的方式,實驗並分析了解其決策行為模式。由於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均為再生製造商企業公司之採購人員,不同於一般詢問消費者 之問卷型式,故訪問問卷將採用面對面訪談方式以及郵寄方式進行。

由於國內寶特瓶回收再生製造商所合作的再生物料供應商眾多,許多再生紡 織大廠甚至與國外再生物料供應商合作,而無法明確取得再生物料供應商的名單,

故在問卷設計上採取敘述性偏好法,透過屬性描述以模擬廠商供採購人員選擇欲 合作對象。

另外,雖寶特瓶回收再生為一新興產業,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研究結果指出該 產業製造商之主要供應商評選準則,但由於全台灣進行量產的寶特瓶回收再生製 造商有限,而無法進行因素分析以萃取出關鍵的供應商評選準則,故本研究主要 透過文獻回顧以及專家訪談,設定出問卷中所使用的屬性項目。

4

1.4 研究架構與流程

1. 界定研究主題:本研究針對有關使用逆物流之產業進行相關議題之分析,例 如:3C產業處理電子廢料問題、廢輪胎回收再製議題…等,其中寶特瓶回收再生 聚酯纖維產業具有其獨特性,同時目前行為科學研究多著重於企業與顧客間之議 題(B2C, Business to Customer),而鮮少著眼於企業間(B2B,Business to Business)之決策行為。故本研究將針對寶特瓶回收再生聚酯纖維製造廠商之供 應商篩選決策行為進行研究。

2. 相關文獻回顧:在文獻回顧部分,本研究首先彙整國內政府機關(如:環保署、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等)和民間企業(如:大愛感恩科技、遠東新世紀…等公司) 與寶特瓶回收聚酯纖維產業相關的產業報告,藉此了解國內寶特瓶回收再生聚酯 纖維產業的現況和未來市場發展。另外,針對國內、外有關逆向物流、供應商評 選以及品質管理這三部分的研究進行蒐集及彙整,以供本研究設計問卷時之參考。

最後,將回顧文獻中有關之屬性納入選擇行為模式研究,了解各方法所適用之範 圍、優點及限制,以進一步建立研究架構。

3. 問卷設計:基於研究限制,本研究問卷以敘述性偏好法設計,透過屬性描述 以模擬供應廠商給製造廠商之採購人員選擇。同時受限於國內綠色紡織商過少,

而無法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進而得出影響篩選供應商的重要評選準則,故本研 究主要透過文獻回顧歸納出影響再生紡織製造商的決策行為屬性,另外同時從在 再生紡織製造商的產業報告,以及逆向物流、供應商評選和品質管理的文獻,來 定義再生物料供應品質,並實驗分析模擬廠商的行為模式。

4. 問卷調查:本研究調查對象鎖定國內寶特瓶回收再生聚酯纖維企業的採購人 員,並以訪問及郵寄方式發放問卷。若無法實際訪問者,為彌補無法面對面進行

4. 問卷調查:本研究調查對象鎖定國內寶特瓶回收再生聚酯纖維企業的採購人 員,並以訪問及郵寄方式發放問卷。若無法實際訪問者,為彌補無法面對面進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