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英語學習態度

4.1 態度

態度是中性的沒有特別的喜歡或討厭的傾向,經過聯結(association)、增強

(reinforcement)、模仿(imitation)等直接或間接的經驗,會產生正向或負向的態度(李美枝,

1994)。心理學家Thorndike 與Skinner 都相信,個體表現行為後導致後果,足以影響他未來的 行為,積極的準備使人傾向於喜歡和參與;消極則使人退卻(吳青蓉,1990)。(王文科,1991)

認為態度是習得來的,影響個人做出行為選擇的內部準備狀態,其構成之成分包含:認知、

情感與行為傾向。態度是個體對人、事、物的一種有認知、有情緒的行為表現,態度是由人 們行為的觀察推論而來的(郭聰貴等譯,2007)。態度是一種內隱的行動,透過個體的外顯 行為來推論,可經由心理測驗的量化結果而得知(吳聰賢,1998;周甘逢,2004;張春興,2000;

葛樹人,1990)。個體的態度並非天生,是在成長過程中與外在環境不斷進行調適的歷程,態 度的形成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養成,具有持久性、一致性,故個體的整體行為表現不易受到環 境改變而輕易產生變化(李美枝,1994;周甘逢,2004)。態度是人格的一部分不易改變(吳 瓊汝,1998)。

19

表2-4-1 國內外學者態度相關研究

作者 定義內容

Rosenberg&

Hovland (1960)

認為態度由情感、認知、行動三成分所組成;情感的成分包括一個人 對某物或某人的評價、喜愛、情緒的反應;認知成分就是對某物或某 人的信念、理解或認識;行動的成分是一個人對某物或某人的刺激的 外顯行為

Aiken (1970) 態度是個人對某些事物、情況、概念或他人之正向或負向反應的一種 習得之傾向。

Rokeach (1973)

態度的定義:「對某一事物,或情境之持久性的信念,使人預先傾向於 某一種偏好方式去反應」

溫世頌(2003) 認為態度是個人對他人、事物、環境所抱持的信念、情感、行為傾向。

陳雅芬(2004)

認為態度是個人對周遭世界人、事、物及周遭世界的感覺、評價、認 定的反應傾向,這些反應傾向涉及個人內在的心理狀態並包含個人對 於事物的正、負向評價及情緒意涵,可經由後天學習而得。

張春興(2006)

認為態度是個體對人、事及周圍世界所持有的一種具有一致性與持久 性的傾向,此種傾向可由個體的外顯行為來推測,不過態度的內涵並 不只限於單純的外顯行為,態度尚包含認知(對態度對象的理解與信 念)、情感(對態度對象的情緒反應)、行動三種成分,而且態度的對 象可以是具體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觀念或思想。

4.2 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行為、認知、情感,它對於學生的學習表現 及生活表現都有其影響力。林寶貴、錡寶香(1992)認為學習態度是學生從事學習的活動的 方法、動機及態度。黃信誠(2003)及歐哲華(2005)認為學習態度可以是學習的本身,即

20

學習的習慣、慾望等,也可以是對課程、對學校的態度等。學習態度是影響孩子學習成效的 關鍵之一。因此,學習態度不僅對學生個人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扮演非常重要角色,亦深具有 輔導學生的重要意義(沈偉康,1987)。學習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成效的重要因 素;積極的學習態度是理想的學習基礎,被動的學習態度將嚴重影響學習成效(胡嘉玲,

2006)。學習態度有一致和持久性,能夠指引學習者的方向,後天經驗的習得,會因所在的 學習環境而改變,學習態度之方向性與強弱度是可測量的(吳愛玲,1999;陳佳韻,2004)。

學者對學習態度的定義及其內涵並不相同,但學習態度對學習者整個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和 學業成就呈現顯著影響。朱惠美(2003)表示,學習者的學習態度不僅影響整個學習過程,

也影響學習結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的上課學習態度大部分都非常的重視,認為 態度的好壞與其學習成就有極大的關聯(魏麗敏,1988;蔡文標,2002)。學習態度對於學生 的學習成就亦具有重要指標意義,茲將國內外學者對學習態度之意義整理如下:

表2-4-2 國內外學者對學習態度之定義

作者 定義內容

Towle (1982) 認為學習態度是一種潛在的課程,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

Gardner(1973)

曾指出影響外語學習成功與否的因素有二:一為語言能力,另一為學習 態度;前者與學習的智力有關,而後者則只對使用外語的接納程度。

Reddin (1973)

也指出影響語文學習的因素中,除了智能發展、學習外國語言的適當態 度,另一因素即為學習態度。

王福林(1990)

以學習者本身表現、學校環境變數、學生家庭、文化背景、學校課程、

對教育價值的態度,將學習態度之定義廣泛化。

林寶貴、錡寶香

(1992)

認為學習態度是學生從事學習的活動的方法、動機及態度。

秦夢群(1992)

認為學習態度的涵義應是指學生在環境的影響下,對於所學事物的內容 持正向或負向的評價,或是贊成或反對的行為傾向。

21

作者 定義內容

林崇德(1995)

認為學習態度是學習者透過某些活動中的經驗而習得的,且是可以改變 的。學習態度包含的層面是廣泛的。

賴保禎(1990)

認為學習態度包含學習方法、學習計畫、學習習慣、學習環境、學習欲 望、學習過程、準備考試、考試技巧等八部分。

吳瓊汝(1998) 認為學習態度應含兩個層面:學校課業態度及終生學習態度。

施信華(2001)

將學習態度分為六個層面:(1)對學校課程的態度。(2)對學校教師的態 度。(3)對學習環境的態度。(4)對讀書習慣的態度。(5)對同儕的態度。

(6)對自我的態度。

(黃信誠,2003;

歐哲華,2005)

學習態度可以是學習的本身,即學習的習慣、慾望等;可以是對課程、

對學校的態度等。

4.3 英語學習態度

Garden & Lambert(1972)的研究結果發現,語文成就是取決於學習者對語文和文化的態 度,換言之,學習態度越肯定,學習的效果越好。Gardner (1973)及 Reddin (1973)也曾指出影 響外語學習成功與否的因素除了語言能力之外,另一個則為學習態度(凃佩儀,2011)。關於 英語學習態度的相關研究,(教育部,2008)提出英語課程除了增強基本的語言字彙、句型 能力之外,必須同時營造自然、愉快的語言學習環境,將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加強語言溝 通能力列為教學首要考量。教師教導學生如何用正面的態度學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勇於 嘗試並樂在其中,是相當重要的功課。關於英語學習態度所包括的內涵,整理如下表:

22

表 2-4-3 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

作者 定義內容

曾美蕙

(1984)

認為要改善學生英語學習成就,就必須培養健全的英語學習態度,可見學習 態度在英語科的學習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朱敬先 (1986)

指出良好的學習態度應具備六個條件:(1) 明確的學習目的。(2) 高度的學習 興趣,積極且持久的參與學習。(3) 講求學習方法的選擇與創新。(4) 尋求理 解與組織,將所學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中。(5) 良好的學習保持。(6) 善用學 習資源,包括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資源與社會資源。

朱惠美 (1999)

成功的語言學習者具有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勇於嘗試、透過情境與使用有效 語言策略的學習態度。

潘詩婷

(2002)

將英語學習態度分為五個層面:對課程的態度、對教師的態度、對作業的態 度、對專心學習的態度、對主動學習的態度。

蘇滿莉

(2003)

探討英語學習態度(一)英語功能性的看法。(二) 英語課堂參與度及配合度。

(三)英語學習時的心理情緒狀態與感覺。

陳佳韻

(2004)

將學習態度分五個層面:對學校英語課程的態度、自我學習英語的態度、英 語教師的態度、英語教法的態度,以及英語學習動機。

謝敏青

(2007)

認為國中生英語學習態度的層面應包含:對教師教學的態度、對課程的態度、

對評量的態度、對作業的態度,以及專心主動的態度。

康興國

(2007)

將學習態度的層面分為五個:對英語課程的態度、對自我學習的態度、對英 語作業的態度、對學習能力的態度、對英語重要性的態度。

23

24

Reader Theater 對國 小五年級學童英語閱

2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