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論文研究設計原來的訪談對象除了主要研究參與者珊妮,以及小 邑、麥克外,預計訪談珊妮生命中的重要貴人:Nancy視知覺訓練師、

園長媽媽、Wendy音樂教授,以及Bryant醫師等,希望從他們的視角回溯、

看待與珊妮共同經歷的每一個重要關鍵階段,很可惜前述幾位珊妮的恩 人大部分因為工作事務繁忙,無法抽身接受訪談,這是本研究頗覺可惜 與受限之處。

後來很感謝園長媽媽原來在家調養身體,特別撥出一點時間讓研究 者登門拜訪。當我看到珊妮口中親切的園長媽媽與其先生賴老師時,由 衷的向他們表達敬佩之情!

其實,前往拜訪的最大用意是想親身感受珊妮在訪談中對慈愛長者 流露出的孺慕情懷,珊妮眼中他們的再造之恩如同親生父母般的崇高、

偉大!但也是最實際、平易的,所以原來預擬的訪談題綱因為交談話題 的多元而轉為閒話家常,這種一見如故(言談中得知與賴老師是同鄉)的 場面,已超越正式訪談的氛圍,我在心中珍惜這份感動,因為園長媽媽 對珊妮的影響實非簡單筆墨可形容,而衡度她的身體狀況,也不適合多 叨擾,此亦為研究限制之處。

園長媽媽心疼的回想起珊妮當初抱著如無尾熊般的小邑在幼兒園 門口徘徊,一副畏縮怕被拒絕的神情,看來真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如 今,園長讚美珊妮是一百分媽媽,堅毅又充滿智慧。其間的轉變是大家 有目共睹的,珊妮由衷感恩這位悲憫眾生的園長媽媽!

小邑天生全盲,在她的世界裡看不到五顏六色的花花世界,也感受 不到令人賞心悅目的奇異美景。她是如何在彈指間詮釋不同作曲家所表 現的音樂呢?研究者曾詢問她最喜歡哪個音樂作曲家的作品?她回答 是巴哈(巴赫),接著解釋她喜歡他那種幾個聲部交織在一起,有點像一 個網子的感覺。那網子就是好幾個線條這樣交錯在一起……巴哈喜歡

「對位法」……由於研究者不懂音樂專業,無法再與小邑繼續談論,以 進一步探索她這位視障音樂資優生排除視覺刺激,所體會的音樂世界究 竟是何種景象?這又是我的研究限制。

154

珊妮因為瞭解不同特質學生的認知條件以及學習方法都會有所不 同,所以結合己身經驗,三年中運用特教方法幫此學生度過艱難的啟蒙 學習歲月,教她認字、兩點連成一條線,再教她寫注音、寫數字,進步 雖慢但有方法她就能學習。

珊妮展現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同理襟懷,發揮真誠無價的教育愛。

雖然她未正式接受學校體系的特教師資培訓,但所做所能的實務經驗已 超越一般的師資水準。思及此,頗感佩她為孩子、為學生想辦法的智慧 與擔當。而我身為特殊教育老師,理當效法她的敬業精神,希望能適當 結合理論與實務,在教學現場發揮開啟學生潛能、守護學生身心的教育 點燈善牧者。

提筆至此,不免心生感慨,因為研究者身處的居住地,乃為全國首 善之區,但因身心障礙類別頗多,特殊教育資源、師資人力的分配尚且 有不均情形,更何況是地處偏鄉,有更多未被鑑定發現的疑似個案有待 服務、支援,在特教領域裡不論身障、資優都是教育資源需要多所挹注 的,因為特殊教育區塊的推行能扎根、落實,日後即可減輕社會國家更 大的負擔,在資優人才的培育上也才能及早儲備、規劃。

而最重要的是特教師資如何培育方能普及、符應社會國家真正的需 求?身障或資優等學生家長對特殊教育的精神與推展內容有多少能如 珊妮一樣有充份的認知與瞭解?且能夠親師合作對孩子有實質上的幫 助?這些是研究者訪談珊妮後,以及曾在教育實務現場有所感而省思的 一些議題。當然,研究者自認凡事必先以身作則,無論位居何職,只要 恪守崗位,誠心溝通合作,相信即能成就優質教育團隊服務學生、家長,

進而讓整個社會、國家更和諧、美好。

156

於此敘事探究告一段落的當下,為自己能結識如此好友、家庭慶幸,

但也為自己的學術研究根基不夠厚實,無法扮好研究者的角色而感惶惑!

不過,從訪談、蒐集資料,下筆撰寫論文開始,一直都是以敬謹之心處 事,希望如實的筆觸所構築的生活歷程、情境,能成為珊妮精采生命故 事中有意義的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