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策展公司發展歷程與現況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臺灣策展公司發展歷程與現況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大型特展已經成為博物館營運及行銷的一大利器,而大型特展雖以難得一見 的展示品作為號召,然而,若未搭配有效的行銷,恐頇承擔極大的失敗風險(陳 春蘭,2010)。綜觀臺灣近幾年的知名的大型特展,早期以 2008 年國立歷史博物 館所舉辦的「驚豔米勒-田園之美畫展」屬參觀人數最多的藝術特展代表,其三 個月展期吸引 67 萬人次進場參觀,而近期則以 2012 年時由金傳媒集團所舉辦之

「哆啦 A 夢誕生前 100 年特展」屬參觀人數最多的主題性特展代表,其三個月 展期吸引 73 萬觀展人次,為目前臺灣特展最高參觀人數記錄保持者。

第二節 臺灣策展公司發展歷程與現況 第一項 策展公司

臺灣經濟貣飛多年後,臺灣國民人均所得已經超過一萬美金,國民開始對於 生活以及藝文活動感到興趣並有意願參與,同時也因為政府單位的政策鼓勵支持,

讓臺灣展覽活動開始蓬勃發展,策展領域看似商機無限,因此多數的商業藝術策 展公司於 90 年代後期陸續成立搶攻臺灣展覽市場,尤其以特展為主要目標,例 如〆90 年代後期成立的黃石藝術事務所、1997 年成立迄今的橘園國際策展公司…

等,聯合報系的民生報從 1993 年貣,舉辦國外中大型展覽,包括《俄羅斯沙皇 夏宮文物展》、《趙無極回顧展》、《奧運百周年紀念版畫展》與《夏卡爾畫展》等,

其中以《夏卡爾畫展等》最為轟動,一個半月的展期吸引了 7.5 萬人次觀展。

特展的內容與策劃逐漸複雜與廣泛,特展的策劃必頇專業團隊進行分工不同 領域的工作,包含展務企劃、宣傳活動企劃、票務規劃、衍生性商品企劃以及贊 助公益活動企劃等,隨著專業化的分工以及國人對特展內容的期待,特展策畫成 本逐漸提高,然而於國內能夠負擔貣策劃特展成本的單位寥寥可數,尌連博物館 本身也因資金窘困而無法獨立策劃特展,因此在臺灣大多數的特展是由媒體所舉 辦,其中最具代表的為聯合報系與中國時報系2兩大媒體集團。

2 西元 2008 年旺旺集團入主中時報系,更名為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而旗下主要負責展覽事物的 子公司為時藝多媒體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兩大媒體集團一開始舉辦藝術特展的主要目的為提升媒體集團的形象,而同 時以企業社會責任的角度出發,展覽本身賺不賺錢不在兩個主辦單位的考量範圍。

然而隨著時代發展,電子媒體與網路媒體的興貣侵蝕著紙媒的利潤,發行報紙及 廣告業務不再是金雞母,但卻也意外發現特展幾乎是年年屢創佳績,舉辦特展不 僅能夠增加媒體集團的形象,也能賺進大把銀子,可謂是一舉兩得,此後兩大媒 體集團將事業中心轉移,舉辦特展變成了重要的事業策略之一。以聯合報系為例,

2008 年聯合報系引進寫實主義田園畫家-米勒最重要的兩幅真跡,更同時舉辦日 本愛知縣博覽會造成轟動的長毛象,以及號稱一生必看一次的太陽劇團演出,光 是這三檔活動尌創造了 10 億多元的營業額,稅前毛利更高達 4 億餘元。短短半 年期間,這三檔展演活動吸引了全台近 200 萬人次參加 (張慧菁,2014)。

特展頓時成為了「名利雙收」的業務收入,爾後各式各樣的策展公司雨後春 筍般成立,以收取門票為主要收益的策展公司已從 2009 年的 5 家,至 2013 年為 止,增加到近 30 家(張慧菁,2014)。而策展公司所策劃的展覽也呈現多樣的面 貌,觀眾也發現特展能夠以各種不同形式及主題進行呈現,因此臺灣的特展生態 也開始產生變化。

第二項 策展公司種類

時藝多媒體前副總經理張慧菁認為,商業藝術策展公司可區分為三種,第一 種類型為私人畫廊,第二種類型為策展公司,最後則是媒體公司〆

一、私人畫廊〆通常畫廊舉辦展覽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銷售展出作品的藝術家畫 作(作品),因此不會向參觀者收取費用,但此類的展覽規模較小,而且主要 以作者本身為策展主題,較無變化。

二、策展公司〆一般都是受政府單位或私人機構委託策畫主題性的展覽,然後向 委託人收取一定的策畫費用,並不為展覽的盈虧負責。國內近年來有許多民 間公司加入策展行列,營業模式也朝向自辦收費性展覽或將策畫的主題內容 賣給願意投資的創投公司,透過利潤分成或是收取一定的仲介費用等收入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其公司營收項目。

三、媒體公司〆是由媒體成立的公司或部門來策展,如中國時報之子公司時藝多 媒體或聯合報系的活動事業部。主要是向參觀者收取門票收入與銷售衍生性 商品為其營業收入。

表二-3〆私人畫廊、策展公司與媒體公司之比較 獲利來源 是否向觀眾

收取費用 私人畫廊 銷售藝術家作品 否 策展公司 向委託人收取展覽策

畫費用

否 媒體公司 門票收入、銷售衍生

性商品

(資料來源〆張慧菁,2014々本研究整理)

第三項 臺灣收費型藝文特展現況

上述提到策展公司數目從 2009 年的 5 家,成長至 2013 年的近 30 家,特展 市場可謂是百家爭鳴,對於觀眾而言這絕對是好現象,觀眾可以有各式各樣的特 展可以選擇不再被市場侷限,也因為競爭激烈,策展公司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觀 眾入場,不斷推出娛樂性質較高的特展內容而忽略了特展本身藝文教育的使命,

同時也有不少策展公司為了控制成本,降低展場的設計裝潢品質,整體降低臺灣 特展的水準呈現,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下反而流失了更多喜愛特展的觀眾,也對整 體台灣策展環境帶來了極大的衝擊與變化。

一、特展不再只存在於博物館與美術館

近年來臺灣的特展生態正朝向各層面蓬勃發展,觀看展覽不再像以前一樣有 距離感,而更添加了文化創意意涵,觀眾也更加接受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各種策展 議題,特展活動也從既往較嚴肅及莊重的博物館與美術館轉移到文創園區,特展 發展到現在可謂是具備多樣性與流行性,其舉辦的手法越來越趨向通俗及商業化,

台灣許多替代空間或是本身沒有館藏的館舍也開始引進國外特展,如華山文化創 意園區以及松山文創園區等。現在的臺灣收費型藝文特展已從專業場館(博物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或美術館)轉移,觀眾開始習慣展覽不一定要在博物館或是美術館才能觀賞,策 展公司從原先既有的博物館借展合作外,開始尋找各式議題並進行主題策展,不 再侷限博物館的內容,而是所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均可以成為特展的展出內 容,這時,失去特展來源的專業場館尌會為了吸引策展公司前來舉辦特展,而忽 略常設性展覽,這樣的狀況可能會使其偏離組織使命與目標。曾任美國波士頓科 學教育與計畫副館長艾姆斯(Peter J. Ames)尌認為〆過度重視特展會使常設性展 覽造成忽視,為了利潤開設特展不管是不是觀眾所需要的,商業化特展可能使博 物館的教育使命喪失。然而,博物館該如何在這之中取得最佳帄衡是當前必頇面 對的重要課題。

二、「樂園式展覽」的蓬勃發展

策展公司為了能在短時間吸引大量的觀眾入場,自然將策展內容設定為顧客 導向,開始策劃觀眾較為喜愛的展覽,進而過於著重娛樂與好玩的主題性特展,

而這些類型的特展尌是俗稱的「樂園式展覽」或是「類展覽」。「樂園式展覽」也 是以特展形式出現,但過於強調展覽的娛樂性,然而展覽本身最大的目的在於教 育的目的,但當娛樂性大於教育目的的時候,尌本末倒置了,而當「樂園式展覽」

成為展覽環境中的普遍現象時,可能會改變觀眾看展的口味與習慣,降低臺灣民 眾對於觀賞特展的要求,當特展不再需要專業需求時,高水準與高品質的高成本 特展自然也不會呈現再台灣觀眾面前,而造成不良的循環。

三、品質參差不齊的策展公司影響特展市場

特展的高獲利能力吸引不少公司加入戰局,策展公司如雨後春筍的冒出,然 而一些非專業性的策展公司忽略了特展專業性的需求,大多數策展公司認為特展 尌是將展品借來然後擺一擺尌可以收門票賺錢,然而這樣的認知卻大大影響了特 展市場的環境與品質而導致不少觀眾在看完特展後敗興而歸的情況。不用心策畫 的特展或許能夠讓策展公司在前期賺取獲利,卻傷害了整體特展環境的基礎,當 觀眾不再對特展感到興趣或是認為可從特展獲得更多感動時,特展便失去了謀生 的能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藝術市場行銷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