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性別議題的討論,於近十年來,開始在國內成為一熱門討論的焦點,而從具體實踐 的脈絡來看,可看到幾個重要的里程碑。民國 85 年行政院教育改革委員會首先將兩性 議題放入教育改革規劃的討論;緊接著立法院因應國內性侵害犯罪問題所造成的民意壓 力,三讀通過「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於 86 年公布實施,其中第 8 條(94 年修訂後為第 7 條)規定各級中小學每學年應至少有四小時以上之性侵害防治教育課程。

教育部同年成立了「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並頒訂「各級學校兩性平等教育實施 要點」與「中小學性侵害犯罪教育實施原則及課程參考綱要」,前者要求各級學校應成 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或小組及每學年至少實施四小時以上之性侵害防治教育,後者則 是實施性侵害防治教育之課綱,以此全面推動兩性平等教育各項議題。各縣市政府教育 處(局)因而成立兩性平等教育資源中心學校,負責規劃推動縣市的兩性平等教育工作,

特別是各級學校每學年至少應實施 4 小時的相關課程(方德隆等,2009;教育部,2010)。 教育部於 89 年公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決議將資訊、環保、兩 性、人權等重大議題融入七大學習領域中(教育部,2000)以真正實現多元文化兩性平 等教育理想的實現。民國 93 年性別平等教育法之公佈,因應社會日趨開放及性別多元,

「兩性教育」修改為「性別平等教育」。配合本法,原九年一貫課程「兩性教育」議題 修改為「性別平等教育」議題。整體課程綱要係以「性別的自我瞭解」、「性別的人我關 係」、「性別的自我突破」作為三項核心能力,並以此建構各階段之能力指標(教育,2008)。

行政院衛生署及教育部亦相繼發展國中小兩性教育補充教材,供教師參考並實施。

2006 年教育部發行的《青春達人:國中生性教育學生自學手冊》,其內容曾引發立委質 疑的風波。因應網際網路的時代潮流,青少年性教育網站的架設更為重要,財團法人網 路資訊中心於 2009 年 1 月所公布的「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行為調查」指出台灣地區以 15 至 19 歲者上網的比例最高(99.45%)。因此,透過網路數位學習方式是良好的管道,相關 單位亦建立眾多優質網站,研究者彙集如:國民健康局青少年網站-性福 e 學園、教育部 性別平等教育網、六大學習網/健康醫學網、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衛生 教育網/衛教主題館/青少年性教育館…等。

回顧兩性平等教育的實施已行之有年,但社會上「國中女懷孕產子,以為自己變

胖」、校園性侵害事件等時有所聞。廣大民眾避孕常識不足,南部某議員以女性避孕安 全期質詢教育部門,考倒了部份列席的市府局處首長,她並藉此顯示國人的健康教育常 識普遍不足,因而有造成許多人避孕失敗而墮胎,甚至讓有些不肖教師利用學生對性懵 懵懂懂,而發生校園性侵害。

根據杏陵醫學基金會執行長晏涵文於 2009 年 9 月 26 所公布「全國青少年性教育成 果調查」,這項調查研究包括異性交往與婚前性行為、愛滋病態度、性知識、網路異性 交友現況、避孕措施等,其中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性知識有待加強,例如:有關女性安 全期的精子存活天數、女性排卵日計算方法、保險套的正確使用方法不可以塗抹凡士林 與嬰兒油等性知識,中學生的答對率都偏低。晏涵文指出目前國中課程討論未婚懷孕,

高中職才教導避孕方法,但有些家長較為保守,主張「連生殖器官都不要教,到結婚自 然就知道」。我國的民族性裡,父母對性的議題常不願正面處理多有保留,處於青春期 發展的青少年在黑暗中自行摸索學習,透過上網、手機等管道滿足渴望,但所獲得的內 容常是扭曲的或物化女性,造成學生性觀念和性態度上偏頗(戴庭姍,2009;邱襟靜,

2004;邱瑞芳,2002 等)。

教育部校園性教育實施計畫(教育部,2008)指出當前性教育推展之成效仍有極大 進步空間,當前推展校園性教育工作時出現問題之一即是性教育課程活動可再加強,目 前學校性教育課程主要放在「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中,因為「健康與體育」非基本學 力測驗之考試科目,較不易受重視;此外,性教育屬專業性課程,教師欠缺性教育的專 業知能,易導致學校性教育課程未能充分落實,教學品質有待提升。

在民國 97 年修訂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亦明白指出「認識不 同性別者生理構造和身心發展歷程是性別平等教育中的首要課題」,「目前國中小學校課 程計畫中,融入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的學習領域,大致仍以綜合活動、社會、健康與體育 以及生活課程居多,至於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語文及藝術與人文則較缺乏。」「性 別平等教育議題在國民中小學的實施,最積極目的仍冀望以融入式課程作為手段,將性 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轉化為各學習領域的知識內涵,促使七大學習領域知識內涵與課程 結構,均能體現性別平等教育之理念。」(教育部,2008)

研究者本身為具有 21 年教學年資之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對於性別平等 教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以教材內容細目「次主題 142 動物的構造與功能/生殖 系統/4e.瞭解人體的生殖器官及功能」是非常適合融入的主題,但市面現有教科書對於 本教材呈現均在「生殖」單元作簡略說明,並未完整達成「瞭解人體的生殖器官及功能」

的教學目標,研究者多年教學經驗發現當進行本單元教學時,學生對「生殖」這主題都 非常有興趣,尤其有關人類的生殖,學生期望甚高,渴望了解自已了解異性,但教科書 呈現內容常使學生失望。研究者可以感受到學生對相關於自我了解「人類的生殖」的知 識的渴望,所以如果能以此主題統整自然與生活科技、健康與體育領域及性別平等議題 相關的能力指標,發展「人類的生殖」數位多媒體教材,透過電腦模擬動畫及良好介面 設計,達成學生了解兩性生理發展、安全性行為等教學目標,進而應用於生活,提升兩 性良性互動關係,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讓「學生懷孕卻以為是變胖」這樣的社會事件 不再上演。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由研究背景與動機,可知性別平等教育教學在現階學校教育是相當重要的,既然 希冀各領域教師能以融入式課程為手段以達成教學目標,則教材的開發設計有其必需 性,在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綱要提及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是較缺乏的(教育部,2008),

故本研究目的即在設計「人類的生殖」數位多媒體教材,提供教師及學生一套性別平 等教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的學習教材,完成後並評估適用性。

再者,以推動資訊融入教學而言,優質教材的開發是成功教學的重要環節,以本 研究為例,著重於數位多媒體教材的設計原理以及開發的流程,探討介面設計、多媒 體的內容製作技術以及教學設計模式,提供教師在開發與設計數位教學媒體之參考。

第三節 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的研究目的,提出待答問題如下:

一、如何設計「人類的生殖」數位多媒體教材?

(一)「人類的生殖」數位多媒體教材組織與架構應包括那些學習內容?

(二)「人類的生殖」學習內容數位媒體化應如何設計?

二、如何評估「人類的生殖」數位多媒體教材的適用性?

(一)發展研究工具評估教師使用後的滿意度是否覺得適用?

(二)發展研究工具評估學生使用後的滿意度是否覺得適用?

(三)學生學習本教材軟體後學習成效是否高於未學習之前?

第四節 研究限制

一、研究範圍

民國 97 年修訂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其三大主題軸為性 別的自我瞭解、性別的人我關係、性別的自我突破,本研究主要聚焦在「性別的自 我瞭解」主題軸,其學習目標以「認知面:瞭解不同性別身心的成長與發展」及「情 意面:尊重自我與他人身心發展的差異」為融入範圍,偏重於性生理知識及其延伸 概念。

二、研究限制

(一)在數位教材設計方面:

本研究為設計數位多媒體教材,提供教師一套免費教學資源,在取材方面均以 免費資源為主,「人類的生殖」相關醫學方面之素材不易取得,須自行設計,以致 於無法相較商業軟體實屬難免。

再者因研究者本身為普通教師,非具專業資訊、美術設計背景之設計師,本數 位教材無法如同坊間付費教學軟體之精美,如軟體略有瑕疵,亦瑕不掩瑜,但盡其 所能提供質優之數位教材,本教材軟體獲得國立教育資料館「全國中小學教師 98 年度自製學媒體競賽」之數位教材多媒體特優獎項。

(二)在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重點在於進行「人類的生殖」數位多媒體教材設計,且為探究對於使用 者的適用性,係以台中市某二所國中之國一學生共 2 個班級學生作為本數位教材評 鑑對象,以學生學習完「生殖」與「遺傳」單元後做為輔助教學之教材,由研究者 實施教學,教師方面共有 10 位教師作為數位教材評鑑對象,並非全面性之抽樣,

僅能呈現部份樣本的研究結果,不宜推論至其他情境及其他數位教材。

本「人類的生殖」數位多媒體教材可應用範圍相當廣泛,端視教師教學需求,

可自行發展資訊融入教學之模式,以及因地制宜之教學活動。

可自行發展資訊融入教學之模式,以及因地制宜之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