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聽出重點 聽出重點 聽出重點 聽出重點

第二節 研究的架構與實施步驟 研究的架構與實施步驟 研究的架構與實施步驟 研究的架構與實施步驟

7. 聽出重點 聽出重點 聽出重點 聽出重點

當老師在講解課文的文體、名詞解釋或修辭格時,學生可以聽出文章 深層的含意與結構。或是當老師在進行課文的分段提問時,學生可從老師 的題目中聽出段落重點。

例如:「T1:這首詩跟上一首《王戎辨苦李》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在形 式上?

S

:字數。

T1

:好,你看它的字數,請問這是幾句?

S

:四句。

T1

:四句叫做什麼?叫做絕句對不對?好,那他有幾個字?

S

:七個字。

T1

:一個句有七個字,所以它叫?

S

:七言絕句。」(觀

1

T1

20061110

8. 聽寫聽寫聽寫 聽寫

聽寫可視為一種評量的方式,除了測驗學生的聽寫能力之外,更可以 直接測出學生實際學習狀況,以及其舊經驗的完備程度。

例如:「T2:好。有的瘦有的胖有的矮有的高,你覺得這都是有的

,有 的

….

,你覺得這是什麼?

S

:類疊。

T2

:很好,寫上去。類疊,語句結構形似,不斷重複出現。」(觀

1

T2

20061120

二二

二二、、、、 聆聽教學模式聆聽教學模式聆聽教學模式聆聽教學模式

研究者觀察兩位老師國語科聆聽教學活動後,後歸納得知,當教室中 進行聆聽教學時,兩位老師所使用的聆聽教學有一共同模式,如圖所示:

圖 圖圖

圖 4-2-1 研究者觀察之聆聽教學模式研究者觀察之聆聽教學模式研究者觀察之聆聽教學模式 研究者觀察之聆聽教學模式

由上圖 4-2-1 可知,兩位老師在進行聆聽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互相扮 演著說者與聽者的角色,通常在教室裡,「說者」的一方由老師扮演為多,

「聽者」則是學生。由「說者」那一方傳達出訊息之後,「聽者」那一方 接收,接下來,聽者就分成「有先備知識」與「無先備知識」兩種。首先,

說 說 說 說 者者者者

聽 聽 聽 聽 者者者者

具先備知識 具先備知識具先備知識

具先備知識 無先備知識無先備知識 無先備知識無先備知識

1.1.

1.1.

說者重述

說者重述說者重述說者重述。。。。 2.

2.

2.

2. 提醒舊經驗或舊知識提醒舊經驗或舊知識提醒舊經驗或舊知識。提醒舊經驗或舊知識。。。 3.

3.

3.

3. 其他聽者的分享其他聽者的分享其他聽者的分享。其他聽者的分享。。 。 連結舊經驗與舊知識

連結舊經驗與舊知識 連結舊經驗與舊知識 連結舊經驗與舊知識

理理理 理 解解解解

回饋回饋

回饋回饋、、、、進行內化或反思進行內化或反思進行內化或反思 進行內化或反思

具先備知識的聽者可以快速的連結舊經驗或舊知識,理解之後,再加以回

(觀 3,T1,20061121)

聽好喔,聽好喔,我再唸一次然 後就問你問題,問你這首詩在講 什麼。(觀 2,T2,20061127)

維持課堂秩序 維持課堂秩序 維持課堂秩序

維持課堂秩序 上課要專心喔!

(觀 5,T1,20061212)

我沒有請你講話的時候請你不

張老師

(觀 1,T1,20061110)

T:…這首詩裡面出現了哪兩種

(觀 3,T1,20061121)

咳(警告學生)。你們看,游大 哥(班長)都還不知道喔!

(觀 1,T2,20061120)

聲調起伏用語

(觀 4,T1,20061205)

T:你唸課文的時候要有

「feeling」。怎麼了?

S:那是什麼?

T:「feeling」就是加感覺、感情 進去。(觀 1,T2,20061120)

例如:「

T1

:對。那如果要演戲的話,你要不要把情緒融進去?

S

:要。

T1

:要喔,所以這時候表情就會出來了。為什麼演員演戲很好看,

而臨時演員演戲不好看?因為臨時演員只是把對白唸出來,而真 正的演員就會把情緒不管是高興或憤怒都表達的很清楚。」(觀

2

T1

20061116

2. 楊老師的部分楊老師的部分楊老師的部分楊老師的部分

進行國語科教學的時候,楊老師會特別就聲音的起伏這方面,請學生 特別注意作者此時的情緒,尤其是詩的部分,「…我特別在詩的部份是會,

我會請小朋友說該怎麼唸,會特別強調」。(訪

1

T2

20061113

)進而唸 出符合文意的聲調。

例如:「T2:好,全班一起念這首詩。音調要注意,我要你們帶感情進去,

開始。

S

:(全班抑揚頓挫的朗讀)。」(觀 2,T2,20061127)

歸納以上所述,兩位老師在進行課堂中的指導語時,均使用了引導學 生專心、維持課堂秩序、朗讀課文指令、聽寫的指令、警告的用語、聲調 起伏用語等六種引導語。另一方面,兩位老師都十分重視學生在朗讀時的 聲音起伏,會希望學生能配合書中人物的情緒而調整聲調。

四 四 四

四、、、、 學生聆聽錯誤時的狀況與對策學生聆聽錯誤時的狀況與對策學生聆聽錯誤時的狀況與對策學生聆聽錯誤時的狀況與對策

(一一一一)))張老師的部分)張老師的部分張老師的部分 張老師的部分

1. 「「「「同音異字同音異字同音異字同音異字」」」的情況」的情況的情況的情況

「…在聽寫的時候我會依照前後文造一個短句給他知道,不要只有兩 個字,除非這兩個字就很清楚,比如說『嘉義縣』,那不會錯」。(訪

1

T1

20061116

)張老師在進行聽寫的測驗時,為了避免讓學生因為聽到同音字 而寫錯,她會依照前後文造一個短句,讓學生能夠確切知道老師要考的生 字或生詞是哪一個。

2. 「「「「抓不到重點抓不到重點抓不到重點抓不到重點」」」」的情況的情況的情況的情況

當學生剛開始練習聽出故事或文章重點的時候,張老師會先讓學生知 道將要問的問題題目,讓學生知道其中的重點在哪裡,「…剛開始的時候,

我會讓他們先看我要問的題目是什麼,那待會兒聽到那裡的時候就要去抓 重點

,那再來我就不給題目

…」

。(訪

1

T1

20061116

)練習幾次之後,

將不再提供題目,在這過程中,學生也學會如何聽出重點。

3. 「「「「先備知識不足先備知識不足先備知識不足先備知識不足」」」」的情況的情況的情況 的情況

當學生因為先備知識不足,聽完卻無法理解老師所傳達的意思,「…

因為先備知識不足,

他們可能會有聽沒有懂,如果我時間允許,我就 會跟他們說

…」。

。。。(訪

1

T1

20061116

)張老師會盡量在時間允許之內,

將先前教過的知識迅速帶過一遍。

4. 「「「「企圖引起老師注意企圖引起老師注意企圖引起老師注意企圖引起老師注意」」」」的情況的情況的情況的情況

張老師認為,有時候學生並不是真的聽不懂,而是想要引起老師的注 意,「…想引起你的注意,所以他會一問再問。。。。

可以允許他一問再問,但 不可以再三問」。(訪

1

T1

20061116

)這時候張老師會觀察學生的行為 與問題,再決定是要回答,還是要讓他停止再發問。

(二二二二)))楊老師的部分)楊老師的部分楊老師的部分 楊老師的部分

1. 學生學生學生學生「「「「聽不懂聽不懂聽不懂聽不懂」」」」的情況的情況的情況的情況

楊老師認為,在國小的班級裡,學生發生聽不懂或是會錯意的狀況是 不可避免的,「…如果真的發生,就是事後補救。就是就本來的意思再傳

達一次。就是再重覆一次」。(訪

1

T2

20061113

)若遇到這種狀況,通 常她都是會再重覆一次剛才說過的話,通常學生就能了解老師的意思。

2. 學生學生學生學生「「「「先備知識不足先備知識不足先備知識不足先備知識不足」」」」的情況的情況的情況的情況

楊老師認為,當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遇到之前沒學會,或是沒學習完 全的知識,使得沒有辦法馬上連結到舊知識,此時老師停下來加以複習是 必要的行為,「這是必要的,因為如果這個他不會,那再往下講他也不懂。 不太可能全部都再說一遍這樣子。除非是有時間

…」

。(訪

1

T2

20061113

) 除非是時間充裕,否則老師不可能從頭講過,只能進行重點的提示。

總結而言,在因應學生聆聽錯誤的狀況時,兩位老師均認為可用簡略 帶過先前知識的方式解決「先備知識不足」的情況。此外,張老師認為有 以下可行的方法:用造詞的方式解決「同音異字」的情況、用引導的方式 解決「抓不到重點」的情況、用判斷學生的目的來解決「企圖引起老師注 意」的情況。而楊老師則認為可用重述的方式解決學生「聽不懂」的情況。

參參

參參、、、、 聆聽教學評量之原則聆聽教學評量之原則 聆聽教學評量之原則聆聽教學評量之原則

本部分要討論的是兩位老師認為,在進行聆聽教學時,必須注意的評 量原則,詳細說明如下:

一一

一一、、、、 張老師的部分張老師的部分張老師的部分張老師的部分

((

((一一一一))) 一定要問學生) 一定要問學生一定要問學生一定要問學生「「「「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張老師認為學生在課堂上的回答,有可能是真的理解之後的答案,但 也有可能是不小心猜到的答案,「有的時候孩子是不是用猜的我們就不知 道

我會希望他是要回答一個答案,或是經過他思考之後再告訴我你認為 好或不好,然後一定要問『問什麼』」。(訪

3

T1

20070118

)為了慎防學 生不是真的理解,張老師通常都會在學生說出答案之後再問「為什麼」,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聽出學生的思考歷程,也可以測驗學生是否真正理解。

例如:「T1:這個藏寶圖他是怎麼得來的

? S16

:那個

海盜比爾拿的。

T1

:對,可見海盜比爾這個人怎麼樣

? S

:死了。

T1

:就死掉了對不對

?

為什麼?你從哪裡看出海盜比爾這個人已經 死掉

?

S16

:那個

遺物。」(觀

3

T1

20061121

(二二二二))) 先聽) 先聽先聽先聽 CD,,,,再提問再提問再提問 再提問

礙於國語課只有五節,所以張老師在課堂中,利用 CD 進行聆聽教學 時,她會讓學生一次聽兩段,「…聽完兩段之後我會問問題,

不要看課本,

我們先來聽聽看這課的內容是要講什麼,

讓他們知道說要聽出課文的重 點

…」

。(訪

2

T1

20061205

)也就是在聽完

CD

之後,老師再針對課文 內容進行重點式的提問。

例如:「T1:剛我們聽到他說九月九日這一天,我們家的兄弟在登高的時 候一定每個人身上都插著茱萸,那遍插茱萸,「遍」就是每一個人 都要插,在插這個茱萸的時候會不會少一個人?少誰?

S

:少他。

T1

:對。這個他是誰?

S13

:王維。

T1

:對。就是少了這個王維。」(觀

1

T1

20061110

((

((三三三三))) 運用) 運用運用運用「「「「聽寫聽寫聽寫聽寫」」」」訓練學生專注力訓練學生專注力訓練學生專注力 訓練學生專注力

((三三三三))) 運用) 運用運用運用「「「「聽寫聽寫聽寫聽寫」」」」訓練學生專注力訓練學生專注力訓練學生專注力 訓練學生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