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276,129 佰萬元)。金融及保險業占整體實質生產毛額自 2017 年(6.72%)

提升至2019 年(6.96%),顯示該產業成長幅度大於總產業平均增幅。金融及保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觀察1992 年至 2018 年臺灣周邊國家的銀行存放款利差情形(見圖 5),可 分為三個區段。利差超過5%以上的新加坡與香港情況最好,自 1998 年至 2008 年上升幅度拉大,2009 年後兩國均維持 5%水平。次一區段是澳洲及中國,近 十年存放款利差波動小,約於3%左右浮動。利差低於 2%的是韓國、日本及臺 灣,2010 年存放款利差低於 2%,其中韓國微幅攀升,臺灣持平,日本則持續 走低。臺灣銀行存放款利差方面,可分成三個階段,2002 年前穩定維持 3%上 下,2003 年後逐漸走低至 1.22%(2009 年),之後微幅上升但無法回到原利差 水準,2016 年後低於 1.4%。與周邊國家相較,排除日本長期利率不振不論,臺 灣銀行業放款利差落後,反應出臺灣銀行業在傳統貸放產品上獲利有限,影響 經營表現。

圖 5、1992 年至 2018 年存放款利差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World Data Bank

臺灣國內銀行業ROE(淨值報酬率)自 2006 年 -0.43%上升至 2014 年 11.65%後逐漸下降,2016 年起約 9%,與國際 15%門檻相較有相當差距250(見 圖 6)。ROA(資產報酬率)也有同樣的情形,以國際門檻 1%比較,自 2000 年起至2018 年均未達到國際標準,顯現臺灣銀行業的收益情況不佳251

250 王嘉緯,國銀布局亞洲區域市場之挑戰與展望,兩岸金融季刊,第四卷第二期,頁 134,

2016 年 6 月。

251 沈中華、王儷容,臺灣銀行業走向全球關鍵,財團法人金融研訓院,頁 7,2014 年 4 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6、2000 年至 2018 年臺灣本國銀行平均 ROA 及 ROE

資料來源:銀行局

1990 年 4 月 10 日財政部(79)台財融第 791256747 號令發布商業銀行設 立標準,臺灣民營銀行開始設立。銀行家數逐漸增加,2000 年達到高峰 53 家

(見圖 7)。因 1995 年發生基層金融機構擠兌事件,促使 2000 年銀行法修訂及 制定金融機構合併法,臺灣本國銀行家數逐漸下降至2020 年 37 家。但在臺灣 市場規模有限的情況下,仍存在銀行家數過多、規模不易擴大、難以發揮經營 績效的問題,對於臺灣整體經濟發展也產生影響。

圖 7、1997 年至 2020 年臺灣本國銀行家數

資料來源:金管會銀行局金融統計指標

依據2014 年黃台心及江典霖的研究「我國銀行業市場競爭度與金融創新之 關聯」,指出各銀行所提供的金融商品互有差異,具有獨佔性,顯示臺灣銀行業 應屬獨占性競爭市場。短期而言,獨占性競爭市場因各銀行金融商品具有差 異,因此部分銀行能因定價差異賺取收益。但長期來說,產品間差異縮小,壓 縮銀行獲利空間,對於臺灣整體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金融科技發展有助於

(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以下簡稱 GCI)在「基本需求」、「效率強化」

與「創新及成熟」分別排名第15、第 16 及第 15,整體排名臺灣在第 15 位,與 鄰近國家相較,落後新加坡(第3 名)、香港(第 6 名)和日本(第 9 名),領 先南韓(第26 名)及中國(第 27 名)。另外,本文探討之澳洲及英國,整體排 名分別為第21 及第 8 名。GCI 的排名顯示臺灣在全世界的排名不至落後,但如 與周邊國家比較,臺灣的競爭力表現並不突出。

表17、2017-2018 全球競爭力排名(GCI)

指數與支柱 臺灣 香港 澳洲 英國 新加坡 日本 南韓 中國

資料來源:世界經濟論壇(The World Economic Forum)全球競爭力報告(The Global Competiveness Report)

其中,與金融市場發展相關的GCI 第八支柱,臺灣排名第 19 名(見表 18)。觀察鄰近國家,臺灣落後新加坡(第 3 名)及香港(第 5 名),領先日本

2017-2018 2016-2017 2015-2016 2014-2015 2013-2014

排名 分數 排名 分數 排名 分數 排名 分數 排名 分數

資料來源:世界經濟論壇(The World Economic Forum)全球競爭力報告(The Global Competiveness Report)

進一步觀察臺灣在2017-2018 GCI 第八支柱金融市場發展的八個細項(見 表19),與第八支柱第 19 名相較,落後項目為「8.02 金融服務便利性」(第 26 名)及「8.08 法定權利指數253」(第 85 名),相同排名為「8.07 證券交易法規」

(第 19 名),領先的細項為「8.01 金融服務可負擔性」(第 13 名)、「8.03 國內證

253 林士傑,臺灣金融競爭力指標及趨勢的觀點,「GCI 8.08「法定權利指數」指標引用世界銀 行(World Bank)經商環境「取得貸款(Getting Credit)」評比項目分數,由於該項主要以英美 法的浮動擔保法制為衡量標準,我國中小信保基金運作良好,績效亦佳,如能充分將此制度表 現納入評比考量,本項分數可望有效提高。」,頁5,銀行公會會訊第 94 期,2017 年 7 月。

--資料來源:世界經濟論壇(The World Economic Forum)全球競爭力報告(The Global Competiveness Report)

254 原始題目內容:In your country, to what extent does the cost of financial services (e.g. insurance, loans, trade finance) impede business activity? [1 = to a great extent; 7 = not at all], World Economic Forum, Executive Opinion Survey.

255 改寫自林士傑,臺灣金融競爭力指標及趨勢的觀點,原文「但是 GCI 8.01 及 GCI 8.04 排名

資料來源:世界經濟論壇(The World Economic Forum)全球競爭力報告(The Global Competiveness Report)

改版4.0 後與金融市場發展相關的支柱為第九支柱,臺灣排名第 7 名,觀 會產生國家之間的零和關係。(Summary of Key Findings)

257 9.09 銀行的監管資本比率無數值。

資料來源:世界經濟論壇(The World Economic Forum)全球競爭力報告(The Global Competiveness Report)

此外,2019 年 3 月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以 下簡稱GFCI)公布第 25 次(GFCI 25)結果(見表 22),台北得分 676 分,排 名第34 名。與 2016 年 9 月得分 692 分(見圖 8),排名第 14 名相較,近三年 台北得分持續下滑,低點為2018 年 9 月 670 分。觀察其他鄰近國家,除了首爾

258 原始題目內容:In your country, how easy is it for start-up entrepreneurs with innovative but risky projects to obtain equity funding? [1 = extremely difficult; 7 = extremely easy], World Economic Forum, Executive Opinion Survey.

GFCI25(2019/03) GFCI24(2018/09)

排名變動 分數變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廣而深 相對廣 相對深 新興

納哥、巴拿馬、里 加、聖保羅、蘇菲 亞、聖彼得堡

買、奈洛比、雷克雅 維克、利雅德、塔 林、天津

資料來源:全球金融中心指數

圖 9、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25)東亞各金融中心分類圖

資料來源:以Google 地圖為基礎,本研究整理

綜上所述,在國際性指標GCI 及 GFCI 上,臺灣與鄰近各國表現相較,並 非名列前茅,且後方國家急趨直上,彼此間差距日益縮小。觀察臺灣銀行業營 收表現,貸放利差小,ROE 與 ROA 低於國際均值,反應出臺灣銀行業收益狀 況不佳,且該情況並非短期或是近期,而是持續超過十年以上,顯示臺灣銀行 業長期缺乏對外競爭的能力。臺灣市場規模與其他國家相比規模小,而政府持 續推動銀行併購以縮減銀行家數,但效果有限,導致僧多粥少的情況持續上 演。然銀行業之貢獻,對於臺灣經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顯示提升臺灣金 融競爭力,對於臺灣經濟定有所助益。臺灣銀行業在面對高度競爭的市場,如 何突破既有限制,將市場從臺灣放眼到全世界,是必然也是必要的趨勢。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此,因應時代潮流,聚焦於消費者需求,金融科技發展愈顯重要,在固有領域 深度耕耘外,拓展新市場、新產品、新服務,對於銀行業有所幫助也是必行道 路。且依麥肯錫研究259,銀行業未來面對的挑戰恐非金融科技業,而是如美國 GAFA260的大型電商平臺。在大型電商平臺與銀行所提供的服務界線愈加模 糊,且涉入消費者生活的比重日益提高,銀行若未能即早準備因應,未來可能 面對極大挑戰。在目前銀行仍有消費者相對信賴的優勢下,開放銀行政策之施 行,促進銀行與金融科技的合作,應可為銀行業未來發展點亮盞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