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全球化跨國人口流動的發展趨勢,台灣地區的人口結構,在全球化人口 大遷移的浪潮中,台灣新移民的人口急速增加,其中,又以因婚姻關係而來台的 新移民女性為多數。根據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2011)的統計資料顯示,從1988 年1月截至2011年11月底為止,我國外籍與大陸(含港澳)女性配偶人數有426,302 人,大陸及港澳地區配偶占67.72%,外籍女性配偶占32.27%,而在外籍女性配偶 中,東南亞外籍配偶占30.31%,約129240人,按人數多寡排列依序為越南、印尼、

泰國、菲律賓與柬埔寨,這群新移民女性已成為社會上不可忽視的新興人口,無 論是對於我國人口組成和家庭結構都產生重大的影響。此外,在過去的十年間,

有關於婚姻移民逐漸成為學術研究議題與政府各項施政、政策與服務措施規劃的 重點。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2011)的戶籍登記之出生狀況統計,2010年國內嬰兒出生 數按其生母國籍分:本國籍占91.30%,外籍或大陸港澳配偶國籍占8.70%,其中 東南亞外籍配偶又占3.66%。雖然生母為東南亞與外籍者之比率自2004年至2010 年以降有逐年降低之趨勢,這顯示國人與東南亞外籍人士結婚之熱潮已逐漸減 退,然卻仍占我國出生人口之一定比例。由此可見,台灣近年來有一群「新移民」

正慢慢成長茁壯,然而,這些來自東南亞的新移民女性處於弱勢國家,加上語言 的隔閡、文化的差異,產生的一些困境,在跨文化的適應上比大陸籍的新移民女 性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新移民女性在各方面環境適應上衍生的問題,將可能 對台灣社會造成莫大的衝擊與影響,也是各界所關心之議題。

家庭是個人社會化過程的首部曲,一般認為家庭親職功能對幼兒的影響是比 學校和社會來得深刻及長遠,父母的教養態度、家庭成員間彼此的相處關係、父 母個人行為等,都會對幼兒日後的身心發展造成影響。也正由於父母是影響子女

2

品格形成與行為的重要因素,父母教養對於子女各層面的發展與影響便一直是各 界研究的焦點。研究者在研究所的實習課程選擇新移民婦女機構實習,接觸新移 民個案的訪談經驗以及實際參與機構團體的帶領,發現其普遍都有其一套與孩子 的互動方式,也藉由新移民分享在台適應的經驗中,領略到新移民女性對於子女 的教養是她們生活的重心,此外,她們都是台灣的媳婦,須負起教育子女的重責 大任,應該以關懷的心態,公平的對待她們。若是能及早了解新移民女性教養子 女的態度,才能避免其因為文化差異,衍生社會問題,甚至影響到下一代國民的 身心發展。

在觀念上,身為母職為滿足子女的需求更趨向以家庭為取向,而丈夫則因為 家庭經濟負擔的增加而趨向以工作為導向(周麗瑞、唐仙梅,1999)。有些學者更 以角色理論將父親、母親的角色區分為工具性與情感性角色,即父親是家庭經濟 的提供者,母親則為養育子女、滿足子女情感及健康安全的需求(彭懷真,1996)。

母親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子女的主要撫養者,且諸多研究也都證實母親是影響子 女發展過程中最具關鍵性的人物(Belsky,1984)。除此之外,新移民女性嫁至台灣 後,他們往往被賦予必須擔任ㄧ位好媽媽的角色,吳秀照 (2004)認為由於中國 傳統倫理相當重視「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因此新移民女性嫁到台灣,

需面臨傳宗接代的壓力,「生養子女」是新移民嫁到台灣來的最重要任務。那昇 華(2007)的研究即指出,新移民母親對子女教養工作要比本國籍母親背負更多的 責任。許多資料顯示,婚姻移民女性在移居臺灣半年到一年之間,懷孕的比例相 當高,婚姻移民女性在短時間之內需要調適語言與生活適應上的問題,卻又要面 對懷孕、生產與養育下一代的壓力,往往造成對下一代教養方面的問題(潘淑滿,

2004)。

由上述研究可看出,因夫家先生工作賺錢養家,多數還是由新移民母親照 顧、教養子女,然移民女性本身來自不同的族群,她們到台灣後除需面對不同的 文化衝擊,還要適應生活習慣、語言等問題,以及子女的教養問題。此外,台灣 的社會氛圍使得外籍配偶時時承受異樣和監控的眼光,陳雅鈴(2004)指出部分新

3

移民女性在家會遭受到不平等的對待,讓她們在教導孩子上也顯得沒有自主權,

必須聽從配偶或是家中重要他人的意見,所以在教養孩子上常會出現極端的態 度:過度保護孩子,對學校事務特別敏感;或是放縱不管,將所有學習問題都交 給學校。李淑容(2005)指出語言、經濟能力、地理環境等限制,使得外籍配偶們 處於種族、階級和性別的三重弱勢(引自陳偉德,2009)。不論夫家職業、教育背 景、教養態度、社經地位,或教育系統及其資源相關問題如何,身為子女的照顧 者,外籍女性配偶的教養能力廣受矚目且遭受質疑(李瑞金、張美智,2004)。在 此種狀況下,新移民女性對於教養子女的態度如何?此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一。

新移民女性多是婚後才遠渡重洋隻身來台生活,生活中充滿了各種摩擦與妥 協,不僅要面對環境的陌生,更因國籍的不同,所產生的文化差異、語言障礙、

子女教養、社會歧視和婚姻暴力等問題,以及頓失原有的社會支持網絡,使得新 移民女性在台生活面臨最直接的衝擊。我國的家庭文化傾向於教養與照顧子女的 生活起居為母親的責任,一位家庭婦女需要處理與照顧許多的事情,往往不是一 個人可以獨力完成,需由其在整體社會中所建構的社會關係來提供支持;但是一 般台灣人所享有的社會支持體系(如親友、朋友),對於新移民婦女而言卻多是 可遇不可求。

對於跨國婚姻的新移民女性,社會支持可說是其生活適應非常重要的關鍵,

擁有愈高的社會支持,愈有助於其生活適應(王雅芬,2005)。可見在不同文化衝 突之下,新移民女性首先必須面臨跨文化的適應問題,還有來自她們在進入台灣 的夫家,其整體社會結構中建構的社會關係與社會支持以及社會資源的支配能 力。近年來,從政府單位、民間組織到家庭,均提供新移民女性許多社會資源與 支持,來協助其教養子女,故本研究欲瞭解新移民女性是否能感受來自社會支持 的溫暖與力量?瞭解新移民女性使用這些社會支持的情形又是如何呢?此為本 研究動機之二。

由於跨國婚姻中的夫妻來自不同的體系,不同的語言、習俗、習慣等文化背 景,夫妻雙方各秉持著不同的文化認知教養子女,而外籍配偶的原生文化,尤其

4

在切斷他們與原生國文化脈絡的生活型態,加上語言、生活技能的摸索,對她們 而言,實難以做好教養子女的準備。王光宗(2004)的研究指出,台南縣東南亞新 移民女性雖然想全心照料子女,卻感到有心無力。可見,東南亞新移民女性對於 教養子女的態度可能與社會支持相關。高淑清(2005)指出東南亞外籍配偶來台,

常孤立於社會支持系統之外,又要面對婆家寄望其生兒育女的壓力下,她們負起 教養子女的困境值得關切。我國的家庭文化又傾向於教養與照顧子女的生活起居 為母親的責任,因而母親對於子女的教養的良好與否便可能與社會支持相關。此 外,東南亞新移民母親受限於語言與文化因素對於子女的教養工作要比本籍母親 背負更多的責任,容易導致親子關係緊張、孩子身心適應問題以及親子教養問題 的爭議,可見,新移民母親的社會支持和教養態度是不容忽視的。

如今有許多不同的單位與團體在協助與服務新移民,但目前國內針對新移民 女性的相關研究,大都集中於新移民女性本身的生活適應(張素真,2008;陳筱 筑,2010)、社會支持(王雅芬,2005)、文化適應(陳盡珍,2008)、語言學習及 識字教育(江芷玲、潘秀如,2008)、子女教養(劉亭妤,2006;梁書華,2008) 等方面,但是關注新移民女性的社會支持與教養態度兩者的研究甚少,因此本研 究將以大陸港澳以及東南亞新移民女性為對象,探討社會支持是否也能對教養態 度具有影響,期盼在研究中探討新移民母親的社會支持與教養態度的關係,此為 本研究的動機之三。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根據上述的討論,社會支持有可能對新移民女性的教養態度有顯著的影響,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為:瞭解新移民女性的社會支持、教養態度的現況以及彼此間 的關係,期盼研究結果能提供給新移民母親以及新移民相關服務機構做為參考,

以對於往後新移民女性的服務和資源的提供上有所助益。

5

根據以上研究目的,探討以下之研究問題:

一、瞭解新移民女性社會支持的狀況。

二、瞭解新移民女性教養態度的狀況。

三、探討不同人口變項的新移民女性在社會支持的差異情形。

四、探討不同人口變項的新移民女性在教養態度的差異情形。

五、探討新移民女性的社會支持與教養態度的相關情形。

六、探討新移民女性的人口變項、社會支持對教養態度的聯合預測情形。

第三節 重要名詞解釋

本節將本研究之重要名詞:「新移民女性」、「教養態度」、「社會支持」,作名 詞定義如下:

一、新移民女性 (new immigrant females )

最初大眾所謂的「外籍新娘」、「國際新娘」,泛指來自東南亞地區與台灣籍 男子結婚的女子,後來行政院婦女促進委員為避免汙名化的問題,改稱其為「外 籍配偶」。直至2003年婦女新知基金會舉辦「『外籍新娘』正名運動」,由來自東

最初大眾所謂的「外籍新娘」、「國際新娘」,泛指來自東南亞地區與台灣籍 男子結婚的女子,後來行政院婦女促進委員為避免汙名化的問題,改稱其為「外 籍配偶」。直至2003年婦女新知基金會舉辦「『外籍新娘』正名運動」,由來自東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