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中市大眾運輸發展策略

第五章 理論實證結果及政策探討

5.2 臺中市大眾運輸發展策略

臺中市公車早期發展與現今有著極大對比,由於政府未能有效管理公車業 者、亦未於市區發展重心轉移時,針對大眾運輸需求做出因應規劃,公車業者在 政府主管機關幾近放任管理之背景下,服務品質日漸低落,無論是路線服務之廣 度不足、班次經常性脫班、票價被譏為全國最貴…等,累積之種種問題亦種下日 後公車改革之遠因。

臺中市開始注重公共運輸大致是從民國 89 年,臺中市政府交通局成立而開 始的,交通局成立後,市府開始對於旅運需求作分析,並展開一連串公共運輸的 改革,希望能增加民眾對於公共運輸的信心,增加搭乘意願,如民國 91~93 年高 潛力公車發展計畫、民國 98~99 年 TTJ 捷運公車、縣市合併後開始推動的 i384 八公里免費計畫、民國 100、101 年度山海豐安環線免費公車計畫、民國 103 年 BRT 快捷公車、民國 103 年底的十公里免費計畫、民國 105 年 579 幹線公車,並 開始針對路網、票價、票證以及動態資訊系統做革新,種種政策都是為了使民眾 願意使用公共運輸,而其成效有目共睹,也使得現今臺中市公車能受到民眾的喜 愛。

民主國家中,人民是運用選舉來決定政治人物的去留,而公共運輸政策的好 壞則可以將搭乘率比擬為投票率,倘若搭乘率增長的程度越高,即代表著該項政 策受民眾的支持度越高。回顧民國 91 年至 94 年間的交通政策與運量分析,當政 府施以一項政策,諸如圖 16 中的數據,可發現在政府實施第一期高潛力公車、

第二期高潛力公車時,都有帶來運量的提升,再透過觀察圖 17,民國 90~99 年 政府已經先後透過高潛力公車、TTJ 捷運公車提升民眾使用大眾運輸的意願及運 量,而在民國 100 年六月,政府更推出八公里免費政策,使臺中市公共運輸從約 400 萬在成長至 1200 萬,成長三倍左右,可見此政策備受民眾所喜愛,而這能 走到這步,也是多虧了市府願意從 90 年初努力至今,運用一次又一次的新形態 政策,改變民眾對於臺中市公共運輸的看法,營造出良好的政府形象,並善用政 策宣傳,諸如 i384 此政策張貼許多海報,並舉辦許多活動讓民眾更加了解臺中 市公共運輸政策的變革,取得民眾的信任,也使民眾願意以行動來支持政府。

圖 15 民國 91 年至 94 年臺中公公運輸運量變化圖(陳文政,民 103)

圖 16 民國 100 年至民國 104 年運量成長圖(臺中市政府交通局,民 104)

5.2.1 激勵相容理論實證結果

於 4.3 已詳述公共運輸中,將會以票價作為激勵相容之主要項目,而此將以 此作為基礎,並細談臺中市如何以票價作為公共運輸運量提升之激勵手段。臺中 市公車票價過去曾被民眾詬病,並且也是不願意搭乘之主因,為此,政府遂以票 價改革為公共運輸改革之重點。而臺中票價改革大致從「一段票收費」演變為「兩 段票收費」在演變至現今之「里程計費」。在「一段票收費」中,不論搭乘里程 長短,收費都是 18 元,導致短程補貼長程的不公平現象,也因此,民國 92 年開 始試辦「兩段票收費」,每段次 13 元,提升搭乘運量。然而,臺中市區當時並 非只有市區客運在行駛,亦有公路客運在行駛,市區客運、公路客運收費方式分 別為兩段票收費、里程計費,而民眾往往無法明確分辨哪輛車為市區客運,哪輛

車為公路客運,進而導致民眾抗議同樣站間為何費用會不同,也因此,市府為了 解決此問題而於民國 94 年將市區客運改為里程計費,解決費用不同的問題。

票價改革的觀念隨著技術的進步、觀念的變革而不斷的創新,縣市合併之 後,臺中市政府將過去對業者的直接成本補貼,轉化為對乘客車資的補貼,而形 成新的政策-八公里免費政策,此一政策成功的關鍵在於將政府的補貼資源落實 在激勵制度上,客運業者追求的是營收,政府設計的制度是補助款在民眾身上,

業者必須想盡辦法讓民眾上車才有辦法獲取政府的補助款,因此,業者為了要有 更多的補助款,而開發具有潛在需求的路線、調整現有路線以使得路線更符合需 求、汰換老舊車輛、引進低地板公車、提升駕駛員服務態度…等,藉由不斷提升 服務品質、競爭力,來創造更高的營收。而民眾也因為市區客運服務水準大幅提 升、路網更加完整、八公里免費、票價上限使得票價降低等激勵機制而更願意去 使用。而此即為政府以提升公共運輸為目標,透過相關激勵相容,使得民眾、業 者皆願意投入進而達成目標。

然而市府在民國 90 年初時,為了要構建更健全的市區公車路網,單靠兩家 固有之客運業者是無法營運更多的路線,且因為僅有兩家客運業者經營,也使得 臺中市之客運市場為寡佔市場,如此將不利於客運之服務品質提升,也因此,民 國 91 年時,市府不顧既有兩家客運業者的反對,堅持正確的道路-開放路權,

終於結束兩家客運業者經營臺中市客運市場的局面。由於新的客運業者加入,原 有的客運業者遂產生競爭壓力,進而改變自身,加強自身品質,並主動提出願意 加入臺中市政府高潛力高車建置計畫,也使得臺中市公車路網逐步擴大,再加上 前述所提到之票價政策,兩政策相輔相成,也使臺中市公車運量大幅提升,而業 者也不再反對市府開放路權,因為市府已經使得臺中市公車市場產生群聚效應,

搭乘運量大幅提升進而使業者營收也大幅提升,而此時的路網已非單一客運能全 權經營,也使得業者間產生良性競爭,共同提升臺中市公車的服務品質,形成良 性循環,此一情況也與激勵相容相符合。

105 年 5 月 31 日,臺中市公共運輸又面臨一場重大變革,臺中市直轄市公 共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臺中市公共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臺中公車聯營管 理委員會共同署名聲明 7/1 日起不再配合政府 10 公里免費政策開始收費(圖 18),

而這起因皆是由於市府於 105 年 7 月開始調整政策,將八公里免費改為十公里免 費,業者收入因政府補助減少而跟著縮水,使得業者大為不滿,而此項政策看似 對於使用者來說是有益的,但根據臺中市交通局所公布之公共運輸搭乘數據來看 (圖 19),十公里免費實施後,其每月運量較前年同期相差兩百萬人次以上,可見 政策並未達到當初政府所預期之激勵效果。

圖 17 臺中客運業者共同抵制政府政策聲明(聯合報 105 年 5 月 31 日)

圖 18 臺中市公共運輸民 102~104 年運量折線圖資料(臺中市政府交通局,民 105) 回顧過去制定八公里免費政策之林良泰局長所作之規劃策略,他提到若八公 里免費政策績效顯現時,若運量達到財政負擔難以承受,我們即建議應採「逐步 落日」方式辦理,即從 8 公里收 5 元開始,再隨民眾接受度及財政負擔予以綜合 評估,逐步收取 10 元、最多收 15 元為止,維持大眾運輸補貼方向、民眾權益、

政府財政,以及業者收入,創造三方均衡的態勢,可見,政府制定之政策必須要

於公共運輸時間的不確定性降低,且也能更有效地運用時間,降低不必要的時間 成本,此一效果亦達成消彌客運業者與民眾之間的資訊縫隙,並使兩者之間的資 訊運行成本降至最低。

圖 19 臺中市公車動態資訊系統

圖 20 臺中等公車 APP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