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1 研究背景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的存量已經是評估現代組織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 一,為了讓組織內的知識更完善的保存,因此利用大量的資訊科技把組織的所有 知識都存到資料庫中,若知識管理只做到大量儲存及快速搜尋,到最後整個資料 庫很有可能會變成數位垃圾場,彼德聖吉(Peter Senge)曾說過我們應當重新審視

「知識」,將它視為一種社會現象,而不是一種東西。知識並不像組織的其他資 產一樣是可被管理的「東西」,知識因人類的認知而存在,知識的累積是一個持 續累積的過程,當我們從外在所吸收的資訊經由和別人對談互動並加以實踐後,

這個外在的資訊就會內化為我們的寶貴的經驗,也就是內隱知識(implicit

knowledge),在知識管理上如何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讓內隱知識有效地擴散出去 一直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1995 年全錄帕洛阿圖研究中心(Xerox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PARC)的組織學習專家 Brown 提出了知識是應該內嵌於社群當 中,並應運用社群來創造組織知識。Krough et al., (2000)也提出真正有效地組織 學習與知識分享,需要的不僅僅只是那超人工智慧的知識管理系統,也不只是大 刀闊斧的組織變革,最重要的可能是要回到人類活動的本質。

從遠古至今,人類利用許多方式來傳遞知識,在種種的方式中互動對談最為 直接有效,藉由彼此的對話,人們分享著最有價值的資訊、知識與遠景,也將這 些知識藉由分享,不斷創新與進化。就組織而言,這樣的對話也是一種促進組織 知識分享的方式。藉由交談與分享,組織中的每一位參與者可以發掘出其他人的 新觀點與想法,而經由交談相互交換的想法、觀點和信念,伴隨而來的是知識創 造最重要的步驟:在微社群(microcommunity)中分享隱性的知識(Krogh, 1998)。 由於有網路的存在,現在的社如何運用虛擬社群的威力也成為近幾年來的重要

由以上所述可以了解到在內隱知識的創新及傳遞上,社群扮演了一個相當重 要角色,近來更因為網路的掘起,社群也開始虛擬化,虛擬化的社群有別於實體 的社群,其訊息傳遞更加的快速,時間距離的影響也變小了,同時社群的密度也 大幅度的提高,數千人同時在同一社群內互動也不是件難事,也因為如此網路上 的虛擬社群造成的影響力遠大於實體上的社群,運用虛擬社群的威力可以讓知識 的傳播上發揮更大的效力。但是只靠社群來讓傳遞及創造內隱知識是不夠的,在 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會藉由外顯的知識(explicit knowledge)來快速擴大我們的知 識領域,外顯知識的精華集散地非圖書館莫屬,自從網際網路建構以來,圖書館 開始有了相當大的進展,如電子圖書館(Electronic Library),數位圖書館(Digital

Library)、虛擬圖書館(Virtual Library)等新名詞相繼出籠,這些的進展多數著重於 館藏的數位化,電子化工作及技術層面的解決,然而圖書館存放大量的資料讓使 用者可以快速搜尋取用的本質是不變的,也因為如此,圖書館長久以來多處於一 個較被動的狀態,有很多的資源因如果使用者沒找到加以利用的話就會一直荒廢 著,甚為可惜。圖書館素有知識寶庫的美名,裡面存放者眾多高品質外顯知識,

如何積極地讓這些高品質外顯知識發揮更多的作用,正是新世代圖書館應重視的 課題。

知識社群是知識管理中新興的議題,藉由網路的資訊分享與資訊交流,讓具 有類似興趣的使用者漸漸形成群組,使各別使用者所擁有的資料更具結構性與完 整性,達到共同學習的效果。利用網路分享彼此所收集的資料,能大幅增加資訊 的再使用率和資訊潛在價值。而圖書館中保存了許多的資源及無數的心血結晶,

若圖書館中的館藏能夠被有效地發掘利用,對學習的成效必定有很大的幫助,在 新的時代中圖書館除了扮演各種外顯知識的集散中心的傳統角色外,更應該主動 的提供一個良好的知識學習平台讓使用者彼此閱讀上的心得,因此本研究乃將學 習社群的理念應用至圖書館的環境中,建立一個具有三項特色的開放式圖書館知 識社群環境:

1.提供讀者一個能夠和同好並互動的學習知識;

2.提供讀者個人化的推薦服務,讓使用者可以更快的找到符合自已需求的圖書及 分類社群;

3.圖書館能夠主動的和讀者互動,發揮更好的服務效果。

1.2 研究動機

當面臨過多的資訊或選擇時,使用者通常會覺得挫敗與焦慮。Tennant (1999) 針對這樣的問題提出兩個解決方法,其一是使用更有智慧的搜尋分類,引導使用 者找到所需的資料或將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資料呈現給使用者;其二是提供個人化 的圖書館服務。

為了真正滿足使用者的資訊需求,個人化服務的可行性以及影響逐漸受到重 視,個人化資訊服務強調因人而異的知識服務系統,針對不同背景的讀者,提供 不同的圖書資訊檢索服務,如圖書推薦或選粹服務以吸引讀者。

圖書館在朝向電子圖書館方向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許多運作上的問題,其中 網路資訊的變動性、零碎性、相互連結性,與上網路所需利用的相關電腦、網路 技術等,將對使用者造成資訊檢索與利用的更大困擾(曾元顯,1996)。

使用者若能利用網路分享彼此所收集的資料,將能大幅增加資訊的再使用率 和資訊的潛在價值,為了達成此一目的,許多網路遠距教學的研究應用學習社群 的理念讓社群的成員能透過網路為媒介,彼此分享知識,共同學習成長。相同興 趣領域的個人,可以經由學習社群達到資訊經驗的共享,不同興趣領域的讀者也 可經資料探勘的方式自動推薦其他的領域,擴展個人的研究視野,從而增進彼此 的知識學習。(Korfhage, 1997)

基於以上的緣由,本研究將在圖書館的環境中提供一個具個人化服務功能的 知識社群系統,系統根據圖書館的各圖書分類的借閱排行先產生不同屬性的學習 社群,再使用者借閱資料進行關聯法則資料探勘,主動依每個人不同的興趣來推 薦使用者不同的學習社群及圖書分類。

1.3 研究目的

本研究所探討的主題是利用讀者借閱資料,進行資料探勘進而推薦適合讀者 的館藏資源及知識社群,在建立系統雛型並開放使用一段時間之後,以問卷的方 式來驗證系統的功能與效果,進而探討知識社群對使用者所造成的影響。

具體而言,本研究目的如下:

1.在圖書館中建立一個具個人化服務功能的知識社群系統;

2.探討圖書館讀者對於知識社群系統的需求;

3.瞭解知識社群系統對讀者所造成的影響。

1.4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系統所採用的圖書借閱資料來源是交通大學浩然圖書館從 2001 年 1 月到 2004 年 5 月的借閱記錄,從這些資料中選取符合中國圖書分類法的交易記 錄,屬於美國國會分類法的借閱記錄則忽略不記,問卷的發放方式則是系統公開 後讓使用者使用一段時間後再填寫系統評估問卷。

1.5 研究流程

研究的流程是先發現並確認研究問題,繼而整理國內外的相關文獻,在確立 研究的架構與流程之後,便開始系統的分析與設計及程式的撰寫與測試,接下來 探討系統實際運用的情況與成果,最後是研究結果與論文的撰寫。將研究流程整 理如圖 1。

問題發掘與確認

文獻探討與回顧

研究架構與流程建立

系統開發

系統測試

設計問卷

問卷回收

資料分析與解釋

結論與建議

圖 1 研究流程

1.6 論文結構

本研究分六個章節進行研究,各章的概述內容如下:

第一章:緖論

本章說明了本研究的背景、動機、目的及範圍,並對研究做整體概略性 的介紹。

第二章:文獻探討

本研究將會了解以下三方面的文獻相關內容:

1.知識的類型與知識分享 2.社群

3.資料探勘 第三章:系統分析

本研究系統的系統架構,使用者需求及系統程等研究進行時的架構,將 在此章中詳細說明。

第四章:系統設計開發

說明系統開發過程與細節。

第五章:資料分析與討論

根據回收問卷做出系統的綜合評估分析,並做詳細的討論。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對本研究的結果做討論,並分析本研究的限制,最後提未來可以研究的 方向。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