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資料整理與分析

第一節 問卷回收統計

一、 背景資料填答統計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節 背景資料分析探討

背景資料的填答分為名義尺度和手寫填答兩種方式。因此,在資 料處理上,第一、三、四題為名義尺度,研究者會先列出次數分配表,

再針對課程領域專家學者的建議,參酌修改。第二、五題為手寫填答 的題項,亦會將程領域專家學者的建議列表討論。

以下先討論背景資料中名義變項填答的次數分配表,再針對每一 題逐題討論修改。

一、 背景資料填答統計

第一部份背景資料,共計五題。第一、三、四題屬於名義變項,

將次數分配表臚列如表4-1 所示:

4-1 背景資料中名義變項的次數分配表

代碼1 代碼2 缺填

件數

題項 件數 件數 件數

第一題 26 33(Mo) 25

第三題 39(Mo) 22 23

第四題 51(Mo) 11 22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1. 欄位說明

(1) 縱向欄位:為題項,共計三題,會計算出每一個題項在不同代 碼的填答件數,並標示眾數。

(2) 橫向欄位:為問卷代碼,以及缺填次數的欄位。而第一題的 1 表示十年以下、2 則為十一年以上;第三題和第四題的 1 為表 示有、2 表示沒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 從表 4-1 次數分配表中,有以下討論:

(1)缺填件數過多

缺填件數佔所有填答件數的30%,在遺漏值的情況中,是佔過 高的百分比。研究者再檢視問卷回饋的內容與寄發問卷的說明後,思 考缺填的原因,本研究問卷是希望透過國內課程領域專家學者共同建 構指標;然而,研究者未於問卷中說明,背景資料不是建構指標的來 源,而是瞭解填答者的參考。

可能未標示清楚,使課程領域專家學者有所誤解,造成許多問卷 第一部份背景資料缺填的情形。換句話說,未提及背景資料的用途,

部分課程領域專家學者會誤解,以為背景資料是指標的一部份,因而 缺填的情形較為嚴重。

(2)本研究的背景資料是用以對照指標內容修改的參考

本研究也並非在討論背景資料的相關性之研究,亦非針對背景資 料與填答內容差異性之研究。設計背景資料僅是作為研究者在進行問 卷第二部份指標內容的修改時,意見的背景有哪些部份需要特別看重 的參酌。

儘管本研究並非探討課程領域專家學者在不同背景下填答的差 異情形,而研究者透過獨立樣本t 檢定可以作為瞭解不同背景填答者 對指標建構的看法是否有顯著差異。因此,在第四章第三節的指標內 容整理分析時,會透過背景資料與各個指標題項的t 檢定之使用,暸 解背景資料是否影響指標內容的勾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未來的研究應於問卷中說明背景資料的用途

問卷時用時,研究者宜說明背景資料於研究的討論並非屬於指標 建構的範疇,避免缺填。另一個原因,是問卷第一部份的背景資料有 兩題需要手寫填答的題項,若是改成勾選的方式會增加填答意願。

此外,扣除缺填件數後,有填答的課程專家學者的背景資料說明 如下:以任教十一年者為多,以曾兼任行政職務為多,以擔任課程委 員者為多;然這三者研究者並不會討論因果關係。

除了討論背景資料中的名義變項次數分配表,接下來針對課程領 域專家學者對每一題的回饋,未來可以作為日後背景資料可能納入指 標的參考;且可作為問卷寄發前的參考。

二、背景資料整理分析

(一) 第一題:任教年資,□1 0~10 年 □2 11 年以上。

1. 填答情形

本題項旨在暸解課程領域專家學者於大學院校中各種不同領域 的任教年資。十年以下26 人、十一年以上 33 人,缺填 25 人。

2. 專家學者意見彙整

4-2 背景資料第一題意見彙整 原題項

問卷代碼 任教年資:□1 1~10 年 □2 11 年以上。

15 以前不是在大學,年資若加上以前填2,沒有填 1。

#35 年份要再細分,因任教年資會影響見解。

#87 再細分年限?

#54 加入課程領域相關科目的授課年資?性別?職位?

#84 為何以十年為間距?是否具特殊意涵?

#103 建議區隔縮小,個人想法為5 年左右為宜。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 研究者的調整

(1) 任教年資的界定

首先是對於年資的判斷有所疑問的處理,研究者宜說明是哪個階 段或是教導哪些範疇的年資。

然而,研究者設計任教年資此題項時,係針對教師在大學院校系 所,教導課程或其他領域的年資。是因教師的研究不一定只會在課程 領域中,可能一開始是以哲學為基礎,後來轉為研究課程,可是這些 年資都是重要的,因此任教年資是以所有領域的資歷,包含非大學院 校的時間。

(2) 說明以十年為間距的原因

從表 4-2 來看,任教年資以十年當作間距有部份專家學者有所討 論,認為在年限的設計上,宜再斟酌細分。

然而,研究者在劃分年限時,採二分法,是考量之後將進行背景 資料與指標填答的t 檢定時,會更簡單且清楚,故本研究暫無細分年 限之考量。但是,未來的研究則可以依照所設計之檢定或是研究目的 進行不同年限的劃分。

4. 未來研究可參考之調整結果

綜上所述,未來研究參考可將題目調整為:

★於大學院校系所的任教年資:□1 0~10 年 □2 11 年以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三) 第三題:(曾)兼任系(所)的主管或行政職務:□1 有 □2 無。

1. 填答情形

扣除 23 件缺填問卷,有兼任系(所)主管或行政職務者為 39 人,

沒有有兼任系(所)主管或行政職務者為22 人,有教學兼行政職務 者大約是沒有兼任的兩倍。研究者從數據,或能思考大學院校系所教 師除了教學之外,兼任行政職務的可能性是相當高的。

2. 課程領域專家學者的意見彙整 4-4 背景資料第三題意見彙整

原題項

問卷代碼 (曾)兼任系所的主管或行政職務:□1 有 □2 無。

#57 主管與行政職務兩者屬性不同,系所主管也是(學術)行政職務,

但一般的行政可能與課程較無關聯性。

#62 題意不清。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製。

3. 研究者的調整

本題項並非詢問一般行政,而是教學兼行政職務之有無,旨在暸 解教學兼行政的情形是否對於高等教育評鑑的情況更熟稔,或許在指 標的意見會有別於僅只有教學背景的意見。

透過建議研究者會再修改題目的書寫,研究者原意是瞭解課程領 域背景的專家學者是否有兼任行政業務,並尚未考量行政的細部工作 職務,會將題目再修改使題意更清楚。因此,研究者思考題項或許可 以將行政職務說明得更清楚。

4. 調整結果

綜上所述,未來研究參考可將題目調整為:

★(曾)兼任系所主管或行政職務(教學兼行政):□1 有 □2 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四) 第四題:(曾)擔任系所或校院的課程委員會委員。

1. 填答情形

本題項旨在暸解課程領域專家學者同為課程委員會委員之有 無。扣除22 件缺填問卷,曾擔任系所院校的課程委員會委員有 51 人,

沒有擔任系所院校的課程委員會委員為11 人。在填答者中,課程委 員會的委員數比非課程委員會的委員數多出五倍以上。

2. 課程領域專家學者的意見彙整 4-5 背景資料第四題意見彙整

原題項

問卷代碼 (曾)擔任系所或校院的課程委員會委員:□1 有 □2 無。

21 改為"系(所)院或校"。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製。

3. 研究者的調整

本題項設計上,是在暸解填答的課程領域專家學者是否擔任不同 級別,只要是大學院校層級內的課程委員會委員即是勾選 1 有,若是 並無在大學院校任何層級下擔任課程委員會委員則勾選2 無。

針對課程領域專家學者的建議,研究者考量本研究題目與大學院 校系所層級的順序,且課程委員會可分為校、院、系等不同級別;綜 上所述,將級別高低排序後。因此,將原本的校院改為「院校」,能 統合研究中的用語且能使題意更清楚。

4. 調整結果

綜上所述,未來研究參考可將題目調整為:

★(曾)擔任系所或院校的課程委員會委員:□1 有 □2 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五) 第五題:排序系所各學期開課的考量。

本題項有別於其他題項的設計,需要以重要性排序六個選項。因 此有獨立的次數統計及表格,討論如下:

1. 填答情形

(1) 開課主要考量「系所現定目標」,較少考量「行政管理效能」

本題項是以排序開課考量作為填答方式,填寫本題項共54 人。

研究者將排序先後整理歸納,依照開課考量的重要性,依高低、一到 六排列,且會標示每一層級的眾數,如表4-6 所示:

4-6 背景資料第五題排序次數分配表 重要程度

選項名稱

行政管理效能 1 1 0 2 5 44(Mo)

教師研究領域 17 8 13(Mo) 10 8 1 學生特質需求 7 19(Mo) 13(Mo) 9 5 2 系所現定目標 27(Mo) 9 11 6 1 0 外部環境時局變動 1 5 7 9 29(Mo) 5

課程組織原則 4 13 11 19(Mo) 6 1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製。

為了要比較各個選項的表現,研究者採取各個選項在不同級別眾 數的表現。第一個選項為「行政管理效能」,主要分佈在第六個級別。

第二個選項「教師研究領域」,主要平均分佈在一到五個級別,以第 一級別次數最多。第三個選項「學生特質需求」,分佈在第二、三級 別為多。第四個選項「系所現定目標」,在第一級別次數最多。第五 個選項「外部環境時局變動」,在第五級別次數最多。第六個選項「課 程組織原則」,平均分佈在第二到四級別,以第四級別次數為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從表4-6 的排序次數表來看,填答的課程領域專家學者所屬之單 位開課最先考量「系所現定目標」,此外,先考量「教師研究領域」

的次數也不少。至於第六個級別,則是開課比較少考量的是「行政管 理效能」。

研究者要讓各選項的排序情況有更清楚的解釋,研究者將第一級

研究者要讓各選項的排序情況有更清楚的解釋,研究者將第一級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