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親子性議題溝通之內涵

Ekman & Friesen(1976)認為人們表達情感的方式,受到文化薰染 與制約,在社會期待與壓力之下,遵循著不同的情感表達原則。研究指 出,大專生對父母的情感表達方式仍具有相當傳統的色彩,其情感表達 多為間接含蓄,與母親的親近度皆高於與父親的關係。與母親相比,子 女不僅甚少向父親示愛,亦認為如此行為較不妥當(張嘉真、李美枝,

2000)。文化對個體情感表達方式的形塑,則透過父母的教養方式與社 會觀察學習的歷程而來。現代年輕人從父母身上習得傳統的觀念與行為,

包括父母對子女的控制、子女對父母的順從與工具性情愛的展現,即便 歷經現代化教育的洗禮,甚或其他國家文化之渲染,新世代青年的性觀 念比起以前已開放許多,然對父母的態度及親子情感表達仍不免受過去 傳統文化和親子互動經驗之影響,而多半趨於保守與委婉含蓄。

溝通是一個巨大的系統,是兩人之間彼此傳遞訊息的過程。溝通

(communication)一詞,係源自拉丁文『communis』,具有共同(common)

之意,亦指交通或傳播、交換意見和訊息,與人建立共同性(方炳林,

2005)。溝通的內容及形式分為口語溝通(語言來表達彼此的意見或想法)、

非口語溝通(透過表情、姿勢、眼光、手勢、語氣等身體語言來與他人 溝通)、隱藏式溝通(在溝通過程中,一方隱示著某種訊息未表達出來,

或讓對方覺得話中隱示著另一層的意思)。親子溝通屬於人際溝通的範疇,

只是溝通的對象限定在父母與子女間;親子溝通之目的為促進親子間了

解彼此的想法、態度,並且使情感得以連結,互相傳達關懷及心意。家 庭中親子間的溝通,非語言較語言的影響更大(Fox & Inazu, 1980)。許 多性價值的溝通是間接、非語言的,例如父母對與「性」相關的社會新 聞、電視電影中的親熱鏡頭、對與「性」相關的字彙反應、與子女討論 時的態度,對子女而言,從中都會學習到父母對「性」的態度和價值。

故談到與「性」相關議題時,也要注意到「非口語」的部分,而且比口 語部分更為重要。Fisher(1987)對 Ohio 州立大學學生進行調查發現,

親子溝通良好的家庭,子女的性態度與其父母的性態度較一致性。Fisher

(1988)進一步的研究指出,子女的性態度和父母性溝通有高度正相關;

父母是子女性態度的主要影響者,當親子溝通愈傾向開放良好,則子女 性態度即愈正向。

「性」是比較不容易和別人溝通的一件事,如果子女能夠坦然的面 對父母親談,那麼親子關係必然是相當圓滿(晏涵文,1991)。魏美芬(1985)

指出親子關係不但是父母與子女思想、情感及意見的交流與分享,也是 增進和諧親子關係的重要關鍵。而在親子關係的研究範疇中,親子溝通 是一個很重要的變項,因為父母與子女的有效溝通是良好親子關係的基 礎(孫毓英,1986)。親子溝通的次數和品質,也影響親子間有關「性」

方面議題的討論,更對於子女的性態度及性行為產生影響(Hovell, Sipan, Blumberg, Atkins, Hofstetter, & Kreitner, 1994)。在良好溝通及高品質的互 動基礎上,父母不但可以提供子女心理及情緒上的支持,更能適時地將 正確的性知識、性態度傳授給子女(Baldwin & Baranoski, 1990)。但當 父母與子女在性議題上進行雙向溝通時,時常會有許多的變項影響其溝 通態度與頻率,為避免不良的溝通模式而造成親子間的鴻溝,如何進一 步促進其對話,讓父母即時幫助孩子走過這青澀懵懵的青春是很重要的

課題。

性的溝通模式上,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開放型溝通,在進行親子性 問題溝通是比較容易的。負向的親子溝通型態容易導致親子關係疏離、

冷漠與分裂,甚至於發生爭吵或衝突,嚴重影響到親子的互動。現代父 母逐漸了解自己對子女性教育的影響,更清楚自己在性知識與親子溝通 技巧上所受到的限制,於是有許多父母希望從專業處得到協助,以幫助 他們有從事家庭性教育的能力(林燕卿、晏涵文,1999)。許多研究發現,

受過親職性教育訓練後,父母在與子女談到有關「性」的議題時,均感 到自在(Alter et al., 1982; Crawford, Jason, Riordan, Kaufman, Salina, Sawalski, Ho, Zolik, 1990; Benshoff & Alexander, 1993; Miller & Norton, 1993; Lefkowitz, Romo, Corona, Au, & Sigman, 2000; Blake, Ledsky, Lehman, Blake, 2001; Kirby & Miller, 2002; Schuster, Corona, Elliott, Kanouse, Eastman, Zhou, & Klein, 2008 ;林燕卿等,1999)。所以,一個 勝任的溝通者,除累積情境的知識外,尚需有實際的行為練習。父母是 子女性態度的主要影響者,父母與子女之間對與「性」相關議題的溝通 互動,能讓子女知道父母的期望,對「性」產生與父母相似的態度與價 值 觀 ( Fox & Inazu, 1980; Baldwin & Baranoski, 1990 ; Brock & Jennings, 1993)。

父母常因一些因素的影響而無法做好與子女間的溝通,也由於傳統 將「性」視為禁忌而使親子間無法坦然的談論它。原因可能有:太尷尬 或不自在、缺乏性知識,不確定的個人價值觀或感受、擔心如果我提出 和性有關的討論,爸媽會以為我做了,我的孩子從不問問題、不知如何 開始,學校有提供性教育、不知道何時開始、孩子說他早就知道有關性 的問題…等(Ellen K. Wilson, Barbara T. Dalberth, Helen P. Koo & Jennifer

C. Gard, 2010;楊慧敏,1988)。

所有夫妻皆可為人父母,卻並非每對父母都有教導子女的能力。許 多父母並未從自己原來的家庭中獲取適切的性教育,導致他們也無法順 利對其子女進行性教育;這些子女成長後,又如同他們的父母親,對子 女性教育的進行產生不自在感(Hepburn, 1983;張美皓等,1995)。

造成父母難以啟齒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大的障礙乃是對性敏感話題 的恐懼。Lu(1994)研究結果指出,82.6%的家長害怕與子女討論與性有 關的議題,且 52.9%的家長不知道如何與子女溝通,他們在回憶其性發展 的整個經驗氣氛時,都說是隱密的,很少與其父母談及關性方面的話題,

而使得要對子女溝通有關這類的議題深感困難(林燕卿等,1999)。此外,

廖梨伶、洪栩隆(2006)研究結果發現,彰化縣國中與國小高年級學生,

當主要照顧者為母親,青少年於性議題的討論經驗較佳、青少年的性溝 通態度大部分認為「主要照顧者不懂,沒辦法討論」,而主要照顧者則認 為「討論性會增加其接觸性的機會」、在性議題討論經驗上,大部分仍是 以「沒有討論過為多」。

相較於國外研究,94%的父母都和自己的青少年子女進行性議題的討 論及溝通,且 65%的父母認為,與子女進行性議題溝通並不會覺得尷尬 或不舒服,反而是愉快的過程(Jordan, Price, & Fitzgerald, 2000)。Graham

(1992)探討 1380 位七至十二年級的學生對性的認知與態度,研究發現 在親子「性」問題的溝通上,父母的態度愈開放,子女對父母的溝通就 愈能感到自在。當子女較願意與父母談論與「性」相關議題時,母親也 會較願意談,而父親也會在參與談論時,覺得較自在(Bower, 1990)。此 外,在 Bonnell & Caillouet(1991)之研究報告中,青少年覺得當父母較 了解他們、較不困窘、較能傾聽、不責備及批判、不老古板時,青少年

會較自在地與父母溝通有關性相關之問題。可見,父母與子女在溝通時 的態度會互相影響,父母較自然、坦然時,子女的態度也就會隨之自然;

反之,子女態度越自然時,父母也越能自在地與子女談論與「性」相關 的問題。此外,對家庭互動較滿意的青少年,參與性教育的意願較高

(Baldwin & Baranoski, 1990)。一項針對墨西哥裔美國人、白人、黑人的 父母進行研究調查,發現以墨西哥裔美國父母在與子女討論性的問題時 較為自在(Abransom, Moriuchi, Waite & Perry, 1983)。

Roberts et al.(1978)針對父母及學生進行訪談,發現子女 11 歲以前,

仍有 85-95%的父母從未和子女談論過性行為或相關社會現象。Hansen

(1982)的研究中也發現,只有 15%的母親和 10%的父親曾經和他們的 子女談論過性。Schaefer(1984)針對英國克利夫蘭郡的一項研究中發現:

有 85%至 95%的父母從未與 3 至 11 歲的子女談論過性。晏涵文、劉潔 心、李思賢、馮嘉玉(2009)針對全臺灣國中小剛畢業及高三學生抽樣 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少於兩成的國高中職青少年會與父母或師長討 論與性有關的話題,超過四成則會與同學討論,亦有超過三成的青少年 則都不討論,顯見青少年對於性知識方面的疑惑,習慣自行尋求解答或 與同儕討論。

陳明月(2000)針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親子性議題溝通之研究,發現 親子「性」問題溝通中最關心與最常談論的話題是「社會議題」,而異性 交往之看法溝通是母子性問題較少溝通的話題。晏涵文等人(2001)研 究指出:有超過六成以上的子女覺得父母沒有與自己溝通過同性戀、性 騷擾、異性交友及愛滋病等社會問題。羅樊妮(2003)研究發現,父母 很少與子女溝通討論有關異性交往的話題,子女也很少主動告知父母其 異性交往的情形;魏慧美(1998)以高中職學生為對象的研究顯示,父

母很少談有關性方面的事,若有也大部分都是母親出面談,議題多是針 對異性交友。

父母對高職學生談論最多的性問題是月經問題,而很少談到避孕等 方面的生理問題,對於談論兩性問題的比率更是偏低(秦玉梅、晏涵文,

1987;王瑞琪,1992);張美皓等(1995)的研究發現,臺北市國中二年 級學生與母親間對與「性」相關之議題的溝通五個議題中,以「親子間 之身體親密」溝通情形較良好,以「懷孕、避孕、性行為」溝通情形最 不好;其中以「青春期生理」的溝通頻率較高,男生則以「青春期生理」

的溝通頻率最低;謝佩如(2000)針對新竹市國小六年級學生的研究也 是以「親子間之身體親密」及女生的「青春期生理」溝通情形較好,以

的溝通頻率最低;謝佩如(2000)針對新竹市國小六年級學生的研究也 是以「親子間之身體親密」及女生的「青春期生理」溝通情形較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