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融合環境中的教師主動行為與影響因素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融合環境中的教師主動行為與影響因素

為了解教師與一般幼兒急特殊幼兒互動時,教師的主動行為表現有何不同。本研 究以t考驗,比較教師主動行為次數的差異。由表4-10互動對象的比較上發現:在 t值=2.744、自由度=110.151、p=.007<.01已達顯著水準下,得知教師對不同 組別幼兒互動的主動行為有顯著的差異,表示教師會因為會動對象的不同而產生 不同的主動次數。其中教師對特殊幼兒的主動行為(M=4.23)高於一般幼兒(M

=2.08),顯示出當教師會因互動對象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主動行為。在師生互動 中教師較常主動對特殊幼兒進行互動,與一般幼兒的互動時教師的主動性較低。

表4-10 教師主動行為t考驗統計量摘要表

比較平均數 t 檢定

分析

互動對象 N M SD t df P

全體幼兒 120 3.16 4.408 2.744 110.151 .007**

特殊幼兒組 60 4.23 4.831

一般幼兒組 60 2.08 3.674

**P<.01

為了排除環境品質對教師的主動行為造成影響,因此以共變數分析考驗控制 環境品質,比較教師對不同組別幼兒的主動行為。由表4-11發現排除環境品質之 後,教師對不同組別幼兒的主動行為同樣有顯著差異(F=6.355,p<.05),且對 特殊幼兒的主動行為顯著高於一般幼兒。

表4-11 教師主動行為以環境品質為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在120次的教室觀察中(表4-12),在品質不足環境所觀察到的老師對幼兒的主 動行為總平均次數為2.20次,在品質最低要求環境中平均主動次數為3.01次,在品

為了解教師的主動行為在不同環境品質中主動行為有何不同,以二因子變異數 分析,考驗教師對不同組別幼兒互動時,主動行為在不同環境品質下的差異情形。

表4-13 教師主動行為環境品質*幼兒組別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環境品質 45.931 2 22.966 1.243 n.s.

組別 91.872 1 91.872 4.974*

環境品質 *組別 21.757 2 10.879 .589 n.s.

誤差 2105.628 114 18.470 註:n.s.不顯著 *P<.05

由表4-13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中可得知:教師的主動行為,在環境品質與 幼兒組別交互作用未達顯著(F=.589,P>0.5),表示在環境與幼兒組別兩個變項 間並無交互作用。在環境品質變項教師的主動行為亦未達顯著的差異(F=1.243,

P>0.5),表示教師對特殊幼兒和一般幼兒的主動行為,教師對特殊幼兒和一般幼 兒的主動行為,不因環境品質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但是在幼兒組別變項上達到顯 著水準(F=4.974,P<.05),表示教師與不同組別幼兒互動時,會因對象不同而 表現出顯著不同的主動行為;幼兒組別的主要效果因子只有兩個水準,因此無法 進行事後檢定分析,但經邊緣平均數比較發現:教師對特殊幼兒(M=4.23)相較 於一般幼兒(M=2.08)有較多的主動行為。

總體而言,教師對特殊幼兒和一般幼兒的主動行為,不因環境品質不同而有 顯著差異,

三、活動型態對教師主動行為的影響

在120次的教室觀察中(表4-14),在自由活動中所觀察到教師對幼兒的主動行 為總平均為2.85次,在團體活動中平均主動次數為2.61次,在小組活動中平均主動 次數為7.08次。其中教師對所有特殊幼兒主動行為平均為4.23次,在自由活動中平 均主動次數為4.81次,在團體活動中平均主動次數為3.30次,在小組活動中平均主

動次數為7.86次。其中教師對所有一般幼兒主動行為平均為2.08次,在自由活動中

由表4-17中可得知教師以不同組別幼兒為對象的互動與活動型態,顯示教師的 主動行為在活動型態與幼兒組別交互作用未達顯著(F=1.018,P>0.5),表示教 師的主動行為在不同活動型態與幼兒組別上無交互作用。但在不同發展狀態(F=

5.790,P<.05)及不同活動型態(F=6.416,P<.01)上教師主動行為表現有顯著 差異。在不同活動型態下,教師對特殊幼兒的主動行為均高於對一般幼兒

在活動型態變項主要效果考驗的事後比較發現(表4-2-7):教師主動行為平均 數差異在小組活動與團體活動對比以及小組活動與自由活動對比,均達到顯著水 準(P=.009<.01)、(P=.002<.01)。由邊緣平均數可知在小組活動與團體活動兩 組的比較下,發現教師在小組活動(M=7.08)時比在團體活動(M=2.61)時顯 著的表現更多的主動行為;在小組活動與自由活動兩組的比較下,在小組活動(M

=7.08)時教師的主動行為顯著多於在自由活動時間(M=2.85)。表示教師在小組 活動時對幼兒較多主動次數,而在團體活動時間則較少,在自由活動時間也較少 對幼兒產生主動。

在幼兒組別變項方面,因幼兒組別的主要效果因子只有兩個水準,因此無法 進行檢定分析,但經邊緣平均數比較發現:教師對特殊幼兒的主動行為(M=4.23)

高於對一般幼兒的主動行為(M=2.08)也就是當教師與特殊幼兒互動時出現較多 的主動行為,與一般幼兒互動時教師的主動行為表現較少。

四、不同背景變項對教師主動行為的影響

為了解不同背景教師與不同組別幼兒互動時教師主動行為表現的差異。本研 究以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教師的主動行為在不同背景變項下對不同組別幼兒 的影響。

教師背景有教師的資歷、年齡、教育程度、有無教師證等四個變項,(表4-17)

在教師資歷的部分,本研究將教師年資分為五個層次由低到高分別為:1~5年、6~10

年、11~15年、16~20年、20年以上。年資1~5年最多占36.7%,其次為年資6~10年 占30.0%, 16~20年占16.7%、11~15年占10.0%,而年資在20年以上最少占6.7%。

在教師年齡的部分,將教師年齡分為七個層次由低到高分別為:20~25歲、

26~30歲、31~35歲、36~40歲、41~45歲、46~50歲、50歲以上。參與研究的教師在 年資在20~25歲占.8%;26~30歲占29.2%;31~35歲占26.7%;36~40歲占14.2%;41~45 歲占9.2%;46~50歲占13.3%;7、50歲以上占6.7%。以年齡6~30歲及31~35歲最多,

而年資在20~25歲50歲以上最少。

在教師學歷的部分,將教師教育程度分為四個層次分別為:高中、專科、大 學、研究所以上。高中27.5%、專科15.8%、大學54.2%、研究所以上2.5%。教育程 度以大學最多,其次為高中、專科,而研究所以上最少。

在教師證有無的部分,參與研究案之教師有無教師證之比率為:有教師證占 63.3%、無教師證占36.7%,顯示參與研究之教師有過半數具有合格教師資格。

表4-17 教師背景摘要表

大學 18 60.0

318.020 4 79.505 4.734** 11-15年>1-5年 11-15年>20年以上 組別 78.013 1 78.013 4.645* 特殊幼兒>

一般幼兒 教師年資*組別 5.624 4 1.406 .084 n.s.

年資

誤差 1847.471 110 16.795

教師年齡 104.590 6 17.432 .935 n.s.

組別 49.792 1 49.792 2.671 n.s.

教師年齡*組別 72.503 5 14.501 .778 n.s.

年齡

誤差 1994.620 107 18.641

教育程度 125.244 3 41.748 2.457 n.s.

組別 .079 1 .079 .005 n.s.

教育程度*組別 72.368 3 24.123 1.420 n.s.

教育 程度

誤差 1903.040 112 16.991

教師證 127.551 1 127.551 7.275** 有教師證>

誤差 2033.936 116 17.534 註:n.s.不顯著 *P<.05 **P<.01

(一)教師的幼教資歷對教師主動行為的影響

不同年齡的教師對全體幼兒的主動行為(表4-19):1~5年資教師主動行 為平均為1.78;6~10年資教師主動行為平均為3.32;11~15年資教師主動行為 平均為7.64;16~20年資教師主動行為平均為3.42;20年以上年資教師主動行 為平均為1.63。教師對特殊幼兒主動次數平均為4.23次,其中1~5年資教師主 動行為平均為2.89;6~10年資教師主動行為平均為4.57;11~15年資教師主動 行為平均為8.80;16~20年資教師主動行為平均為4.50;20年以上年資教師主 動行為平均為2.00。教師對一般幼兒主動次數平均為2.08次,其中1~5年資教 師主動行為平均為.67;6~10年資教師主動行為平均為2.00;11~15年資教師主 動行為平均為6.67;16~20年資教師主動行為平均為2.33;20年以上年資教師 主動行為平均為1.25。教師的主動行為在年資11-15年的主動次數較高,年資 1-5年以及20年以上教師主動表現的次數較低。

表4-19 不同年資教師主動行為平均數摘要表

1-5年 6-10年 11-15年 16-20年 20年以上 邊緣平均數 年資

幼兒組別 M M M M M M

特殊幼兒(60) 2.8918 4.5721 8.805 4.5012 2.004 4.2360 一般幼兒(60) .6718 2.0020 6.676 2.3312 1.254 2.0860 邊緣平均數 1.7836 3.3241 7.6411 3.4224 1.638 3.16

註:括號內為人數

表4-20 不同年資教師主動行為事後比較摘要表

(I) 教師年資 (J) 教師年資 平均數差異 (I-J) 標準誤 顯著性

1-5年 5.86(*) 1.412 .003 11-15年

20年以上 6.01(*) 1.904 .047

*P<.05

為了解幼教資歷對教師主動行為的影響,以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教 師對不同發展幼兒之主動行為表現的差異。由表4-19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中可得知:教師的主動行為在教師年資與的幼兒發展狀態上沒有交互作用(F

=.084,P>0.5)。但在不同發展狀態(F=4.645,P<.05)和不同教師年資(F

=4.734,P<.01)兩個變項之下,教師主動行為表現都有顯著差異。

在教師年資方面經事後比較發現(表4-20):教師主動行為平均數差異在 年資11-15年與20年以上對比以及年資11-15年與1-5年對比,均達到顯著水準

(P=.003<.01)、(P=.047<.05)。由邊緣平均數可知教師年資在11-15年(M

=7.64)比20年以上(M=1.63)顯著的表現更多的主動行為;在年資11-15 年(M=7.64)與1-5年(M=1.78)兩組的比較下,11-15年資教師比年資1-5 年教師有更多主動行為。顯示出教師在年資最高與最低兩端表現較少的主動 行為,年資11-15年教師對幼兒有較多的主動行為。

在發展幼兒變項方面由邊緣平均數比較發現,教師對特殊幼兒的主動行 為(M=4.23)顯著高於對一般幼兒的主動行為(M=2.08)。

(二)教師年齡對教師主動行為的影響

教師對全體幼兒的主動行為次數為(表4-21):20~25歲教師平均1.00次;

26~30歲教師平均為2.23次;31~35歲教師平均為4.19次;36~40歲教師平均為 4.00次;41~45歲教師平均為2.64次;46~50歲教師平均為3.50次;50歲以上教 師平均為1.63次。教師對特殊幼兒主動平均為4.23次,20~25歲教師平均0次;

26~30歲教師平均為3.50次;31~35歲教師平均為6.25次;36~40歲教師平均為 4.50次;41~45歲教師平均為2.17次;46~50歲教師平均為4.25次;50歲以上教 師平均為2.00次。教師對一般幼兒主動平均為2.08次,20~25歲教師平均1次;

26~30歲教師平均為.88次;31~35歲教師平均為2.13次;36~40歲教師平均為3.56 次;41~45歲教師平均為3.20次;46~50歲教師平均為2.75次;50歲以上教師平 均為1.25次。

表4-21 不同年齡教師主動行為平均數摘要表

20-25歲 26-30歲 31-35歲 36-40歲 41-45歲 46-50歲 50歲以上 邊緣平均數 年齡

幼兒組別 M M M M M M M M

特殊幼兒(60) 0(0) 3.50(18) 6.25(16) 4.50(8) 2.17(6) 4.25(8) 2.00(4) 4.23 一般幼兒(60) 1.00(1) .88(17) 2.13(16) 3.56(9) 3.20(5) 2.75(8) 1.25(4) 2.08 邊緣平均數 1.00(1) 2.23(35) 4.19(32) 4.00(17) 2.64(11) 3.50(16) 1.63(8)

註:括號內為人數

為了解教師不同年齡對教師主動行為的影響,研究將此七個年齡層以二 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教師對不同發展幼兒之主動行為,以了解教師在不同 變項中主動行為表現的差異。由表4-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中可得知:教師 的主動行為在教師年齡與幼兒發展狀態上並沒有交互作用(F=.778,P>

0.5)。在幼兒發展狀態(F=2.671,P>0.5)及教師年齡(F=.935,P>0.5)

兩變項之教師主動行為表現亦無顯著差異。表示在嚴謹的統計控制下,不同

兩變項之教師主動行為表現亦無顯著差異。表示在嚴謹的統計控制下,不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