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非營利組織邁向國際化之途徑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非營利組織邁向國際化之途徑

企業組織邁向國際的策略不外考量人力、物力、市場行銷、技術與文化等 等,他們的驅動力在於利潤,Drucker (1994)而非營利組織邁入國際社會也考 量類似問題,但根本的策略核心在組織使命,每一項使命宣言都必須反映機會、

能力和投入感三項要素,否則勢將無法凝聚機構內的資源去做好該做的事,因 此,非營利組織評估國際化時,結合社會發展趨勢乃必然要件。此外,1990 年 逐漸開展的全球化風潮,學者見解不一,全球化並未如預期帶來平等的受益,

某些情況反而加大貧富差距與邊緣化的重大影響,全球化議題呈現兩極化。然 而,非營利機構值此世代,國際人道救援工作更加繁重,全球化反而成了加速 國際化腳步主因,這種無法抵擋的趨勢,為非營利組織帶來空前的挑戰,迫使 非營利組織不得不急思調整腳步,尋求國際化的策略途徑。

一、國際人道援助

人道援助(Emergency Relief)是非營利組織進入國際社會途徑中效果最 好、爭議最少的方法。人道救援的理念不但尊重人類價值,還強調博愛精神,

主張超越種族、國家、宗教等差異,追求人人平等的境界,而且,人道救援的 種類眾多,諸如糧食發放、醫療濟助、災後復建等等皆屬之。人道援助工作的 執行者,大都為政府機構和NPO/NGO,通常政府會支持民間組織參與救援工作,

有的則是政府制定援助策略參與救助活動,但若由政府機構親自執行人道援助 工作,則大多數政府的彈性與效率皆不若NPO/NGO 組織,因有時礙於體制、政 黨競爭等因素,反而障礙叢生不易執行。像James F. Miskel在他探討盧安達種 族屠殺暴動事件人道援助的著作「Some Lessons about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1中指出,已開發國家政府,在人道援助過程中,會考慮經濟成 本問題而尋求最佳方案,這些方法有-

(一)捐贈食物和醫藥給受影響的國家。

(二)捐贈設備或物資給國內的非政府組織,由這些組織代為執行人道援助。

(三)對國內執行人道援助的非政府組織提供財物支援。

(四)捐款給聯合國機構。

(五)派遣人權監督者或其他觀測機構監督。

(六)協調對立的雙方停火。

上述方案顯示政府相當依賴非政府組織的運作,NPO/NGO 使命導向的持色和一 貫的中立原則,使它進入國際社會執行人道援助時沒有阻力,同時也加速組織 邁向國際化之路。

案例──洛克斐勒基金會(Rockefeller Foundation) 與思科基金會(Cisco Foundation)在2001 年共同催生一個新的全球性非營利基金,這個基金預計向 高科技業界人士、富豪、其它基金會及企業部門募集資金,用來投資或幫助全 球各地有心改善人類社會與環境的非營利機構以及企業。這個被命名為Acumen Fund的非營利信託基金,以醫藥健康與通訊技術做為主要的投資標的,一些以 改善發展中國家貧窮問題為己任的科技服務業者,會成為優先考慮投資的對 象。Acumen Fund執行長Jacqueline Novogratz2 表示:「我們所要尋找的,是 那些已經存在於世界上,並且只需要小額的私人投資就能讓大眾受惠的創新技 術。」,在籌募資金方面,藉由類似商業投資的共同基金運作模式,能夠讓我 們發掘出最理想的非營利與營利部門的合作夥伴,並且得以分散慈善投資風 險。Acumen Fund 將會積極的運用科技來發展出能夠評估投資效果的工具,並 為有心以創意改善世界的慈善投資者建立起合作的網絡。Acumen 在形塑投資基 金(venture capital funds)的同時,也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建立成功的投 資組合和技術。 Acumen 的第一個投資組合是針對創新科技或醫學外科新技 術,如低成本的助聽器或治療白內障失明患者的眼內鏡等。Novogratz 認為:

我們正處於一個世界財富不斷增加的時代,但貧富不均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

這不只是一個國家的問題,同樣的問題存在於全球各國。為了解決這些問題,

世界各地的創新發明也因而紛紛出現。Novogratz 表示:我們所作的是將每個 真正想要且能夠投資這些創新發明的人連結起來,藉由衡量這些創新技術帶來 的改變及對我們的影響後,再支持這樣的關係並給予回饋,同時藉由這些結果 來加強慈善投資者之間的網絡。這種結合世界各地有共同理念的團體,一起推

2 http://www.acumenfund.org/about/philosophy.asp,Novogratz,Jacqeline,Our Philosophy09/20/2006

動國際人道援助的方法,比政府組織提供誘因的策略更為有效。NPO/NGO轉化國 際人道援助的方式,進而提昇組織效率、強化組織國際化能力,以達到永續經 營的目標,往往超越所謂的政府部門,所以,在國際人道援助的成效與發展上,

還是以NPO/NGO 的運作,最為世人所肯定與支持。

二、議題倡導

以議題倡導為使命的組織,焦點較著重在伸張正義、維護人權、公共政策 議題和環境保護議題推廣等面向,這類型組織的延展性不高,且所提倡的議題 常與政府政策或企業經營模式相抗衡,很容易受到抑制。根據OMB Watch, Tufts University與Charity Lobbying in the Public Interest 所作的調查報告顯 示,1,700 個非營利組織中,有約四分之三的組織表示,它們曾遊說或動員大 眾參加議題倡導活動,但成效不彰,分析其原因包括:時間限制、資金不足及 複雜的聯邦遊說法規等因素。同時也有四分之三的非營利組織表示,由於許多 組織接受政府的補助,因此在公共政策參與方面較不積極,它們害怕因為參與 相關議題倡導活動而失去政府補助。因此當利害關係人可以影響組織生存時,

議題倡導活動就會變得相當困難,國際化之路就顯得遙不可及。

然而,依然有些倡導型組織突破重圍邁向國際化之路。如以提倡人權為使 命的國際特赦組織,堅持態度公允,不受任何政府、政治派別或宗教派別的支 配,所以財政來源是依靠其世界各地會員的認捐和捐贈,不尋求也不接受各國 政府的資金。為了確保國際特赦組織的獨立性,所有的捐助都按國際特赦組織 國際理事會規定的指導原則加以嚴格控制。此外,為了保持公允立場,每個小 組參與的個案與涉及的國家,均非他們自己的國家,選擇原則是要照顧地理和 政治多元化的需要。對于違反人權的情況和個人受害者的調查研究工作,均由 設於倫敦的國際特赦組織秘書處來進行。國際特赦組織現有一百多萬的會員、

認捐者和經常捐贈者,他們遍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另有四千多個國際特赦組

也和聯合國經社理事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洲理事會、美洲國家組織、非 洲團結組織和各國議會聯盟組織機構建立正式關係,以維持組織在國際間的穩 定發展。

另外,以關懷環境議題著名全球的國際綠色和平組織3,它的國際策略亦與 國際特赦組織類似,他們只關心環境的保護,主張使用創造性的非暴力手段來 凸顯全球環境問題,並尋求解決方法,以使我們擁有一個綠色、和平的未來。

他們決不參與政治,也沒有任何的政治立場。它是一個完全獨立自主的團體,

無論在財務或其它方面, 絕不受任何政府、團體、或個人的影嚮。國際綠色和 平組織總部設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目前有超過 1,330 工作人 員,分佈在30 個國家的43個分會。主要的人員來自各種領域,使得其訴求與建 議更加具有可信度,這些專業人員包括對環境問題本身的專家、在通訊領域之 媒體專業人士、在政經單位中的老手、及來自英國與烏克蘭兩個科學實驗室的 工作人員等,以求理念的推廣更具深度與廣度。

上述二個成功的個案顯示,議題倡導團體的國際化模式,還是有其獨特的 策略途徑,雖然相關研究顯示議題倡導型組織較易受到抑制,但若能掌握組織 使命與立場超然原則,則國際之路還是璀璨亮麗。

三、設立海外據點(通路)

設立海外據點是企業團體、非營利組織或政府進入國際社會最普遍使用的 途徑,也常常是組織能否在國際社會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一般而言,企業組 織很重視配銷通路系統是否完善,以爭取更大的市場佔有率。隨著社會結構改 變與先進科技的研發,結合通路與行銷方式的觀念逐漸形成,無國界的行銷通 路與策略不斷演變。而非營利組織亦是如是,服務領域區隔化與行銷通路策略 之運用相當重要,但卻少有團體在這方面做完整的規劃與推動,一方面乃組織

3 http://www.greenpeace.org/aboutus/ ,Greenpeace International,09/20/2006

本身的特性,另一方面則是組織的管理與資源不若企業界。不過,這幾年來,

有些學者開始提出非營利組織的行銷方法,並向企業取經,像Don Akchin4在其 著作中即提到,非營利組織可以依四個步驟來達到行銷目的:

(一)研究市場需要什麼,你和你的競爭者如何思考。

(二)產品或服務必須符合市場需求,如時間、地點、價格、客服和品質 等方面都需考慮。

(三)透過廣告、大眾媒體、刊物和特別活動等宣傳組織的產品或服務項 目。

(四)評估成功的宣傳方法,學習如何處理市場對產品的回饋。

這幾個步驟與企業的行銷模式相當類似。

除上述幾個普遍的國際化途徑外,有傳道、教育文化交流、技術研討等等。

國際化途徑如此多元與社會多元發展息息相關,經營者如果能洞燭先機,事先 做好規劃,則國際化之路所面臨的挑戰將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