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雙重救濟於經濟現實中的樣態

第二節 補貼的經濟效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圖 4-1、傾銷經濟效果120

第二節 補貼的經濟效果

經濟學家在分析補貼之福利效果時,是將補貼區分為以產品出口作為授予要 件的出口補貼,以及不以出口為要件、凡有產出即授予補貼的生產補貼等兩者分 別討論。再加上授予補貼國的經濟規模對於國際市場價格之影響力有所不同,又 分為大國模型與小國模型進行分析,兩者之差異在於小國所面對的國際市場需求 曲線為水平的、而大國所面對的需求曲線卻是傾鈄的。

第一項 出口補貼

小國的出口補貼情形可以圖 4-2 的模型加以說明121。該小國未與世界進行貿 易前,某項特定產品於其國內市場之供需曲線為 S 與 D,兩者之交叉點 A,即為 未與世界貿易前之供需均衡點(顯示在圖 4-2 的左側圖形)。一旦該小國就該產 品與世界進行自由貿易,並假設世界價格為 PW,則面對該世界價格,該小國就 該產品應會增加產量至 S1,但國內的需求量根據需求曲線 D 之斜度反會減少到 D1,而非原來貿易前均衡點 A 點所對應之數量軸(橫軸)位置;正因為國內需

120 Id. at 216.

121 Id. at 360-36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求量 D1小於供給量 S1,這部分的供給剩餘,即(S1-D1),自然會出口。再假設

(S1-D1)=X1,並將其與世界價格 PW之對應關係,以及該小國於出口價格高於 PW、及低於 PW時,應分別對應之出口數量連接,可繪出小國在自由貿易情形下 之出口供給曲線 X(顯示在圖 4-2 之右側圖形)。

一旦給予出口補貼,則會產生「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122,其數額將 等於圖 4-2 左側圖形中 b、d 兩塊色塊面積之總和。其推理過程如下:假設小國 給予廠商之出口補貼為每單位 s 元,意謂廠商每出口一單位,其收益將從 PW提 高至 PW+s,則國內同類產品價格亦將漲至 PW+s,因為若國內銷售價格低於 PW+s,

則廠商寧可出口以賺取出口補貼,獲得較高的收益,也不會以低於 PW+s 之價格 在國內銷售。若國內價格提升至 PW+s,按理國內消費者大可以選擇以世界價格 PW進口該產品,而不必付予國內廠商 PW+s 的價格,但現實上,消費者不會有這 樣的機會,因為會採取出口補貼政策鼓勵出口之政府,勢必不會希望本國消費者 以進口品替代國產品,故會設法抑制進口,最常見的手段就是對進口課徵關稅,

因此圖 4-2 模型合理假設該國政府針對該產品課徵等於出口補貼 s 之關稅,由這 種出口補貼加上進口關稅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國內消費者付出的價格與廠商收 到的價格都會上升到 PW+s。

國內價格上漲的結果,根據 S 供給曲線,會使得廠商之供給量由 S1增加到 S2,但根據國內需求線 D,國內之需求量卻因價格之高昂而自 D1下降至 D2。這 樣的結果,當然會使供給剩餘,由(S1-D1)提高至(S2-D2)。假設(S2-D2)=X2, 則該國出口量自 X1提高至 X2的情形可在圖 4-2 右側以兩種方式來顯示:一是從 價格軸(即縱軸)來觀察,即廠商的價格自 PW上升至 PW+s,故其供給數量根據 X 曲線之斜度應自 B 點對應之橫軸位置 X1提高至 C 點之對應橫軸位置 X2;不過 根據我們的前提,小國對世界價格不具影響力,因此國際市場上的售價不應會自 PW上升至 PW+s,在這種情形下,要使小國對國際市場之供給量自 X1提高至 X2, 則必須小國之供給曲線向下平移,平移量自縱軸看應等於出口補貼數額 s,亦即 每單位出口量的邊際成本會因出口補貼而降低 s 元,新的供給曲線 X-s 與世界價 格 PW的交叉點 C’所對應之數量軸位置即為 X2

122 無謂損失指因壟斷、關稅、配額、稅收或其他扭曲等因素,使生產者和消費者都得不到的部

分,使資源得不到最佳限度的分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4

上述出口補貼對該小國之福利影響則可說明如下:由於該國消費者對該產品 願意付的價格自 PW升至 PW+s,故消費者剩餘(consumer surplus)123將減少(a+b), 即需求曲線 D 下位於價格 PW、PW+s 之間的區塊;而生產者剩餘(producer surplus)

124則增加(a+b+c),即供給曲線 S 上位於 PW+s、PW兩價格間之區塊。至於對政 府而言,由於每單位出口將花費政府收益 s,出口數量既為 X2,則政府收益將因 此損失 X2乘上 s 之數額,此數額(X2‧s)即為 b、c、d 三區塊之總和:(b+c+d)。

再將上述消費者剩餘之損失(a+b)、生產者剩餘之增加(a+b+c),以及政府收益 之損失(b+c+d),三者合計,即可得到該出口補貼對該國福利所造成之淨損失(net loss):(b+d),又稱為「絕對損失或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表現在圖 4-2 右側的圖形中,即為 BC’C 三角形區塊。

圖 4-2 左側圖形中之小區塊 b 與 d,也可以用另一種方法來理解。區塊 d 代 表因為該補貼每多生產一單 位數量所增加之邊際成本,可解釋為生產損失

(production loss)或經濟之效率損失(efficiency loss);區塊 b 所代表的是消費 者因為價格自 PW漲至 PW+s,而不再消費 D1至 D2間之數量所造成之損失,可稱 之為「消費損失(consumption loss)」,而該出口國福利之絕對損失即為生產損失 與消費損失之總和。

123 消費者剩餘(consumer surplus)指消費者的願付價格高於市場售價,用以衡量消費者從購買

所感受到的額外利益。參見附圖一,MICHAEL PARKINET AL., ECONOMICS (6th ed. 2005).

附圖一; 附圖二

124 生產者剩餘(producer surplus)指廠商販售產品或服務的市價高於其最低意願販售價格,用

以衡量生產者所得到的額外利益。參見附圖二,MICHAEL PARKINET AL., ECONOMICS (6th ed. 20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圖 4-2、經濟小國出口補貼經濟效果125

給予出口補貼的若是對該產品之國際價格有影響力的大國,福利的絕對損失 情形又如何呢?由於大國有能力影響世界價格,故面對的國際市場需求曲線,不 似小國為水平,反而是向下傾斜,即圖 4-3 右側圖形中之 M126。假設該大國就 該產品與世界進行自由貿易之世界價格為 PW,根據圖 4-3 左側圖形之國內供給 曲線 S,則在該世界價格下,該大國產量為 S1,而根據國內需求曲線 D,於該價 格下,國內對該產品之需求僅為 D1,於是供給剩餘(S1-D1)便會出口,即等於 圖 4-3 右側圖形橫軸上之 X1數量,再將此大國在價格高於 PW或低於 PW時國內 之供給剩餘、即其得以出口之數量所產生之價量交叉點連接,即可得到右側圖形 中大國之出口供給線 X。

從圖 4-3 之右側圖形可以看到一旦大國給予廠商每單位 s 元之出口補貼,其 於國際市場的供給曲線將向右下移動,移動量自縱軸看應等於出口補貼數額 s,

亦即每單位出口量的邊際成本會因出口補貼而降低 s 元,新的供給曲線 X-s 與需 求曲線 M的交叉點於縱軸顯示新的世界價格,由補貼前的 PW下降至補貼後的 P*。由於廠商出口收益由 PW提升至 P*+s(顯示在圖 4-3 之左側圖形),則國內 同類產品價格亦將漲至 P*+s,因為若國內銷售價格低於 P*+s,則廠商寧可出口

125 ROBERT C.FEENSTRA & ALAN M.TAYLOR, supra note 117, at 361.

126 Id. at 363-36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以獲得較高的收益,也不會以低於 P*+s 之價格在國內銷售。國內價格上漲的結 果,根據供給曲線 S,會使得廠商之供給量由 S1增加到 S2,但根據國內需求線 D,

國內之需求量卻因漲價而自 D1下降至 D2,使供給剩餘由(S1-D1)提高至(S2-D2), 即對應至圖 4-3 右側圖形之橫軸 X2,亦為新的供給曲線 X-s 與需求曲線 M的交 叉點對應至橫軸的位置。

從圖 4-3 可得知:該大國消費者對該產品願意付的價格自 PW升至 P*+s,故 消費者剩餘將減少(a+b);而生產者剩餘則因廠商收益自 PW升至 P*+s 而增加

(a+b+c)。至於對政府而言,由於每單位出口將花費政府收益 s,出口數量既為 X2(S2-D2),則政府收益將因此損失 X2乘上 s 之數額,此數額(X2‧s)即為 b、

c、d、e 四區塊之總和:(b+c+d+e)。再將上述消費者剩餘之損失(a+b)、生產 者剩餘之增加(a+b+c),以及政府收益之損失(b+c+d+e),三者合計,即可得到 該出口補貼對該大國福利所造成之淨損失為:(b+d+e),出口國部分的無謂損失

(b+d)與前述小國給予出口補貼相同,在國際市場上表現在圖 4-3 右側的圖形 中,即為(f)區塊。然大國給予出口補貼還會造成額外的損失,即因世界價格 降低而對出口國造成的貿易條件(Terms of Trade)127損失(e)(顯示在圖 4-3 之 左側圖形)。此外,因世界價格由 PW降低為 P*,進口國的消費者剩餘增加(e’),

為國際市場的需求曲線 M下位於價格 PW、P*之間的區塊,然因進口國的獲得

(e’)並未全數抵銷出口國的損失( b+d+e),是以全球額外的無謂損失為

(b+d=f)。

127 貿易條件是用以衡量一定期間內一國出口相對於進口的盈利能力和貿易利益的指標,指一國

每出口一單位產品可獲得多少單位的進口產品,也就是該國出口產品相對於進口產品的相對價格。

貿易條件降低意指該國出口收益減少或者進口成本增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7

圖 4-3、經濟大國出口補貼經濟效果128

第二項 生產補貼

授予生產補貼之情形就與上述出口補貼不盡相同,主要在於政府授予補貼既 不以出口為要件,則廠商即使供給國內需求同樣可獲得補貼,於是國內消費者就 不需像在出口補貼的情形,多付等同出口補貼的金額才可獲得供給,國內價格既 未因此升高,國內需求量也就不致減少。此可由圖 4-4 生產補貼模型來說明129

由圖 4-4 可清楚看出假設小國給予廠商之生產補貼為每單位 s 元,由於廠商 每生產一單位,其收益將從 PW提高至 PW+s,故其國內供給量將由 S1增加到 S2, 但國內同類產品價格卻不會因此而變動,因為生產補貼不以該產品在國內銷售或 出口作為授予要件,廠商仍以世界價格在國內銷售,因此國內之需求量不變,仍 為 D1(顯示在圖 4-4 之左側圖形)。因補貼而增加的供給量使國內供給剩餘由

(S1-D1)提高至(S2-D1),但此增幅顯然比在出口補貼情形下為少,這也是為什 麼會認為出口補貼對貿易扭曲的效果較生產補貼為大的原因。假設(S2-D1)等 於 X2,則該國出口量自 X1提高至 X2的情形可利用圖 4-3 右側圖形來說明:對廠 商而言,其獲得之對價既然自 PW上升至 PW+s(多了補貼),故其供給數量根據 原來 X 曲線之斜度,應自 B 點對應之橫軸位置 X1提高至 C 點之對應橫軸位置;

(S1-D1)提高至(S2-D1),但此增幅顯然比在出口補貼情形下為少,這也是為什 麼會認為出口補貼對貿易扭曲的效果較生產補貼為大的原因。假設(S2-D1)等 於 X2,則該國出口量自 X1提高至 X2的情形可利用圖 4-3 右側圖形來說明:對廠 商而言,其獲得之對價既然自 PW上升至 PW+s(多了補貼),故其供給數量根據 原來 X 曲線之斜度,應自 B 點對應之橫軸位置 X1提高至 C 點之對應橫軸位置;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