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旨在敘述本研究的動機、目的、與研究方法等,包含第一節研究背景與 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名詞釋義;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自由時報 99 年 1 月 22 日報導裡寫到「換教長換政策,學生慘當白老鼠」,由 於十二年國教遲遲未提出時程,加上配套措施一改再改,擴大免試入學方案要怎 樣適用在明星高中職等,不僅家長團體氣得跳腳,全國教師會也提出建議,希望 暫時中止,不要造成學生更多考試災難(林 曉 雲 、 張 勳 騰 , 2010)。另有報導指 出我國 PISA 學 力 評 量 在 三 向 指 標 : 「 閱 讀 素 養 」 、 「 數 學 素 養 」 、 「 科 學 素 養 」排 名 都 大 幅 下 滑 , 全 國 教 師 會 呼 籲 要 盡 快 實 施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簡稱十二年國教),改變升學方式,以減輕學生負擔(胡清暉,2010;胡清暉、陳 怡 靜, 2010)。從民國 88 年教育基本法公布施行開始,就已開始著手規劃十二年 國教,過了 10 多年卻仍不見實行。從 2005 年到 2011 年期間家長團體、教師團體、

學者團體不停的提出建言,針對「是否保留升學考試」、「公私立高中職免學費門 檻」、「就近入學的學區規劃」等,成為大家矚目的焦點(附錄 1)。

回想在進入國中校園當實習老師的那一年,那時國中教育剛開始實施九年一 貫課程,對於接受傳統分科教育的新手教師,需要許多時間重新調整自己的教學 方式、課程規劃、及與同領域教師合作等,對於剛替入職場工作的我著實感受到 不小的壓力。而國中升學方式的改變也帶來挑戰,以往的求學經驗無法分享供學 生參考,學生對升學考試、多元入學方案不曉得該如何決定未來的方向,當時任 教的學生都擔憂自己是教育政策改變下的犧牲品。

近幾年在國民中學任教理化科,恰逢十二年國教的啟動,周遭許多同領域的 教師對於實施十二年國教可能帶來的改變而感到憂慮,擔心是否又是一個邊實施

邊修正、邊做邊改的教育政策,而再次犧牲一批學生當實驗白老鼠 (邱紹雯、胡清 暉、陳怡靜、翁聿煌,2011)。又擔心重大的教育變革造成課程內容的改變,教師 又得要學習新的教學方法與改變評量的方式,此舉容易增加教師的工作壓力。加 上,這幾年高中職免試入學須採計國中在校成績,對於教師在評量學生學習成就 上,為求公平,需邀同領域的教師共同擬定評分標準,一旦標準受到質疑,又得 改來改去,增添許多麻煩。

尚未定型的教育政策除了讓人擔憂,也讓人期待,期待新的教育制度是否能 改善教育環境、提升教育品質、培養符合新一代公民所需的基本能力。而十二年 國教的推動對於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的課程、教學、與評量等會產生什 麼樣的改變,本研究藉由收集桃園縣內四所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的 想法,供教育政策執行者、教育工作研究者、或其他地區的教師作為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一、研究目的

十二年國教即將實施,對於國中與高中教師、國中學生、家長…等,都將造 成不小的影響,尤其是國中的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學生在國中階段的自然 領域強調合科統整教學,等進入高中後將面臨自然領域被細分為生物、物理、化 學、地球科學、與生活科技等科目。故本研究藉由收集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教師的想法,以期能了解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民教育實施前後在課程規劃、教學方 式、評量方式等可能的改變,並經由教師預估學生在學習表現的差異,了解十二 年國教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二、待答問題

1.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民教育的實施,預估在課程規

畫、教學內容、與評量方式上可能造成的改變。

2.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教師預估學生在十二年國民教育實施後,在自然與 生活科技領域上的學習表現差異。

3. 對於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與學生學習上,是否有其他因素的影響。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依據行政院 100 年 9 月 20 日院臺教字第 1000103358 號函核定,十二年國教 是指國民的基本教育從 K1~K12,即是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為期十二年 的國民基本教育。如圖 1 所示,我國現已實施 6 歲至 15 歲之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是強迫入學、免學費、義務的教育,接受教育是國民的權利也是義務。目前推動 延長的十二年國教(增加 15 歲至 18 歲),指的是非強迫入學(非義務)、但是普及入 學、低學費的教育,接受教育是國民的權利(簡麗卿,2008)。

圖 1:十二年國 民基本 教 育概念示 意圖 (取自十二 年國民基 本教育 實施計畫 核訂本, 2011 年)

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根據教育部(2003a)公布的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 92 年課程綱要,所謂的自

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簡稱自然領域或自然科)是將國民中學原本的生物科、理 化科、地球科學科、生活科技科(工藝科)等整合為一學習領域,內容包含物質與 能、生命世界、地球環境、生態保育、資訊科技等的學習、注重科學及科學研究 知能,培養尊重生命、愛護環境的情操及善用科技與運用資訊等能力,並能實踐 於日常生活中。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針對桃園區其中四所(北桃園兩所、南桃園兩所)國民中學的自然與生 活科技科教師實施問卷調查,四所中有三所學校的班級數皆超過 61個班,即為大 型學校,校內各領域編制的教師人數較多,領域內教師能進行更多意見交流與討 論,議題也能有更多元與廣泛的想法,有助於本研究資料的收集。問卷共發出 61 份問卷,而回收 51份問卷,並選擇四位教師進行深入訪談。本研究礙於研究時間,

無法讓全桃園區國民中學的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師填寫問卷,故研究結論並不代 表桃園地區所有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