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95.7%)次之,後面依序為公車(94.4%)、電梯(90.9%)、步行(87.5%)、

私家車(85.7%),最末者為搭乘機車(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0

檢閱訪談資料如下:

「上了車我都會看一下時間,不論捷運或計程車,要預估抵達目的地的時間」、

「走去捷運站或是在走去招計程車的時候」

(對象一,訪談內容摘錄)

「我會把手機放在口袋,因為我走路的時候隨時想看就看」、「走到捷運站的路非 常熟悉我每天都在走,邊走邊看很 OK。除非手上拿很多東西」、「跟男友冷戰,

我就是想讓他知道我不想理他,所以我在車上都看手機、不講話」、「如果是跟同 事們坐計程車出去的時候啊,如果後座三個人彼此不熟的話,就一定是拿手機出 來看」

(對象二,訪談內容摘錄)

「出門要搭公車就先看『轉乘通』,因為要看公車什麼時候來」、「在公車上就一直 看啊」、「走路的時候也會看,等紅綠燈的時候也是」、「搭電梯的時候也會看」、

「覺得危險,坐機車看手機危險啊,手都是抱緊的狀態,沒有手看手機」

(對象三,訪談內容摘錄)

「坐捷運的時候是一樣要看的,而且會看很久,不然也太無聊了」、「我平常走路 我不看的,只是中午跟同事說一下要去吃什麼,很快就收起了」

(對象四,訪談內容摘錄)

「老公車上可以一邊講話一邊看」、「有時候在車上小朋友會想要玩手機就跟他一 起看」、「走去牽車的路上就趕快查一下哪裡有 brunch 可以吃」、「就坐捷運、坐 車的時候看一下手機,收收 e-mail、玩一下遊戲」

(對象五,訪談內容摘錄)

「無聊只好看手機,打發時間」、「剛離開公司走出來時我會看一下有沒有訊息,

然後也把訊息整理一下」、「那天下雨手上拿雨傘就沒有想看手機」、「騎車不能 看」

(對象六,訪談內容摘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1

如果將行動方式大致分為三類:「搭乘交通工具」、「步行」、「搭乘電梯」。「搭 乘電梯」的觀看頻率為 90.9%,略高於其他二種行動方式,但綜合來說,研究對 象於三種方式中觀看手機的頻率均高,差距不大。

觀看時機 手機觀看頻率 搭乘交通工具 88.2%

步行 87.8%

搭乘電梯 90.9%

表格 12 搭乘交通工具/電梯/步行之觀看頻率

二、 交通工具與觀看頻率

加入交通工具分類後,八種交通方式之觀看頻率如下:

公車 捷運 私家車 計程車 火車 步行 電梯 機車 觀看頻率 94.4% 95.7% 85.7% 100% 100% 87.5% 90.9% 0%

表格 13 不同交通工具之觀看頻率

當中,觀看頻率超過 90%以上的行動方式主要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火車、

公車、捷運),以及計程車和電梯;而步行的 88%及私家車的 86%雖低於上述交 通方式,但其頻率也與平均值 86.9%相近。

(一) 搭乘「機車」的觀看頻率

相較於其他交通工具的高觀看頻率,「搭乘機車」的觀看頻率卻為 0%。參考 研究對象六具有四次搭乘機車均未觀看的紀錄,其受訪時表示「騎車怎麼看手 機?騎車不能看」,表現出他對於搭乘機車時無法觀看手機的明確想法;而研究對 象三則是紀錄她在搭乘機車前、步行至機車停車位時,有觀看手機以確認目的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2

位置,以及確認出發時間,但搭乘機車的過程中並未觀看手機,「覺得危險,坐機 車看手機危險啊,手都是抱緊的狀態,沒有手看手機」,從研究對象三的回答內容 也可以聯想到,搭乘於機車後座的乘客,為保持平衡必需要抓住前方駕駛或後方 扶手,如還要一邊拿手機觀看則確實較困難。因此,從資料統計出為 0%的觀看 頻率結果,並比照訪談內容中的回應,均顯示出搭乘機車於行動情境上並不利於 手機觀看的進行,以及對於此觀看情境的限制,具有搭乘機車經驗之研究對象擁 有相近的共識。

(二) 搭乘「私家車」的觀看頻率

而所有「車型」交通工具(捷運、公車、火車、計程車、私家車)之中,觀 看頻率最低者為「私家車」(85.7%)。研究資料中,四位研究對象具有搭乘由親 友駕駛的「私家車」行動紀錄(駕駛為丈夫、公公、男友、母親或妹妹)。相較於 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時的觀看行為,搭乘「私家車」的觀看時間較短,觀看的 情境與內容較具互動性,包含與駕駛討論手機中的觀看內容,或因應與駕駛的對 話從而觀看手機;例如:研究對象一於假日搭乘母親的車,並無觀看手機、研究 對象三搭乘男友車時,一邊觀看手機,一邊與男友討論LINE 的訊息內容,再用手 機撥放歌曲、研究對象五則是在車上跟老公討論看電影,而拿起手機觀看電影時 刻表等。

而另一種狀況,則是讓搭乘「私家車」時的觀看時間變長。當想要跟同車親 友保持距離時,即可透過手機觀看來表達冷淡的態度,例如:研究對象二與男友 冷戰,在男友車上便刻意地一直觀看手機,來避開與男友互動,且意圖讓對方感 受到冷淡,「我就是想讓他知道我不想理他,所以我在車上都看手機、不講話」。

由上述資料分析可知,雖然搭乘「私家車」時的手機觀看頻率亦高,但因受 到與同車人互動的影響,在觀看時間長短、內容及動機方面,與其他車型交通方 式不盡相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3

三、 行動方式小結

研究資料所顯示的手機觀看行為,也呼應了「流動的藏私」的另一種行 為特徵,透過觀看手機來降低與環境的互動。除了讓觀看者實質上避開了與 人對話,而「觀看手機」的動作本身,在外顯性上也企圖要讓旁人意識到觀 看者的態度(例如不想說話)或情緒(例如不滿)。

研究對象「搭乘電梯」時的手機觀看頻率高達 90.9%,為所有行動方式 中觀看頻率最高。因即將或已經近距離地與人處於密閉狹小的電梯空間中,

一旦進入電梯裡在尚未抵達目地的樓層以前,視線無處可逃,為避免與半生 不熟的同事形成大眼瞪小眼的尷尬場面,拿出手機觀看的微小動作正好可化 解這短暫的窘境,且動作自然不刻意。也或者如研究對象二、四於訪談中都 提到的情境,與主管、同事共乘計程車時,為避免要刻意找話題聊天,倒不 如觀看手機,營造不需對話的氛圍,車內他人也比較不會主動攀談,表現出 沒有意願加入車內其他人的對話,即可將自己從環境中抽離出來,成功地降 低自己與旁人互動的必要性。

又或是研究對象二在研究資料中所呈現的情境,行動間刻意觀看手機是 為了要向男友表示「我在生氣」的不滿情緒,而這個手機觀看的動作,除實 質上作為與男友冷戰不交談的手段,也更是希望對方從外顯性的動作即能察 覺研究對象的情緒「表態」,不論實質上或動作的觀感上都達成與環境疏離 的目的,流動藏私所呈現出的文化特性,在本次研究資料中也獲得了相呼應 的結果。

另外,本節研究資料的另一發現,研究對象在搭乘「私家車」時的觀看 頻率、觀看時間、內容及動機與其他「大眾交通工具」不同,會因為私家車 的同車者多為親友,讓車上的觀看情境因為加入「與同車者的互動」,而延 伸影響了手機觀看的時間,以及觀看內容的選擇(例如查詢電影時刻表、挑 選音樂在車內播放),而這現象也又將呼應「公」、「私」界線模糊的另一 面,將於本章第四節與「觀看動機」共同討論。

度相近者進行歸納,例如:LINE、What’s App、Hangouts 等軟體功能大致相 同,僅差於軟體介面設計,則上開軟體即被歸於「即時通訊」。而 Chrome、

Safari 則分屬於 Android、Apple OS 之內建網頁瀏覽器,則二者即歸類於「網頁 瀏覽器」…等分類方式。而各類別中包含哪些內容、軟體,亦附於本段落表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