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補救教學實施後結果與分析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補救教學實施後結果與分析

研究者在實施補救教學課程後施測後測卷,檢視低成就學生在補救 教學後,對代數部份的學習表現是否提升,表 4-4 中除前後測的達成率 外,還加入學習單的達成率,以分析學生在整個課程中的學習表現。

表 4-4 各組學生在前後測及學習單的達成率

達成 率 % A 組 B 組 C 組

學生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前測 81.25 81.25 81.25 78.13 68.75 68.63 43.75 37.5 21.8

學習單 82.14 85.7 89.28 73.33 73.33 76.67 83.33 63.87 50

後測 91.7 88.9 88.9 66.7 69.4 80.6 75 50 36.1

從上表來看,除S4之外,其他學生在後測的達成率比起前測皆有進 步,代表此次補救教學課程,確實有提升低成就學生代數部份數學學習 表現。大部分學生在補救教學當時所填寫之學習單的表現較優於後測,

這也符合當下記憶較延宕記憶深刻的理論。

83

84

一、以學生後測時分年細目中的答題情形來分析

研究者利用表 4-6 作分析,分析出學生在前後卷中各個分年細目的 進退步情形。

表 4-6 後測學生答題情形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達成

1-a-01 ◎ ◎ ◎ ◎ ◎ ◎ ◎ ◎ ◎ 100%

1-a-02 ◎ ◎ ◎ ◎ ○ ○ ○ ○ ◎ 78%

1-a-03 ◎ ◎ ○ ◎ ◎ ◎ ◎ ◎ ○ 89%

2-a-01 ◎ ◎ ◎ ◎ ◎ ◎ ○ ○ ○ 83%

2-a-02 ◎ ◎ ◎ ◎ ○ ◎ ◎ ◎ × 83%

2-a-03 ◎ ◎ ◎ ◎ ◎ ◎ ◎ × × 78%

2-a-04 ○ ◎ ◎ ○ ○ ◎ ◎ ○ ◎ 78%

3-a-01 ◎ ◎ ◎ ○ ◎ ◎ ◎ ○ × 78%

3-a-02 ◎ ◎ ◎ ◎ × ◎ ◎ ○ ◎ 83%

4-a-01 ◎ ○ ◎ ○ ○ ○ ○ ○ × 56%

4-a-02 ◎ ○ ◎ ○ ○ ○ ○ × ○ 56%

4-a-03 ◎ ○ ○ ○ ○ ◎ × ○ × 50%

4-a-04 ◎ ◎ ◎ ○ ○ ○ ◎ ○ ○ 72%

5-a-01 ◎ ○ ○ ○ ○ ○ ○ × × 44%

5-a-02 ◎ ◎ ◎ ○ ◎ ◎ ○ ◎ × 77%

5-a-03 ○ ◎ ◎ ○ ○ ◎ ○ ○ × 61%

5-a-04 ○ ◎ ○ ○ ◎ ○ ◎ ○ ○ 67%

5-a-05 ◎ ◎ ◎ × ◎ ○ ◎ × × 61%

附註: ◎ 表示「達 成 」以 1 分 計,○ 表 示「 部份 達 成 」以 0.5 分計,×表 示「未 達 成 」以 0 分計, 表示

較前 測 退步 的 分年 細 目, □ 表示 較 前測 進 步的 分 年細 目 。前 測 部分 沒 有 5-a-04、5-a-05 兩個分 年 細 目。

85

再從表4-6來分析,除去5-a-04、5-a-05兩個分年細目不計,學生在 補救教學前後測中的進步項目有46項,退步項目有19項,維持原本達成 的項目有79項,進步的項目高於退步項目,可見補救教學對於低成就學 生的代數學習有提升效果。在以各個分年細目在前後測中的個別達成率 做分析,如表4-7:

表4-7前後測各個分年細目的達成率

分年細目 前測達成率 後測達成率 進步+、退步-

1-a-01 100% 100% 0 1-a-02 83% 78% - 1-a-03 83% 89% + 2-a-01 55% 83% + 2-a-02 44% 83% + 2-a-03 89% 78% - 2-a-04 78% 78% 0 3-a-01 50% 78% + 3-a-02 67% 83% + 4-a-01 44% 56% + 4-a-02 22% 56% + 4-a-03 61% 50% - 4-a-04 56% 72% + 5-a-01 67% 44% - 5-a-02 61% 77% + 5-a-03 44% 61% +

5-a-04 67%

5-a-05 61%

86

以前後測中各個分年細目的進退步率來看,分年細目1-a-02與5-a-01 中「運用於簡化心算」的概念,學生無法提高答對率,他們仍是傾向於 使用自己較為熟悉的算法,而不願採用新的策略解題。從表4-6也發現,

這兩個部份是較多學生在後測時退步的分年細目,部分不願意依照題目 所要求的策略答題的學生,可能因為缺少在每次做題目時一次又一次的 熟練相關性質的內容與應用,小組討論過程中也沒有積極的思考其他的 解題方法或是學習他人的的解題經驗,以至於在補救教學課程的後測中 又出現與正常班級上課時的現象,也就是學習落後,甚至答題時直接放 棄了。

另外在4-a-03中「理解乘除互逆,運用於驗算和解題」的答對率低 落,學生的乘除互逆觀念一直無法運用於解題及驗算上,但在加減互逆 的解題及驗算方面(分年細目2-a-04)答對率較高,就如同陳嘉皇(2008)提 出,對於不同內容之等式兩邊同時解題情境的問題,學童在加、減法的 問題正確表現的比例較乘、除法的問題為佳。這也說明了為何學生的乘 除問題的解題答對率較加減問題的答對率還差。

而2-a-03的概念乘法交換律,因為後測題的問題為:「下面哪一個 答案是錯的?」,而答錯的S8選擇了正確的選項,所以這題應該是粗心 答錯,而非觀念不懂。

二、以學生後測時的解題情形來分析

研究者將在前測卷中學生易錯的部份,和後測卷中學生答題情形做 比較,觀察在補救教學的前後,學生的答題情形是否進步,藉以觀察學 生在代數部份數學學習的表現是否提升。

(一)概念理解方面

1.認識律則

1

)遞移律

87

在後測卷中,題目「有126、162、99三個數,要怎麼表示它們之間 的關係?」這題,只有S8選了答案○2 126>162>99,其他人都答對了,

詢問S8原因,他說看錯了,他看成126比162大。但在題目「155□129,

□裡要填什麼?」中,S7居然選答案○3 <,而S9選了答案○2 =,令人感 到訝異,口頭問他們兩個155和129哪個數字大,兩人都答155,但選答案 時卻答錯,應該也是粗心所致。

(2)先乘再除與先除再乘的結果相同

這個概念的題目,研究者連題目的數字都沒有改,與前測卷的題目 一字不漏的相同題目(48÷3×25的答案會和下列哪一個相同?)出現在 後測卷,答錯的B組三人通通選擇答案○1 48×3÷25,而S9選擇答案○248÷

3÷25,不過答對的人數從2人進步到5人,連S8都答對,令人欣慰。

(3)連除兩數相當於除以此兩數之積

在與前測卷完全相同的題目「48÷3÷2的答案會和下列哪一個相 同?」答錯的學生除了S5選擇答案○148×3÷2,其他四人都選擇答案○348

÷3×2。連在前測卷答對這題的S2和S8也答錯,問兩人原因,S8仍回答:

「不知道。」而S2回答:「我忘了要用括號。」

2.簡記公式

(1)簡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與周長公式

做前測卷時,還沒有教到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所以學生大都 以「長」、「寬」或「高」來亂答,而做後測卷時,學生更是出現「上 底」、「下底」、「對角線」或「對邊」等更多奇怪的答案。這題從3 人完全答對進步到4人完全答對。

(2)簡記簡單平面圖形的面積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這兩個分年細目在前測卷部份並沒有,是屬於五年級下學期的教學 範圍,因為是較新的教學內容,也讓他們在補救教學課程中親自拿著附 件講解說明,所以這兩個部份共七題,有S1、S2、S3、S5、S7五位學生 完全答對,比簡單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與周長公式」還多人

88

答對,除了S8和S9錯誤題數較高,S6小錯了一題,S4則錯了三題,可見 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記憶效果比強迫他們記憶要來的強。

(二)計算流暢方面

在後測卷中,整數四則運算部份仍採用五上課本第八單元的課本練 習題來做測試,相較於前測卷,學生在後測的答對率有進步,但答錯的 類型仍有相似之處。

1.計算錯誤、抄錯題目的數字

粗心計算錯誤或抄錯數字的情形在後測卷比較少,除了 S7 和 S9 是 這種錯誤類型之外,其他同學沒有這種錯誤。

S7 計算錯誤 S7 計算錯誤

S9 計算錯誤 S9 抄錯題目的數字

(後 010504)

2.仍不會「先算乘除,後作加減」的規則

經過補救教學,S4 雖然不像前測卷時誤解了「先算乘除,後作加減」

的規則而隨意搬動符號和數字,但他在後測卷中卻和 S9 一樣,仍使用

「由左至右」的算法。

89

S4 S9

(後 010504)

3.因為使用直式計算而混淆運算符號

這種情形似乎只發生在 S8 答題時,全體學生只有他和 S9 是使用直 式解題,S8 雖然知道「先算乘除,後作加減」的規則,但因為在直式過 程中無法逐一按照題意列出算式,所以導致他搞錯了運算符號,而答錯 題目。而且他在其他 5 題都答對,代表他的計算能力及概念應該是沒問 題,所以再訓練他一步一步列出算式,應該是提高他答對率的途徑。

S8 使用直式答錯的題目

S5 列橫式答對的題目 S6 列橫式答對的題目

(後 010504)

90

再以前後卷中,學生在 5-a-02 的答對題數來比較(如表 4-8),可 知學生對於整數四則運算的計算題還不能完全答對,但大部分的學生在 補救教學課程後,對於四則混合運算的規則及計算能力較有進步了。

表 4-8 前後測卷中,學生在 5-a-02 的答對題數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前測 卷 3 2 6 3 2 6 6 4 1

後測 卷 6 5 5 4 6 6 4.5 5 2

進退 步 + + - + + ○ - + +

S1 和 S5 兩位學生能運用補救教學過程中所學會的運算規則概念來 將式子作簡化,列出「較簡單的算式」,讓運算過程更簡單好算,也代 表此概念已在他們數學演算過程中成為一種屬於他們自己的能力(如下 圖)。也可以視為他們對自己較有信心,較為肯定自己的計算能力,所以 在答題過程也會認為自己較為有能力可以解出題目,較有動機去解題,

也不會因為怕犯錯只用最基本的解題方法,而是學會運用所學的概念。

(後 010504)

在此部分的後測部分比前測退步的學生只有 S3 和 S7,S7 的錯誤部 份都屬於「計算錯誤」,他在後測時的答題中因為四則計算錯誤而錯了 幾題,應屬粗心錯誤,而非不會。而 S3 則在「3900÷(39×5)」這題答錯(如

91

下圖),詢問他原因,原來他本想利用「較簡單的算法」,所以先算 3900

÷39 的部份,但他沒注意 39×5 的括號拆開後,應該要變為 3900÷39÷5 才對,所以解題錯誤。研究者請他先看清題目,詢問他如果不用「較簡 單的算法」,要先算什麼?請他先按照原來的式子作答,他也知道要先 算括號內的算式(39×5),詢問他為何這樣做出來的答案卻會和他用「較 簡單的算法」算出的答案不同?他無法說出原因。

S3 的錯誤

(後 010504) S2 則在某一題題目中(如下圖左)突然使用「由左至右」的算法,而 其他各題則採用「先乘除後加減」的正確算法,請他過來重做,想確定 他是「不會」還是「一時做錯」,他竟又寫出與原來相同的錯誤算法,

經過詢問,才知原來他對於此種題型有迷思,並不是只是單純的使用「由 左向右」的做法。詢問他原因,他說先做「238-98」再去除 7 比較簡單,

問他為什麼,卻又說不出來。要他先想想到底這個算式應該先做哪一個 部份?他說「98÷7」,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要先乘除後加減。」,

他才恍然大悟原來這種題型不是他所想的「簡單的算法」,應是他還仍 未了解算式的意義。後來研究者又再出了一題相同題型的題目給他,他 答對了。

92

S2 在後測的錯誤 相同題型題目的正確做法

(後 010504)

由此可見,S2 和 S3 在補救教學過程中學到了可以將複雜的數學式 子轉換成較簡單的算式,他們已經有「思考」的過程,而非只是單純的 計算,也算是補救教學過程中的收穫。但他們有時沒注意到括號去除掉 後,運算符號的改變,而造成解題的錯誤。

(三) 應用解題方面

1.運用分配律於簡化心算

經過補救教學課程,學生在概念題「136×52+364×52=

( + )×52」有七人答對,而在前測卷中答錯率很高的運用題

「算算看:35624×356+35624×644= 」也有五人答對,研究者又 加了一題運用題「利用分配律算算看:456×501=」,卻只有 S1 一人答 對,其他人就算題目要求用「分配律」,他們還是運用最簡單的「乘法」,

代表他們還是習慣運用最簡單熟悉的方式作答,很難改變他們的作答方 式。

93

S5

(後 010504)

2.列出及解釋算式填充題

除了 S8 和 S9,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列出正確的算式填充題,但還是 有列出算式填充題但不會計算的情形;對於解釋算式填充題的部份,大 多數學生也較能使用文字以外的符號或圖形來作答,代表學生已經能將

除了 S8 和 S9,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列出正確的算式填充題,但還是 有列出算式填充題但不會計算的情形;對於解釋算式填充題的部份,大 多數學生也較能使用文字以外的符號或圖形來作答,代表學生已經能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