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英語學習態度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framework)已成為混成學習的研究趨勢。前者藉由面對面及線上學習進行前後 測成績比較,以期確立線上教學的 「有效性」 及其對學習者「積極」影響的證 據;後者欲瞭解教師如何將課程內容、活動和資源相互結合及聯繫,以及學習者 如何使用,方可在混合學習空間中創造最佳學習機會。此論點是根據 Garrison 和 Vaughan(2008)提出的網路學習社群架構三要素,藉此檢視混成課程是否有 效,三要素內容分述如下:

1. 社交存在(social presence):開放式溝通、鼓勵合作、情感交流;

2. 認知存在(cognitive presence):有困惑感、交換資訊、連結想法、解決問題;

3. 教學存在(teaching presence):設計課程、促進互動、聚焦討論。

由此顯示,混成學習是教育未來的趨勢,透過混成學習,教師可以調整教學 模式,照顧學生個別差異,有效解決學習問題,以國家教育整體面來看,更能夠 縮短城鄉教育落差。

第三節 英語學習態度

隨著英語語系國家政治、經濟的龐大影響力,英語逐漸成為國際通行的共同 語言。邁入 21 世紀後,隨著使用人口日漸廣布,而產生所謂的「世界性英語」

(Global Englishes)。這股浪潮進一步讓英語在各地生根茁壯,在跨國、跨文化 的溝通中,其重要性、普遍性更形日益增強。因此,教育部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 育英語科課程綱要明確揭示英語科課程目標之一,乃是希望能提升學習者學習英 語的興趣,並涵育積極的學習態度,培養國際視野與全球永續發展的世界觀(教 育部,2018)。教育部從民國 94 年起,將國小英語教育全面向下延伸至小學三年 級,但十二年國教上路後,國中會考結果顯示全國近三分之一的考生英語成績只 有「C」,只拿到「待加強」的程度。由此顯現,近三分之一的國中生,學習英 語的成效不佳,而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習習相關,因此本節將探討英語學習態度 的定義與內涵。

壹、英語學習態度的定義

學習首重態度,態度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學習成效。良好的學習態度來自於 教師與學生彼此都能一起努力,獲得學習歷程中的價值。「透過適當的教學引導、

課程內容的規劃安排及營造友善安全的學習環境,以培養學生建立積極良好的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習態度,是教育者應當努力的方向」(朱敬先,1986;賴協志、張雅屏,2013)。

愈重視學習態度的培養,以及有較積極的學習動機時,學生的學習成效與滿意度 就會愈佳。除此之外,柯得明(2003)也指出,「態度對文化與語言學習有極大 的影響,高度正向的態度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與個別學習行為,進而能達到學習 目標」。

Gardner(1973)認為,語言學習態度是指學習者對於所學語言本身和使用 該語言的國家或人民的好惡傾向。而影響外語學習成功與否的因素有二,一為語 言能力,與學習者本身智力有關;另一個是學習態度,與學習者對外語使用的接 納程度有關。根據 Krashen(1987)第二語言習得的情意濾網假設(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他將情意濾網(affective fliter)比喻為一道無形的牆,存在學 習者及所輸入的內容之間。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中,有些情感變項是學習是否成 功的關鍵因素,包含動機(motivation)、自信心(self-confidence)及焦慮(anxiety)。 Krashen 認為消極的態度、缺乏動機,均被視為一種濾網,將阻礙學習者對輸入 訊息的運作,進而影響第二語言的學習成果。因此,當學習者覺得無聊、生氣、

緊張、沒有動力、疲倦或有壓力時,就無法完全接受學習的內容,他們會自我遮 蔽學習的內容。所以,學習者的態度和心情是足以影響學習品質的重要因素。

由上述學者的研究可以得知,態度與動機對語言學習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力,

因此本研究希望透過混成學習的模式,提升學習者學習英語的態度,進而提升其 學習成效。

貳、英語學習態度的內涵

張新仁(1982)認為學習態度是指學習者對學習活動或學習環境,所持正向、

負向的評價、情感及行為傾向,可區分為三類:首先是對學校課業的態度,其二 為對學校學習環境的態度,其三為主動學習。學生內在是否有足夠學習動機,是 否有足夠的主動積極性,需看學生對於周遭學校、教師、同儕所給予的感受,以 及教材內容是否引發學生能產生主動學習的態度,進而能讓學生覺得必須要學 習,主動解決所遇到的學習困難。

英語學習態度對於英語學習動機及學習成就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力。學習者若 能從學習中獲得成功的經驗,就會產生正向的學習態度,因此教師應該積極鼓勵 學習者在學習外語時,多接觸其相關文化背景,以促進學習者產生積極的學習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機,進而影響學習成效,成為一個正向的循環關係(陳怡雅,2015)。英語學習 態度的內涵包含許多面向,其中 Thames 和 Reeves(1994)認為學習者對於教材 的態度,是學習態度中的重要面向,學習者的學習態度會因本身對教材的興趣程 度產生變化。因此,他們認為,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教材比知識本身更重要。

而 Richard-Amato(1996)指出,英語學習態度是經驗累積與環境影響而成的,

包含父母、教師、同儕都會影響學習者對學習英語持有的態度。Richard-Amato 主張,語言學習態度有四個層面,對自己的態度、對教學的態度、對課程的態度 及對語言本身的態度。

陳佳韻(2005)認為「英語學習態度有六個層面,包含對學校課程的態度、

對自我學習英語的態度、對英語作業的態度、對英語教師的態度、對英語教學的 態度及英語學習動機」。黃惠如(2015)的研究也顯示「英語學習態度的內涵包 括對課程的態度、對教師的態度及對自我學習的態度三個類別相關」。

綜合以上論述,本研究編制之「英語學習態度量表」,其內含包括英語興趣、

自我態度、自我效能、英語焦慮及外在動機,以此態度量表測量學生對英語學習 態度的內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