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行為理論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行為理論與相關研究

本節針對行為理論之相關文獻進行回顧,分為:一、行為的定義;二、

行為相關理論;三、樂活行為的衡量方法;四、樂活行為的相關研究。

一、行為的定義:

行為是指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動作、行動方式,以及面對環境與其他生物 體或物體時呈現的反應。行為可以是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可以是自願也可以 是非自願的。而且是受到內分泌系統與神經系統的控制。一般認為行為的複 雜度和生物體神經系統的複雜度有關。若生物體的神經系統越複雜,越有可 能學習新反應,調整其行為 (中文維基百科,2013)。

行為主義的創始人 Watson (1925) 強調刺激-反應之間的關係,透過客觀 的研究,能以術語來描述人類或動物的行為,而人類或動物的行為就能有效 的加以理解、預測和控制(李維譯,1998)。

張春興(1992)指出,行為一詞大致有四種不同的意涵:1.傳統的行為 論者將其界定為可以觀察、可以測量的外顯反應或活動,如:跑步、打球等;

至於內隱性的心理結構、意識歷程等均不被接受。2.新行為論者則將行為的 定義放寬,除了可觀察、可測量的外顯行為之外,也包含內隱的意識歷程。

3.認知論者將行為視為心理表徵的歷程,其所研究集中在注意、概念、訊息、

處理、記憶、問題索解、語言獲得等複雜的心理歷程;而對外顯的、可以觀 察測量的行為不太重視。4.綜合各家說法,一般而言,「行為」一詞的廣義用 法,包括內在的、外顯的、意識的與潛意識的一切活動,均屬於行為的範疇。

雖然行為在心理學上的廣義用法,包括內在的、外顯的、意識的與潛意 識的一切活動,但張世彗(2010)將行為一詞界定為:「內在意識活動與外顯 的活動,較不觸及內隱的潛意識活動。」

Skinner (1938) 對行為的定義為:「在一個參照系統中有機體或其部分的 活動,此參照系統由有機體所提供,或由各種外在物體或場域所提供。」其 中,有機體指的是有生命的個體(紐文英、鍾儀潔、陳佩玉、王慧婷、彭雅

真譯,2012)。有機體不能和環境分開,行為是有機體和環境之間的關係,行 為一定會以某種方式影響環境,因此,行為的測量方式是以它對環境影響的 程度來衡量。

綜上所述,「行為」一詞包括內在的(如:記憶、問題索解等)、外顯的

(如:跑步、游泳等)、意識的與潛意識的一切活動。而本研究所欲了解的是:

國小教師對樂活此一概念的認知與個人的背景,對樂活的相關行為與活動之 間的關係為何,趨向於張春興(1992)的看法。

二、行為相關理論:

Watson (1925) 認為,一切的行為,包括感情、情緒、思想等,都必須用 客觀的術語「刺激-反應」進行討論(李維譯,1998),茲將它的基本理論,

分述如下:

(一) 本能:

Watson 堅決否定本能的存在,他認為:人類行為中所有看似本能 的東西,實際上都是在社會中逐漸形成的制約反應;他把訓練和 學習看成理解人類行為發展的關鍵,是一位極端的環境主義者。

(二) 情緒:

Watson 認為,情緒是身體對特定刺激發出的反應而已。刺激可 以引起身體的內部變化和外顯反應;他相信人有三種基本情緒:

「恐懼」、「憤怒」、「愛」。並透過研究解釋「恐懼」的情緒是由於 高聲和突然失去某種支持所引起的;「憤怒」是由於身體的行動受 到阻礙所引起的;「愛」是透過身體撫摸、搖動和輕拍引起的。總 之,所有的情緒反應都是透過制約作用建立起來的。

(三) 思維:

Watson 主張的是「外周思維論」(peripheral thinking),反對「中樞 思維論」(central thinking) 的主張。他認為思維像所有人類機能作

用一般必須是某種感覺運動的行為。

張世彗(2010)指出支配或影響行為改變的因素有多,但可概括分為主 觀因素及客觀因素二種,主觀因素包含遺傳 (heredity) 、環境 (environment) 二個因素;而客觀因素包含成熟 (maturation) 、學習 (learning) 二個因素。

茲分別簡要介紹如下:

(一)遺傳和環境因素:

所謂遺傳是指個體在受精作用期間,由於父母的遺傳基因組合,在生命 一開始就決定的基本特徵,如體型、膚色、性別等,遺傳因素是個體無法改 變的。而根據研究發現兒童成長期間環境改變越大,對於兒童的成長加速越 多;尤其是家庭與學校對於學齡前兒童的整體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二)成熟和學習因素:

在個體發展的過程中,「成熟」和「學習」二個因素一直發生交互作用,

但此交互作用會隨個體成長程度而改變。一般而言,屬於人類基本動作的

(如:站立、走路等)會受到成熟的支配;而特殊的、複雜的行為(如:語 言、文字等)則會受到學習因素所支配。

行為科學家們認為,人類的行為是由動機所支配的,只有激起人類的內 在動機,才能使他自覺的努力去完成預定的目標,動機愈強烈,積極性愈高,

努力的程度也就愈高,預定目標也就完成的愈好。而動機是由需要所支配的,

因此,需要、動機、行為、目標,這四者的關係可以用下圖(圖 2-2)來表 示,王加微(1990):

圖 2-2 人類行為的心理過程圖

※資料來源:王加微(1990)。行為科學(頁 26)。臺北市: 五南。

要 動

機 行

為 目

綜上所論,環境以及學習是影響行為的二個因素,透過學習會產生不同 的需要,需要會引起動機,因而產生不同的行為,在本研究中,除了教師個 人的背景變項之外,尚須探討參與變項中,教師參與樂活相關活動次數、參 與永續活動次數、參與環保義工性質活動次數,對樂活行為的影響。

三、樂活行為的衡量方法:

Ray 與 Anderson (1998) 在長期觀察美國社會後,整理出一些文化創意 人的核心概念,於「文化創意人:5000 萬人如何改變世界」(陳敬旻、趙亭 姝譯,2008)一書中,提出了一個檢核的方式,如表 2-7 所列,在這個表中 條列出 18 個項目,讀者所認同的項目越多,其核心思想越接近文化創意人。

表 2-7

文化創意人自我檢測表

文化創意人自我檢測項目 1.熱愛自然,對自然遭受破壞深表關切。

2.會留意整個地球的問題,希望看到更多人採取行動抑制經濟成長。

3.為了保護地球暖化,願意多付稅金或購買價格較昂貴的商品。

4.認為擴展各種關係,培養人際關係也很重要。

5.樂於幫助別人,認為找出別人的特質也很重要。

6.願意參加自願服務的工作。

7.關心自我心靈的發展。

8.認為政治與宗教不應該混為一談,但是會在以後的生活中更重視精神層次 或宗教層面。

9.認為應該要注重職場上的兩性平等,使更多女性領導人能夠進入職場或政 治領域。

10.關心世界上的的各種問題,例如:女性、兒童受虐及暴力等議題。

11.認為施政方針或政府財政支出的重點應該擺在兒童教育與福利上,提供社 區再造的機會,創造永續的地球環境。

(續下頁)

文化創意人自我檢測項目

12.不滿意現今政治制度是以保守派和進步派為兩大主軸的,希望能找到中間 派之外的新路線。

13.對未來抱持比較樂觀的看法,不相信媒體所傳播的悲觀的論調或憤世嫉俗 的想法。

14.希望能親身投入創造較好的生活方式。

15.擔心企業會以利益為前提,破壞自然環境或剝削開發中國家。

16.能夠控制自我開銷,不隨便浪費。

17.不喜歡重視功利、擁有奢侈品,強調奢華的現代文化。

18.樂於嘗試異國風情與文化,也喜歡體驗、學習與自己不同的生活型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引自陳敬旻、趙亭姝譯(2008)。文化創意人:5000 萬人如何改 變世界。台北市:相映文化。

井手敏和在「元氣樂活」一書中(拉拉譯,2008),也提出了一個自我檢 測表,在下面的檢測表中,符合的項目越多,越接近樂活一族。

表 2-8

LOHAS 自我檢測表

LOHAS 自我檢測項目 1.會選擇購買較貴、但對於身體健康有益的有機食材。

2.會購買標榜環保、省電的商品。

3.有服用健康食品及營養補給品的習慣。

4.對中醫、替代醫療、抗老化有興趣。

5.下一輛想買的車是標榜節能減碳的車子/目前開的是標榜節能減碳的車子。

6.想住在綠建築裡。

7.有在練瑜珈、氣功、太極拳、皮拉提斯等。

8.喜歡追求自我成長,會閱讀自我啟發性的書籍、參加讀書會等。

9.會參加志工或 NPO 的活動。

(續下頁)

LOHAS 自我檢測項目 10.常常聽療癒性或治療性的音樂。

11.喜歡穿著有機棉等講究天然素材的衣物。

12.對標榜公平交易的商品有興趣,也會購買這類商品。

13.喜歡以天然素材為基底的化妝品。

14.對環保型基金 (eco-fund) 或 SRI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 有興 趣。

15.會參加環境生態之旅。

16.平時會適當的紓解壓力,注意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

17.喜歡蒔花弄草。

18.會以騎腳踏車的方式上班/上課。

19.平時會積極地進行節能減碳活動。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引自拉拉譯(2008)。元氣樂活。台北市:聯經。

2008 年康健雜誌進行樂活企業大調查,其中,以政策管理、身心理的健 康計劃、工作環境及環保樂活四大面向,作為評分的標準。褚士瑩(2008)

則提出 20 項個人的樂活體檢表,包括:1.發揮 LOHAS 裡永遠被忽略的「永 續」精神;2.迎接天然能源快速減少的新世紀;3.永續的居家生活;4.重新建 立清潔觀念;5.選擇樂活的食物;6.了解我們喝的水等等,用來作為對自己的 提醒,希望每一天多樂活一點,成為一個更有機的人。

王再登(2009)在「樂活量表之建構研究」中, 則以「永續環境」、「健 康飲食」、「社會責任」、「自我啟發」、「環保生活」、「生活樣態」等六個構面,

來檢測台灣一般民眾的樂活觀念與行為。

如何將科學家有興趣的問題,以量化的方式來處理,如何將蒐集到的資 料,以數字加以計算、轉換,呈現出最客觀的解釋,是研究者亟欲解決的問 題,因此發展出各種不同的量表,讓研究者更能精確的掌握各項指標間的強 度。Earl Babbie 指出研究社會科學時,最常見到的有四種量表:1.鮑氏社會 距離量表;2.瑟氏量表;3.李克特量表;4.古特曼量表(劉鶴群、林秀雲、陳

如何將科學家有興趣的問題,以量化的方式來處理,如何將蒐集到的資 料,以數字加以計算、轉換,呈現出最客觀的解釋,是研究者亟欲解決的問 題,因此發展出各種不同的量表,讓研究者更能精確的掌握各項指標間的強 度。Earl Babbie 指出研究社會科學時,最常見到的有四種量表:1.鮑氏社會 距離量表;2.瑟氏量表;3.李克特量表;4.古特曼量表(劉鶴群、林秀雲、陳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