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再生紡織業供應商選擇行為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再生紡織業供應商選擇行為之研究"

Copied!
10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交通大學

交通運輸研究所

碩士論文

再生紡織業供應商選擇行為之研究

Recycled-textile suppliers Choose Behavior

researching

研 究 生:

許哲綾

指導教授:

許鉅秉 教授

(2)

ii

再生紡織業供應商選擇行為之研究

Recycled-textile suppliers Choose Behavior researching

研 究 生:許哲綾 Student:Che-Ling Hsu

指導教授:許鉅秉 Advisor:Prof. Jiuh-Biing Sheu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交 通 運 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A Thesis

Submitted to Institute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College of Management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In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June 2012

Taipei,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3)

iii

再生紡織業供應商選擇行為之研究

學生:許哲綾 指導教授:許鉅秉 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班

摘 要

本研究選定回收寶特瓶(PET)再製環保衣的業者為研究對象。在建立綠色紡 織製造商篩選供應商的行為模式時,考量PET再生聚酯纖維製造商於原料採購時, 面臨原料純度不穩定、回收技術提升等的困境,而提出供應商品質之概念,涵蓋 供應品質(Supply Quality)及關係品質(Relationship Quality)。

供應商品質屬一潛在變數,由原料純度、品質認證、回收技術、交貨可靠性、 供貨靈活性、信任程度、關係承諾及通路氣候等8項量測變數所構成。透過文獻 回顧與訪問產學專家調查來蒐集資料,進而決定出再生製造商選擇供應商與各量 測變數間的線性結構。 本研究將主要以實驗設計推估Jiuh-Biing Sheu教授提出之行為決策模型中 之參數值,包含β值、λ值、及ω值。模式推估結果顯示,供應商品質中的原料 純度概念,有效提升綠色紡織商篩選供應商行為模式的解釋能力。而綠色紡織製 造商在評選供應商時,對供貨靈活性屬性較不敏感,比較重視再生物料供應商所 能提供的原料純度、品質認證、回收技術及信任程度四項屬性,代表近年來企業 間選擇合作夥伴除了注重原本的供應品質外,關係品質也逐漸得受到重視,以建 立長期合作為目的,提升公司競爭力。 關鍵字:綠色紡織、行為選擇模式、供應商品質

(4)

iv

Recycled-textile suppliers Choose Behavior researching

Student:Che-Ling Hsu

Advisor:Porf. Jiuh-Biing Sheu

Institute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A supplier selection inherently is a multi-criterion problem.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green textile manufacturers to filter the patterns of behavior of the supplier, this study is covering the supply quality and relationship quality. Supplier quality variables are composed of eight measurement variables. Data was gathered through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access to industry-university experts to investigate, and then decided to renewable manufacturers to choose suppliers and the linear structure of the

measurement variables.

This study will be mainly to experiments designed to estimate the behavior of decision-making model by Professor Jiuh-Biing Sheu and find parameter values, including the value of β and λ values, and ω values. The model estimates show that the concept of purity of raw materials in the supply of goods quality, effectively increasing the green textiles trader screening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the supplier behavior patterns. Green textile manufacturers should more emphasis on renewable materials suppliers can provide the raw material purity, quality certification, recycling

technology, and the trust. We have to be taken seriousl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establish long-term cooperation for the purpose to enhance the company's

competitiveness.

(5)

v

誌 謝

在交研所兩年的學習過程,隨著論文的付梓,即將劃上句點。本論文能順利 完成,幸蒙許鉅秉教授的指導與教誨,對於研究方向的引導、觀念的啟發、架構 的匡正、求學的態度與做人處事的道理逐一斧正與細細關懷,於此獻上最深的敬 意與謝意。論文口試期間,承蒙口試委員胡同來教授與蔣明晃教授的鼓勵與疏漏 處之指正,使得本論文更臻完備,在此謹深致謝忱。 在研究所修業期間,感謝黃台生教授、汪進財教授、馮正民教授、陳穆臻教 授、邱裕鈞教授等老師在課業知識的傳授,系辦的柳姐、何姐在行政事務的協助。 感謝同窗伙伴兩年來的切磋討論與鼓勵,尤其感謝馨萱、佳芸在論文撰寫這一年 的互相扶持與照顧,感謝維薇、鈞暐提點論文撰寫上的迷津,感謝怡潔、韋穎、 昶律、世曦在論文撰寫時的陪伴與談心,感謝我在北交結交了一群好朋友,從他 們身上我獲益良多,永難忘懷。 最後,特將本文獻給我最敬愛的父母,感謝他們無怨無悔的養育與無時無刻 的關懷照顧。同時也感謝不時關心我的妹妹與欣達,以及大學時的好朋友們,他 們總能在遭遇挫折時,給予我最溫暖的鼓勵與支持,在此由衷感謝他們無私的付 出與關懷,希望能將我碩士學位的榮耀與光環與所有我摯愛的人分享。 謹誌於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 許哲綾 中華民國 101 年 6 月

(6)

vi

目 錄

摘 要 ... iii 誌 謝 ... v 目 錄 ... vi 圖目錄 ... viii 表目錄 ... ix 第一章 緒論 ...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1.2 研究目的 ... 3 1.3 研究範圍及對象 ... 3 1.4 研究架構與流程 ...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6 2.1 綠色紡織 ... 6 2.1.1 綠色紡織品定義 ... 6 2.1.2 回收型聚酯纖維 ... 7 2.1.3 寶特瓶回收作業 ... 8 2.1.4 相關驗證及環保標章 ... 12 2.1.5 台灣再生紡織產業現況 ... 13 2.1.6 逆向物流及其架構 ... 15 2.1.7 執行挑戰 ... 17 2.2 品質管理 ... 18 2.2.1 品質定義 ... 18 2.2.2 品質管理發展 ... 20 2.2.3 全面品質管理之定義 ... 21 2.2.4 全面品質管理之關鍵因素 ... 22 2.3 關係品質管理 ... 23 2.3.1 關係品質 ... 23 2.3.2 特殊關係投入 ... 25 2.4 供應商評選 ... 25 2.4.1 供應商評選準則 ... 26 2.5 行為決策模型 ... 29 第三章 研究理論設計與實施 ... 31 3.1 研究設計架構 ... 31 3.2 研究訪談流程 ... 32 3.3 研究方法 ... 33 3.3.1 敘述性偏好法 ... 33 3.3.2 深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 ... 34 3.3.3 訪談過程 ... 36 3.3.4 問卷實驗設計 ... 40 3.3.5 排序選擇模型 ... 41

(7)

vii 3.3.6 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 ... 42 3.3.7 敏感度分析 ... 43 3.4 研究調查對象與方式 ... 44 3.5 研究工具與資料處理方法 ... 46 3.5.1 研究工具 ... 46 3.5.2 資料處理方法 ... 46 3.6 再生紡織商特性 ... 47 3.7 供應商品質 ... 47 第四章 問卷設計與資料分析 ... 50 4.1 訪問問卷設計 ... 50 4.1.1 屬性水準值 ... 50 4.1.2 模擬情境選擇 ... 53 4.2 訪問資料分析 ... 54 4.3 模式參數推估 ... 62 4.3.1 模式β值推估 ... 62 4.3.2 模式λ值分析 ... 64 4.3.3 模式ω值敏感度分析 ... 67 4.3.4 再生製造商感受 ... 68 4.4 實證分析 ...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73 5.1 結論 ... 73 5.1.1 公司特性與合作模式 ... 73 5.1.2 供應商品質 ... 73 5.1.3 供應商選擇模式參數推估 ... 74 5.2 研究貢獻 ... 75 5.3 研究限制 ... 75 5.4 建議 ... 76 參考資料 ... 77 附錄一 ... 82 附錄二 ... 84 自 傳 ... 90

(8)

viii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架構流程圖 ... 5 圖 2-1 86-100 年台灣寶特瓶回收統計數量圖 ... 8 圖 2-2 97-100 年台灣每公斤寶特瓶回收價位圖 ... 9 圖 2-3 寶特瓶回收再生紡織品(RePET)製造流程 ... 10 圖 2-4 台灣再生供應鏈結構 ... 11 圖 2-5 逆向物流過程示意圖 ... 16 圖 2-6 品質成本架構圖 ... 19 圖 3-1 研究設計架構圖 ... 31 圖 3-2 訪談流程圖 ... 32 圖 3-3 展望理論數學模型圖 ... 42 圖 3-4 再生物料供應商品質的概念性架構圖 ... 48 圖 4-1 公司選擇供應商時考慮的條件 ... 58 圖 4-2 公司與目前合作一年以上供應商續約原因 ... 59 圖 4-3 公司若考慮更換供應商時的理由 ... 60 圖 4-4 訪談廠商各屬性比較圖 ... 63 圖 4-5 平均分數曲線圖 ... 65 圖 4-6 供應品質之價值第三象限圖 ... 65 圖 4-7 關係品質之價值第三象限圖 ... 66 圖 4-8 再生製造商對以往合作供應商選擇屬性重要度分布圖 ... 69 圖 4-9 再生製造商更換供應商原因同意度 ... 70

(9)

ix

表目錄

表 2-1 86~100 年台灣回收寶特瓶數量統計 ... 8 表 2-2 一般衣服與環保衣服成本利益比較表 ... 9 表 2-3 國內回收再生纖維廠商 ... 14 表 2-4 逆向物流與正向物流之比較 ... 17 表 2-5 品質定義彙整 ... 20 表 2-6 品質管理之發展 ... 20 表 2-7 23 項供應商評選準則 ... 26 表 2-8 各研究之供應商評選準則排序比較 ... 27 表 2-9 各研究之供應商評選準則排序比較 ... 27 表 2-10 供應商評估準則文獻統整 ... 28 表 2-11 陳弘玉(2011)準則平均值及本研究採用屬性 ... 28 表 2-12 林珮如(2011) Cronbach’s α 值 ... 29 表 3-1 顯示性偏好和敘述性偏好法之比較 ... 33 表 3-2 訪談資料來源的優缺點 ... 35 表 3-3 訪問大綱 ... 38 表 3-4 方案選擇方式之比較 ... 41 表 3-5 PET 再生聚酯纖維廠商 ... 45 表 4-1 各屬性水準值 ... 50 表 4-2 模擬情境設計 ... 52 表 4-3 情境模擬直交表 ... 53 表 4-4 模擬情境排序給分 ... 54 表 4-7 受訪者資訊次數分析 ... 55 表 4-8 公司概況次數分析 ... 56 表 4-9 公司合作次數分析 ... 57 表 4-10 企業規模與其他變數次數分析 ... 61 表 4-11 訪談廠商各屬性之參數 ... 62 表 4-12 各屬性之β值參數 ... 63 表 4-13 模擬情境給分分析 ... 64 表 4-14 供應品質之損失厭惡性斜率 ... 66 表 4-15 關係品質之損失厭惡性斜率 ... 67 表 4-16 λ值推估 ... 67 表 4-17 ω2值敏感度分析 ... 68 表 4-18 再生製造商對以往合作供應商之重要程度 ... 69 表 4-19 再生製造商決定更換供應商之原因 ... 70 表 4-20 再生製造商選擇供應商效用函數及排名 ... 71 表 4-21 E 再生製造商選擇供應商效用函數及排名 ... 72

(10)

1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全球購物行為改變、環保意識的抬頭,越來越多消費者願意購買綠色產 品。而消費者願意透過購買綠色產品之實際行動,表達認同綠色產品背後所代表 的自然資源保護、製造商落實企業責任等永續價值。根據世界知名品牌顧問與設 計公司Landor Associates的研究結果指出,約有75%英美消費者(英國79%,美國 73%)願意維持或增加目前綠色消費的比重,來減輕個人對環境所帶來的負擔。此 一現象同樣在紡織產業發酵,價格不再是人們購買成衣時的唯一考量,消費者更 加希望了解所穿著的衣服是如何被製造出來,且關注其所購買的產品是否符合環 保,因而產生對環保紡織品與服飾的需求,依美國市調公司Packaged Facts研究 報告預測,全球環保服裝零售市場銷售值將在2012年時成長至110億美元。 回顧台灣的發展史,紡織產業曾經幫助台灣創造出可觀的外匯,即使到了今 日,紡織產業對台灣的外匯貢獻仍居高不下。但在面臨勞工成本提高以及全球紡 織品低價競爭的情況下,量多價廉和削價競爭的策略已無法成為台灣紡織業的優 勢。面臨社會產業型態的轉型,過去國內社會各階層更一度將紡織產業視為傳統 的夕陽工業。因此,有鑒於近年來綠色消費行為的興起,台灣紡織業者更願意致 力於尋找綠色商機,目前許多業者陸續推出各式自然環保素材,如:竹子、玉米 蔗糖與椰殼等無生態汙染製程與節能紡織服飾;南亞公司推出可吸濕排汗、抗紫 外線的聚酯回收絲,讓綠色環保與舒適機能結合;遠東紡織除了推廣兼具環保與 健康概念的有機棉,並以回收寶特瓶再生聚酯粒製造環保服飾(紡研所,民99)。 經濟部紡研所表示,台灣紡織大廠幾乎都有投資寶特瓶抽絲、聚合成化學纖 維的技術(包括南亞、新光、遠東、中興和力麗等大廠),而目前只有台灣和日本 位居寶特瓶纖維細緻化技術的領先地位。台灣雖然早就有寶特瓶回收再製成衣服 的技術,但關鍵因素在於『回收品質及作業』仍有待改進。 根據統計,台灣一 年可回收的寶特瓶數量約有9萬噸,然而回收塑膠瓶的種類繁多,並非所有的回 收寶特瓶都能做成環保衫,惟有「一號塑膠(PET)」的寶特瓶可經融化、抽絲, 製成再生聚酯纖維。另外,回收品質的優劣亦會限制再製紡織品的種類。若回收 品質不錯,幾乎與新料一樣,則可做成長纖,運用在POLO衫等產品;反之,僅能 製作成短纖,運用在地毯與毛毯等產品。 李冠銘(2010) 指出廢棄寶特瓶為再生塑膠原料的重要來源,但其物料取得 受消費者習慣影響,台灣每年光是由寶特瓶抽絲纖維所需的瓶磚數量就高達9萬 公噸。由於廢棄寶特瓶的供應量不易控制,而造成產品回收再製過程缺乏穩定性,

(11)

2 且各家回收物料供應商所提供的廢棄寶特瓶品質參差不齊,也間接增加再製回收 過程的成本。另外,製造商在購買回收原物料時,受到製程所需原料穩定性的限 制,在協商議價時,回收物料供應商往往具有較大的通路權力。 綜上可知,有別於過去以『量』取勝的經營策略,台灣紡織業已轉型為以『質』 取勝,開發使用再生環保材質的紡織品,這不僅符合全球綠色消費趨勢,同時也 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替企業做到產品區隔,得以增加利潤。但是再生紡織品的 品質深受再生物料供應商的影響,不單是供應商所提供的原料品質,供應商的關 係品質也會對綠色紡織商的產品品質以及種類造成影響。 另外,台灣的綠色紡織商若欲進入國際市場,勢必得獲得國際環保標章的認 證,近年來國際環保標章對綠色紡織品的要求愈加嚴格,不僅強調製程和化學原 料的使用必須符合環保且無汙染的規定,對於再生物料的來源也十分重視,因此 若再生物料供應商能在相關文件或資訊上提供服務,也是綠色紡織製造商選擇供 應商的一大考量。 回顧過去有關供應商評選之研究,多著重於利用因素分析法篩選出重要的供 應商評選準則,或利用分析階層程序法(AHP)來評選供應商。然透過這些研究, 僅能瞭解製造商篩選供應商的主要評選準則,以及不同產業對個別評選準則重視 程度的差異,卻無法有效解釋製造商篩選供應商的決策行為。故本研究欲使用許 鉅秉教授所建立的綠色紡織商行為選擇模式,結合文獻所歸納出的屬性項目,進 行實驗設計與分析,期望能瞭解再生製造商篩選供應商的決策行為。本研究先將 決策品質分為供應品質及關係品質兩大類,目的為一同探討紡織業製造商對於選 擇供應商時之決策行為是否會受其中因素之影響,並期望透過模式求解,分析其 對綠色紡織商選擇行為的影響。

(12)

3 1.2 研究目的 在上述背景之下,本研究透過彙整目前產業現況及相關文獻,定義出兩個大 項目會影響回收物料製造商之決策,其分別為供應品質及關係品質。而後,本研 究將從國內、外相關供應商遴選準則之研究文獻中歸納出影響回收物料之供應商 品質之關鍵因素納入兩大項目中討論,並針對回收寶特瓶製造商的採購人員進行 問卷調查,分析出再生紡織製造商篩選回收物料供應商的決策行為模式,並進行 深入的分析與探討。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統整如下: 1. 統整國內、外文獻並找出影響再生紡織供應商品質之關鍵因素。 2. 實驗分析再生紡織製造商選擇再生紡織供應商之模式。 3. 探討供應商品質對再生紡織製造商篩選再生紡織供應商決策行為之影響。 4. 探討再生紡織製造商之規模,以及與再生紡織供應商的合作模式,是否會 造成企業在供應商評選上有明顯不同考量因素。 本研究的核心目的在於找出品質的不同對於再生製造商決策行為的影響,在 此所選定的產業案例為再生紡織業供應鏈為研究目標,而模型的主要概念則是來 自於再生製造商在選擇時,對於物料品質及關係品質所造成決策上的影響。因此, 本研究將分析物料品質及關係品質對於再生製造商的影響程度,並藉由模型的推 導,可求得再生紡織業供應鏈當中品質選擇的最適解。 1.3 研究範圍及對象 本研究為探討再生紡織製造商之供應商篩選行為,故僅針對國內有利用回收 寶特瓶原料,再生製成聚酯纖維的企業進行調查。訪問對象僅鎖定國內再生紡織 製造商的採購人員,以深入訪談的方式,實驗並分析了解其決策行為模式。由於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均為再生製造商企業公司之採購人員,不同於一般詢問消費者 之問卷型式,故訪問問卷將採用面對面訪談方式以及郵寄方式進行。 由於國內寶特瓶回收再生製造商所合作的再生物料供應商眾多,許多再生紡 織大廠甚至與國外再生物料供應商合作,而無法明確取得再生物料供應商的名單, 故在問卷設計上採取敘述性偏好法,透過屬性描述以模擬廠商供採購人員選擇欲 合作對象。 另外,雖寶特瓶回收再生為一新興產業,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研究結果指出該 產業製造商之主要供應商評選準則,但由於全台灣進行量產的寶特瓶回收再生製 造商有限,而無法進行因素分析以萃取出關鍵的供應商評選準則,故本研究主要 透過文獻回顧以及專家訪談,設定出問卷中所使用的屬性項目。

(13)

4 1.4 研究架構與流程 1. 界定研究主題:本研究針對有關使用逆物流之產業進行相關議題之分析,例 如:3C產業處理電子廢料問題、廢輪胎回收再製議題…等,其中寶特瓶回收再生 聚酯纖維產業具有其獨特性,同時目前行為科學研究多著重於企業與顧客間之議 題(B2C, Business to Customer),而鮮少著眼於企業間(B2B,Business to Business)之決策行為。故本研究將針對寶特瓶回收再生聚酯纖維製造廠商之供 應商篩選決策行為進行研究。 2. 相關文獻回顧:在文獻回顧部分,本研究首先彙整國內政府機關(如:環保署、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等)和民間企業(如:大愛感恩科技、遠東新世紀…等公司) 與寶特瓶回收聚酯纖維產業相關的產業報告,藉此了解國內寶特瓶回收再生聚酯 纖維產業的現況和未來市場發展。另外,針對國內、外有關逆向物流、供應商評 選以及品質管理這三部分的研究進行蒐集及彙整,以供本研究設計問卷時之參考。 最後,將回顧文獻中有關之屬性納入選擇行為模式研究,了解各方法所適用之範 圍、優點及限制,以進一步建立研究架構。 3. 問卷設計:基於研究限制,本研究問卷以敘述性偏好法設計,透過屬性描述 以模擬供應廠商給製造廠商之採購人員選擇。同時受限於國內綠色紡織商過少, 而無法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進而得出影響篩選供應商的重要評選準則,故本研 究主要透過文獻回顧歸納出影響再生紡織製造商的決策行為屬性,另外同時從在 再生紡織製造商的產業報告,以及逆向物流、供應商評選和品質管理的文獻,來 定義再生物料供應品質,並實驗分析模擬廠商的行為模式。 4. 問卷調查:本研究調查對象鎖定國內寶特瓶回收再生聚酯纖維企業的採購人 員,並以訪問及郵寄方式發放問卷。若無法實際訪問者,為彌補無法面對面進行 問卷調查之不足,事先以電話通知各再生紡織企業的採購人員,並簡單介紹研究 目的,以協助採購人員填寫問卷。 5. 估算模式參數與實驗設計行為選擇模式:根據問卷調查所蒐集的資料,實驗 各受訪者對模擬供應商之選擇排序,從而分析出各屬性項目的參數,得知再生製 造商之評選準則,並以實驗分析驗證寶特瓶回收再生聚酯纖維企業篩選供應商的 選擇行為模式。

(14)

5 6. 結論與建議:透過建立寶特瓶回收再生聚酯纖維企業的供應商決策行為模式, 將各種資料分析結果進行彙整與分析,以其作為後續研究之參考,例如:供應商 與寶特瓶回收再生聚酯纖維製造商的賽局談判模式建立,或相關的企業間(B2B, Business to Business)行為科學之研究。 圖1-1 研究架構流程圖 界定研究主題 -針對寶特瓶回收聚酯纖維廠商之供應 商篩選決策行為 -Business to Business為研究目標 相關文獻回顧 -再生製造商選擇供應商模式 問卷設計 -以敘述性偏好法設計 -回顧文獻構建屬性 問卷調查 -鎖定國內寶特瓶回收聚酯纖維 企業的採購人員 -訪問及郵寄發放問卷 估算模式參數 計算出各受訪者對供應商評選 準則的權重分配 結論與建議 -驗證供應商行為決策模式 -提升綠色紡織品質 -屬性項目回顧 -將供應商品質分為供應品質及 關係品質 -寶特瓶回收聚酯纖維產業的 現況和未來發展 -逆向物流、供應商評選以及品 質管理研究 實驗設計行為選擇模式 計算出各受訪者之心中基準點

(15)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了解再生紡織製造商評選供應商之決策行為。在本章中, 將回顧國內、外文獻中提及影響再生紡織製造商決策之屬性,並將其分為兩個面 向介紹:供應品質及關係品質。供應品質方面,將介紹本研究所選定的再生紡織 產業,了解何謂綠色紡織品、以及回收聚酯纖維產品品質所面臨之困難,而後了 解台灣目前產業現況、國際相關環保標章以及未來市場發展趨勢。關係品質方面, 將介紹何謂關係品質管理及其關聯,做為本研究再生紡織製造商與供應商之間關 係品質的衡量指標。另外,本章節會回顧逆向物流、供應商評選和品質管理等相 關研究,以作為問卷設計之參考。最後,透過整理考量潛在變數之選擇行為模式 的研究,實驗分析該模式之應用,以驗證模式之成效。 2.1 綠色紡織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遷,溫室效應正劇烈地衝擊人類的生存環境,因此,人們 開始正視自身所處環境,並積極倡導生態環保的重要性,以減輕對自然環境所造 成的傷害。隨著環保意識日漸抬頭,有機、天然與環保的概念也深深的影響人們 的消費行為,環保意念較強之消費者多會透過購買綠色產品的實際行動,來支持 綠色產品背後所代表的自然環境保護以及製造商落實企業責任等永續價值。此一 現象同樣在紡織產業發酵,近幾年由於消費者對綠色紡織品與服飾的需求提高, 使得綠色紡織品成為國際的發展潮流與注目焦點。 2.1.1 綠色紡織品定義 何謂綠色紡織品?狹義而言,主要以紡織品的生命週期來界定。紡織品生命 週期係指從原料使用、紡織品製造、包裝、運輸、使用至廢棄處理等過程,且必 須完整符合以下四大條件: 1. 紡織品的原料無汙染,且必須能被再生或重複利用。 2. 生產加工過程得符合節能、減廢,符合環保與永續發展的要求。 3. 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其安全與健康不會受到損害。 4. 產品廢棄後,能在自然條件下被分解或循環利用,不會對造成汙染。 此狹義的定義較符合歐盟生態環保標章(Eco-Label)的規範,Eco-Label體系 於1992年由歐盟發佈,該環保標章適用於所有日常消費產品(含紡織品服飾)等21 項,但不包含食品、飲料、藥品及醫療器具等。該認證標章在制定紡織領域標準 時,主要依據紡織品的整體製程來制定,包含纖維、紡紗、織布、印染、成衣及

(16)

7 廢棄物等,亦即要求紡織品生命週期中的任一過程均須具有環保性。雖然 Eco-Label是以法律形式推出,且歐盟各成員均將此標章列為各國之政令,但目 前Eco-Label仍屬於自願性產品標籤。因此產品即使未加貼Eco-Label,但只要符 合歐盟現行的健康、安全及環保標準,依舊可將產品銷售於歐盟市場;但若企業 能取得Eco-Label,將可增加產品的競爭優勢、拓展歐洲市場並提升產品價格。 廣義的綠色紡織品定義,可參考1992年歐洲13個國家之研究機構所共同創立 的國際環保紡織品研究和檢驗協會(Oeko-Tex),此協會訂定出一套專門偵測有害 物質的化驗方法和標準,其命名為「環保紡織標準100(Oko-Tex Standard 100)」, 用以檢測紡織品是否含有危害人體的化學物質,可以作為民眾購買產品之參考依 據,同時獎勵綠色紡織品製造商繼續生產相關產品,讓綠色環保概念深植人心。 相較於嚴格的Eco-label,Oeko-Tex屬於有限的環保概念。在紡織品之生命過程 中,原料選擇、生產、消費或廢棄處理之任一流程其符合Oeko-Tex制定的環保性 標準,即可被Oeko-Tex視為綠色紡織品。 從永續發展的角度來看,Eco-label的標準嚴格控管紡織品整個生命週期對 環境所可能產生的影響,是較為理想的生態環保標準,且未來將會逐漸成為市場 之主導。但目前受限於科技、生產技術及消費水準,僅能從廣義的綠色紡織品起 步,逐步向狹義的綠色紡織品發展。故本研究所探討的綠色紡織品係指廣義的綠 色紡織品,其中將著重於供應商品質的部分。 2.1.2 回收型聚酯纖維 綠色紡織品的纖維可依其素材之來源性質不同,而大致歸納分類如下: 1. 天然型:有機棉、竹纖維、動植物蛋白纖維及甲殼素纖維等。 2. 回收型:回收聚酯紡織品(寶特瓶及聚酯紡織品)及回收耐隆紡織品等。 3. 節能型:聚乳酸(PLA)。 4. 減廢型:椰殼。 天然型纖維除了將天然素材(如:竹炭)與紡織品結合,同時亦利用遺傳基因 與基因改良技術的結合,例如:將蜘蛛基因轉移至植物細胞或山羊體內,生產蛛 絲蛋白並且製成蜘蛛絲。節能型纖維係以天然原料做為聚合體材料,例如:玉米 等物質的澱粉中所獲得的乳酸,此類聚合而成的纖維是一種完全自然循環型的材 料,且具有可分解的優勢,並不會造成污染。減廢型纖維則因將廢棄椰殼再生利 用而得名。

(17)

8 回收型纖維為降低環境污染壓力與資源再生而成,其為最具成效之環保纖維。 而依其使用原料種類之不同,又可分為回收聚酯紡織品和回收耐隆紡織品。目前 回收聚酯紡織品的主要來源有兩類,其一來源為使用後的寶特瓶(PET瓶) (bottle to fiber);另一來源則為使用後的聚酯紡織品或聚酯業在生產中所產生的廢料, 如:廢絲及廢布等(fiber to fiber)。由於本研究範圍鎖定使用回收寶特瓶生產 回收聚酯紡織品的產業,故以下僅詳細介紹寶特瓶回收聚酯纖維產品的相關回收 作業、環保標章以及台灣產業現況。 2.1.3 寶特瓶回收作業 因應全球的環保問題,台灣早在1989年就開始實行寶特瓶回收制度。表2-1 為台灣寶特瓶回收情況,顯示寶特瓶回收量有逐年成長趨勢,如圖2-1。統計數據 顯示,由於國內使用寶特瓶數量遽增,因此國內的寶特瓶回收量近年大幅增加, 更多再生製造商願意投入綠色紡織產業尋求商機。 表2-1 86~100年台灣回收寶特瓶數量統計 年度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回收量 (公噸) 7,633,910 33,564,144 42,234,256 47,428,659 56,020,109 63,316,591 69,082,969 80,357,950 年度 94 95 96 97 98 99 100 回收量 (公噸) 81,828,444 91,797,566 97,298,397 93,862,858 99,671,495 104,548,064 85,440,061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委員會 本研究統整 圖2-1 86-100年台灣寶特瓶回收統計數量圖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委員會 本研究統整 - 20,000,000 40,000,000 60,000,000 80,000,000 100,000,000 120,000,000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寶 特 瓶 數 量 民國年度 86-100年台灣寶特瓶回收統計

(18)

9 雖然由上述資料可得知,廢棄塑膠瓶罐的回收率正持續成長中,然回收塑料 與全新塑料(Virgin Plastic)的品質仍有一段差距,再生紡織品會因為回收原料 品質的優劣而影響成品的品質,因此再生供應商的品質就必須有所限制,像是從 原料純度、品質認證及回收技術限制供應商的供貨。其中,Britz et al.表示回 收的品質有待回收時的分類與清潔的技術提升來補足。若能在回收處理作業時, 細心整理清潔以確保材質品質的一致,將可大幅降低後製過程中的能源損失。若 回收品質不錯,製作出之產品幾乎與新料一樣,則可做成長纖,運用在POLO衫等 產品;反之,僅能製作成短纖,運用在地毯與毛毯等產品。 根據再生紡織產業現況統計,近年來寶特瓶回收價位持續的上升,從97年每 公斤6元開始直至100年每公斤12元,3年內價格已上升一倍之多,如圖2-2,再加 上其製作成本比非再生產品大約高三成左右,由以上兩點可預估,再生製造商對 於此產業必定有需求下降的現象,但實際上,再生紡織產業仍對於此再生產業有 一定的需求,因此雖然再製產品是比原製要費工、費時的,但是卻仍然有其利益 可得,因此再生製造商願意持續從事此產業,如表2-2。 圖2-2 97-100年台灣每公斤寶特瓶回收價位圖 資料來源:再生紡織產業現況統計 本研究統整 表2-2 一般衣服與環保衣服成本利益比較表 平均一件衣服 一般衣服 環保衣服 製作成本 60元起 60元起*1.3 材料成本 15元 4.5元 預估總成本 75元 82.5元 利益 賺5-7成 賺3-5成 資料來源:再生紡織產業現況統計 本研究統整 0 2 4 6 8 10 12 14 97 98 99 100 元/ 每 公 斤 97-100年寶特瓶回收價位

(19)

10 寶特瓶回收再生聚酯再生纖維的優點為可100%回收再生並可減少廢棄物產 生。寶特瓶回收再生聚酯纖維之製造流程係利用寶特瓶回收切碎、紡絲再製成短 纖棉供紡紗或直接製成長纖絲,供給織布廠織布,而後經剪裁及縫合製成服飾品, 如圖2-3所示。 圖2-3 寶特瓶回收再生紡織品(RePET)製造流程 資料來源:紡拓會 由以上製造流程中可得知台灣寶特瓶回收及處理大致分類成三個部分,資源 回收站、再生處理廠以及紡織加工廠。概述如下(趙壬淇,民99): 1. 資源回收站:塑膠回收瓶種類繁多,如:PE、PVC、PP、PS、PET等,須經 由民眾分類、回收,交由清潔隊或資源回收業者送至「資源回收站」,再將PET 瓶篩選分類,分別粗分為白色、綠色、雜色瓶,而後壓縮成塊。 2. 再生處理廠:回收站將PET寶特瓶磚送至塑膠再生處理廠,經過解包、洗滌、 脫標、篩選、破碎、浮選、脫水、粉碎,產生PET碎片;在粉碎過程通常是獨 立的一條生產線,不會發生有與其他材質混料的情形,一旦PET瓶片內含有雜 質,將會在後端紡絲時,發生斷絲的情況。 3. 紡織加工廠:再生處理過後的PET聚酯瓶片或塑料販售給紡織製造商,進行 紡絲或紡織等再生製品的生產。經由再生紡織廠產生的碎片紡成長纖,可做成 衣服、毯子、帽子、鞋材、環保袋、假髮等,亦可製成聚酯棉,經紡紗織布後 製成各類成品。 本研究經由台灣聚酯纖維產業現況可得知台灣目前再生供應鏈結構可分為 以下五個通路。而目前台灣寶特瓶回收再生聚酯纖維企業大多以以下兩種供應鏈 方式運行,如圖2-4。

(20)

11 圖2-4 台灣再生供應鏈結構 資料來源:本研究統整 分類作業的目的為篩選出寶特瓶中摻雜的PVC雜質(聚氯乙烯)、其他塑膠瓶 和有顏色的瓶子。目前回收分類作業方式可概分為兩種:人工與機器自動分類。 台灣與大陸的回收廠現在仍處於使用人工方式來篩選PET寶特瓶的階段,然而歐 美許多大廠已開發出自動分類的機器設備,以因應大規模處理再生原料的要求。 其中PVC雜質的存在是影響寶特瓶回收塑料色度與品質的關鍵因素,一旦回收廠 在分類作業中無法有效將PVC雜質淘汰,將會導致回收塑料的化學結構變得較不 穩定,且其純度不佳將無法提供給綠色紡織廠進行長纖產品的製造。 在回收作業中,除透過前期的解包和脫標作業將瓶罐上的瓶蓋或標籤剔除掉, 在分類作業完成後,還必須執行清洗作業,再次將原本依附在瓶身上的黏著劑或 未完整清除掉的標籤給洗淨。清洗作業的流程共包含預洗、清洗以及漂洗三個步 驟。在預洗部分,透過熱水浸泡來融化瓶罐上的黏著劑,再次挑選出因浸泡熱水 而褪色的寶特瓶。在清洗步驟,則藉由清洗槽與分離器等設備將殘留的黏著劑與 其他汙染物分離掉,同時在清洗過程中,可依塑料的雜質含量是否均勻選擇進行 連續性或間歇性清洗,若雜質含量均勻則使用連續性清洗,不均勻則採用間歇性 清洗。最後,在漂洗過程中,分離密度不同的聚合物,並再次清洗塑料和平衡pH 值。如此,經過高質量的清洗作業,可有效控制回收塑料的雜質含量,提升回收 塑料的品質。

(21)

12 2.1.4 相關驗證及環保標章 環保標章係為驗證產品在生產、使用過程、廢棄後處理對環境生態影響的安 全性認證制度。近年來節能減碳與永續經營的理念為台灣紡織業發展環保紡織品 的主流,而歐美買主在搜尋供應商時,環保標章驗證更能成為重要的選擇指標, 同時綠色環保標章也是消費者購買的重要依據。以下將介紹台灣及歐洲政府現行 之環保標章。 台灣現行的環保標章(Green Mark)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與 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所制定,欲實踐「獲得環保標章的 產品是最優良的綠色產品,消費者看到標章即可安心購買」的 理念,而建立出完整的申請、審核與頒證機制。該環保標章的 規格除考量原料、製程及市場外,更將產品的生命週期納入評 估,避免汙染物在不同的生命週期中轉移。Green Mark對回收 PET再生服飾紡織品的規格標準要求如下: 1. 回收再生紡織品中,由回收PET塑膠抽取之聚酯纖維須占產品總重50%以上, 但不包含扣子、拉鍊、縫線及墊肩等。 2. 回收再生紡織品上殘留的游離甲醛量不得超過75ppm 。 3. 染色的回收再生紡織品不得檢出含致癌性偶氮成份,重金屬限值需符合規 定,且產品不得含有環保署公告之有毒化學物質。 4. 標章使用者的名稱及住址須清楚記載於產品或包裝上。 5. 產品或包裝上須明確標示「◎◎◎◎回收PET服飾紡織品」。 消費後塑膠再生料驗證為台灣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PIDC)所設 立,其成立宗旨為秉持客觀公正的第三方立場,對「消費後塑膠之再生料 (Post-Consumer Recycled Plastic Material)」進行獨立稽核控管,協助業者 提供佐證資訊,以取得客戶的信任,進而完成產業鏈的有效運作,達成廢塑膠能 循環再使用之目的。 以回收再生紡織品為例,消費後塑膠再生料驗證機構將定期或隨機稽查寶特 瓶回收廠、處理廠以及紡織廠的再生原料採購和出貨資訊,嚴格控管再生紡織品 供應鏈中各成員使用回收塑料的來源,確保其來源為消費後再生原料,避免業者 投機使用工業廢料或原生塑料。同時,由該驗證機構對原料來源進行查證,可協 助綠色紡織業者向國際其他環保標章驗證機構提出具公信力之證明。

(22)

13 歐洲的 Oeko-Tex Standard 100為最廣泛使用 的紡織品環保標誌。Oeko-Tex Standard 100是1992 年由德國Hohenstein研究協會和维也纳-奧地利紡 織品研究協會所制定,主要任務是檢測紡織品的有 害物質,例如: 酸鹼值、農藥染料、甲醛、導染劑、 揮發物、重金屬、氣味、阻燃劑、殺蟲劑、塑化劑… 等,以確定紡織品之安全性。目前全歐洲已有13個檢測協會。 Eco-Label標章認證為歐盟於1992年制定環保標章制度 (eco-label award scheme),並於2000年經由歐洲議會及 理事會修訂並通過EC1980/2000號法規,將產品範圍擴大至所 有消費產品以及服務業,但不包括食品、飲料及醫藥,其目 標為透過使標章之認證鼓勵生產者設計具有環保意念的產品, 降低消費者日常用品對環境生態所產生的影響。環保標章之 申請需經由歐盟會員國相關認證機構(competent bodies) 依據產品別之環保標準審查通過後,核予該項產品一「綠色小花」之環保標章。 Eco-Label制定紡織領域標準時,主要依據紡織品的整體製程來制定,包含 纖維、紡紗、織布、印染、成衣及廢棄物等,即要求紡織品生命週期中的任一過 程均須具有環保性。雖然Eco-Label是以法律形式推出,且歐盟各成員均將此標 章列為各國之政令,但目前Eco-Label仍屬於自願性產品標籤。 bluesign®standard是一個由歐盟學術界、工業界、環境保護及消費者組織 代表共同訂定的新世代生態環保規範,其環保目標為資源使用效能極致化和無傷 害的生產概念,該認證要求環保紡織品必須含有E.H.S.三要 素:環保(Environment)、健康(Health)以及安全(Safety)。 透過該認證制度將整個紡織品生產供應鏈透明化,在不影響 產品功能、品質或設計的情形下,進一步將消費者安全、廢 水及廢氣排放、職業健康等各層面納入考量。 2.1.5 台灣再生紡織產業現況 綠色紡織品在市場上屬於新開發產品,市場需求和價格是影響環保性紡織品 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國際油價屢創新高,回收綠色紡織品的市場需求後勢看漲, 上游原料價格勢必會不斷上漲,使得其與回收型聚酯纖維的價差也逐漸縮小。消 費市場也提倡自然環保,使得綠色紡織品市場受到的重視日漸高漲。目前除了服

(23)

14 飾品牌仍以天然纖維為主,許多運動休閒品牌已大力投注於PET回收聚酯製品的 推廣,如:Nike、Adidas。 過去,台灣以機能性紡織品享譽國際,奠定台灣為全球機能性布料的最佳採 購來源之地位,而作為全球品牌的策略夥伴。近年為因應綠色商機,台灣紡織業 致力於以合理的價格提供高品質且具有創新性的產品,以滿足消費者追求時尚、 機能和環保的需求。期許繼成為國際買家最佳機能性紡織品採購來源後,再度成 為國際買主最值得信賴的環保紡織品採購來源。目前台灣紡織業者積極於綠色紡 織素材的開發,例如:有機棉、可回收聚酯寶特瓶纖維、有機羊毛、大豆蛋白纖 維、生物可分解聚乳酸(PLA)…等。 表2-3 國內回收再生纖維廠商 序號 廠商名 類別 長纖 短纖 1 富勝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 2 中興紡織廠股份有限公司 ○ ○ 3 遠東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 ○ 4 力麗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5 三五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 ○ 6 祖揚股份有限公司 ○ 7 崎貿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8 大愛感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9 和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 ○ 10 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11 世堡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 ○ 12 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 ○ 13 宏遠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 ○ 14 宏盛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15 上豪貿易有限公司 ○ ○ 資料來源:紡研所(2011)

(24)

15 在台灣,回收型聚酯纖維以中興、遠東、新光、力麗、南亞等化纖廠為代表, 其技術均以回收寶特瓶片再製纖維為主,表2-3統整台灣目前進行量化生產的再 生紡織製造商。目前台灣生產PET回收聚酯纖維的綠色紡織商多同時生產長纖和 短纖產品,只有少數廠商僅利用回收寶特瓶進行短纖產品的生產,例如:祖揚、 崎貿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趙壬淇,民99)。 環保標章仍是進入市場的基本要求,如:進入歐洲市場需要符合環保紡織標 準100(Oko-Tex Standard 100);除此,將來的環保標章規範勢必更加嚴格, 就如同Eco-label所要求的。若廠商未能取得這些環保標章,那這些因環境保護 而產生的「技術貿易障礙」,將會成為台灣紡織業進入其他市場的無形貿易壁壘。 故台灣紡織業必須即時掌握國際環保規章動向及產業走向,建立貣產品的綠色競 爭優勢,打入國際產銷綠色供應鏈。 2.1.6 逆向物流及其架構 Srivastava(2007)在回顧綠色供應鏈相關研究時,定義:「綠色供應鏈管理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為將各個環節的環保問題納入考量之供應鏈 管理,其中包含產品設計、物料採購、產品製造、產品銷售以及產品最終處理, 以期所有過程達到整體環境效益最佳化。」。 由於環保意識高漲,而提升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然企業執行綠色供應 鏈管理並非只為環境保護,其更希望藉此塑造出綠色企業形象,獲得消費者支持 (Wilkerson,2005)。因此,綠色供應鏈管理也從過去被動式監督管理拓展為前 瞻性管理,其主要作業範疇為產源減產(Reduce)、再利用(Re-use)、再修復 (Refurbish)、回收(Recycling)、 再製造(Remanufacture)以及逆物流(Reverse logistics)…等。

根據美國物流管理協會(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逆向物流 (Reverse Logistics)其定義為進行產源減量、再生、替代、物料再利用以及廢 棄物處理等作業所進行之物流相關活動。然逆向物流的定義又依各企業與產業型 態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對零售商而言,逆向物流為最終顧客退回商品至賣方的 流程(Buxbaum,1998);對製造商而言,逆物流則為從最終顧客回收故障品或廢棄 產品之可用零件的程序(Rogers and Tibeen-Lembke,1998)。而本研究所探討之 逆物流主要從製造商的觀點出發。

逆向物流是否能運作良好,端賴各成員之間的協調配合。Goggin et al.(2000) 定義出逆向物流中五個主要成員,分別為回收品供應者(Suppliers)、回收商

(25)

16 (Collectors)、再製造商(Recovers)、配銷通路商(Distributors)以及顧客 (Customers),如圖2-5 所示。 圖2-5 逆向物流過程示意圖 行銷 製程設計 再製造商 配銷通路商 顧客 回收商 回收品供應者 生產計劃與控制 資料來源:Goggin et al.(2000) 1. 回收品供應者: 不同於傳統的正向物流系統, 逆向物流為供應導向 (Supply-driven),回收品供應者為逆向物流的推動力,且惟有當回收品供應 者有意願提供廢棄物時,逆物流活動才有辦法啟動,這使得再製造商的生產排 程及控管作業更加複雜。其主要回收品供應者可為最終客戶、私人機構、政府 機關學校、清潔隊或慈善回收機構。 2. 回收商:回收商可為地方政府、零售商、受委託之運輸業者、通路商或慈 善機構,他們大多與再製造商建有長期或短期的商業關係,而逆物流系統的績 效好壞多取決於回收商的效率。雖然有許多實例證明回收活動是具有經濟效益 的,但對整體企業而言卻不是如此,尤其是回收成本,而回收成本的高低又因 產品種類不同而有極大的差異。 3. 再製造商:再製造商主要進行回收品之加值作業(Value Adding),將回收 物料再利用或修復回收產品,其為逆物流系統之核心,主要由他來組織逆物流 相關活動的進行。 4. 配銷通路商:配銷通路商可為運輸業者、倉儲管理業者、批發商或零售商, 其主要擔任再製造商與顧客間的溝通橋梁,故配銷通路商不只負責將產品運送 至顧客手中,更應協助再製造商與客戶建立良好關係。 5. 顧客:顧客為產品的最終使用者,當產品生命週期結束時,其即轉變為回 收品供應者。再製造商品市場為一待開發之利基市場,而提升產品製造技術, 以提供消費者品質較佳的再製品,為目前再製造商開拓市場的必要策略。 從逆向物流的架構圖,可了解其與正向物流之差異,然兩者間之不同不僅侷限 於物流方向而已,表2-4從不同層面將正逆向物流作比較。

(26)

17 表2-4 逆向物流與正向物流之比較 正向物流 逆向物流 物流方向 由供應商至消費者 由消費者至供應商 產品運送方向 確定,依據訂單 未知 產品處理流程 依規劃的標準製程 不一定 物料數量 確定,事先規劃 不確定 所需倉儲空間 可預測 不可預測 資料來源:李強(2002) 2.1.7 執行挑戰 雖然世界各國已積極推動環保法規,強制製造商負責延長生產者責任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然廖友菁(2004)發現其實際執行之成效 不彰,主要受以下三點原因所影響: 1. 企業的配合度不佳:由於企業主要以經濟為考量,但政府在制定法令時, 完全從環境及環保的角度出發,因而造成企業在相關法令配合上窒礙難行。 2. 逆物流系統缺乏完整性:逆向物流缺乏系統性的整合模式,其從廢棄物處 理商、回收商、再製商、配銷商到最終消費者之間的聯繫不夠密切,因而無法 建立出完善的回收機制與管道。 3. 回收來源及品質不穩定:回收產品的來源主要取決於消費者習慣,不易掌 控。若回收產品過於老舊,將使可回收材料的辨識度低且回收效益大幅縮減。 另外,回收產品的品質與拆解方法會直接影響回收成本。 Beamon(2004)指出回收物料市場的穩定度以及回收物品的品質是影響回收 成本的兩大關鍵因素,在廢棄物品的回收過程中,若額外的處理作業能儘量減少, 則可增加回收作業的效益。而再製造作業可提升回收物品的價值,若公司能妥善 規劃整合回收作業與再製造作業,則可改善逆物流系統的獲利能力。 Knemeyer et al.(2002)針對電腦產業進行研究,發現企業在建置逆物流系 統所面臨的若干挑戰,主要為處理廢棄電腦的技術、廢棄電腦的品質與供給量及 回收站的地點設置。而如何將運輸、倉儲以及處理各組織間,現存卻不連續的逆 物流系統整合為一大難題。 郭財吉(2005)透過綠色供應鏈的模擬分析,發現物料成本為影響生產總成本 的最大因素,故當回收量提升時,生產的總成本可以降低,但回收所需的運輸成 本及倉儲成本又使生產總成本增加。惟有發展出完整的回收制度同時協調物料成

(27)

18

本、運輸成本與倉儲成本,並提高回收量,才可有效降低生產總成本,為企業帶 來更大的利潤,且回收制度的發展應以效益分析作為基礎。

Teunter and Dimitrios (2002)認為雖然企業是受到各國環保法令規範,才 開始重視廢棄產品的回收作業,然許多企業發現進行廢棄產品再利用可獲得利潤, 且在綠色環保觀念鼓吹下,消費者的使用習慣改變,民眾的回收意願提升,使得 逆物流系統的運作更為流暢。該研究發現針對生命週期較長的產品,若該回收再 製造系統設有回收物品的棄置機制,意即企業將選擇性使用回收物件,則可協助 公司大幅降低製造成本。 2.2 品質管理 回顧供應商評選相關文獻,發現品質準則為一篩選供應商的重要條件,且其 重要性在近十年大幅提升,尤其在供應鏈管理概念的實施下,買賣雙方關係由敵 對轉為合作關係,使得品質已取代價格成為製造商篩選供應商的首要條件。在此 節,本研究將針對品質此一概念的定義與發展做系統分析,並進一步探討全面品 質管理的定義及其關鍵因素,瞭解其在供應商品質管理上的應用,以作為本研究 擬定再生原料供應品質問項的參考。 2.2.1 品質定義 何謂品質?一般常說的品質定義列舉如下: 1. 「品質」就是適用(Fitness)。 2. 「品質」就是符合需要的規格(Specification)。 3. 「品質」就是滿足顧客的期望。 4. 「品質」就是產品呈現的實際效能大於顧客期望。 由於品質涵蓋多個不同面向,故過去文獻多因研究觀點不同,而對品質之定 義也大不相同,以下將就數位品管大師及學者對品質所下之定義作探討及統整。 戴明博士 (Edward Deming)定義「品質為滿足顧客之現在與未來需求。」, 在這之前,觀念一直停留在「品質是檢驗出來的」,然Deming and Walter(1939) 在其合著的「統計方法的品質管制(Statistical method from the viewpoint of quality control.)」提出「品質是製造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主張以統計 方法運用於製程管制,以最經濟的手段,製造出市場上最有用的產品。」。 裘蘭博士(Joseph Juran)強調「品質為適合使用(Fitness for Use)。」,而所 謂的適合使用又分為兩大方向,即沒有瑕疵與符合使用者的需求。產品的品質取

(28)

19 決於消費者認知,使用過程間產品必須滿足消費者的需要,當品質特徵適用度愈 高,表示使用者愈滿足,即品質愈高。裘蘭博士並提出品質管理三部曲,分別為 品質規劃、品質管制與品質改進。 克勞斯比博士(Philip B. Crosby)定義「品質就是符合要求(Conformance to Requirements)」其強調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對品質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四點: 1. 品質的定義為符合要求,而非「好」。 2. 品質是透過預防而求得的,而非經過檢驗而來的。 3. 品質要求的標準是零缺點,而非「可接受的品質水準」。 4. 應以產品「不合標準」的代價衡量品質,而非品質指數。 石川馨博士(Kaoru Ishikawa)認為「品質是一種能令消費者滿足,並且樂意 購買的特質。」並指出品質不僅是產品品質與服務品質,更是一種良好的工作品 質,因而十分強調教育訓練的重要性,提出「品質始於教育,終於教育」的理念。 費根堡博士(Armand Feigenbaum)認為「品質就是消費者認可的條件下之最 好狀況。」其將品質管制範圍由原本僅與產品生產直接相關的單位,拓展至全公 司的每一部門。費根堡博士著重於組織結構,認為當組織對產品發展一套明確的 決策制定和運作架構,能對品質管理問題採取適當行動,組織才能達成較佳的品 質。並提出「品質成本」的概念,如圖2-6所示,唯有降低總體的品質成本,對 企業才是有益的。 圖2-6 品質成本架構圖 品質成本 外部保證品質成本 內部運作品質 預防及鑑定成本 失敗成本 內部失敗 外部失敗 資料來源:Armand Feigenbaum

(29)

20

表2-5 品質定義彙整 定義

Deming 品質為滿足顧客之現在與未來需求。

Juran 品質為適合使用(Fitness for Use)。

Crosby 品質就是符合要求(Conformance to Requirements)。

石川馨 品質是一種能令消費者滿足,並且樂意購買的特質。 Feigenbaum 品質就是消費者認可的條件下之最好狀況。 資料來源:陳弘玉(2011) 2.2.2 品質管理發展 隨著品質觀念的演進,進而帶動品質管理的發展。在工業革命之前,所有的 生產階段皆由工匠所執行,工匠擔負產品品質的責任,然工業革命後,生產型態 轉為專業分工以及大量生產,品質管制的責任從工匠移轉至檢驗員。19世紀末, 「科學管理之父」泰勒(F. W. Taylor)提出將規劃者與工作者分開的原則,以提 升工作績效,並將原本分屬於不同部門的品質檢驗員集合,設立一中央檢驗部門。 表2-6將品質管理和品質概念的演進歷程做統整,以全面瞭解其發展。 表2-6 品質管理之發展 品質觀念 品質管理 1900 年代 品質是檢查出來的 ↓ 品質檢驗(QI) ↓ 1940 年代 品質是製造出來的 ↓ 品質管制(QC) ↓ 品質是設計出來的 品質保證(QA) ↓ ↓ 1960 年代 品質是管理出來的 ↓ 全面品質管制(TQC) ↓ 1980 年代 品質是習慣出來的 全面品質管理(TQA) 資料來源:中國生產力中心(民87) Dale (1995)將品質管理歷程概分為四階段:品質檢驗(Quality Inspection)、 品質管制(Quality Control)、品質保證(Quality Assurance)以及全面品質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等四個階段:

(30)

21 1. 品質檢驗(QI):企業多訂有一標準品質規格,透過對產品或服務的單一或 多種特性進行量測、檢驗、測偽及評定,以比較該產品之性能是否符合既定之 規格需求。 2. 品質管制(QC):有別於以檢驗方式來求得品質,強調企業必頇將產品檢驗 結果,回饋到製程改善,才能預先防止不良品的發生,企業轉而採行作業性技 術與活動,以達成企業對品質的需求。 3. 品質保證(QA):品質管制僅著重於廠內的品管,卻忽略了廠外品管,例如: 產品的儲運和使用階段的品管問題。為了解決此兩階段的品管問題,企業引進 各種有規劃或系統性的品質活動,衍生出以考量顧客需求、產品設計和客訴處 理為主的品質保證制度,以確保公司所提供之產品或服務的品質,能滿足顧客 的需求。 4. 全面品質管理(TQM):認為產品品質不是品管單位的責任,更是企業全體員 工的工作,品質不再侷限於產品面上,已擴展至工作面及提供服務的層面上。 進一步要求品質管理的原則,包括理念和一系列組織管理的指導原則,且這些 理念必須能夠應用於企業的各個部門與層級當中。 由表2-6及Dale(1995)可知,在品質管理前期的品質檢驗與品質管制兩階段 活動,所強調的品質範圍涵蓋產品、程序、服務的達成、下製程與交運順序,而 此兩階段的品管作業僅仰賴事後的檢測,來判斷產品或服務的品質是否符合要求, 並在產品品質未達標準時,進行快速的修復作業。 而在品質管理後期的品質保證與全面品質管理階段中,由過去事後檢測的方 式,改以預防為主,所強調的品質範圍擴大至產品、服務及製程設計上,其品質 管理重心明顯將品質設計由下游製程延伸至上游製程。 2.2.3 全面品質管理之定義

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的定義如同品質的定義未 有一致性的看法,因立場與時空環境之不同,各個組織和學者對全面品質管理有 不同的解釋。 Feigenbaum(1983)提出全面品管的概念,將品質管制範圍從生產部門拓展至 全公司的每一部門,認為企業內的生產、研發、行銷、財務及客戶服務等部門, 均頇將品質管制融入一般管理職責。其定義「全面品質管理為一種鼓勵組織內每 一個人以滿足顧客需求為中心的管理方式。」(Feigenbaum,1990)。

(31)

22 美國國防部於1989年所頒布的全面品質經營指引(DoD 5000.51-G TQM Guide) 定義「全面品質管理不單是一種經營理念,更是持續性改善組織之基礎的指導原 則。它運用數量的方法與人力資源以改善組織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品質,及組織 內所有的作業流程,以符合顧客目前與未來的需求。」。 Persico(1989)定義「全面品質管理為改善公司文化,並加強企業內各部門 各階層員工之參與,藉由流程改善小組及品質促進師的有效運作,持續改善品質 以達成組織既定的目標。」

Cohen & Brand(1993)認為全面品質管理為一簡單但富革命性的工作執行 方法,並以分別解釋全面、品質、管理三詞來定義。

1. 全面(Total):包含工作的每一方面,從界定顧客需求到評估滿意度。 2. 品質(Quality):為符合或超過顧客的期望。

3. 管理(Management):指發展並維持組織持續改善品質的能力。

美國聯邦品質協會(Federal Quality Institute)認為「全面品質管理並非 一單純的管理技術和工具,其更包含組織文化和環境的管理方式。」,因全面品 質管理為許多企業為改進產品和服務的品質,所採行的一種完全以顧客需求為導 向的管理系統,同時它也是一種囊括從高階主管到第一線作業人員的所有階層的 管理方式,經由所有員工持續投入於組織工作程序的改善,以滿足顧客需求。 根據以上各學者和組織對全面品質管理之定義,可瞭解全面品質管理為一套 以滿足顧客需求為目標,不斷改善組織為基礎的哲學。透過主管領導並影響部屬, 進一步建立團隊合作,且人人重視品質的組織文化。 2.2.4 全面品質管理之關鍵因素 Youssef(1995)指出全面品質管理的關鍵因素(critical factor)係為企業展 開全面品質活動時,有顯著影響並為企業特別注意的活動、條件及變數。然由於 全面品質管理實行已久,加上個別產業因競爭策略與經營環境之不同,各家學者 在探討全面品質管理之關鍵因素有不同見解。 Saraph et al.(1989)為第一個提出整合性品質管理架構的實證研究,該研 究以多位品質大師Deming、Juran、Crosby以及Ishikawa的品質理論為基礎,統 整出120個衡量全面品質管理之因素,向20家公司的162位管理者進行問卷調查, 而歸納出78個項目,並將其分為個8個構面,即後續學者常引用的全面品質管理 (TQM)之八大關鍵因素,羅列如下:

(32)

23

1. 高階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Top-management Leadership) 2. 品管部門所扮演的角色(Role of the quality department) 3. 訓練(Training)

4. 產品及服務設計(Product/Service design)

5. 供應商的品質管理(Supplier quality management) 6. 製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

7. 品質之資料與報表(Quality data and reporting) 8. 員工關係(Employee relations) Saraph et al.(1989)針對八大全面品質管理關鍵因素,均以統計分析方法 驗證其具有高信度、建構效度以及內容效度,但該研究的缺點在於未包含統計製 程方法的使用以及顧客關係兩項關鍵因素。 除了Saraph et al.(1989)所提出之八大關鍵因素之外,顧客參與、標竿學 習、統計製程管制等亦是全面品質管理執行的重要關鍵因素。另外,可發現供應 商品質管理也是一項影響企業產出品質的關鍵因素。 Saraph et al.(1989)探討供應商品質管理時,將該構面概分為三部分,分 別為供應商篩選與關係管理、供應商能力與供應商夥伴關係。該研究指出篩選供 應商時,篩選機制必須完整,對品質的考量必須重於價格與交期。應與少數專業 分工的供應商合作,並建立夥伴關係,適時對供應商提供教育訓練及技術協助。 2.3 關係品質管理 在通路關係品質管理的領域中,本研究主要在此考慮通路關係品質所造成的 影響。然而,特殊關係投入會影響通路關係品質,因此本研究將於此文獻中探討 關係品質及特殊關係投入。 2.3.1 關係品質 關係品質被廣泛的認為是反映交易關係的整體性結構儘管交易雙方可能還沒 有達成共識 (Dwyer et al., 1987; Naude and Buttle, 2000; Bove and Johnson, 2001; Huntley, 2006)。通路關係品質由信任、承諾和通路氣候三個子構面形成,主要在 探討與其他製造商的抗衡、製造商談判權及新的供應商關係投入所造成的影響。 1. 信任、承諾

Dwyer et al. (1987) 認為關係品質是一個包含了許多關鍵要素的構面,例如: 信任、滿意度和最低限度的機會主義來鞏固通路關係。雖然理論主張和實徵研究

(33)

24

都證實關係品質是企業關係中有效管理的最重要角色,例如 Bruggen et al. (2005)、 Dorsch et al. (1998)和 Dwyer et al. (1987)都有類似的結果。根據 Moorman, Zaltman, & Deshpande (1992)重新定義信任為對有信心的人願意依靠交換夥伴。信任指在買 賣雙方交換過程交易成本的減少而創造正向的工作環境(Aulakh, Kotabe, and Sahay, 1997; Johnson, Cullen, Sakano, and Takenouchi, 1996; Zhang et al., 2003)。而 承諾為零售商視製造商為重要合作夥伴的感受 (Kim and Frazier, 1997),承諾和信 任有分不開的關係。而滿意是零售商對製造商合作夥伴正面的評價(Leonidou & Kaleka, 1998; Lin & Germain, 1998)。Kumar et al. (1995) 認為關係品質的特色為衝 突、信任、承諾、投資意願和雙方間持續合作的期望。其他關係品質的範圍包含 對機會主義的自治與對道德的約束 (Dorsch et al., 1998),資訊得分享與溝通 (Lages et al., 2005),以及適應與理解(Leonidou et al., 2006) 皆可以他人的文獻中 找到理論。因此,本研究認為高度的關係品質有助於成員間在通路關係上的持續 性 (Sharma and Sheth, 1997),減少合作風險開創新的交易模式 (Dorsch et al., 1998),適應通路成員間的特殊要求 (Bruggen et al., 2005),以及減少庫存 (Samiee and Walters, 2006)。Skarmeas et al. (2008) 提出關係品質是由信任、承諾和滿意所 形成的,其他還有 Crosby et al. (1990)、Henning-Thurau et al. (2002)、Hewett et al. (2001)、Hibbard et al. (2000)和 Kumar et al. (1995)也有相同的結論。其他研究,如 Bruggen et al. (2005)、Farrelly and Quester (2005)、Walter et al. (2003)和 Ulaga and Eggert (2006)也將信任、承諾和滿意部分或全部納入測量關係品質。

2. 通路氣候

本研究的關係品質除了信任與承諾外 (Kumar et al., 1995; Jap et al., 1999; Fynes et al., 2005; Huntley, 2006; Cater and Cater, 2010),我們加入通路氣候來衡量 通路關係品質。在本研究中,通路氣候不只反映出製造商與簽約的零售商之間的 合作氛圍,同時也反映了雙方成員間在建立新的合作關係或是已經在綠色供應鏈 管理中合作的相互動態談判過程。此外,通路氣候表示在通路雙方合作夥伴間的 合作氣氛,包含通路成員間的互信、衝突和支持 (Schul et al., 1985; Anderson et al., 1987; Hu and Sheu, 2005)。因此,通路氣候提供通路成員間的連續性合作夥伴關 係一些可能的影響(Hammond et al., 1996),同時也反映了通路關係品質的程度。 Webster(1976)和 Rosenbloom(1978)主張供應商能有效地激勵通路成員,主要是透 過夥伴友誼式(Partnership)的安排,可使通路成員感覺彼此有相互支持的關係。 Reve & Stern(1986)將此種組織間的關係視為交易氣候。Jarillo (1988)認為通路成 員間的信任與氣氛是組織合作成形後能否繼續維持的重要因素。通路成員彼此相

(34)

25

互配合有效才能發揮行銷功能的力量,Sheth(1994)提出通路成員為了永續關係的 維持,雙方會建立一種策略性的夥伴關係,使彼此交易關係趨於密切與穩固。

2.3.2 特殊關係投入

特殊關係是指製造商的關係投入,其包括聯合活動、有形資產和人力資源。 過去的研究將各種關係治理機制已經被提出 (Zaheer and Venkatraman, 1995), 但 並不代表所有的管理機制皆可被製造商所妥善利用。在特定的關係程度上,關係 治理機制本身的用法包含選擇與實施獎勵,同時也是一種隨通路雙方成員的歸因 權力和對通路氣候的認知條件而定的策略 (Sheu and Hu, 2009)。例如:具體的交 易投資說明了關於產品/服務、人力資源、專屬資產與品牌這類的特定資產增進了 通路雙方的交易關係。因此,交易投資可以提高交易夥伴之間的相互依存程度 (Williamson, 1979),但是同時卻增加了交易的成本(Klein and Leffler, 1978;

Williamson, 1981, 1991)。特別是當通路成員間雙方權力大小在對稱的條件下所產 生複雜的交易結構關係,可以進一步消除零售商利用特定資產所提出高額的議價 利潤(Dyer, 1997)。

因此,本研究主要考慮特定關係投入對於製造商選擇供應商的一個主要誘因。 Heide (1994) 定義製造商的特殊關係投入以有形資產或人力資產來建立與供應商 在通路雙方間的特殊關係。Zaheer and Venkatraman (1995) 將特殊關係投入概念 化分為兩種層面:(1) 關係結構和 (2) 企業合作過程間的關係治理。特殊關係投 入在關係結構的條款中反映垂直準整合的程度(Blois,1972),當準整合的程度越 高意味著通路雙方成員間的長期合作關係越趨於穩定。相比之下,特殊關係投入 在企業合作過程中反映了聯合行為(joint action)的程度 (Heide and John, 1990)。因 此,高度的準整合表示通路雙方成員間的長期合作關係越趨於穩定;而聯合行為 表示通路成員間的合作關係更為緊密包含雙方間的協調活動與協調方式(Zaheer and Venkatraman, 1995)。 2.4 供應商評選 傳統對採購的定義僅為原料與物資之取得,然實際上採購作業涵蓋採購物品 供應源計畫、安排、決策及研究,以確保正確之交貨數量、時間及品質。根據Steel and Count(1996)的定義:「採購為企業以最適時、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向第 三者取得經營目標所需的物品或服務的過程」。對於任何一個企業而言,在採購 作業中,供應商的選擇無疑是最複雜卻也最重要的決策問題。

(35)

26 選擇一個好的供應商可幫助企業降低採購成本,同時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若 選擇錯誤的供應商則可能危及公司的財物及作業狀況(Choy et al.,2004)。而在 全球化的趨勢下,各大廠商紛紛整合上下游的供應鏈,以期能夠以有效率的方式 節省成本。在供應鏈整合的觀念下,供應商與製造商間不再是傳統的敵對狀態, 而是進一步演進至伙伴關係。 市場環境也因國際化而拓展至全球,其競爭程度已轉為整體供應鏈的競爭, 企業必須透過整合整體供應鏈的資源,並與供應鏈成員們建立良好合作關係,才 能使得公司的競爭力更為強大。Lambert et al.(1997)指出,若能與供應商建立 長期的伙伴關係,那不僅能幫助企業節省成本和強化企業運作,即使在不穩定市 場中,企業依然能因擁有良好的供應商夥伴,而穩定成長、改善獲利、降低採購 成本與增加技術合作。而決定供應商評選準則為評選供應商的關鍵步驟之一,其 目的為讓製造商依本身需求制定出評選準則來挑選合適的供應商。各製造商的評 選準則將因其所處產業之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製造商較強調的準則為品質、準 時交貨與產能,而服務業則較重視供應商的服務態度與教育訓練。同時,供應商 評選為多準則決策問題,各個供應商的績效主要是依據不同評選準則下的表現。 2.4.1 供應商評選準則 供應商評選的文獻最早由Dickson(1966)年所提出,該研究向美國經理協會 的273位採購經理和採購代理商進行調查,透過問卷調查結果Dickson列出23項供 應商評選準則,並將這些準則做排序,如表2-7所示。問卷統計結果指出極度重 要的供應商評選準則有品質、準時交貨、績效歷史跟保固與賠償政策這四項。 表2-7 23項供應商評選準則 排序 評選準則 排序 評選準則 排序 評選準則 1 品質 9 客訴處理程序 17 過去印象 2 準時交貨 10 通訊系統 18 產品包裝能力 3 績效歷史 11 商譽和業界地位 19 勞資關係 4 保固與賠償政策 12 企業企圖心 20 地理位置 5 生產設施與產能 13 管理組織 21 過去營業額 6 價格 14 作業控制 22 培訓協助 7 技術能力 15 售後服務 23 互惠協商 8 財務狀況 16 服務態度 資料來源:Dickson(1966)

(36)

27 而後,Weber(1991)根據Dickson所提出的23項供應商評選準則,統整74篇有 關供應商評選的文獻,發現買方在評選供應商時,較著重的四項準則分別為價格 第一、準時交貨第二、品質第三、產能最後。而近期,Ho(2010)再次統計2000年 到2008年有關多準則供應商評選文獻中所使用的評選準則,其研究結果顯示供應 商評選準則的排序為品質、準時交貨及價格。表2-8統整Dickson(1966)、 Weber(1991)以及Ho(2010)所提出的供應商評選準則排序。 表2-8 各研究之供應商評選準則排序比較 評選準則 研究 品質 準時交貨 價格 Dickson(1966) 1 2 6 Weber(1991) 3 2 1 Ho(2010) 1 2 3 資料來源:陳弘玉(2011) 由表2-9可知,不同時期中,買方所重視的供應商評選準則將有所不同,這 可呼應Wilson(1994)的統整結果,該研究將各時期供應商評選研究對價格、品質、 準時交貨以及服務四種準則的排序統整,並發現品質及服務的重要性有逐漸增加 的趨勢,而價格與交期的重要性卻逐漸減少,如表2-9所示。 表2-9 各研究之供應商評選準則排序比較 評選準則 研究 準時交貨 價格 品質 服務

Lehmann & O’Shaughnessy (1974) 1 2 3 4

Lehmann & O’Shaughnessy (1982) 4 2 1 3

Wilson(1994) 3 4 1 2 資料來源:Wilson(1994) 同時,該研究指出愈來愈強大的供應鏈關係是造成評選準則排序變化的主要 因素,例如:日本豐田汽車(Toyota)所實行的即時生產系統(JIT,Just in time), 它將供應商納入產線的一部分,與供應商間緊密連結並建立長期夥伴關係,故此 時製造商不再以價格高低來衡量供應商之能力,反而更著重供應商所提供之服務。 Talluri and Narasimhan(2004)指出在即時生產環境下,企業皆強調策略性採購, 亦即和少數但最佳的供應商建立長期互利關係。

回顧文獻發現學者一致認為較重要的供應商評選準則為品質、價格以及準時 交貨能力,也可得知各企業的供應商評選準則不單因所處產業不同而有所差異,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bstract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pplying TRIZ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 Based o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pplying TRIZ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1. Based on the

and Liu, S.J., “Quantifying Benefit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A Case Study of a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Firm,”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utomation and

A., “Linking the Supply Chain Using the Theory of Constraints Logistical Applications and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Inventory/Buffer Management,. “

Keyword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case study, ethnographic survey.. Due to the increasing scale and complexity of public

and J Van Welle, A., “Strategic Direction through Purchasing Portfolio Management: A Case Study,”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pring Special Issue, 2002, pp.30-37.. E.,

Tan et al, (1998),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upplier performance and Firm Performance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 Management , 34(2) , pp. Frankel,(

The impac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turnover, productivity,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Understanding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contex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