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繪本教學的意涵與應用

本節旨在介紹繪本教學,首先介紹繪本的意涵與特質,進而探討繪本教學在教育 上的價值,最後探討繪本教學之策略。

壹、繪本的意涵

「繪本」一詞並無統一的定義,圖畫書、故事書與兒童繪本三個名詞中,圖畫書是 最常被使用的。圖畫書,英文為「picture books」,日本則稱為「繪本」(蘇振明,1987) 在日本的兒童圖書館中有「繪本」一類,相當於美國的「圖畫書類」(溫士敦,1981),

因此,圖畫故事書(picture books)一詞也譯為繪本,本研究以「繪本」一詞為代表。

「繪本」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圖畫結合文宇,甚至全是由圖畫組成的書籍,而沒有文 字。這一類的書籍特別強調視覺傳達的效果,所以版面大而精美,不僅具有輔助文字 傳達的功能,更能增強主題內容的表現(林敏宜,2002)。本質上,繪本不同於我們俗 稱的故事書,張子樟 (1998) 認為繪本是包含「文字」與「圖畫」的故事書,且文與 圖必須是統合完整的,出現在書本上的插畫並非只是伴隨正文,還必需適度的披露真 實情節與觀念,刺激讀者的想像力與好奇心。劉鳳芯 (2000) 指出繪本應包含文字所 敘述的故事,圖畫所隱藏的故事,以及文字與圖畫結合後所產生的故事。

由此可知,繪本必須是結合文字與圖畫的故事書,透過圖畫,讀者可以了解與體 會故事本身想表達的內容,圖畫本身不僅僅是美化的插圖而已,其能表達的甚至不亞 於文字所要傳遞的。

貳、繪本的特質

閱讀繪本是許多人的興趣,不分男女老少,其受喜愛的程度不言而喻。「繪本」對 小孩而言,是有著美麗圖畫與富趣味性故事情節的圖畫書;對大人而言,它更是散發 著發人深省的魔力,閱讀繪本,常可讓忙碌的人們藉此淨化心靈。繪本固然會讓人愛 不釋手,若是要運用於教學,則仍是要慎選。綜合多位學者(吳惠娟,2002;林敏宜,

2002;周紫芸,2000;楊振豐,2005;蘇振明,1987)的看法,優良的繪本,應該具有 下列幾項特質:

一、教育性

ㄧ本優良的繪本應該要能促進兒童之認知、人格、生活態度與行為朝向正向發展。

在認知方面,兒童於閱讀繪本之後,不僅可以增廣見聞,並且從省思故事的過程中,

亦可訓練其批判思考及觀察事物的能力。在人格成長方面,兒童透過閱讀繪本能學會 自我肯定、並追求自我實現,也能由故事的情節變化明白尊重與同理他人的重要。周 紫芸(2000)認為一本質量俱佳的繪本不但能傳遞豐富且正向的訊息,並能陶冶兒童高 尚的人格。在生活態度與行為方面,兒童在閱讀繪本時,往往會崇拜故事中的英雄或 是主角,並且起而仿效,因此,好的繪本要能提供孩子一個優良的楷模,讓孩子養成 良好習慣,表現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

二、兒童性

繪本用在教學時,由於對象是學齡兒童,所以不能選用寓意過深的繪本。在文字方 面應力求淺顯易懂,符合兒童的理解的程度,兒童朗誦時具有口語感及韻律,故事的 內容應符合孩童的發展需求及興趣,最好是孩童所關切的題材或與孩童生活周遭直接 經驗有關的事物。在圖畫方面,應配合學童的視覺心理的發展,運用趣味、動態、具 體、鮮明的造型及豐富的色彩,來吸引學童好奇心及注意力,並提升學習興趣。

三、藝術性

賞心悅目的圖畫書不僅融合了藝術與文學,更能帶領孩子進入藝術的殿堂。一 本優良的繪本,應能善用想像、譬喻、描繪、敘述等文字表現的技巧,並配合孩童 文字、語言的程度進行創作。繪本的圖畫必需配合文章內容製作「有條件的、 有 目的的繪畫」。閱讀繪本對兒童而言,不僅僅是「閱讀」,也應包含「欣賞」。圖畫 往往是兒童開始閱讀繪本時最先想看的,映入眼簾的圖畫,要能觸動甚至感動兒 童,並吸引他進入文字世界,因此畫面的呈現方式,實不容忽略。蘇振明 (1987) 認 為講究藝術性的插圖,必須重視:(一)創意的構想;(二)趣味的情境;(三)新穎的技 法;(四)和諧的版面;(五)美感的造型;(六)獨特的風格;(七)精巧的印刷等七項創 作要件。

四、傳達性

繪本不僅透過文字描述及解說來傳遞訊息,更結合各種不同造型、色彩、質感、

空間等視覺圖畫而成為最迅速、有效的傳達媒介;因為自古以來人們藉著圖畫來彼此 溝通,這種溝通方式並不會因時空的變化而有所改變的。ㄧ本好的繪本應該要能清楚 的傳遞作者想表達的想法,也就是說,繪本的文字與圖畫都要能提供讀者思考的方向,

雖不一定要有標準答案,但至少要能呈現作者確切想傳達的訊息或概念。

五、趣味性

繪本之所以廣受歡迎,與其富有高度的趣味性息息相關。閱讀繪本時,常常是處 於放鬆狀態或是想要讓自己放鬆一下,既然是放鬆狀態,當然不想面對艱澀的文字與 枯燥的故事情節。常可見專注於繪本中的兒童,發出呵呵的笑聲,一臉的滿足讓人覺 得幸福。楊振豐(2005)更認為,大多數兒童的注意力是短暫,因此繪本的內容必須融 入趣味性以提升兒童的興趣,進而產生持續閱讀的意願。

優良的繪本除了具備上述幾點特質外,有些學者則是認為繪本應具備下列幾點特點 (林真美,1999;黃美雯,1998):

一、在內容上

運用聯貫性、敘事結構式之圖畫來傳達故事內涵,是以圖畫為主、以文字為輔,

甚至也有無字的圖畫書。繪本中,圖與文字的關係應屬於「主賓關係」,也就是說,文 字站在輔佐的地位,屬於陪襯的角色,真正傳達作者想法的應該是圖畫本身。

二、在對象上

目前繪本相當多元,甚至以心智年齡發展的階段加以分類,但是以兒童為主要對 象。其實在國小中低年級階段,孩子大多還是喜歡閱讀有圖畫的書籍,甚至會先看圖 再去閱讀文字,於是以圖畫為主的繪本自然容易被孩子接受,也因此在繪本設計上,

就會以「孩子為主要閱讀對象」這樣的出發點作為設計的基礎。

三、在使用上

兒童繪本的圖片與文字是不可分割的,繪本特別強調敘述性故事與視覺藝術的合 一。使用繪本時,不能偏重圖或文字的閱讀,可以引導孩子先看圖說故事,暫時拋開 文字的說明,讓孩子自由想像與發揮,不過最後仍是要讓孩子了解作者在故事情節上 的編排與寓意。

參、繪本教學在教育上的價值

近一、二十年來,繪本教學在日本造成很大的迴響,不僅創造了卓越的教育成效,

更普遍的提高了兒童智能。日本繪本大師松居直(1995)曾說,專家已經證實日本戰後 國民教育的成功,要歸功於繪本(松居直,1995)。繪本在教育上的價值愈來愈受到肯 定,廖美玲(1999)認為使用兒童故事書為教材,是一種激發學習動機的好方法。詹偉 佳(2001)也認為多彩繽紛且圖文並茂的繪本童書能營造出有意義的語文情境,因而吸 引小朋友學習。因為繪本廣受歡迎與認同,因此繪本在臺灣的相關研究也逐漸增加,

綜合多位學者(王千倖,2004;林良,1986;梁麗雲,1990;陳美姿,2000; 鄭雪玫,

1984)的研究結果顯示,運用繪本在教育上之價值有:。

一、 提升語文能力

繪本中的文字雖不艱澀,但是充滿變化,作者常巧妙運用擬人法、誇飾法、譬喻 法來讓故事主角更富生氣!此外,繪本中常可見重複句的使用,讓孩子可以照樣造句,

不僅活潑,孩子也樂於嘗試。多位學者(林良,1986;梁麗雲,1990; 鄭雪玫,1984) 也在其研究中指出,繪本的確能引發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並且提高其語文能力。

二、 性情陶冶

繪本中的角色具有替代效果,孩子閱讀時,不會有壓力,因為就像是聽別人的故 事,然而,透過觀察故事角色之間的互動,孩子其實也會將其轉化成現實生活中自己 與他人互動應有的態度,達到性情陶冶之效(陳美姿,2000;梁麗雲,1990)。且老師能 夠用說故事的動人情節取代訓誡教訓,以慈祥擁抱的親密態度來取代道貌岸然的冷 峻,那麼老師對孩子的引導,就很容易被孩子接受。

三、 良好品性與生活習慣的潛移默化

繪本能傳達正面的觀念與積極的價值觀,繪本中的角色常是孩子學習的楷模,孩

子會去揣摩角色的處事方式,甚至會效法他。陳美姿(2000)認為,兒童經由閱讀,不僅 能和書中的主角與情境做認同,也會和自己的生活環境或生活經驗聯結,更重要的是書 中的主角的行為與態度,往往被兒童視為社會接受與否的指標。教師如果能從旁引導,

效果ㄧ定更加顯著。

四、 隱涵人生哲理與生活教育

繪本常常不著痕跡的傳遞待人處世的道理,蘊含許多人生哲理(王仟倖,2004)。學 生於閱讀繪本過程中,雖不見得馬上就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內涵,但是當孩子有類 似經驗時,就比較容易將故事與生活情境做結合,進而運用書中所傳達的知識來解決 生活問題,這比教師直接耳提面命、諄諄教誨,都來得有成效。

五、 擴展視野與知識

繪本種類繁多,例如:自然科學、人際互動、生命教育、動植物生態……,各式

各樣的內容可以提供孩子豐富的資訊,讓孩子在輕鬆的狀態下,吸收新知。短時間孩 子不見得能熟記或融會貫通,但是日積月累之下,孩子的知識量一定會增加!看世界 的角度也會比較廣闊,自然而然思考能力就會提升,面對問題就比較懂得去思考與判 斷。

從多位學者提出的繪本教育價值中,我們可以清楚知道,運用繪本於教學上,學 生將獲益良多。不僅能提升知識,更能陶冶性情,最重要的是繪本可以提升兒童的學 習動機,增加其學習興趣。對於繪本能培養兒童具有正面態度與行為之觀點,學者也 都抱持肯定的態度。可見,繪本不僅能拓展孩子的視野,亦能培養其良好的品德。

從多位學者提出的繪本教育價值中,我們可以清楚知道,運用繪本於教學上,學 生將獲益良多。不僅能提升知識,更能陶冶性情,最重要的是繪本可以提升兒童的學 習動機,增加其學習興趣。對於繪本能培養兒童具有正面態度與行為之觀點,學者也 都抱持肯定的態度。可見,繪本不僅能拓展孩子的視野,亦能培養其良好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