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研究動機

台灣自一九八七年解嚴之後,民間社會力勃然興發,非營利組織亦如雨後 春筍般地成立,使得公民社會日趨成熟,形成政府部門、私人企業和公益為先 的非營利組織鼎足態勢。近年來,受到國內經濟衰退和利率下降的影響,不僅 非營利組織捐款減少,也造成非營利組織發展的衝擊,故非營利組織要如何擴 展財源,吸引更多贊助者捐款,成為維持組織運作的基本要素。如何與企業管 理進行策略聯盟,並善用行銷管理策略或公益行銷方法,便成為開拓知名度、

社會支持度與財源最佳途徑。

在工業革命之後,全球資本主義化之態勢業已形成,企業體,已經成為社 會運作的主要單位動力。因此,企業之經營與管理,便成了現代社會的重要知 識部門及實際操作活動。企業管理這一學科也因此而迅速發展起來,成為當代 顯學之一。

但在整體社會中,仍有不少領域是無法以資本主義模式去處理的,仍有許 多機構並不以企業經營之型態運作。對於這些領域、活動及機構,企業管理學 其實已無涵括,也無法有效說明之。近來學界針對此一問題,發展出有關非營 利事業管理之討論,正是為了有效處理這一現象。

過去,佛教團體的現代化,常被比喻為企業化經營,且對此趨勢施以褒貶。

本文則藉由企業與非營利事業之區分,來辨明佛教團體之經營管理,其實並非 企業管理,而應是非營利事業之管理型態。然後,以佛光山教團為例,說明佛 教團體在非營利事業的理論提倡,論域拓展、實踐活動各方面,仍有具體貢獻,

第二節、研究目的

由於非營利組織在社會體制中日漸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在資源不足之限制 條件下,大多數尚未很有名氣之非營利組織無法讓社會大眾得知他們的存在,

因此也就無法得到非營利組織熱心的服務。因為如此,推廣他們的理念和藉著 中小企業的各種活動來創造更高的知名度,以吸引服務對象、捐助者以及社會 大眾的關切,以達成非營利組織本身使命以及公益目的。

近年來,非營利組織透過不同管道及方式參與了跨組織間的合作活動。而 以往解釋合作關係的理論係以應用於企業界為主,要將其衍伸至非營利組織有 其限制性。本研究想藉由研究佛光山的思想教育策略對於非營利組織擴張的影 響。

本研究目的如下述:

一、非營利組織如何達到國際化。

二、以佛光山為例,探討其國際化的過程,並了解其策略。

第三節、研究方法

在現有文獻與訪談研究基礎下,本研究期能針對非營利組織,推展組織擴 張之策略性行銷與國際化情形進行深入探討。方法如下:

一、從文獻探討中,整理歸納各專家學者,提出的各種非營利組織國際化擴張 策略,有系統的進行分析研究,以供個案組織和相關機構策略管理之用。

二、依據個案組織的宗旨與目標,利用模組分析,針對其外在環境因素與內在 組織資源進行評估,以了解其是否面臨問題,進而規劃有效的擴張策略,

作為非營利組織的參考。

三、探討非營利組織,如何在運用推展策略性擴張過程中,有效的結合資源,

帶動非營利組織的永續發展,提昇能見度及品牌 。

第四節、研究流程

為了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的過程是經由研究背景,產生研究動機,確定 研究題目範圍後,即著手進行各項資料及相關文獻之蒐集,並參考相關之理論。

其流程如圖 1-1 所示。

圖 1-1 研究流程圖 研究主題

【非營利事業之國際化策略】

研究目的

實地訪問 資料蒐集

研究結果彙總整理與分析 調查資料之整理與分析

研究動機

結論與建議 研究問題與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