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總結

本章針對本研究所提出的兩大研究問題,透過真實語料的分析與探討,

可歸納研究結果並回應研究問題,以下分別敘述之。

研究問題(一):在語義層面上,(1)「於是」和「所以」是否具有

「已然態」或「未然態」的核心語義特徵?(2)「於是」和「所以」是否 具有「動態」或「靜態」的核心語義特徵?(3)「於是」和「所以」是否 具有「變化性」或「非變化性」的核心語義特徵?

在語義層次,「於是」具有後接「已然態」、「動態」、「變化性」的 三項核心語義特徵,而「所以」則無此三項特徵。與「於是」較為雷同之處,

在於「所以」雖無後接「已然態」與「動態」的核心語義特徵,但在分佈比 例上,「所以」後接「已然態」的用法高於「未然態」,後接「動態」的用 法高於「靜態」。然而,在「變化性」這個核心語義特徵上,「所以」則與

「於是」截然不同,「所以」後接「非變化性」的用法高於「變化性」,恰 與「於是」相反。因此,後接「變化性」或「非變化性」語義為「於是」和

「所以」在語義層次上最主要的差異。此亦說明了當一個句子的連詞可用「於 是」也可用「所以」時,前者著重表達連詞後所發生的新變化,後者則側重 表達連詞前後的因果關係。

在研究問題一中,「於是」的用法違反「已然態」、「動態」、「變化 性」的情況,雖比例佔極少數,但仍存在。這些違反核心語義特徵的語料,

其連詞「於是」的用法已非典型的「邏輯連詞」,而為「弱化連詞」,此亦 為研究問題二的研究重點。

研究問題(二):在篇章層面上,(1)「於是」和「所以」的範距大 小為何?(2)「於是」和「所以」的連詞語義虛化程度為何?(3)「於是」

和「所以」作為弱化連詞的功能差異為何?

在篇章層次,「於是」和「所以」的範距大小研究中,無論為哪一個語 料庫,「於是」皆呈現範距較小的結果,而「所以」則因不同語料庫其語體 內容不同,而在範距大小上有所差異,在語體內容偏向書面體的語料中,「所 以」的範距較小,而在語體內容偏向口語說明的書面體語料中,則範距較大。

在連詞語義虛化程度的研究上,筆者發現「於是」和「所以」的用法,

由實到虛可以分為「邏輯連詞」、「弱化連詞」、「話語標記」三種用法。

在兩詞的虛化程度方面,「所以」的虛化程度高於「於是」,前者語法化程 度較高,篇章功能較強,後者反之。而其中,在連詞作為「弱化連詞」的用 法上,「於是」和「所以」皆有帶出「總結」、「立論」與「推論」用法的 現象,在這三種現象中,用法比例最高的為「立論」,其次為「總結」,最 低的則為「推論」,無論是「於是」或「所以」皆呈現相同的結果。「立論」

的所佔比例最高,乃是由於其為基於前文舊信息的基礎下所引出的新信息,

是為人際溝通的主要目的;「總結」的比例次之,是由於其為對前文舊信息 的概括論述,並未引出新信息;而「推論」的比例最低,乃是因為其為兩個 論點之間由現行狀況推測至未來情況的推測論述,缺乏舊信息的鋪陳,在人 際溝通上屬於高度認知的用法。而在「總結」、「立論」與「推論」三種用 法中,各探究每個用法在實際語料中,選用「於是」的比例較高或選用「所 以」的比例較高,本文的研究結果為,在作為「總結」用法時,「於是」和

「所以」的選用比例數據無太大的區別;在作為「立論」用法時,選用「於 是」的比例高於「所以」,這是由於「立論」為基於前文舊信息基礎下而引 出的新信息,此結果符合研究問題一中,「於是」的後接成分必須有「新的 變化」,意即「變化性」核心語義特徵的研究成果;在作為「推論」用法時,

選用「於是」的比例則低於「所以」,這是由於「推論」為由現行狀況的論 點推測至未來情況的論點,此結果符合研究問題一中,「於是」的後接成分

149

必須為「已然態」的核心語義特徵,意即須為已經發生的事件或狀況,不為 尚未發生的未來情況。因此,表達推測未來情況的「推論」,在真實語料中

「於是」的出現頻率較低,「所以」的出現頻率較高。

在連詞作為「邏輯連詞」、「弱化連詞」或虛化為「話語標記」這三種 用法中,「於是」和「所以」作為「邏輯連詞」的差異,為研究問題一的結 果。而完全虛化的「話語標記」此現象僅出現於「所以」一詞中,「於是」

並無此現象,因此無需比較兩者差異。而在「於是」和「所以」作為「弱化 連詞」的差異研究中,「於是」的語料其分佈偏向語氣「弱」,而「所以」

則無顯著的語氣強弱分野。

為了清楚呈現本文的研究結果,筆者將本研究的語義與篇章兩大問題,

包含各個子題的研究成果,以總表格呈現,本文的研究結果一覽表,如下表 四-17 所示:

表四-17:本文的研究結果一覽表

15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