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肆、學生常呈現的迷思及盲點

在文檔中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頁 69-72)

在社會學習領域學習的過程中,錯誤或迷思概念的產生是自然的現象,

教師應該明瞭學生哪方面的錯誤應該立即改正以及如何改正學生的錯誤。在 教學中,研究者同時也發現到一些學生的迷思概念。

一、專有名詞的混淆

學生常會以字面上的意思,望文生義,來猜測專有名詞的意義,如月均

錯誤! 引數選項無法識別。

溫,他們會認為是每個月的平均溫度;風化作用當成風吹過所造成的侵蝕作 用等等。

例1:元謀人就是很有心機的人。

T:北京人是不是在黃河那邊(放卡),那還有一個,元謀人,有沒 有聽過元謀人。

SS:有,沒有

S:元謀人就是很有心機的人

T:又來了,風化作用,就是風吹過的作用。(教 1114702H) 例2:年溫差就是二年年平均溫度的差

T:第一大題的第二小題,有一個叫做年溫差的,什麼叫年溫差。

S:一年溫度的平均

T:有平均嗎?數學中什麼叫差。你們一定要把所有的名詞搞懂。

T:年溫差是什麼?最高溫…

S:減最低溫。(教 1016702)

二、以自身經驗看問題

學生因為年紀尚小,生活範圍狹窄,常常以自身經驗來看世界或者歷史 事件,與他們生活的環境差異過大的歷史事件,如印度種姓制度、古代的母 系社會,他們就不能理解為何會有這種制度的存在,而在公民上到親屬關係 時,中國傳統家庭複雜的稱謂關係也使在小家庭中成長的學生很難理解。另 外,學生居住活動的空間範圍較小,所以對於比例尺和時差的概念也較模糊。

例1:生活圈子就在家和學校之間,所以對於比例的觀念模糊 T:有時候我們在地圖上看到兩點很近對不對,所以我想說,大概 1

分鐘就可以走到,可是它的比例尺剛好是 1:25000,這時你可 能要提早一個小時出發,這是我們要看比例尺的目的在這裏。(教 0905702)

例2:古代母系社會中,母親「改嫁」是很普遍的事,與學生現在的觀

錯誤! 引數選項無法識別。

念不合

T:不要以現代倫理觀念來看它,你看以動物來看,一隻母獅子帶 著小獅子,那小獅子只認得母親,並不知道父親是誰。(教 1118701H)

例3:不能理解中國家庭中稱謂的複雜性,因為現在都是小家庭的緣故

S:公民的親子關係(稱謂)有些麻煩。(訪 0106S6)

三、學生學習數學的恐懼感

大部分學生對於數字有一種恐懼,如果遇到計算,不管簡不簡單,大部 分都會先退縮,甚至選擇放棄。

例1:時差的計算,連數學小老師也出現困難

T:有沒有人,數學小老師好了,數學小老師是誰?

S:他他..

T:出來算一下。快點。

T:好,來,謝謝。

(學生算完,可是算錯了)(教 0916702)

例2:經過研究者花了很多時間細心講解後,學生依然做錯題目 S:一人舉手

T:啊!只有一個,上個禮拜講那麼辛苦,竟然只有一個人對。

S:寫下午可不可以,

T:寫下午不行,因為我要問時間,下午四點就可以了。好,再舉 一次,對的舉手。1、2...4、,只有五個對而已。

T:好,你覺得你本來應該對的舉手。你本來應該對的,可是你錯 了。

(一人舉手)只有一個。

T:那全班只有六個人懂。對不對。(教 0918702)

研究者認為學生會造成迷思概念的原因可能有下列幾項:(一)、學生的

錯誤! 引數選項無法識別。

在文檔中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頁 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