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糖廍文化園區

第一節 緣起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第二章 糖廍文化園區

目前臺北市文化局經管 33 間市定古蹟或歷史建物場館,區分成委外經營、自行 管理及交由臺北市文化基金會管理等三種管理方式。而位於臺北市萬華區糖廍文化 園區的臺北糖倉 A、B、C 三棟倉庫,屬日治時期即存在的日式建築,是否能有其 他較佳活化方式,觀察所有亞洲國家中,日本對於規劃古蹟週邊住宿、商店、交通 等觀光行程均有一定水準,如日本北海道函館的金森紅磚倉庫,日本人將原來的倉 庫群外觀保留,將內部重新規劃,並分成「金森洋物館」、「函館歷史廣場」、「金森 廳」及「BAY 函館」等 4 個主題倉庫群,讓這個日本明治末期即建築完成的倉庫群,

既能保留外觀原貌,又能達到重新裝潢而注入新的活力之雙重目的。反觀我國近年 來,公部門陸續指定多處古蹟、歷史建物,後續是否有其他妥適規劃,讓古蹟不再 是古蹟,而是兼具觀光、休閒等多功能之建築,公部門是否學習到日本人將古蹟活 化再利用的精髓,好好運用這些市定古蹟、歷史建物呢?本研究將先介紹萬華區崛 起緣由,再針對臺北市萬華區糖廍文化園區裡的日式糖倉,如何由廢棄舊倉庫變成 現今供民眾參觀歷程。

第一節 緣起

清康熙年間將臺灣納入清朝版圖,閩粵居民陸續移民至臺灣。清乾隆年間,新 店溪及淡水河下游匯集之艋舺,因交通便利,逐漸成為商業、政治及軍事中心。清 朝於光緒年間,在艋舺設置臺北府,直到嘉慶年間,成為「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第

1臺北年鑑 http://yearbook.taipei/ct.asp?xItem=117536555&ctNode=82490&mp=10010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2-1,隨著該區於民國 88 年間鐵路地下化、臺糖公司之糖倉廢棄,導致建物荒廢且 因位於巷道內,易有流浪動物以此作為棲息地點、街友則因其能遮風擋雨告知其他 同伴而造成街友聚集、青少年將此點作為對抽菸聚集場所之一,讓糖倉建物因無人 使用而加速建物破損、雜草叢生、治安死角等問題。為解決建物因無使用人所衍生 環境髒亂、治安問題,經過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邀集相關單位討論後,考量建物水電 費等均需由使用者負擔;倘進駐老舊社區中建物之藝文團體無一定知名度,將無法 真正吸引民眾。最後由該地區居民投票決定由明華園歌仔戲團進駐使用,並由明華 園整理環境、進而達到建物空間活化,係本研究選擇臺北糖廠作為研究對象。

臺北糖廠分成 2 部分,糖業文化展示館(即 106 號市定古蹟 A 棟糖倉)屬臺北 市政府文化局自營館所,提供民眾免費參觀;毗鄰 B、C 棟倉庫目前由明華園使用,

C 棟倉庫由明華園設置佈展,提供民眾於每週六、日免費參觀。

圖 2-1 糖廍文化園區位置圖

資料來源:http://tgos.nat.gov.tw/tgos/web/tgos_home.aspx

瞭解臺北市萬華區糖廍文化園區位置後,令人不禁想瞭解,這個市定古蹟如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由一個荒廢建築,透過公私協力方式,讓明華園歌仔戲團進駐回饋地方民眾,同時 蛻變成古色古香的建築適時開放讓民眾參觀,下一節將有詳細介紹。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