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主要在說明本研究的動機,介紹研究的目的與待解決的問題等。全 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為研究問題與假設;第三 節為相關名詞解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語言是人際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具有文化傳承的使命,更是所有學科學 習的工具,在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語言能力更成為知識經濟的具體表徵

。由表徵系統的觀點分類,語言可以分為口語和書面語言,書面語言涉及文 字的處理,是人類的文明得以不斷傳承與進步的重要關鍵。「讀」和「寫」

是書面語言的兩大系統,「讀」屬於接受性語言,「寫」則為表達性語言,

從學習的觀點來看,「讀」是「寫」的基礎,讀的發展先於寫(洪儷瑜、張 郁雯、陳秀芬、陳慶順、李瑩玓,2003)。在各種語文技能中,寫作能力是 一項最複雜的能力,主要透過特定的書寫符號,表達心中意念,涉及複雜的 認知歷程,從文字的書寫(寫字)、標點符號的使用,到高層次的概念產出

、組織,是一項極複雜的語文能力。

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當然就是希望發展兒童的語文能力,包括口語理 解(聆聽)、口語表達(說話)、閱讀與書寫能力,從圖 1- 1 我們可以看出

,四種語文技能彼此間的關係為一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四者以聆聽與說話 能力為奠基,口語能力影響閱讀與書寫能力的發展,書面語言的學習,也會 影響口頭語言的精緻化。寫作能力雖然是一項重要且複雜技能,也是國小語 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但可惜的是,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因為國語文 教學時數的縮減,導致許多學校國語文教學內容的安排,必須犧牲較費時的 寫作教學(國語日報社論,2004 年 6 月 24 日)。梁財妹(2003)的研究就 發現,屏東縣只有四成五的四年級教師實施寫作教學,「識字與習寫」則是 他們最首要的語文教學目標。相較於國小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以前,研究者從

事國語教學時每週都有兩節作文課,每位學生每學期至少要寫八到十篇作文

,可是寫作目前不僅每學期要求的篇數降為五篇,且作文多僅能成為課後家 庭作業。在此背景下,研究者以為若能透過研究,瞭解國內學童的寫作能力

,應有助於國內語文教學目標政策的制訂。

國內過去探討寫作能力的相關研究雖多,但大多數的研究僅針對一個年 級探討其寫作能力、教材或教法,在跨年段的發展性研究方面,目前僅有蔡 銘津(1995)、葉靖雲(1999、2000)、陳明彥(2001)等人。以跨年級方 式比較不同年級之間的寫作能力差異,此發展性的研究主要在告訴我們,一 項能力隨著年齡的變化情形,這樣的基礎性資料,不僅有助於我們瞭解真實 現象,在實務上,也有助於我們判斷個別兒童的能力水準。因此,本研究的 目的之一,即是希望以語文目標已進入寫作課程的國小三到六年級學童為對 象,探究其寫作能力的發展差異,建立寫作發展的年級曲線,以利後續跨年 級寫作教材與教法之建構。

圖 1- 1 聽、說、 讀、寫能力關係圖 (修改自陳 秋瑤,2004)

如前段文章所述,寫作主要是一種透過文字表達概念的書面語言系統,

需要前階的「閱讀」與「寫字」能力為基礎。依此推論,寫作與閱讀及寫字 能力之間應該有正相關。國內目前的相關研究指出,閱讀理解與寫作能力間 確實有顯著的相關,閱讀理解能力較佳者,寫作能力也越佳(吳憲昌、2002

;林憲治、2003;陳明彥、2001;陳素惠、2004;粘鳳茹、2004;蔡家姍、

2003;蔡銘津、1995);有關寫作與寫字能力間的關係研究,則付之闕如,

值得探究。此外,寫作與閱讀能力間的關係雖已有許多研究支持,但,我們 仍然不清楚,不同閱讀能力者,他們寫作能力的發展情形是否不同?這種分 析不同語文能力學童,其寫作發展趨勢的研究,將有助於我們能及早發現學 童的寫作困難,以利於早期的預防。

口頭語言 (基礎) 書面語言 (進階)

聆聽 說話 閱讀 書寫

綜上所述,本研究擬以處於寫作能力發展分辨期與統合期之三到六年級 學童為研究對象,探討不同年級學童之寫作能力發展差異;並釐清不同寫字 與閱讀理解能力學童,其寫作能力的發展情形。

另在寫作能力評估指標方面,本研究將分採質量並行方式評估之,質性 方式將採用最普及的「國中基測作文六級分量表」為指標,評估參與學童的 整體寫作能力。唯「國中基測作文六級分量表」雖普及,但其評分規準乃是 一種相對標準,較為主觀(陳宏銘,2006)。因此,本研究另選四個量化指 標,包括「總字數」、「相異字數」、「平均句長」與「總句數」等四項指 標,來評估學童的寫作能力。

基於以上的研究動機,本研究的目的有:

一、分析國小三到六年級學童寫作能力的發展情形。

二、比較年級間不同閱讀理解能力學童,其寫作能力的發展情形。

三、比較年級間不同寫字能力學童,其寫作能力的發展情形。

四、比較各年級不同閱讀理解能力學童,其寫作能力的發展差異。

五、比較各年級不同寫字能力學童,其寫作能力的發展差異。

六、分析寫作與閱讀理解能力的相關。

七、分析寫作與寫字能力的相關。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

因為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擬探討以下的問題:

一、分析國小三到六年級學童在「寫作總體能力」、「總字數」、「相異字 數」、「平均句長」與「總句數」等變項,不同年級間是否有差異?

二、比較年級間不同閱讀理解能力學童,在國小三到六年級「寫作總體能力

」、「總字數」、「相異字數」、「平均句長」與「總句數」等變項的

發展上是否有差異?

三、比較年級間不同寫字能力學童,在國小三到六年級「寫作總體能力」、

「總字數」、「相異字數」、「平均句長」與「總句數」等變項的發展 上是否有差異?

四、比較各年級高、低閱讀理解能力學童,在「寫作總體能力」、「總字數

」、「相異字數」、「平均句長」與「總句數」等變項的表現,在國小 三到六年級是否有差異?

五、比較各年級高、低寫字能力學童,在「寫作總體能力」、「總字數」、

「相異字數」、「平均句長」與「總句數」等變項的表現,在國小三到 六年級是否有差異?

六、分析閱讀理解能力與「寫作總體能力」、「總字數」、「相異字數」、

「平均句長」、「總句數」等變項是否有相關?

七、分析寫字能力與「寫作總體能力」、「總字數」、「相異字數」、「平 均句長」、「總句數」等變項是否有相關?

為回答上述之研究問題,本研究之假設如下:

一、分別檢驗寫作總體能力、總字數、相異字數、平均句長與總句數在不同 年級間有顯著差異。

以年級為自變項,將各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與寫字能力之原始資料,

區分為高閱讀能力組、低閱讀能力組與高寫字能力組、低寫字能力組,分別 檢驗以下假設:

二、寫作總體能力、總字數、相異字數、平均句長與總句數在不同閱讀理解 能力學童年級之間有顯著差異。

三、寫作總體能力、總字數、相異字數、平均句長與總句數在不同寫字能力 學童年級之間有顯著差異。

將各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與寫字能力之原始資料,區分為高閱讀能力

組、低閱讀能力組與高寫字能力組與低寫字能力組,分別檢驗以下假設:

四、寫作總體能力、總字數、相異字數、平均句長與總句數在各年級不同閱 讀理解能力學童中有顯著差異。

五、寫作總體能力、總字數、相異字數、平均句長與總句數在各年級不同寫 字能力學童中有顯著差異。

六、以年級與全體學童為自變項,分別檢驗寫作總體能力、總字數、相異字 數、平均句長、總句數與閱讀理解能力有顯著相關。

七、以年級與全體學童為自變項,分別檢驗寫作總體能力、總字數、相異字 數、平均句長、總句數與寫字能力有顯著相關。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以國小三到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探討閱讀能力、寫字能力與 寫作能力發展是否有顯著差異。為釐清研究主題與內涵,茲將本研究相關名 詞說明如下:

一、閱讀能力

閱讀的主要目的就是理解文本的內容,當讀者運用解碼、配對的能力,

從文本中得到意義上的理解,並轉譯成對自己本身有意義的形式,便稱為「

理解」。因此本文所提之閱讀能力即為「閱讀理解能力」,文中簡稱「閱讀 能力」。本研究所稱之「閱讀能力」為受測者在「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

(柯華葳,2000)的得分。

二、寫字能力

對於拼音文字的書寫表達技巧,國外學者分為手寫(handwriting)、拼 寫(spelling)及寫作(compisition)三方面(Hallahan, Kauffman & Lloyd,1999

)。不過中文字並不屬於拼音文字,拼寫部分僅在於注音符號的書寫,並不 包含在本研究所謂「寫字能力」中。所以本研究所稱寫字能力為「手寫能力

」,但不包括拼寫與寫作能力。本研究所稱之「寫字能力」乃受試者在「國 小學童書寫語言測驗」(林寶貴、錡寶香,2000)中之「聽寫測驗」與「國 字填寫」的得分情況。

三、寫作整體能力

本研究所稱「寫作整體能力」為受試者在一篇命題作文中,經由國中基 本能力作文測驗六級分量表評定後所得的分數。最高為 6 分,最低為 0 分。

四、總字數

總字數是計算文章中所有字數的總和,為文章流暢性指標(王瓊珠,2002

)。本研究所稱之總字數包括錯別字,但不包括標點符號。

五、相異字數

本研究所稱之相異字數為:將文章中重複出現的字刪掉,然後計算剩下 的字數,亦即相同的字無論出現幾次,皆以一次計算,由此瞭解文章字彙變 化的情況(王瓊珠,2002)。

六、平均句長

即平均每句字數,乃是將研究文本之總字數除以總句數,以測得受試者

即平均每句字數,乃是將研究文本之總字數除以總句數,以測得受試者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