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聲調訓練教材

越南學生在華語聲調上的學習困難以及長久難以改正偏誤的現象,反映出華 語語音教學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在華語語音教學上可能存在的不足。語音教學雖然 是華語教學的入門重點,但往往在初級學習階段不久,教師便將教學重點轉移至 詞彙、語法等其他語言學習點,即便進行聽力訓練,訓練重點也在於文意理解,

而非語音聽辨。語音教學不夠受到重視的現象,可從語音教材在整體華語教材中 相對不足的比重看出。黃雅菁等(2015)調查台灣具代表性的華語教材發現,各

教材大多只在第一冊一開始的部分納入語音教學的內容,之後的課程安排便再無 系統性的語音追蹤訓練或再加強環節,而且教材所提供的一般性語音指導,也不 具有國別針對性。楊林、高明揚(2010)也指出,大陸發行的對外漢語教材,聲 調教學都集中在基礎教材中的幾頁紙,而且講解過於抽象,學習者不易理解。

本研究擬為越南學生設計出線上聲調訓練教材。聲調訓練的方式為高變異語 音知覺訓練,訓練材料採用假詞為輸入材料,再加上視覺輔助和糾錯反饋機制,

以幫助越南學生建構起華語一聲和四聲各自的聲調音位範疇。以下從「線上語音 訓練教材」、「高變異語音知覺訓練」、以及「訓練材料」等面向,探討先行研究相 關的論述。

壹、線上語音訓練教材

相較於綜合性的語言教材而言,華語教材中專就語音訓練而編寫的教材為數 不多。在台灣可見的華語語音教材專書有《數位華語發音》(葉德明、陳慶華,2010)

《華語正音練習》(王增光,2009)、《華語發音書》(邱建倫,2009)等,這些教 材配合數位光碟,就華語聲調、韻母、聲母等語音面向提供指導與練習,以幫助 學習者增進華語發音能力。

隨著影音媒體和網際網路的發展,華語教材的數位化已成趨勢,線上教材的 數量大幅增加,台灣研究者也紛紛投注心力於華語數位教材的設計研發,如:古 川千春、曾金金(2005);信世昌、黃苕冠(2005);計惠卿等(2005);曾金金 等(2007);廖埻棓、曾金金(2005);劉瑩等(2013)等。數位教材所運用的多 媒體影音輔助,有利於語音教學,而藉由網際網路傳遞教材訊息,使得語言學習 在時間和空間上更加自由,也使學習者更能依個人所需而適性學習。Krashen(1982)

提出的情感過濾假說(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認為:第二語言學習者如懷 有焦慮、缺乏自信等的負面情緒,會降低其習得語言的能力。而數位化、線上化 的教材適於自學,自由化和適性化的學習模式不同於傳統的課堂學習,有助於減

低情感過濾假說中所謂的負面情緒。

從華語文線上學習網站總覽(上)7、華語文線上學習網站總覽(下)8、全球 華文網9等網站所提供的華語數位學習連結來看,目前華語數位教材,大多是藉由 提供字彙或句子的唸讀音檔供學習者聆聽,來進行華語語音的教學。語音教材中 也有具備語音辨識功能的,如《台大華語》10( NTU communicating in Chinese)

和《MYCT,我的口說華語家教》11,兩者都是以互動的模式呈現,可以評量學習

(Lenneberg,1967)預設了成人學習語言的障礙,而 Flege 等(1995)也指出成 人第二語言學習者習得新語音的困難,儘管如此,仍不乏研究者主張:成人對語 言的知覺能力依然具有可塑性(Callan 等,2003;Jamieson & Morosan,1986;Zhang

& Wang,2007)。Jamieson 與 Morosan 列舉了先行研究中語音訓練成功的先例,並 指出:成人語音習得的困難,可能是由於不適切的訓練方法所導致(p. 206)。而

9 全球華文網_數位學習 http://www.huayuworld.org/Study

10 《台大華語》http://chinese.ntu.edu.tw/CHTindex.htm

11 《MYCT,我的口說華語家教》http://www.myet.com/MyETWeb/SubPage.aspx?fn=Download.htm

知覺訓練的目的,即是在成人語音知覺能力具有可塑性的前提下,對學習第二語 言的成人施以適切的語音訓練,以期提高他們對第二語言語音的聽辨感知能力。

在華語語音教學中,聲調教學為一大重點,也常是華語學習中的難點。傳統 的聲調教學,以教師唸讀示範、學生重覆跟讀以模仿為主要訓練方式,但這樣的 訓練方式常不見成效(Ao,1999;Sun,1998)。語音學習中,學習者必須在眾多 聲學訊息中提取出關鍵性的訊息,以作為區辨不同語音的線索。傳統的聲調唸讀 和跟讀教學,並未系統地引導學習者篩選出區辨語音的關鍵訊息,只任由學習者 在眾多紛雜的語言訊息中自行摸索線索,因此不易見到成效。第二語言學習者多 為成人。Doughty(2003)指出,成人學習第二語言的策略不同於孩童學習母語:

孩童能有效率地注意到的語音線索中規律、顯著的訊息;但成人往往無法如此,

因為成人在篩選語音訊息時,常會受制於母語系統。以聲調訊息的選取為例,Huang 與 Johnson(2010)注意到:以英語為母語的華語學習者和華語母語人士選取聲調 訊息的方式是不同的:前者的注意焦點是音高,而後者的注意焦點則是調型;學 習者因錯置語音焦點,過於注意不相干的聲學訊息,因而造成聲調感知的錯誤。

為因應上述問題,語音知覺訓練可作為語音教學途徑的一種選項。

語音知覺訓練的目的,是以能夠突出語音區別性特徵的方式,來呈現聽辨訓 練材料;通過大量的對比語音聽辨訓練,讓學習者逐漸能不受不相干訊息的干擾、

專注於區辨語音的關鍵聲學訊息,進而提高感知語音的能力。研究顯示,語音知 覺訓練應用於成人第二語言的語音訓練,具有良好成效。例如:Bradlow 等(1997)、

Iverson 等(2005)、Lively 等(1993)、Logan 等(1991)、McClelland 等(2002)

運用知覺訓練以訓練日語為母語的成人克服他們學習英語的一大難點:/r/和/l/的分 辨;這些研究結果皆顯示:受測者接受訓練之後,對於/r/和/l/的分辨能力明顯提升。

在華語語音訓練方面,張林軍(2009)運用知覺訓練,訓練日語為母語的成人克 服華語送氣和不送氣輔音此一學習難點,實驗結果也肯定了知覺訓練的具體成效。

在華語聲調訓練方面,Wang 等(2003)和 Wang 等(1999)對學習華語的美國學

生施以聲調的知覺訓練,于曉敏等(2014)和孫悅等(2013a;2013b)針對日籍 學習者的陽平和上聲進行知覺訓練,鄭才華(2014)以知覺訓練來訓練零起點且 母語為無聲調語言的學習者習得華語聲調,這些研究結果皆表明知覺訓練的成效 顯著。

此外,研究發現:經過知覺訓練,不單聽辨能力增強,發音能力也隨之提高

(張林軍,2009;Bradlow 等,1997;McClelland 等,2002;Wang 等,2003)。此 研究結果呼應了 Flege(1993)的主張:語音的產出與語音的感知是相對應的。夏 艾雯(2010)的華語聲調訓練實驗發現,單單接受聽辨訓練的受測者,其進步程 度大於同時接受聽辨和發音訓練的受測者,也就是說,相較於發音訓練,聽辨訓 練更是聲調習得的關鍵:單單接受聽辨訓練,便足以同時增進聽辨和發音能力。

在知覺訓練中廣泛被採用的「高變異語音知覺訓練」,最早是由 Logan 等(1991)

所 採 行 。 高 變 異 語 音 知 覺 訓 練 強 調 的 是 聽 辨 訓 練 材 料 的 高 度 變 異 性 ( high variability),包括發音人的高變異性(不同性別或嗓音特質)和語音環境的高變異 性(訓練目標語音銜接不同的元音或輔音、處於不同音節結構或不同詞語位置)。

在語音訓練中,高變異語音輸入有助於學習者適應語音的種種變體,以期在建立 音位範疇時,能排除不相干的聲學訊息干擾並判別出區別音位的關鍵訊息,從而 建立起正確的音位範疇。

先行研究表明,知覺訓練中使用高變異刺激項輸入,效果優於使用單一刺激 項的輸入(鄭才華,2014;Lively 等,1993),且輸入材料的數量充足,有助於增 強訓練效果(孫悅等,2013b)。此外,高變異語音輸入的訓練成果,可遷移到新 刺激或新的發音人(張林軍,2009;鄭才華,2014;Bradlow 等,1997;Logan 等,

1991;Wang 等,1999),而且訓練並非只是短期之內有效,而是可長期保留效果

(張林軍,2009;Bradlow 等,1999;Lively 等,1994;Wang 等,1999)。

承接先行研究的脈絡,本研究擬採用高變異語音知覺訓練作為訓練教材內容:

訓練材料包含充足的高變異語音環境和高變異發音人,用以驗證學習者經訓練後

是否於聽辨和發音方面皆有進步,效果是否可遷移到新刺激和新的發音人並可長 期保留。

參、訓練材料

知覺訓練的訓練方式,是提供能夠有效區辨語音特徵的語言輸入,來幫助學 習者認知到他們原本難以察覺的語音之間的不同;這樣的概念,也呼應到第二語 言學習理論中的「注意」(noticing)概念。Schmidt(1990)的「注意假說」(Noticing Hypothesis)提出:在語言學習中,學習者的「注意」,乃是將輸入(input)轉化 為攝入(intake)之充分及必要條件,且此適用於語言學習的各面向,包括語彙、

語音、語法、語用等。知覺訓練的訓練材料,即是將語音「輸入」加以特殊處理,

將學習者難以區辨的語音以對比的形式突顯呈現,再令學習者練習區辨;在訓練 的過程中,強力地牽引學習者「注意」對比的關鍵語音訊息,進而達成對關鍵語 音訊息的「攝入」。

本研究所設計的聲調訓練教材,目的在於訓練學習者區辨華語一聲和四聲以 建立此二聲調各自的聲調範疇。在訓練材料的安排上,希望能盡量加強學習者對 於訓練目標的「注意」,因此採取假詞材料、視覺輔助、糾錯反饋等作法,來引導 並增強學習者的「注意」。以下即就「假詞材料」、「視覺輔助」、「糾錯反饋」等方 面,探討先行研究相關的論述。

一、假詞材料

先行研究所做的知覺訓練實驗,很多在前測、後測以及訓練材料上採用的是 單音節自然音節或多音節「真詞」,亦即在語意上有真實意涵的詞,如:于曉敏等

(2014);孫悅等(2013a,2013b);鄭才華(2014);Bradlow 等(1997);Iverson

(2014);孫悅等(2013a,2013b);鄭才華(2014);Bradlow 等(1997);Iverson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