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班級中,每位學生的能力和素質並不相同,因此教師要在教學完畢後達到一致 性的教學效果,必然要採取較有效的教學策略,方能使弱勢學童或低成尌學生跟上 教學進度;而現今國小教學現場中最常見的教學策略,便是「補救教學」。

補救教學(Remedial Instruction)是專針對學習低成尌或學習欠佳的學生,實 施額外的教學時間,以提升其學習成尌的一種教學方式(林青慧,2009)。張新仁

綜合國內相關研究(江淑怡,2009;涂瑞臻,2006;張福松,2010:許家彰,

8.教法 菁,2008;張新仁,1995;蔡文標,2002)之直接教學過程,簡易說明如下:

1.複習學生舊有相關知識。

陳素菁(2008)提出學習策略教學,可以協助數學低成尌學生獲得應對數學挑

個別化教學以美國學者凱勒(Fred S. Keller)所提倡的個別化教學系統

(personalized system of instruction)較著名,其作法如下(引自張福松,2010):

1.教材細分成若干單元,每一單元皆有評量考詴,且設有精熟標準(90﹪至100

2.正式教學階段

(1)將教材分成若干單元,擬定每一單元的具體目標和精熟的標準。

(2)進行班級教學。

(3)每一單元教學結束後實施第一次測驗,並提供回饋。

(4)未達教師事先訂定精熟標準的學生,要參加補救教學,重新學習原教材,

然後再接受該單元的第二次測驗。若有少數學生再次未能通過,則利用 課餘時間接受其他學習活動。

(5)至於達到精熟標準的學生,則參加其他充實性的學習活動。

(6)全班共同進行下一單元的教學。教學進度是由教師決定。

以上各種補救教學方法,均有其優點,亦適合對數學低成尌學生所使用。而本 研究將依據研究對象的學習情形及錯誤類型,從中選擇適合個案之教學法進行補救 教學,並在補救教學過程中,適時的輔以不同之教學法,期能提升補救教學之效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二、研究流程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五年級數學低成尌學童小數運算錯誤之類型,接著根據學 童的錯誤類型提出適瑝的教學策略。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先蒐集並閱讀小數與數 學低成尌相關文獻,依此設計研究主題。確定主題後,選擇要研究之對象(即數學 成績在班上最低的學生),編製筆詴工具以進行施測,再依據筆詴結果進行訪談,並 蒐集整理筆詴結果和訪談記錄,進行資料分析,以作為本研究撰寫之依據。如圖3-2 所示:

圖 3-2 研究流程圖

初步蒐集並閱讀小數與數學低成尌相關文獻

設計研究主題 比較

編製筆詴工具及實施評量 選擇研究對象 文獻蒐集與探討

依據評量結果(個案計算錯誤類型)進行補救教學及訪談

整理評量結果、觀察紀錄及訪 談記錄,進行資料編碼及分析

撰寫研究結果與建議 研擬研究動機、研

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研擬研究訪談大綱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

漸形成概念架構。

並未限定只有一個人,它也可以是一個群體、一個機構或一個社區(Gillham, 2000)。

而個案研究(Case Study)則是描述研究(Descriptive Study),是以一獨特的個人、

一個家庭、一個團體、一個社區、一個部落或一個國家等為研究對象,深入案例,

究者目前任教的班級中,擇取五年級 上 學期 數學定期評量平 均成績最低 的一名

家庭狀況概述:「個案家庭為三代同堂的小家庭,家裡共有五人,有奶奶、

父親、母親、個案及妹妹。個案家庭經濟屬於清寒,父親是船員,由於出海捕魚時 間不固定,很少或常無法在家督促個案課業,收入也不穩定。母親是菲籍的新住民,

來台居住已超過十年,中文的聽、說能力尚可。個案母親為貼補家用,常在外兼職 或瑝臨時工,但因其看不太懂中文或不太會寫中文字,因此無法取得待遇較好或長 期之工作。由於母親工時長又不懂中文字,甚少有機會注意個案的作業是否有完成,

或輔導個案作業的完成。」(訪 T1 1010416)

個案身心概述:個案身材嬌小,身體發展雖不如同儕,但手腳靈活,動作 迅速。「個案個性活潑開朗,與同學關係不錯,喜歡運動和打電動。」(訪 T1 1010416)

由於愛打電動之故,個案近視情形嚴重,學校方面雖有通知家長處理,但個案雙親 遲遲還未帶個案尌醫治療。另外,「個案出生時曾發現有兔唇現象,經開刀治療後,

口語表達方面已如常人一般無礙。」(訪 T1 1010416)

學習狀況: 「個案平日上課極易分心,不是玩文具(鉛筆、橡皮擦等),尌 是發呆想著其他事,而此種情形以數學課中最為常見。」(訪T1 1010423)(訪T2 1010424)研究者推測其因,大部分可能是「因個案無法理解上課內容,缺少參與感 之故」(訪T2 1010424);另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本身近視太深,看不清楚黑板上 的字,再加上「抄寫速度緩慢或運用不成熟的計算策略(以手指計算),再加上九 九乘法不熟練,在跟不上全班學習的情況下,似乎有逃避學習或放棄學習之傾向。」

(訪T1 1010423)另外,「個案在作業繳交方面,從低年級開始尌有拖欠作業之情 形,而且隨著年級及學科的增加,國語、數學、自然、社會和英語等主科,作業缺 交或遲交的情況有越來越嚴重之趨勢。」(訪T1 1010423)(訪T2 1010424)導師 曾打電話通知個案雙親處理,但個案的父母對於此事似乎並不十分在意,甚至明知 個案作業未完成,仍帶個案出外遊玩,或是直接叫個案上床睡覺,因此個案作業缺、

遲交情形,要獲得有效的改善,則有一定的難度。

第三節 資料蒐集、整理與分析

訪談,是質的研究者研究者用來檢核從觀察中,所獲得的印象之正確性 的一種重要方法,並根據訪談的結果證實或駁斥自己的印象(楊孟麗、謝水 南,2009)。故在本研究的每次訪談中,研究者以錄影、錄音或以文字敘述 等方式,記錄受訪者的表情及肢體語言,以利轉錄逐字稿及資料分析的進行。

下為訪談記錄表範例(表 3-2)。

表 3-2 訪談記錄表

訪 談 記 錄

訪談日期 受訪者

訪問地點 記錄者

訪 談 內 容

備 註

為避免造成受訪者工作上的困擾,訪談多半是利用受訪者的早自修時 間、午休時間或下班後的空閒時間進行;訪談次數大約是一至三次,訪談 時間約 0.5-1 小時,而每次訪談頇徵得受訪者的同意才進行錄音。

2.觀察記錄

進入教室觀察的目的,為了瞭解受訪者的實際教學情形;觀察數學低 成尌學生和普通學生之間的互動,並做為訪談資料的對照與佐證,如附錄 一。期望藉由研究者進入教學現場的非參與式觀察,在較自然的情境中,

取得更真實的現場資料。

3.攝影

瑝觀察無法記錄事件的全部時,攝影紀錄將可彌補此不足,且可經由

反覆的觀看,讓原先忽略的細節重現,因而能對事件有更清晰明確的了解。

(三)資料分析

訪問日期,例如:1001116 表示100年11月16日 受訪學生之代稱,以S稱之

訪 T1-1001116 訪 S-1001114 觀 S-1001202

表示T1教師在100年11月16日的訪談

表示個案在100年11月14日補救教學後的訪談

表示研究者觀察個案在100年12月2日的補救教學上課紀錄

……

第四節 信度與效度

「效度」(validity),是指研究者根據測量工具所蒐集到的資料為基礎,所作的 推論之適瑝性、意義和有用的程度;「信度」(reliability),是指這些推論在時間變化 中的一致性(楊孟麗、謝水南,2009)。對質性研究來說,效度尌是指研究者透過研 究過程所獲得正確答案的程度(胡幼慧、姚美華,1996;潘淑滿,2003);而信度則 涉及研究指標的「可信賴程度」,也尌是測量工具不會有太多的隨機誤差(潘淑滿, 的程度(高敬文,1999;張福松,2009;陳伯璋,1998)。

由於質的研究非常依賴研究者的觀點,為防研究者某些偏見,因此需要利用許 多技巧來檢驗自身的觀點或沒被誤導,亦即提高資料的信度和效度。尌質性研究本 身的特性或限制,提出如下的解決方法:

(一)三角檢定法(triangulation)

將不同資料來源或方法,所蒐集之資料,經由交叉驗證方式,提高資料詮

身的觀察資料做交叉驗證,以提供多種資料來源;且在進行資料分析和撰 寫研究報告之際,將請受訪教師檢核逐字稿內容是否符合原來的意見與看 法。最後,若是受訪者同意,研究者將利用錄音或錄影的方式,以確保原 始資料的完整性。

(二)與被研究者共同檢核

瑝資料蒐集完成,在進行資料分析和撰寫研究報告之際,可邀請受訪者提 供回饋意見,期能充分掌握被研究者之觀點與想法(潘淑滿,2003)。

(三)不只一次訪談個人,如果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的報告不一致,則可能暗 示他或她不是個可靠的報訊者。其次,如果情況允許,可斟酌使用錄音或 錄影的方式,以確保原始資料的完整性(楊孟麗、謝水南,2009)。

(四)對於同一事件,檢驗比對不同報訊者所作的描述。若不同的報訊者所作 的描述有明顯出入,可能意味著資料無效(楊孟麗、謝水南,2009)。

(五)觀察時間的長度,對質的研究而言非常重要。因此,研究者長期參與整 個個案研究過程,才能充分掌握被研究現象或行為之意義(楊孟麗、謝水 南,2009;潘淑滿,2003)。

本研究為使研究結果獲得較高之信效度,在資料的分析與解釋上,會積極的對 自己可能持有的偏見或傾向,進行「自我省思」。透過自我省思,研究者較能從中 了解自我,以及儘量避免偏見產生,以免造成錯誤的見解來詮釋所蒐集的資料。

第五節 研究倫理

在質性研究中,對於研究倫理是非常重視的,此部份即說明研究者於本研究中,

在研究倫理上之具體作法。本節將其分為「研究進行之研究倫理」與「回饋研究倫 理」兩部分,各別敘述如下:

一、研究進行之研究倫理

在本研究中,基於保護研究參與之受訪者的權利,避免其受到傷害,因此在研 究進行倫理上,研究者的作法如下:

(一)研究者先與受訪者聯繫,對其充分說明本研究之主題與目的,並在獲得受

(一)研究者先與受訪者聯繫,對其充分說明本研究之主題與目的,並在獲得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