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

第一節 自然環境

一、氣候

彰化縣花壇鄉地處內陸,受海風影響較小、屬熱帶濕潤氣候之第六副 區(圖 2-1),潤濕指數為 20-40,冬季吹東北風,夏季吹西南風,氣候冬 溫夏涼,年平均溫變化不大,全年皆屬生長季。境內八卦山縱貫東北,濁 水溪流經東南,在此地形影響下,濁水溪氣流沿山坡上升,雨量豐沛,惟 仍為台灣地區雨量最少之地帶,年平均雨量約 1,000~1,100 公厘5。惟降雨 以 6 至 8 月降雨特多,集中夏季,10 月後驟減,進入旱季。因此、水資源 的利用與灌溉十分重要。本區氣候概況:本研究區因無測站,故以中央氣 象局相近測站提供。

以近 1993-2007 年逐月氣溫平均來看、最冷的月為一月的 16.7℃,最 熱的月份為 7 月的 28.9℃,夏熱冬暖,年平均溫差僅為 12.2℃,5-10 月皆 在 25℃以上,只有 12、1、2、3 月在 20℃以下,最低溫皆在 15℃之上(圖 2-2)。因此、本區在氣溫方面合適農業中稻米之生長。例如:頗富盛名的 金墩米、草地香米。

降雨方面以近15 年資料來看本區降雨情況不平均,雨量多集中於 4-9 月,為其豐水期,平均降雨量大於 100 公釐,其中以 5、6、7、8 月為最多。

每年的 1、11、12 為枯水期,平均降雨量在 30 公釐之下(圖 2-3)。因此、

乾濕季節相當明顯,對於農作物的栽種有其影響。所以、臺地的農業多以 旱田經營為主,水利措施在台地多以引水與儲水設施為主。平原區自先民 開墾以來相當重視灌溉水利工程的興建。

5環保署地方資料庫 http:// http://edb.epa.gov.tw/localenvdb/Chunghua/index.htm

圖 2-1 台灣氣候分類圖 資料出處:台灣地誌,陳正祥著

1993-2007氣溫歷年月平均值-員林站測

彰化縣花壇鄉基本上參考以彰員路為台地區與平原區的分界,彰員路

6環保署地方資料庫 http://edb.epa.gov.tw/localenvdb/Chunghua/Hwatan/index.htm

7陳正祥(1993)。台灣地誌中冊(頁 834)。台北市:南天書局出版。

8石再添、楊貴三(1985)。八卦臺地的活斷層與地形面。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十一期

,頁173~182

9 周國屏等主撰(1997),彰化市志 《第四章地質與地形》(頁 30),彰化市:彰化市公所出 版。

地。10主要分布的行政區為白沙村、文德村、長沙村、橋頭村、岩竹村、

層的部分,靠西的區域,主要分布著壤土,靠山的區域,則是粘質土壤為

14環保署地方資料庫 http://edb.epa.gov.tw/localenvdb/Chunghua/Hwatan/index.htm

15盧泰福、黃愛(1996),八卦山脈的演化。彰化市:彰化縣文化中心,頁 94-98。

16謝英從等撰(2006),花壇鄉志。花壇鄉:花壇鄉公所,頁 91。

17趙佩儀(2001)、八卦台地土地利用的變遷、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的關鍵所在。

圖 2-4 八卦台地土壤剖面圖 資料出處:花壇鄉志

圖 2-5 花壇鄉土壤分布圖 研究者整理修繪。

資料出處:環保署地方資料庫

http://edb.epa.gov.tw/localenvdb/Chunghua/Hwatan/index.htm

表 2-3 彰化分區土壤特性表

井坑 7.三家村的有應公坑、三家春坑、南風寮坑等。這十六條野溪皆以水

21謝英從等撰(2006),花壇鄉志。花壇鄉:花壇鄉公所,頁 103-104。

22 周國屏等主撰(1997),彰化市志《第六章 水文》彰化市:彰化市公所出版,頁 55-56。

畜排水、家庭廢水等影響,造成本研究區發生多處水圳汙染,並嚴重影響 農民進行作物耕種,現在一些農民多開始抽取地下水進行灌溉,取代水圳 的功能。(照片 2-1)農民除引渠道灌溉之外、近年來也多抽取地下水灌 溉農田。在台地旁的平原區,就是沿彰員路沿線到中山路,在沖積扇的末 端,形成許多湧泉,也形成早期一些以淡水魚為主的養殖漁業,花壇鄉成 為彰化縣的魚米之鄉。

圖 2-6 洋仔厝溪流域圖 資料出處:彰化市志 周國屏

照片2-1 灌溉用的地下水抽水馬達 資料來源:研究者實查(2009)

圖 2-7 花壇鄉水系圖 資料出處:研究者繪製

第二節、人文環境

一、交通

花壇鄉位於彰化縣山線鄉鎮,鐵公路運輸系統完整而發達,西部縱貫 線山海兩線於彰化市會合後,經花壇南下,於本鄉設有一站。公路則有省 道、縣道、鄉道(產業道路)南北與東西交錯,共構出發達之網絡。(圖 2-10)

花壇鄉現以交通以公路運輸為主,而以省道與縣道為主幹,連通南北 向與東西向,並輔與綿密之鄉間道路,對於農業土地使用上與農產運送上 有相當大的影響。平原區在稻米栽種與收割時,處處可見大型機械之操 作,因為、農田旁多有可供機械進出的路,更能方面機械的進出,方面農 民與包工業者進行機器的施作。然而、台地區近年因省道 74 與縣道的整 建,配合政府推動,台地的農業產銷有形成許多休閒農業趨勢。

圖 2-8 花壇鄉交通道路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二、人口

到民國 97 年 10 月為止花壇鄉現有 18 村、 298 鄰。總戶數為 12367 戶;

總人口數為 46080 人。人口最多前五名的村依序為長沙村(人口:5977 人)、白沙村(人口:5254 人)、橋頭村(人口:4141 人)、花壇村(人口:

4012 人)、文德村(人口:3196 人)、五村人口占全鄉人口比為 49%,將 近半成人口。其主要分布平原區於之村落,或是屬本身為橫跨平原區與台 地區之村落,尤其是在彰員路以西屬彰化平原位置居多。(圖 2-11)

在農業人口方面、民國 70 年之前農家戶數與人數在所佔總人數和總戶 數比例上皆有一半以上,70 年之後總戶數和總人數雖然上升,但農家比例 卻持續下跌,農業人口逐年遞減,91 年之後比例均不到三成(圖 2-12)。

顯示農業從業人口在本研究區內有漸漸轉型的樣態,以低人力高收入的觀 光農業趨勢,或以機械化操作取代高人力耕作的型態,成為主要農家之操 作取向。在農業耕地方面,水田面積逐年遞減,旱田因台地開發,在 70 年代之前,則有緩慢逐漸增加的趨勢,在 80 年後開始減少,總農業積卻呈 現逐年遞減的趨勢(圖 2-13)。平均每位農民耕地面積也逐漸減少,平均 每戶農戶所擁有的農地均未達一公頃,屬小農經營。

圖 2-9 花壇鄉人口分布圖 資料來源:花壇鄉戶政所。研究者繪製。

農家總人數

轉作、開放大宗穀物進口、農業綜合調整方案、推行跨世紀農業建設方案、

3.加強治災防洪,

第三章 花壇鄉平原區農業土地利用之變遷

23變遷資料分析引用 1.彰化縣統計要覽 2.農情報告資源網 http://210.69.71.26/afa/afa_frame.jsp

24變遷資料分析引用 1.彰化縣統計要覽 2.農情報告資源網 http://210.69.71.26/afa/afa_frame.jsp

作物的總面積為 999.4 公頃。全部生產總面積為 2240.65 公頃。各總類土地

25變遷資料分析引用 1.彰化縣統計要覽 2.農情報告資源網 http://210.69.71.26/afa/afa_frame.jsp

26變遷資料分析引用 1.彰化縣統計要覽 2.農情報告資源網 http://210.69.71.26/afa/afa_frame.jsp

27變遷資料分析引用 1.彰化縣統計要覽 2.農情報告資源網 http://210.69.71.26/afa/afa_frame.jsp

28變遷資料分析引用 1.彰化縣統計要覽 2.農情報告資源網 http://210.69.71.26/afa/afa_frame.jsp

29變遷資料分析引用 1.彰化縣統計要覽 2.農情報告資源網 http://210.69.71.26/afa/afa_frame.jsp

民國七十年之後花壇鄉平原區總栽植面積呈現,生產面積縮減與作物 單一化的現象。首先、總生產面積從 70 年的 1070.66 公頃減少到 80 年的 898.35 公頃,到了 90 年總生產面積減為 780.71 公頃,最近的 96 年總生產 面積為 690.05 公頃。而各項作物生產面積更是大幅減少。因此、農業土地 利用型態有被其它使用型態所侵吞,以及顯示平原區農民轉變使用的狀 況。另外、作物從以稻米為主雜作其他作物的使用型態,轉變為以稻米契 作單一化經營的行為,顯示農民對於土地栽植使用更多依賴米廠與農會的 支持,並大量依賴機械化經營使用農地的行為。

小結:

民國七十年之前花壇鄉平原區總栽植面積,呈現生產面積與效能的擴 張提升。總生產面積從民國 40 年的 1780.5 公頃、到了民國 50 年的 1895.4 公頃、到了民國 60 年更增加到了 2240.65 公頃。農業生產為平原區的主要 經營型態,其主要經營性質為以稻米過半為主且雜作蔬菜類與特有作物的 經營型態。其中、蔬菜類為提供自用與零售市場需求,比例逐年下降(圖 3-1)(照片 3-4);特有作物卻是逐年提升,從 13%到 28%成長到 45%(圖 3-2),顯示有其因政策與加工需求導向的經營型態。花壇鄉因自日治開始 有發展出油脂加工廠 3 家、其主要以花生為其原料,醬油加工廠 3 家與樹 薯製粉工廠 9 家等。特有作物因受到加工廠收購,故農民兼以雜作。30後因 受到大型機械化生產衝擊,70 年代陸續關閉。特有作物因缺乏產銷、故不 再為農民種植。民國七十年之後花壇鄉平原區主要農作物呈現以稻米為主 的專一作物生產的土地利用型態。31(圖 3-4)(照片 3-3)

30資料出處:1. 謝英從等撰(2006)。花壇鄉志。花壇鄉:花壇鄉公所2.實察訪問(2009)

31資料出處:實察訪問(2009)

圖 3-1 花壇鄉特用作物生產面積統計圖(單位:公頃)

第二節 稻米種植面積之現況與轉變

現在本區農業農業土地利用型態為生產主要為稻米栽植。(圖 3-5)

圖 3-5 民國 96 年花壇鄉平原區作物生產分布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實察訪問 整理繪製。

本區農業生產以稻米為主,包括粳(蓬萊)、長秈(在來)、長糯,

是花壇鄉重要的農產品(圖 3-6、圖 3-7),為一年二收栽培區。稻米是屬 於禾本科、稻屬的植物,從品種特性上栽培稻主要分為粳稻(japonica)、秈 稻(indica)及爪哇稻(javanica)三類群。花壇長久以來種植的在來米,則屬於 秈米,秈米之米粒透明、細長。至於糯米則分為梗糯及秈糯,粳糯之外觀 為白色不透明、米粒短圓;秈糯則外觀白色不透明、米粒細長。

日據時代以前,花壇的稻米只有秈稻品種。日本人佔領台灣以後,稱 台灣產的秈米為「在來米」,即「本地米」的意思;並為了供應日本國內 食米的需求,每年都從台灣進口大量稻米。但是日本人對在來米不太適 應,於是便引進日本品種在台灣栽培,直到民國 15 年才在台灣栽植成功。

為了與日本當地生產的稻米有所區別,特別將在台灣生產的日本種米(粳米)

取名為「蓬萊米」,即「來自蓬萊仙島的米」的意思。32

32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稻米品質資訊網 http://www.coa.gov.tw/program/rice/index.htm

33資料出處:實察訪問(2009)

34資料出處:實察訪問(2009)

35資料出處:實察訪問(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