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行銷與學校行銷

行銷概念始於商業活動,由於成功的工商管理、活絡的經濟交流,致使在社 會多元交互影響中,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隨之改變,消費者意識也隨之受到倡導並 抬頭,消費者對產品品質與服務的要求更為嚴苛,使得消費者滿意與否,成為企 業體經營管理的重要指標。隨著時代進步與社會型態改變,學校也由以前學校本 位的封閉性組織,轉而以學生為主體的開放性與互動性組織。學校不只是具傳 道、授業、解惑的功能,學校良好的服務品質及優質的形象,隨著行銷的推展與 社區的交流活動,導致學校組織的行銷策略成為不可忽略的重要課題。

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知識經濟與管理科學的進步,促使關心教育人士開 始重視教育品質的提升。學校將其辦學的特色,透過行銷的交換過程以滿足需要 的人類活動,做好樹人工作,並將優質的產品行銷出去,滿足學生及家長需求,

使社會大眾瞭解學校運作成果,建立良好公共關係,並願意主動提供服務與資 源。因此,教育人員應有行銷理念,並善用行銷策略來提昇學校效能,以達成教 育目標。

本研究主要在建構學校行銷指標與權重體系分析,以為學校辦學暨推動學 校行銷之參考。本節共分為行銷的觀念與思潮演進、學校行銷的基本觀念、學校 行銷的意涵與功能、學校行銷策略的運用、與學校的困境五大部分,茲分述說明 如下:

14

一、行銷的觀念與思潮演進

行銷是透過交換過程以滿足需要的人類活動。本節為進一步了解行銷的相關 觀念,將對行銷的緣起與意涵及行銷的形式做深入探討,並對行銷思潮的演進深 入了解。

(一)行銷的緣起與意涵

「行銷」(marketing)早期稱為市場學、銷售學與營銷學(黃俊英,2003;

黃義良,2004),它是從市場與經濟的觀點逐步發展而出,進而廣泛地被企業組 織及商務機構探究與應用,此市場交易觀念的引入而延伸出行銷的觀念。由於行 銷是市場交易的過程,但隨著時間的發展,使行銷不再侷限於商品的交易,不再 是純以營利為目的,而是以滿足顧客的需求與慾念上,是一種價值交換的管理過 程(Kolter & Levy,1969)。本節先就行銷的緣起做一探討,然後將行銷觀念導 入其定義以釐清行銷之意涵。

1.行銷緣起

人類社會的行銷活動源自於人類對物品交換的行為。交換不但促進了人類的 分工合作,也對人類生產方式和組織結構產生改變,進而導致了行銷活動,以下 就交換行為的起源說明行銷活動的產生。

(1)交換是行銷的起源

人類的生活原本是自給自足,自己製造所需消費的物品。其後,人類 學會了以物易物的方式來換取自己的所需物品,以滿足各自的需求與慾 望。然而,由於從事以物易物的人越來越多後,便開始思考如何促銷自己 的物品,而形成有組織的群體,進而著眼於如何有效地滿足顧客的需要,

創造最大的顧客價值(黃俊英,2007)。於是人類的行銷活動愈趨頻繁,

交換遂成為行銷的起源。

(2)交換是行銷的方式

15

交換是以物易物的方式來滿足各自的需求與慾望。就個人角度而言,

以金錢換取受教育的機會,以車資換取交通的服務,以金錢向房東租屋,

以勞務代替租金和房東交換租屋等;就組織面向而言,學校提供教育機會 來服務學生,政府提供諮詢服務為民眾解惑,社團舉辦各類活動以博取民 眾認同,企業提供貨品及服務的銷售以吸引消費者的購買。因此,不論是 個人、學校、社團、企業、政府等在我們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在進行交易的 行為,以各種不同的交換方式完成行銷的活動。

(3)交換是行銷的核心理念

行銷不主張自行生產所需的一切產品和服務,更不主張用乞討、偷竊 和搶奪的方法來取得所需的產品和服務,行銷主張利用交換各取所需。而 交換是一種創造價值的過程,交換通常能創造雙贏,增進交換雙方的價 值。因此,交換是行銷的核心理念(黃俊英,2007)。

(4)進行交換所必須的要件

Kolter(2003)認為交換是人類社會中的重要現象與活動,然而交換的 發生必須符合下列四項要件:

ㄅ、參與者必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群體或組織;

ㄆ、交換的一方必須擁有對方所希望擁有的某種有價值的東西;

ㄇ、交換一方必須放棄這個有價值的東西,以換取對方所擁有的有價值 的東西,其行銷交易的目標在於所獲得的報酬高於所付出的代價;

ㄈ、交換的雙方必須能夠相互溝通,並提供有價值的東西。

黃俊英(2007)認為交換界定了行銷的基本觀念,任何交換的發生都必 須具備下列五個條件:

ㄅ、至少要有兩方當事人。

ㄆ、每一方都擁有對方可能認為有價值的東西。

ㄇ、每一方都具有與對方溝通及運送東西給對方的能力。

16

ㄈ、每一方都可以自由的接受或拒絕對方提供的東西。

ㄉ、每一方都相信與對方交易是適當的或值得的。

由上可知,交換是雙方都認為合乎自己所欲,而在值得交換的條件下所進 行的活動,至於交換是否真會發生,則要看交換的條件是否能使雙方的情況都 較交換以前為佳而定(黃俊英,2007)。因此,交換是創造雙贏的價值過程

2.行銷的意涵

「行銷」一詞源自英文marketing 語譯而來,其意是「市場的交易」。此行 銷乃是市場進行交易的過程,而行銷最終的目的乃是滿足市場中消費者的需求與 慾望。一般而言,狹義的行銷解釋為交易(transaction),指的是營利組之間的利 益交換,猶如公司銷售產品給顧客,顧客則付相當的費用給公司,此乃利益的交 換行為。但就廣義的行銷即為交換(exchange),除了營利組織的利益交換外,

更包含非營利組織之間的交換,諸如學校與學校之間的交換合作。但由於對行銷 的界定,隨著行銷概念的發展,而各有不同的定義。研究者從文獻資料彙整中,

依其中外各研究者對行銷所下的定義,以功能性分類可歸納如下表 2-1:

表 2-1

國內外研究者依功能區分對行銷所提出的定義彙整 區分 研究提出者 行銷定義

行 Kotler and Fox 行銷是周密而有系統地闡述所設計方案分析、計畫、執行和控制 , (1994) 旨在對一個目標市場引起價值性的自願交換使達到組織的目標。

銷 鄭勵君 徹底理解顧客,徹底認識顧客,因而使產品或服務能夠契合顧客的需 (1998) 求,而能不自推自銷,它是一種人性的活動,經由交換的程序,以指向

人性需要與慾望的滿足為目的。

目 林慶川 行銷是經由策略管理將有形或無形的價值性產品、服務或理念,在動

(2002) 態環境系統下,透過一系列策 略規劃與整合性戰略組合進行價值交換 的 的歷程,以促使達到個人或組織的目標使命。

行 Mc Carthy 行銷是 product(產品)、price(價格)、place(通路)、promotion 銷 (1981) (促銷)的組合,簡稱 4P。

策 Kotler 行銷是一種分析、計畫、執行和控制,使現有顧客和企業組織之間進 (1982) 行自然的交易行動,以滿足其所需。

(續)

17

區分 研究提出者 定義

榮泰生 透過產品和服務,以概念的創造方式進行配銷、促銷及定價活動,其 (1997) 所涉及的是在動態環境下,加速進行令人滿意的交易活動。

組 許詩旺 認為在動態的環境中,引導商品及服務的流動,為滿足目標市場需要 (2002) 與慾望。並透過方案、產品、人員、推廣、形象和通路等策略,以達成 合 個人及組織命的歷程。

Kotler 行銷是一種社會過程,藉由此過程,使個人和群體可經由創造、提供 (2000) 並與他人自由交換有價值產品和服務,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和慾望。

Kotler& Armstrong 行銷是公司位顧客創造價值並建立堅強顧客關係的過程,用於從顧客 (2007) 那邊取得價值作為回報。

Kotler& Armstrong 企業創造價值給顧客並建立緊密顧客關係,以獲得顧客終生價值,作 行 (2010) 為回收的過程。

江語姍 依照分析、規劃、執行、控制的管理程式,來進行產品、定價、通路、

(2004) 推廣等策略,以滿足個人需求或達成組織目標的一種自願性交換過程。

銷 張瑛真 在動態的情境中,透過一系列的創造、定位、銷配(分配)及促銷(推 (2004) 廣)活動歷程,將以行的產品和無形的概念或服務轉移給消費者,以滿 足顧客需求,並達成個人和組織的使命為目標的過程。

黃義良 在認識與瞭解顧客後,經由策略性管理將有形與無形環的系統下,透過 (2004) 一系列的產品、形象推廣、價值與通路等整合性策略,以達個人或組織 過 目標的活動過程。

李春玲 考量消費者的需求,將商品或服務透過形象塑造、價格定位、通路鋪設、

(2006) 產品推廣等一系列整體性規劃,經由交換過程以滿足其需求,並 同時共創組織與社會利益的一種管理過程。

程 張逸民 公司為顧客創造價值與建立緊密的顧客關係,以掌握顧客回報價值的一 (2010) 個過程。

廖淑玲 企業創造顧客價值與關係的過程。

(2010)

行 黃俊英 指透過交換過程,以滿足需要的一種人類的活動。

(2004)

銷 蔡明芬 在動態環境系統中,經由分析、計劃、執行和控制的過程,以消費者為 (2007) 導向,執行一系列策略規劃與策略組合,便利、加速交易行為的活動。

活 美國行銷協會 行銷就是創造、溝通、傳遞與交換對消費者、客戶、合作夥伴與整體社 (2008) 會有價值的活動、架構與流程。

陳坤平 內部行銷是採取行銷概念以管理組織內的各種交換關係所涉及的活

(2008) 動。

動 顏和正 行銷3.0:從需要到渴望中,企業與消費者的心靈共鳴,其三個基礎:

(2011) 參與式的協同行銷、文化內涵的傳遞以及創意性的思考。

(2011) 參與式的協同行銷、文化內涵的傳遞以及創意性的思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