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國中二年級學生與母親間對與「性」相關議題溝通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北市國中二年級學生與母親間對與「性」相關議題溝通之研究"

Copied!
18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晏涵文. 博士. 臺北市國中二年級學生與母親間對與「性」 相關議題溝通之研究. 研 究 生:詹 培 明. 撰.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1 月.

(2)

(3) 謝誌 重拾書本,回到校園,我又再一次徜徉在純淨的思慮中,這樣的感 覺~好熟悉、好溫暖、好幸福…是未曾企盼的夢想,還是亟待追尋的曾 經,已忘了,只想扮演好劇中角色,才不悔走這一遭。隨著論文的付梓, 提筆回首過往的歷程與點滴,心中盡是充滿著感恩與不捨。 首先誠摯感謝我最崇敬的指導教授晏涵文博士,感謝您在退休前還 願意收我這資質駑鈍的學生,事務繁忙之際,仍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 指導我的論文撰寫,並感謝老師在修課階段的訓練與學習態度要求,讓 我體會到學術研究者對自我學術的要求與社會的期待,您嚴謹、堅持、 近乎完美的個性是我需要學習與努力追求的目標;您深厚的專業學養、 精闢獨到的見解,常駐我心頭,慶幸在您的引領下一窺學術研究的殿堂, 讓我無論在人生或是學術的道路上獲益匪淺。 同時,感謝二位口試委員百忙之中撥冗審閱,北政國中高松景校長 在計畫、論文口試中,悉心、精闢的指正,針對內容提供具體修改建議, 讓我的思考方向更加完整;輔大鄭其嘉老師更是費心的在整個論文寫作 過程中的多方指導與鼓勵,鉅細靡遺的潤飾修稿及邏輯連貫給予指引, 使本論文品質更臻完善與嚴謹,由衷感謝您們。 此外,感謝運休學院張少熙院長所規劃的精進營課程、熙門學長姊 製作的論文書寫檢核表和論文指導紀錄以及張院長的經驗分享與鼓勵,.

(4) 讓我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獲益良多。 再者,感謝北市立教大附小長官與同事們在工作業務上的全力支援, 讓我以一個學校行政人員的身份,能無後顧之憂的進修,若沒有您們的 一路相挺,我恐無法完成學業。研究論文收案過程中,感激協助發放施 測的學校、老師、及填寫問卷的孩子及母親們,若不是您們鼎力相助, 就不可能有這篇論文的產生,在此致上真摯的謝意。也感謝衛教系同窗、 助教和師長們的協助與關懷,更感謝國語實小老師以及運休 98 級在職 班的夥伴們,在我撰寫論文快撐不下去以及心中產生不安與焦躁時,您 們就像天使般的出現,給予我支持與鼓勵,讓我有繼續完成論文的力量 和勇氣,研究所進修期間的點點滴滴珍貴交織的回憶,因有您們而溫暖 充實! 最後,謹以此文獻給我最摯愛的雙親,求學的過程您們總是支持我 做的決定,讓我可以恣意地尋夢、圓夢;謝謝弟妹們三不五時捎來鼓勵 與問候、外子在婚姻路上的包容、兒子的懂事與體貼,讓我能專心寫作, 完成碩士學位、自我肯定,沒有您們就沒有今日的我,謝謝您們。 培明. 謹誌.

(5) 臺北市國中二年級學生與母親間對與「性」相關議題溝通之研究. 研究生:詹培明. 指導教授:晏涵文 中文摘要. 本論文旨在瞭解臺北市國中二年級學生與母親間對與「性」相關議 題溝通之現況,以及探討雙方填答上是否有差異,並與 1995 年張美皓、 晏涵文之研究結果相比較。研究以 99 學年度臺北市國中二年級學生及其 母親為對象,採集束抽樣方式,實施問卷調查,扣除無效問卷,配對完 成資料共 340 筆有效樣本,共 680 位受試者,回收率 85%。問卷資料經 整理及統計分析後,研究結果發現,不論是學生或母親對與「性」相關 議題的溝通頻率皆偏低,態度也都偏向不自在;在五個議題中,以「親 子間之身體親密」溝通情形較其他議題良好,以「懷孕、避孕、性行為」 溝通情形最差;在親子之間對性溝通知覺的差異分析顯示,母親知覺溝 通之頻率較子女知覺來得高,溝通態度也相對自在;與之前的研究結果 相比較,母親與子女在溝通頻率與溝通態度上均有所提高。根據研究結 果,建議若要順利推展性教育,除應加強家庭親子間對與「性」相關議 題的溝通與加強能自在談「性」的溝通能力外,健康課程教學的落實與 健康教育專業師資的適才適用,以及社會方面的大眾媒體運用與結合社 區組織的力量來推展更是缺一不可。. 關鍵字: 「性」相關議題、親子性溝通. i.

(6) A Study on mother child communication about sex – an example of 8th grade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A Master Thesis By Pei-Ming Cha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was to realize that situation nowadays of communication about sex between mothers and 8th grade children in Taipei City, and to discuss 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on both sides or not. And the research will also compare with Chang, M. H. & Yen, H. W.’s results in 1995. The interviewees of the research are 8th graders in Taipei City at 99 school year and their mother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with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There. are. 680. interviewees. and. 340. compared-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are obtained after reviewed with 85% effective response rate. The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sex related communication rate of students and their mothers is low and the attitude toward the issue is much more uncomfortable. In the five topics, the communication of “Physical intimacy between parent-child” is better than other topics. “Pregnancy, contraception and sexuality “are the worst. The variance analysis result of sex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child shows that mother’s consciousness-communication frequency is higher than child’s, and the attitude is also much more comfortable. Comparing with Chang, M. H. & Yen, H. W.’s results in 1995, the communication frequency and attitude between mother and child are both increas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we suggest that if the government wants to promote the sex education smoothly, it should not only enhance parent-children‘s communication frequency of “sex” related issues and the ability in talking about “sex” comfortably, but ii.

(7) also implement the health education, employ the specialized teachers to teach the correct health knowledge, use the mass media, and cooperate with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are all indispensable.. Key Words:“Sex” related issues, parent-child sexual communication. iii.

(8) 目. 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іi. 目. 錄…………………………………………….…………………. ⅳ. 表. 次……………………………………….………………………... vi. 圖. 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假設…………………………………………………………….... 6. 第五節 名詞界定.............................................................................................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家庭性教育之重要性………………………………………………... 9. 第二節 親子性議題溝通之內涵……………………………………………... 14. 第三節 影響親子性溝通之人口學因素..........................................................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5. 第二節 研究流程…………………………………………………………....... 26. 第三節 研究對象…………………………………………………………....... 2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8. 第五節 實施程序…………………………………………………………....... 34. 第六節 資料處理…………………………………………………………....... 34. iv.

(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37. 第一節 基本資料.......................................................................................... 37. 第二節 臺北市國中二年級學生與母親間對與「性」相關議題的溝通情 形…………………………………………………………………….... 44.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對親子間與「性」相關議題的溝通情形……...…….... 66. 第四節 綜合討論………………………………………………………….…... 115. 第五節 本研究與 1995 年張美皓之研究之比較…………………….......... 12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9. 第一節 結論………………………………………………………………....... 139. 第二節 建議………………………………………………………………....... 140. 參考文獻. .............................................................................................. 145. 中 文 .............................................................................................. 145. 英 文 .............................................................................................. 148. ………………………………………...……………………. 153. 附錄一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各級學校聯絡箱號碼…………………………... 153. 附錄二 專家效度委員名單…………………………………………………... 155. 附錄三 原問卷與修改後問卷……………………………...……………….... 156. 附錄四 母親問卷…………………………………………………………….... 161. 附錄五 學生問卷…………………………………………………………….... 165. 附 錄. v.

(10) 表 次 表 3-1. 頻率與態度合併計分表…………………………………………………....... 32. 表 3-2. 問卷各議題之α值…………………………………………………………. 33. 表 3-3. 研究目的、問題與統計方法…………………………………………………. 35. 表 4-1. 學生基本資料次數分配表…………………………………………………. 59. 表 4-2. 學生之母親基本資料次數分配表…………………………………………... 41. 表 4-3. 學生及其母親「獲得性資訊之舊有經驗」各子題次數分配表……………... 43. 表 4-4. 與『性』相關議題之溝通頻率得分…………………………………………... 45. 表 4-5. 學生回答親子「性」溝通頻率次數分配表…………………………………. 51. 表 4-6. 學生之母親回答親子「性」溝通頻率次數分配表…………………………. 52. 表 4-7. 與『性』相關議題之溝通態度得分…………………………………………... 53. 表 4-8. 學生回答親子「性」溝通態度次數分配表…………………………………... 57. 表 4-9. 學生之母親回答親子「性」溝通態度次數分配表…………………………... 58. 表 4-10 學生與母親對與「性」相關議題溝通頻率與態度差異分析表……………. 59. 表 4-11 學生與母親對與「性」相關議題各議題實際溝通情形得分表……………. 61. 表 4-12 學生與母親對與「性」相關議題各子題實際溝通情形得分表……………. 64. 表 4-13 學生對「親子間之身體親密」溝通頻率差異分析表………………………... 68. 表 4-14 學生對「與性有關之社會議題」溝通頻率差異分析表……………………... 70. 表 4-15 學生對「異性交友」溝通頻率差異分析表…………………………………... 71. 表 4-16 學生對「懷孕、避孕、性行為」溝通頻率差異分析表………………………... 73. 表 4-17 學生對「青春期生理」溝通頻率差異分析表………………………………... 75. 表 4-18 學生對整體溝通頻率差異分析表…………………………………………. 77. 表 4-19 學生對「親子間之身體親密」溝通態度差異分析表………………………. 79. 表 4-20 學生對「與性有關之社會議題」溝通態度差異分析表………………........... 81. 表 4-21 學生對「異性交友」溝通態度差異分析表…………………………………. 83. 表 4-22 學生對「懷孕、避孕、性行為」溝通態度差異分析表………………………... 85. vi.

(11) 表 4-23 學生對「青春期生理」溝通態度差異分析表………………………………... 87. 表 4-24 學生對親子間整體溝通態度差異分析表…………………………………... 89. 表 4-25 學生之母親對「親子間之身體親密」溝通頻率差異分析表………………. 92. 表 4-26 學生之母親對「與性有關之社會議題」溝通頻率差異分析表……………... 94. 表 4-27 學生之母親對「異性交友」溝通頻率差異分析表…………………………. 96. 表 4-28 學生之母親對「懷孕、避孕、性行為」溝通頻率差異分析表………………. 98. 表 4-29 學生之母親對「青春期生理」溝通頻率差異分析表……………………… 100 表 4-30 學生之母親對親子間整體溝通頻率差異分析表…………………………. 102. 表 4-31 學生之母親對「親子間之身體親密」溝通態度差異分析表……………… 104 表 4-32 學生之母親對「與性有關之社會議題」溝通態度差異分析表…………… 106 表 4-33 學生之母親對「異性交友」溝通態度差異分析表………………………….. 108 表 4-34 學生之母親對「懷孕、避孕、性行為」溝通態度差異分析表……………… 110 表 4-35 學生之母親對「青春期生理」溝通態度差異分析表……………………… 112 表 4-36 學生之母親對整體溝通態度差異分析表…………………………………. 114. 表 4-37 學生與母親回答親子「性」相關議題之各子題平均得分表……………… 118 表 4-38 學生卷各議題之溝通頻率與溝通態度變異數分析表……………………. 120. 表 4-39 學生背景變項對親子間與「性」相關議題溝通頻率差異分析表………… 121 表 4-40 學生背景變項對親子間與「性」相關議題溝通態度差異分析表………… 122 表 4-41 母親卷各議題之溝通頻率與溝通態度變異數分析表……………………. 123. 表 4-42 學生之母親背景變項對親子間與「性」相關議題溝通頻率差異分析表….. 124 表 4-43 學生之母親背景變項對親子間與「性」相關議題溝通態度差異分析表….. 125 表 4-44 本研究與張美皓對「親子間之身體親密」溝通頻率差異分析表………… 127 表 4-45 本研究與張美皓對「親子間之身體親密」溝通態度差異分析表………… 128 表 4-46 本研究與張美皓對「與性有關之社會議題」溝通頻率差異分析表……… 129 表 4-47 本研究與張美皓對「與性有關之社會議題」溝通態度差異分析表……… 131 表 4-48 本研究與張美皓對「異性交友」溝通頻率差異分析表…………………...... 132 vii.

(12) 表 4-49 本研究與張美皓對「異性交友」溝通態度差異分析表…………………….. 133 表 4-50 本研究與張美皓對「懷孕、避孕、性行為」溝通頻率差異分析表………….. 134 表 4-51 本研究與張美皓對「懷孕、避孕、性行為」溝通態度差異分析表………….. 135 表 4-52 本研究與張美皓對「青春期生理」溝通頻率差異分析表………………… 136 表 4-53 本研究與張美皓對「青春期生理」溝通態度差異分析表………………… 138. viii.

(13) 圖 次 圖 3-1 研究架構……………………………………………………………………. 25. 圖 3-1 研究流程圖…………………………………………………………………. 27. 圖 4-1 與「性」相關議題之溝通頻率………………………………………………. 65. 圖 4-2 與「性」相關議題之溝通態度………………………………………………... 65. 圖 4-3 與「性」相關議題之實際溝通情形…………………………………………... 65. ix.

(14)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闡述本研究之研究動機與重要性、研究目的、研究問題、 研究假設、名詞界定,共分五節。.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性」是非常廣泛與奧妙的學問,涵蓋生命、生活、健康與發展等 層面,是人一生中重要的學習課題。「性」,右為生、左為心,再進一步 將「生」字拆開來看,上為「屮」、下為「土」,草長在土中代表有生命 的東西;心指的是心思、意念,可節制行為,也就是: 「有所為,有所不 為」。「性」就是生命與心理的結合,也是人與人之間極為重要的一種關 係;生命的開始正是基於「性」 ,足以見得「性」對人的一生是多麼重要。 性教育是教導人類學習以健康的態度面對性,學習相互尊重;它亦是一 種品格教育,也是讓情感生活更美滿的教育(晏涵文,2011)。「性」在 華人社會具禁忌性與隱晦性,但隨著時代變遷、西方文化衝擊、社會風 氣開放、科技日益發達,網際網路無遠弗屆的觸及各個角落,大量的性 報導、性刺激等資訊應有盡有, 「性」似乎不再是禁忌話題,繁雜眾多的 報導充斥在各版面,但是擁有正確性知識、正當性態度的人數卻寥寥可 數。然而,現在的孩子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社會裡,媒體以及網路使 得孩子獲取訊息更為快速且容易,常常自行利用媒體、網路、甚至同儕 間口耳相傳的「常識」找尋解答,但這些答案往往是錯誤的。家長們若 繼續以鴕鳥心態般的教養方式,容易讓孩子們在缺乏正確性知識的基礎 下,不僅無從判斷良窳,產生錯誤的價值觀,更對未來生活帶來莫大的 衝擊。. 1.

(15) 在子女「性」概念的發展過程中,父親與母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對子女的影響深遠。父母的言行、舉止、態度,是子女學習的典範,其 性別角色、行為以及對性的態度,更是影響著子女一生對性的觀念、價 值觀和行為。父母應重視本身有形、無形的身教和言教,適時的給子女 最正確的角色模範,加強親子間性問題的溝通,讓孩子快樂的接受「性」 , 瞭解「性」(林秀如,1992)。然而,在實際教養過程中,母親總被賦予 著主要責任;傳統社會父親的角色是「嚴父」、母親是「慈母」,所以在 情感上,子女總是與母親較親近,親子間的溝通也是與母親較為親密。 一般女生青春期 11-14 歲,男生 12-15 歲(張春興,2007) 。隨著時代 的進步,家庭經濟愈來愈富裕,在生活不虞匱乏的情況下,孩子們的營 養充足以及環境荷爾蒙影響之下,進入青春期的時間也趨於提早,相對 的孩子們也必須提早適應從兒童期步入青春期的生活與衝突。值得注意 的是,青春期提早到來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影響深遠,尤其當生理發育漸 臻成熟,如果沒能及時給予正確知識或觀念,一旦心理及認知的發展銜 接不上,從兒童期跨越青春期就有如「走過一座危險的吊橋」 ,恐將滋生 許多問題。面對彈指可連結全世界的網際網路、充滿性遐想的流行歌曲 以及多不勝數的電視頻道等等,將孩童急速推向成人世界,一探究竟。 然而,這些認知發展跟不上生理發育早熟的孩子們,我們的媒體、學校 或家庭教育、整個社會似乎尚未準備完全。所以,教導子女如何擷取正 確的性知識與擁有正當的性態度,家庭、學校與社會三方面的性教育推 展,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經濟發達的社會裡,雙薪家庭因應而生,家長工作的時間增加,與 孩子交流相處的時間自然就減少,更惶論「性」議題的探討。所幸,近 年來在專家學者的大力提倡下,學校單位的重視及家長意識的抬頭,使 2.

(16) 得性教育獲得到許多的關注。各種性教育相關的親職教育、研討會,書 籍、雜誌出版,使得父母的性教育知識更形充實,相對的,孩子們所接 受到的性教育也更臻完整。但是,家長們或許對於性知識具有一定程度 的瞭解、更甚是可以媲美專家,也懂得與孩子談性的重要性與原則,卻 不一定落實於親子關係中。 相對於過去親子間隱晦不談的性議題,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如何 和孩子談性,將是生活中重要的議題。家庭中因主要照顧者的重擔仍由 母親負責,所以參與親子間「性」議題的主要溝通者仍以母親居多,而 各種研究也顯示孩子與母親性溝通參與較父親多(Fisher, 1986; Mueller & Powers, 1990; Bonnell & Caillouet, 1991; Baldwin & Baranoski, 1990; Lefkowitz, Kahlbaugh, Au, Sigman, 1998; Lefkowitz, Romo, Corona, Au, & Sigman, 2000; Feldman & Rosenthal, 2000, Zhang, Li, Shah, Baldwin, & Stanton, 2007)。所以,本研究考量實際家庭中,性溝通主要仍為母親, 為減少研究的複雜性,暫不將父親列入研究範圍;故以國中二年級學生 及其母親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研究,期望瞭解當前母親與子女間「性」 議題的溝通情形。另,本研究將與 1995 年張美皓與晏涵文之研究做比較, 探討過去與現在不同時空的環境下,母親與子女間對於「性」議題的溝 通狀況究竟是否有變化,以作為性教育推展近程的建議及未來相關研究 的參考。. 3.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臺北市國中二年級學生及其母親為對象,研究目的如下: 1. 瞭解子女與母親間對與「性」相關議題(包括:親子間之身體親密; 與性有關之社會議題;異性交友;懷孕、避孕、性行為;青春期生理) 的溝通頻率與溝通態度之現況。 2. 探討子女與母親間對與「性」相關議題的溝通頻率與溝通態度是否因 背景資料不同,而有差異。 3. 比較子女與母親在「性」相關議題的溝通頻率與溝通態度填答上是否 有所差異。 4. 比較 1995 年張美皓與晏涵文之研究結果,親子「性」相關議題的溝通 態度與溝通頻率是否因時代變遷而有所差異。.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擬探討的問題如下: 1-1.臺北市國中二年級學生對與「性」相關議題的溝通頻率之現況為何? 1-2.臺北市國中二年級學生對與「性」相關議題的溝通態度之現況為何? 1-3.臺北市國中二年級學生之母親對與「性」相關議題的溝通頻率之現況 為何? 1-4.臺北市國中二年級學生之母親對與「性」相關議題的溝通態度之現況 為何? 2-1.臺北市國中二年級學生對與「性」相關議題的溝通頻率是否因性別、 居住方式、母親教養態度、父母感情親密程度、自覺家庭氣氛、性 資訊之舊有經驗不同而有差異?. 4.

(18) 2-2.臺北市國中二年級學生對與「性」相關議題的溝通態度是否因性別、 居住方式、母親教養態度、父母感情親密程度、自覺家庭氣氛、性 資訊之舊有經驗不同而有差異? 2-3.臺北市國中二年級學生之母親對與「性」相關議題的溝通頻率是否因 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國籍/族群、子女性別、子女家中排行、 性資訊之舊有經驗不同而有差異? 2-4.臺北市國中二年級學生之母親對與「性」相關議題的溝通態度是否因 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國籍/族群、子女性別、子女家中排行、 性資訊之舊有經驗不同而有差異? 3-1.臺北市國中二年級學生與母親間對與「性」相關的議題的溝通頻率, 雙方填答情形,是否有差異? 3-2.臺北市國中二年級學生與母親間對與「性」相關的議題的溝通態度, 雙方填答情形,是否有差異? 4-1.本研究與 1995 年張美皓與晏涵文之研究結果比較,臺北市國中二年 級學生與母親對「性」相關議題的溝通頻率,因時代變遷,是否有 差異? 4-2.本研究與 1995 年張美皓、晏涵文之研究結果比較,臺北市國中二年 級學生與母親對「性」相關議題的溝通態度,因時代變遷,是否有 差異?. 5.

(19) 第四節. 研究假設.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本研究欲驗證的虛無假設如下: 1. 學生對與「性」相關議題的溝通頻率與溝通態度不因性別、居住方式、 母親教養態度、父母感情親密程度、自覺家庭氣氛、性資訊之舊有經 驗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2.母親對與「性」相關議題的溝通頻率與溝通態度不因年齡、教育程度、 職業、國籍/族群、子女性別、子女家中排行、性資訊之舊有經驗之不 同而有顯著差異。 3.學生與母親間對與「性」相關議題的溝通頻率與溝通態度,雙方填答情 形沒有顯著差異。 4.學生與母親間對與「性」相關議題的溝通頻率與溝通態度,不因年代(17 年前)不同而有所不同。. 6.

(20) 第五節. 名詞界定. 一、學生 指民國 99 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於臺北市國中二年級之學生。 二、親子「性」溝通 指親子之間對與「性」相關議題的溝通情形,瞭解母親與學生有關 「性」議題溝通的頻率及溝通時的自在程度。本研究之性議題分為: 「親 子間之身體親密」 、 「與性有關之社會議題」 、 「異性交友」 、 「懷孕、避孕、 性行為」及「青春期生理」等五大議題;溝通時頻率為從不、偶爾到經 常,溝通態度為討論時態度之自在與否,包括:不自在、中等、自在。 三、性資訊之舊有經驗 本研究所指「性資訊之舊有經驗」 ,包含從父母、醫師、護士、老師、 書籍、電視或網路、演講或座談會及宣導活動等,獲取性資訊之來源。 四、母親教養態度 指學生體會到母親對其教養的態度,本研究就「關心」及「約束」 兩個向度,分為四種教養態度:高關心低約束、高關心高約束、低關心 低約束、低關心高約束。 五、家庭氣氛 指學生體會到家人之間相處的和諧程度。本研究中得分越高,表示 家庭氣氛越和諧。 六、父母感情親密程度 指學生感受到父母日常相處的恩愛程度。本研究中得分越高,表示 父母感情親密程度越好。. 7.

(21) 8.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針對與研究議題相關之文獻加以整理探討,共分三節說明。第 一節為家庭性教育之重要性;第二節為親子性溝通之內涵;第三節為影 響親子性溝通之人口學因素。. 第一節. 家庭性教育之重要性.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更是人出生後成長、受教育、社會化最重 要的場所,也影響個人最深遠。Hurlock(1974)認為個人的一生中,生 活在家庭裡的時間比任何其他場所都來得長,子女的行為受父母的控制 也最長久,與家人所建立的情緒接觸也最具持久性,在行為、態度、情 感與價值上更深受家庭的影響。另外,綜合社會學習論(Bandura, 1977) 和符號互動論(Blumer, 1950)的觀點,「家庭」是個人社會化歷程的重 要機構,父母是個人社會化中的「重要他人」 ,個人經由「觀察學習」與 「模仿」父母的態度、價值與行為來行塑自己的態度、價值與行為;父 母亦是社會化中的「基本團體」 ,是個人「角色扮演」的楷模,個人透過 家庭來進行「角色扮演」的社會化歷程,以形成自我觀念、態度與行為 (引自張春興,2007;蔡文輝,2010) 。 在一般狀況下,家庭是兩性因相愛而結合,而性教育是發揚人性、 支持美滿家庭生活,並對自己性行為負責任的教育。因此,性教育必須 與家庭生活結合,並且從家庭開始。不論是積極的培養健全人格,或是 消極的避免受到錯誤資訊的傷害,父母為子女進行性教育可以說是責無 旁貸(晏涵文,2011) 。家庭也應該是一個安全且能夠提供子女有效獲得 正確性資訊的重要地方,父母的性態度會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影響著 子女。個體從出生開始,即會從家庭生活中,進行各種有關「性」的學 9.

(23) 習,舉凡父母的性態度與價值觀,性別角色的看法與期待,平日的行為 表現及對性生活的感受等,都會影響、決定子女是否能對自己的性別與 性的發展,展現出喜悅接納、自信自重的態度。邱瑞芳(2002)認為, 家長在對子女性別議題溝通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父母本身的性教養態 度,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子女的性價值觀,因此家庭是實施性教育的重要 場所,父母的性別角色、行為及教養態度,都是子女模仿的對象。 父母在性教育中的角色與重要性是無法被其他性教育與性知識來源 所取代(晏涵文、蘇鈺婷、李佳容,2001) 。藉由親子間對與「性」相關 問題的溝通,父母可以傳達自己的觀念及價值給子女,進而影響子女的 行為。開放的親子「性」問題溝通能夠促進子女獲得有效且正確的性知 識並建立積極正向的性態度。每個家庭的價值不同,會影響家長對子女 的期望及性觀念的建立。因此,家長可以根據家庭背景及因應子女個別 學習需要來教養。有效的家庭性教育實施,在於親子間良好的溝通及高 品質的互動上,家長提供子女心理及情緒上的安慰,並適時的教導正確 的性知識、性態度,子女會表現符合父母期待的態度與價值觀(Baldwin & Baranoski, 1990) 。 晏涵文、劉潔心、劉捷文(2001)指出,性教育最早起源於家庭, 家長有責任提供給孩子良好的性教育環境,協助子女健全地發展。許多 專家學者也指出,父母是子女性教育的主要啟蒙者,強調父母在從事性 教育教導時,是需要被支持、被尊重及被教育的,以幫助他們扮演好親 職的角色(Alter, Baxter, Cook, Kirby, & Wilson,1982 ; Bower, 1990; Baldwin & Bauer, 1994; Gomez, 2001)。但通常在一般家庭中,許多父母 從小就很少與子女談論到與「性」相關的問題,更別提給予性教育(Driskill & Delcampo, 1992) 。林惠生(2002)的研究更指出,父母與子女在溝通 10.

(24) 有關「性」議題時,父母在這方面的角色甚差。 魏慧美(1995)研究高雄國中二年級學生與父母討論性的現況,有 37.5%曾和父母談過性的問題,62.5%則不曾和父母談過性的問題;而一 旦有性的問題和困擾時,找父母的只有 25.6%;而找朋友、同學的則高 達 47.8%。另,魏慧美(1998)探討高職學生之研究指出:父母很少和 學生談有關「性」方面的事,學生也不希望父母和自己談性的問題;如 有性的問題則自己會去找書或找同學、朋友詢問。此外,單玉安、鄭其 嘉、孫鳳卿(2008)研究指出,高雄市高中職學生之性訊息來源,男生 以「同儕」為最重要來源,接下來依序為「正常媒體」 、 「學校老師」 、 「色 情媒體」 、 「家人」 ;女生以「學校老師」為最重要來源,接下來依序為「同 儕」、 「正常媒體」、 「家人」、 「色情媒體」。 陳政憲(2004)研究指出,高雄地區外籍配偶國中生子女,性方面 問題尋求協助的對象,找父母的 30.4%,找老師 12.6%,找同學或朋友 45.5%,報章雜誌、影片尋求答案的 2.1%,上網找資料 9.4%。此外,陳 秀玲(1998)針對國小六年級學生之調查研究中發現,女生月經知識及 月經以外的性知識之獲得主要來自「母親」 ;男生夢遺知識及夢遺以外的 性知識之獲得主要來自「醫學書籍」 、 「老師」或「錄影帶」 。另,謝佩如 (2001)研究新竹市國小六年級學生對於「性」方面的想法和感受,有 二成的學生覺得沒必要告訴別人,在做與性有關的決定前,多數人表示 不會詢問父母。 許多研究指出,父母希望成為子女性教育資訊的主要來源(Fisher, 1986; Bower, 1990; Driskill & DelCampo, 1992;楊慧敏,1988) ,而子女也 希望父母成為他們性資訊的來源(Driskill & DelCampo, 1992) ;在 Bonnell & Caillouet(1991)之研究報告中指出,青少年之性資訊來源,除了朋友、 11.

(25) 老師、父母、兄姐外,還有可能有其他親戚、醫師、護士及牧師,且有 61%之青少年認為父母應與子女討論性問題。Kakavoulis(2001)指出, 43%的學生認為家庭可以提供適當的性教育;能幫助性發展的來源;朋友 (69%)、大眾媒體(56%)、家庭(52%)、學校(17%)、教堂(7%)、 其他(23%) ;而獲得性資訊之來源,分別為:書和雜誌(25%) 、電視媒 體(20%) 、家庭(18%) 、朋友(17%) 、社會環境(8%) 、個人經驗(6%) 及學校(5%)。Richardson & Cranston(1981)的研究指出:由於父母本 身缺乏對性有關的適當教育,因此無法與子女談「性」的問題,也由於 青少年在家中缺乏與父母直接討論「性」的問題,因此,轉而從同儕、 媒體去獲得性的資訊。 Goldman & Goldman(1982)探討澳洲、英國、北美、瑞典四個國家 5-15 歲的孩子,發現 5 歲的兒童中,有 70%以上會向父母詢問有關「性」 的問題,但卻只有不到 50%的母親曾提供相關資訊給子女。Brock & Jennings(1993)亦指出,青少年希望多和父母討論與「性」相關的問題。 所以,不論是父母或子女,都希望父母能多提供與「性」相關的資訊給 子女,讓子女由父母身上學習到相關的資訊。Zhang, Shah, Baldwin, & Stanton(2007)調查中國 15-19 歲的青少年保健研究計畫結果顯示,青 少年傾向與母親討論性議題更勝於父親,31%的青少年曾與母親討論過, 17%曾與父親討論過性相關議題,總體而言只有 3%和 5%的受訪者表示, 經常與父母討論性相關議題。 林燕卿(1998)指出,父母要成為子女良好的性教育者,必須在性 知識上是豐富的、態度是自然開放的。而親子兩性議題溝通現況探討中 發現,最大障礙來自於父母缺乏談論時的自在感,家長不知如何與子女 溝通或過於權威,而子女則認為父母的觀念太過於決斷性 (謝佩如,2001; 12.

(26) 邱瑞芳,2002;張允中、林燕卿,2006)。 另有研究指出,父母不願也無法提供有效與廣泛的性資訊給子女 (Bloch, 1979; Koblinsky & Atkinson, 1982; Alexander, 1984) ,其主要原因 在於父母對子女問題之討論產生困難。有些父母認為自己對性議題缺乏 了解(Roberts, Kline, & Gagnon, 1978; Bennett & Dickinson, 1980) ,有些 父母不確定自己的性價值觀是否可以充分表露(Roberts et al., 1978),更 有些父母對子女性教育需求判斷錯誤,且不希望子女出現與性有關的活 動;不希望將其興趣放在「性」相關的議題上(Thornburg, 1981; Alexander, 1984)。另外,Fitzgerald & Fitzgerald(1987)的研究指出,親子「性」 問題溝通最常出現的障礙,在於談論此類問題時,出現的困窘以及缺乏 性知識會讓價值觀模糊,甚至,父母不知如何去開始與持續地保持親子 之間對此類議題的對話。同樣的,Hollander(1998)對 294 位父母與 507 位學生的調查研究發現,有四分之一的父母與五分之一的青少年認為, 有效的親子溝通最大的障礙來自於父母缺乏對談論性議題時的自在感。 在父母方面,有 32%認為最大的阻礙來自青少年認為自己知道一切了, 9%的父母不知如何與子女進行性議題的討論。而在子女方面,有 19%不 希望從父母身上得到性資訊,14%的青少年認為父母的觀念太過於決斷。 綜合前述,大部分子女曾與父母談論到性的問題,但有相當比例的 子女認為,他們的父母避免與他們談論到與性有關的問題。可見親子間 無法坦然地談論與「性」相關的問題。現今社會充斥著複雜、具傷害性 的性資訊,父母更加有責任提供子女正確的性知識,建立性態度的基本 來源,以免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從不當的方式獲得錯誤訊息與觀念,而 提高了未來發生性偏差的機率。故父母應積極扮演好在子女性教育上的 角色,以坦然而互信、尊重的態度與學生溝通,讓子女在「性」的發展 13.

(27) 上,能有正確的知識與態度。是故協助父母擁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克服 與子女談性時的焦慮和恐懼是很重要的(Goodman & Goodman, 1976; Miller & King, 1974)。. 第二節. 親子性議題溝通之內涵. Ekman & Friesen(1976)認為人們表達情感的方式,受到文化薰染 與制約,在社會期待與壓力之下,遵循著不同的情感表達原則。研究指 出,大專生對父母的情感表達方式仍具有相當傳統的色彩,其情感表達 多為間接含蓄,與母親的親近度皆高於與父親的關係。與母親相比,子 女不僅甚少向父親示愛,亦認為如此行為較不妥當(張嘉真、李美枝, 2000)。文化對個體情感表達方式的形塑,則透過父母的教養方式與社 會觀察學習的歷程而來。現代年輕人從父母身上習得傳統的觀念與行為, 包括父母對子女的控制、子女對父母的順從與工具性情愛的展現,即便 歷經現代化教育的洗禮,甚或其他國家文化之渲染,新世代青年的性觀 念比起以前已開放許多,然對父母的態度及親子情感表達仍不免受過去 傳統文化和親子互動經驗之影響,而多半趨於保守與委婉含蓄。 溝通是一個巨大的系統,是兩人之間彼此傳遞訊息的過程。溝通 (communication)一詞,係源自拉丁文『communis』 ,具有共同(common) 之意,亦指交通或傳播、交換意見和訊息,與人建立共同性(方炳林, 2005) 。溝通的內容及形式分為口語溝通(語言來表達彼此的意見或想法)、 非口語溝通(透過表情、姿勢、眼光、手勢、語氣等身體語言來與他人 溝通) 、隱藏式溝通(在溝通過程中,一方隱示著某種訊息未表達出來, 或讓對方覺得話中隱示著另一層的意思) 。親子溝通屬於人際溝通的範疇, 只是溝通的對象限定在父母與子女間;親子溝通之目的為促進親子間了 14.

(28) 解彼此的想法、態度,並且使情感得以連結,互相傳達關懷及心意。家 庭中親子間的溝通,非語言較語言的影響更大(Fox & Inazu, 1980)。許 多性價值的溝通是間接、非語言的,例如父母對與「性」相關的社會新 聞、電視電影中的親熱鏡頭、對與「性」相關的字彙反應、與子女討論 時的態度,對子女而言,從中都會學習到父母對「性」的態度和價值。 故談到與「性」相關議題時,也要注意到「非口語」的部分,而且比口 語部分更為重要。Fisher(1987)對 Ohio 州立大學學生進行調查發現, 親子溝通良好的家庭,子女的性態度與其父母的性態度較一致性。Fisher (1988)進一步的研究指出,子女的性態度和父母性溝通有高度正相關; 父母是子女性態度的主要影響者,當親子溝通愈傾向開放良好,則子女 性態度即愈正向。 「性」是比較不容易和別人溝通的一件事,如果子女能夠坦然的面 對父母親談,那麼親子關係必然是相當圓滿(晏涵文,1991) 。魏美芬(1985) 指出親子關係不但是父母與子女思想、情感及意見的交流與分享,也是 增進和諧親子關係的重要關鍵。而在親子關係的研究範疇中,親子溝通 是一個很重要的變項,因為父母與子女的有效溝通是良好親子關係的基 礎(孫毓英,1986)。親子溝通的次數和品質,也影響親子間有關「性」 方面議題的討論,更對於子女的性態度及性行為產生影響(Hovell, Sipan, Blumberg, Atkins, Hofstetter, & Kreitner, 1994) 。在良好溝通及高品質的互 動基礎上,父母不但可以提供子女心理及情緒上的支持,更能適時地將 正確的性知識、性態度傳授給子女(Baldwin & Baranoski, 1990) 。但當 父母與子女在性議題上進行雙向溝通時,時常會有許多的變項影響其溝 通態度與頻率,為避免不良的溝通模式而造成親子間的鴻溝,如何進一 步促進其對話,讓父母即時幫助孩子走過這青澀懵懵的青春是很重要的 15.

(29) 課題。 性的溝通模式上,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開放型溝通,在進行親子性 問題溝通是比較容易的。負向的親子溝通型態容易導致親子關係疏離、 冷漠與分裂,甚至於發生爭吵或衝突,嚴重影響到親子的互動。現代父 母逐漸了解自己對子女性教育的影響,更清楚自己在性知識與親子溝通 技巧上所受到的限制,於是有許多父母希望從專業處得到協助,以幫助 他們有從事家庭性教育的能力(林燕卿、晏涵文,1999) 。許多研究發現, 受過親職性教育訓練後,父母在與子女談到有關「性」的議題時,均感 到自在(Alter et al., 1982; Crawford, Jason, Riordan, Kaufman, Salina, Sawalski, Ho, Zolik, 1990; Benshoff & Alexander, 1993; Miller & Norton, 1993; Lefkowitz, Romo, Corona, Au, & Sigman, 2000; Blake, Ledsky, Lehman, Blake, 2001; Kirby & Miller, 2002; Schuster, Corona, Elliott, Kanouse, Eastman, Zhou, & Klein, 2008 ;林燕卿等,1999)。所以,一個 勝任的溝通者,除累積情境的知識外,尚需有實際的行為練習。父母是 子女性態度的主要影響者,父母與子女之間對與「性」相關議題的溝通 互動,能讓子女知道父母的期望,對「性」產生與父母相似的態度與價 值 觀 ( Fox & Inazu, 1980; Baldwin & Baranoski, 1990 ; Brock & Jennings, 1993)。 父母常因一些因素的影響而無法做好與子女間的溝通,也由於傳統 將「性」視為禁忌而使親子間無法坦然的談論它。原因可能有:太尷尬 或不自在、缺乏性知識,不確定的個人價值觀或感受、擔心如果我提出 和性有關的討論,爸媽會以為我做了,我的孩子從不問問題、不知如何 開始,學校有提供性教育、不知道何時開始、孩子說他早就知道有關性 的問題…等(Ellen K. Wilson, Barbara T. Dalberth, Helen P. Koo & Jennifer 16.

(30) C. Gard, 2010;楊慧敏,1988)。 所有夫妻皆可為人父母,卻並非每對父母都有教導子女的能力。許 多父母並未從自己原來的家庭中獲取適切的性教育,導致他們也無法順 利對其子女進行性教育;這些子女成長後,又如同他們的父母親,對子 女性教育的進行產生不自在感(Hepburn, 1983;張美皓等,1995)。 造成父母難以啟齒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大的障礙乃是對性敏感話題 的恐懼。Lu(1994)研究結果指出,82.6%的家長害怕與子女討論與性有 關的議題,且 52.9%的家長不知道如何與子女溝通,他們在回憶其性發展 的整個經驗氣氛時,都說是隱密的,很少與其父母談及關性方面的話題, 而使得要對子女溝通有關這類的議題深感困難(林燕卿等,1999) 。此外, 廖梨伶、洪栩隆(2006)研究結果發現,彰化縣國中與國小高年級學生, 當主要照顧者為母親,青少年於性議題的討論經驗較佳、青少年的性溝 通態度大部分認為「主要照顧者不懂,沒辦法討論」 ,而主要照顧者則認 為「討論性會增加其接觸性的機會」 、在性議題討論經驗上,大部分仍是 以「沒有討論過為多」。 相較於國外研究,94%的父母都和自己的青少年子女進行性議題的討 論及溝通,且 65%的父母認為,與子女進行性議題溝通並不會覺得尷尬 或不舒服,反而是愉快的過程(Jordan, Price, & Fitzgerald, 2000) 。Graham (1992)探討 1380 位七至十二年級的學生對性的認知與態度,研究發現 在親子「性」問題的溝通上,父母的態度愈開放,子女對父母的溝通就 愈能感到自在。當子女較願意與父母談論與「性」相關議題時,母親也 會較願意談,而父親也會在參與談論時,覺得較自在(Bower, 1990) 。此 外,在 Bonnell & Caillouet(1991)之研究報告中,青少年覺得當父母較 了解他們、較不困窘、較能傾聽、不責備及批判、不老古板時,青少年 17.

(31) 會較自在地與父母溝通有關性相關之問題。可見,父母與子女在溝通時 的態度會互相影響,父母較自然、坦然時,子女的態度也就會隨之自然; 反之,子女態度越自然時,父母也越能自在地與子女談論與「性」相關 的問題。此外,對家庭互動較滿意的青少年,參與性教育的意願較高 (Baldwin & Baranoski, 1990) 。一項針對墨西哥裔美國人、白人、黑人的 父母進行研究調查,發現以墨西哥裔美國父母在與子女討論性的問題時 較為自在(Abransom, Moriuchi, Waite & Perry, 1983)。 Roberts et al.(1978)針對父母及學生進行訪談,發現子女 11 歲以前, 仍有 85-95%的父母從未和子女談論過性行為或相關社會現象。Hansen (1982)的研究中也發現,只有 15%的母親和 10%的父親曾經和他們的 子女談論過性。Schaefer(1984)針對英國克利夫蘭郡的一項研究中發現: 有 85%至 95%的父母從未與 3 至 11 歲的子女談論過性。晏涵文、劉潔 心、李思賢、馮嘉玉(2009)針對全臺灣國中小剛畢業及高三學生抽樣 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少於兩成的國高中職青少年會與父母或師長討 論與性有關的話題,超過四成則會與同學討論,亦有超過三成的青少年 則都不討論,顯見青少年對於性知識方面的疑惑,習慣自行尋求解答或 與同儕討論。 陳明月(2000)針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親子性議題溝通之研究,發現 親子「性」問題溝通中最關心與最常談論的話題是「社會議題」 ,而異性 交往之看法溝通是母子性問題較少溝通的話題。晏涵文等人(2001)研 究指出:有超過六成以上的子女覺得父母沒有與自己溝通過同性戀、性 騷擾、異性交友及愛滋病等社會問題。羅樊妮(2003)研究發現,父母 很少與子女溝通討論有關異性交往的話題,子女也很少主動告知父母其 異性交往的情形;魏慧美(1998)以高中職學生為對象的研究顯示,父 18.

(32) 母很少談有關性方面的事,若有也大部分都是母親出面談,議題多是針 對異性交友。 父母對高職學生談論最多的性問題是月經問題,而很少談到避孕等 方面的生理問題,對於談論兩性問題的比率更是偏低(秦玉梅、晏涵文, 1987;王瑞琪,1992) ;張美皓等(1995)的研究發現,臺北市國中二年 級學生與母親間對與「性」相關之議題的溝通五個議題中,以「親子間 之身體親密」溝通情形較良好,以「懷孕、避孕、性行為」溝通情形最 不好;其中以「青春期生理」的溝通頻率較高,男生則以「青春期生理」 的溝通頻率最低;謝佩如(2000)針對新竹市國小六年級學生的研究也 是以「親子間之身體親密」及女生的「青春期生理」溝通情形較好,以 「懷孕、避孕、性行為」溝通情形最差。晏涵文等(2001)以國小高年 級學生為對象,研究結果以青春期的生理與發育較常被溝通;張允中等 (2006)探討青春期學生之單親家長的親子性溝通,研究顯示「親子間 之身體親密」、「與性有關的社會議題」、「異性交往」三項有較密集良好 的溝通,而「青春期生理」的溝通則較少。 Furstenberg, Moor, & Peter(1985)針對 404 位懷孕青少女及其母親 研究,母親與子女間討論避孕方法的情況,有 61%的母親回答有與女兒 討論過生育控制,不過只有 45%的女兒回答其母親與之談論過生育控制。 顯示此方面的溝通,溝通頻率很少,情況也不佳(秦玉梅等,1987;張 美皓等,1995;謝佩如,2001)。不過,Bonnell & Cailouet(1991)的研 究結果卻顯示約會、性成熟之心理的改變、性傳染疾病(AIDS 或 S.T.D.)、 懷孕及生育的控制、性行為等,是青少年覺得最容易與父母討論之與性 有關之議題。另外,Fox & Inazu(1980)的研究中,則有三分之一的子 女從未和母親討論過避孕問題;而母親與子女間較常討論的議題是月經、 19.

(33) 約會與男友、性道德、受孕、性交等。父母不常和子女談「性」 ,尤其是 父親和更是子女極少溝通,其中親子談論的議題也大都是以月經生理問 題為主(Shipman,1968; Block, 1972;Torres, Forrest & Eisman, 1980)。 綜上所述,親子間對於性議題的溝通情形普遍不佳;大部分的孩子 希望父母以及老師能成為自己重要的性教育者,他們受到成人「性態度」 的影響既深且遠。這顯示出:成人對「性」的態度是性教育相當關鍵的 條件,當成人以「健康」以及「全人發展」的角度看待「性」 ,將更能體 會自己對孩子健康「性發展」者的重要性,而能謹慎為孩子扮演起更積 極的性教育角色,孩子亦能從成人正向的性態度中坦然學習。. 第三節. 影響親子性溝通之人口學因素. Nolin & Petersen(1992)的研究指出,在親子「性」問題溝通的互 動與品質方面,父母與子女性別間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研究顯示,母 女比母子好、父子或父女對「性」問題討論的範圍較廣,且女兒比兒子 持續的喜歡與父母討論「性」的事實、性的社會議題或道德關懷。余坤 煌、林佩娟與陳根深(1995)研究發現,臺北市學童家長的性知識得分 高於彰化縣,性態度也比彰化縣家長正向;學童家長的性態度會因年齡, 教育程度、職業、居住地、宗教信仰、婚姻美滿程度等不同而有顯著差 異。以下分別就父母與子女方面說明之。 一、父母 (一)性別 以性溝通來說,母子溝通性的品質比父親好 ( DiIorio, Kelly, & Hockenberry, 1999; Feldman & Rosenthal, 2000)。廖梨伶等(2006)以國 中生和小學生為研究對象,亦指出當主要照顧者為母親時,其性議題的 20.

(34) 討論經驗較佳。許多研究亦指出子女與母親性溝通較多,父親參與討論 很少(Fisher, 1986; Mueller & Powers, 1990 ; Bonnell & Caillouet, 1991; Baldwin & Baranoski, 1990; Lefkowitz, Kahlbaugh, Au, & Sigman, 1998; Lefkowitz, Romo, Corona, Au, & Sigman, 2000; Feldman & Rosenthal, 2000; Wang, Li, Stanton, Kamali, Naar-King, Shah & Thomas. 2007; Zhang et al, 2007; Atienzo, Walker, Campero, Lamadrid-Figueroa & Gutiĕrrez, 2010;)。 另外,母親在家庭性教育所扮演的角色均較父親重要,一般來說,青少 年與母親對於性問題溝通的良好情形優於父親(Baldwin & Baranoski, 1990 ; Bennett, 1984; Bennett & Dickinson, 1980; Fox & Inazu, 1980; Roberts et al., 1978; Welbourne, 1978)。 晏涵文等(2001)研究則明白指出父母性別不同,與子女溝通性相 關問題的頻率亦不同,母親普遍高於父親;陳明月(2000)的研究也有 相同的結果,國小高年級學童就父子與母子性問題溝通頻率及態度而言, 顯示母子性問題溝通頻率多,態度積極、正向與開放,顯著高於父子性 問題溝通頻率及態度。由於傳統的社會型態,多數人把照顧孩子的責任 歸為母親,而且受傳統的價值觀影響,大多數的家庭均是父親外出工作, 因此母親與孩子相處的機會自然多。雖然現在社會型態已慢慢轉變,但 這些傳統的社會價值觀依然存在,因此母子較父子的溝通情形較佳,自 不難想像(邱瑞芳,2002)。 翁嘉穗(2009)研究結果亦發現親子間的性溝通以母子性溝通優於 父親的性溝通。張允中等(2006)研究顯示:女性單親家長的子女性態 度及溝通狀況,較優於男性單親家長。此外,杏陵醫學基金會(1999) 的研究也指出:父母性別不同,與子女溝通「性」相關問題的頻率也不 同,母親普遍高於父親;謝佩如(2000)和賴彥君(2008)的研究也呈 21.

(35) 現相同的結果。Marcela, Karen, & Mary(1998)所做的研究也發現,青 少年較常與母親談論性的話題,而非父親。 (二)教育程度 母親的教育程度不影響與子女間對與「性」相關議題的溝通情形, 而父親教育程度為大學及大學以上者,與子女間之溝通,較教育程度為 高中之父親為多(Hepburn, 1983; Bonnell & Caillouet, 1991) 。父母的教育 程度越高,母女間的感情、意見溝通愈佳,而母女的溝通關係愈好,則 青少女對月經的整體態度較佳(黃琪瑜,1986) 。父母擁有高學歷,則較 能自各種途徑吸收新知,也較願意和學生討論各種兩性問題(王瑞琪, 1992) 。陳明月(2000)以國小高年級學生為對象的研究,顯示子女會因 父母親的教育程度不同在性知識有差異,但在性態度則無。母親教育程 度會影響親子間對與「性」相關議題的溝通頻率與態度,母親教育程度 越高,親子之間的溝通越好(張美皓等,1995) 。另有研究指出,父母的 教育程度對親子「性」問題溝通有所影響(Abramson, Moriuchi, Waite & Perry, 1983)。 (三)職業 張美皓等(1995)的研究顯示,母親職業為衛生醫療人員、教師、 社工或心輔人員者,與子女的溝通情形較其他職業的母親好。 (四)其他 父母婚姻狀況和諧者,在親子溝通的分數上顯著比經常吵架、父母 雙方很少說話及其他狀況要好(孫毓英,1986) ;父母自覺婚姻中高度美 滿者,與子女溝通「性」相關問題的頻率高於低度美滿者;對子女的教 養態度愈關心者,與子女溝通「性」相關問題的頻率高;自覺家庭氣氛 中高度和諧者,與子女溝通「性」相關問題的頻率顯著高於低度和諧者 22.

(36) (張美皓等,1995;杏陵醫學基金會,1999;謝佩如,2001)。 二、子女 (一)性別 談論到有關「性」的議題時,男生較女生不自在(Mueller & Powers, 1990) 。女生與母親的溝通情形較男生好(張美皓等,1995;謝佩如,2001) , 而與父親間對與「性」相關議題的溝通,以男孩較佳(Fisher, 1986) ,母 親則與女孩談論較多與「性」相關的問題,因一般人認為性的責任是女 生的職責(Mueller & Powers, 1990),也因女孩有月經,母親與女孩有較 多的談論,父親則視為禁忌,而較少與女孩談論與「性」相關問題(Hepburn, 1983) 。父親或母親對子女異性交往的相處態度,會因性別不同而有顯著 差異,父親或母親對女兒異性相處、交往的約束均較對男孩約束得多(吳 思霈,2004)。 (二)排行 黃春枝(1980)以國、高中學生為對象,結果發現,排行老么者的 親子關係適應度最好,其次分別為排行老大者及排行中間者,以獨生子 女的適應度最差。吳秀櫻(1987)的研究也指出無偏差行為的青少年其 排行與其親子關係有關。但單懷聖(1995)的研究中則顯示,家中的排 行對於親子關係並無顯著影響。何嘉雯(1998)研究則指出:大學生的 親子關係狀況,並不會出生序狀況的不同,而有明顯的影響. 綜合上述可以得知,親子溝通之阻礙來自於父母本身與子女兩方面 的因素,且發現父母本身對親子「性」問題較無法自在的談論,在子女 方面卻認為與父母的觀念有代溝,因此不願與父母做溝通。顯然,父母 與子女間的感覺與認知皆有一段差距。另,可以發現父母和子女鮮少談 論性的問題,且多數在談論時感到不自在,對於親子溝通的家庭功能, 23.

(37) 均未能善用在與子女溝通「性」的議題上。是故本研究即基於上述文獻 探討與實際需求,擬由親子性議題調查著手,除瞭解子女對性認知的轉 變。更希望瞭解近二十年來,國內對於親子性議題的認知是否有所變遷, 以期相關研究資料能提供國內性教育推展之參考。. 24.

(3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共分六節討論,包括:研究架構、研究流程、研究對象、研究 工具、實施程序及資料處理。.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參考相關文獻、資 料,加以組織並整理,研擬出如圖 3-1 之研究架構。. 25.

(39)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在擬定研究計畫後,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並於確定研究目 的與研究問題之後,進行問卷內容之修改、預試,並請指導教授完成問 卷的審視及信度分析後才正式施測,經回收問卷資料整理分析後,撰寫 研究結果及發現,並提出結論及具體建議。研究流程如圖 3-2。 研究流程討論如下: 一、研究準備階段 本研究於民國九十九年七月開始,首先廣泛收集並閱讀相關文獻資 料,並與指導教授確認研究主題。 二、研究工具編製 根據研究目的引用張美皓、晏涵文(1995)臺北市國中二年級學生 與母親溝通與性有關議題之研究問卷,進行修改作為施測工具。 三、預試 本研究之預試問卷於九十九年十月下旬施測,預試結束後回收問卷 並進行整理及信效度考驗,經由指導老師確認後,即進行正式施測。 四、正式問卷施測 本研究正式問卷調查實施期間為 2011 年 3 月 01 日至 3 月 31 日,並 請各校相關人員協助施測。 五、資料彙整與分析 問卷施測結束後,將回收問卷進行整理及去除無效問卷,並進行電 腦編碼(coding),所得資料以 PASW Statistics 18.0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 料處理,以描述性統計、配對樣本 t 檢定、獨立樣本 t 檢定、差異性檢定 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26.

(40) 六、討論研究結果 資料處理後,依其結果就實際狀況進行陳述與呈現,並進行討論。 七、提出結論與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做出結論,以回答本研究之研究問題,並針對現況提 出具體建議,以及對後續研究者提出未來可進行的相關研究方向。. 27.

(4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一、母群體 本研究母群體以臺北市國中二年級學生及其母親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臺北市國中二年級學生及其母親為研究對象。取樣的方法, 依據 99 年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所統計的資料,國中二年級學生數 29195 人, 為顧及人力、物力及財力,故以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各級學校聯絡箱(詳 見附錄一)之學校進行亂數表抽樣。共抽取 12 所學校,聯絡相關人員取 其中一班進行全班施測,共發放 400 份問卷,扣除未回收及填答不完全, 配對完成 340 筆資料,共 680 位受試者(含母親和子女) ,共得有效樣本 數 340 份,回收率 8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引用張美皓、晏涵文(1995)所研擬之臺北市國二學生與母 親溝通與性有關議題之研究量表進行修改,量表共 30 題;親子間與「性」 相關議題的溝通 25 題,獲得性資訊之舊有經驗 5 題。親子間與「性」相 關議題的溝通,包含「親子間之身體親密」 、 「與性有關之社會議題」 、 「異 性交友」、「懷孕、避孕、性行為」、「青春期生理」等五大議題,分溝通 頻率與溝通態度;計分方式採用李克特三點式量表,溝通頻率分「從不」、 「偶爾」 、 「經常」 ,分數越高表示溝通頻率越高;溝通態度則為「不自在」 、 「中等」 、 「自在」 ,分數越高表示溝通態度越自在;獲得性資訊之舊有經 驗分為頻率計分,分「從不」、 「偶爾」 、「經常」 。 一、問卷內容 問卷分為母親卷與學生卷; 「母親卷」的內容分為二部分,第一部分 28.

(42) 研究對象資料,在獲得母親之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國籍/族群、子 女性別、子女家中排行及性資訊之舊有經驗等資料。第二部分為親子之 間與「性」相關議題的溝通,共五個議題,包括頻率及態度。「學生卷」 的內容分為二部分,第一部分為研究對象資料,在獲得性別、居住方式、 母親教養態度、父母感情親密程度、自覺家庭氣氛及性資訊之舊有經驗 等資料。第二部分為親子之間與「性」相關議題的溝通,共五個議題, 包括頻率及態度。原問卷分為男學生卷、女學生卷及母親卷。在學生卷 的部分,為達到研究目的,經部分題項修改及措辭修改後,將男學生卷、 女學生卷整合為學生卷。問卷詳細內容如下: (一)母親卷: 「親子間之身體親密」原題目使用, 「與性有關之社會議題」 、 「異性 交友」、「懷孕、避孕、性行為」等三項因題數和先前研究結果得分低之 關係,予以進行相關題項之增減及詞句修改, 「青春期生理」合併男女卷 成學生卷(詳見附錄三)。 1.基本資料 包括: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國籍、族群、子女性別、子女家中 排行、獲得性資訊之舊有經驗【我曾看過有關性教育的書籍、我曾參加 過有關性教育的演講或座談會、我曾看過電視探討兩性問題的節目(或網 路上得知有關性教育的訊息)、我曾與自己的父(母)親談論過與性有關 的議題、我曾受過溝通技巧的訓練】等。 2.親子間與『性』相關議題的溝通頻率與態度 共二十五題,分為五類問題。 (1)親子間之身體親密 共五題,包括: 【我與孩子曾互相以親吻臉頰來表達情意、我與孩子 29.

(43) 曾以擁抱來表達情意(例如:我安慰孩子時或孩子很高興時) 、我曾以拍 拍孩子的肩膀或摸摸孩子的頭來安慰、鼓勵或稱讚孩子、當我與孩子在 一起時,我曾與孩子拉(挽)手或靠得很近及我與孩子談話時,我們曾 以關愛的眼神看著對方】等。本議題原題項使用,僅主詞統一(母親卷: 我與孩子…,子女卷:媽媽與我…) ,題意字句未予修改(詳見附錄三)。 (2)與性有關之社會議題 共五題,包括: 【當大眾媒體出現性騷擾或強暴的消息時,我曾與孩 子談論過、當大眾媒體出現有關愛滋病(AIDS)的消息時,我曾與孩子 談論過、我曾與孩子談論過有關同性戀的議題、當我與孩子一起觀賞影 片,出現親熱鏡頭時,我曾與孩子談論過及我曾與孩子談論過色情的議 題(例如:漫畫、書刊、影片、笑話)】等。將「與性有關之社會事件」 修改成「與性有關之社會議題」 ,原第 4 題(媽媽曾與我談論過有關男生 要像男生,女生要像女生)予刪除;原第五題:當媽媽與我一起觀看電 影或錄影帶,出現接吻或其他親熱鏡頭時,媽媽曾與我討論過;修改成: 當媽媽與我一起觀賞影片,出現親熱鏡頭時,媽媽曾與我談論過。原第 六題:媽媽曾與我談過色情書刊或錄影帶的影響;修改成:媽媽曾與我 談論過色情議題(例如:漫畫、書刊、影片、笑話) 。相關題項進行修改 予增減(詳見附錄三)。 (3)異性交友 共五題,包括: 【我曾與孩子談論過有關與異性通信的議題、我曾與 孩子談論過有關與異性打電話、寫簡訊的議題、我曾與孩子談論過有關 與異性網路交友的議題、我曾與孩子談論過有關與異性團體出遊的議題 及我曾與孩子談論過有關與異性單獨出遊的議題】等。將每題最後之「問 題」修改成「議題」 。第二題增加「簡訊」 ;第三題增加「網路交友」 ;第 30.

(44) 五題將「偶爾」、 「經常」刪除;相關題項修改予增減(詳見附錄三) 。 (4)懷孕、避孕、性行為 共五題,包括:【我曾與孩子談論過自慰(手淫)的議題、我曾與孩子 談論過婚前性行為的議題、我曾與孩子談論過懷孕的議題、我曾與孩子 談論過避孕的議題(例如:保險套使用等)及我曾與孩子談論過墮胎的議題】 等。將每題最後之「問題」興改成「議題」 :原第一題予以刪除;第二題 為原來之第四題;第三題予增加”生產";第四題增加說明(例如:保險套 使用等);另增加”自慰(手淫)”和”墮胎”議題。此題項均有行增加與修 改(詳見附錄三)。 (5)青春期生理 共五題,包括:【我曾與孩子談論過月經期間的保健或夢遺的議題、 我曾與孩子談論過乳房發育的議題、我曾與孩子談論過外陰部需要清潔 的議題、我曾與孩子談論過女性的生殖系統及我曾與孩子談論過男性的 生殖系統】等。此題組將原男學生卷、女學生卷整合為學生卷。第一題” 月經、夢遺”合併;另因男女皆有乳房發育,所以保留女學生卷之乳房發 育議題;因有勃起才會夢遺,故將男學生卷陰莖勃起刪除;原男(女) 學生卷之第三、四、五題保留(詳見附錄三)。 (二)學生卷 1.基本資料 包括:座號、性別、居住方式、教養態度、家庭氣氛、父母感情親 密程度及獲得性資訊之舊有經驗【我曾看過有關性教育的書籍、我曾參 加過有關性教育的演講或宣導活動、我曾看過電視探討兩性問題的節目 (或網路上得知有關性教育的訊息) 、我曾在課堂上聽過老師講解性教育、 我曾由醫師、護士(或校醫、校護)處得知有關性方面的訊息】等。 31.

(45) 2.親子之間與『性』相關議題的溝通頻率與態度 共二十五題,與母親卷同,僅主詞由「我曾與孩子…」修改為「媽 媽曾與我…」 。 二、計分方式 問卷之計分,採三點計分法。在與「性」相關議題部分,分為「頻 率」與「態度」兩大類分數。 「頻率」的分數為:從不--0 分,偶而--1 分, 經常--2 分; 「態度」的分數為:不自在--0 分,中等--1 分,自在--2 分。 在「獲得性資訊之舊有經驗」部分,從不--0 分,偶而--1 分,經常--2 分。 另外在頻率與態度合併計分時,則考慮受試者實際生活中的親子溝 通情形,故頻率答「從不」者,不論態度為何,皆得 0 分;又因考慮實 際舊經驗之態度,因此以頻率作加權,頻率為「偶爾」 、態度為「不自在」 者得 1 分;頻率為「經常」 、態度為「不自在」者得 2 分;頻率為「偶爾」 、 態度為「中等」者得 3 分;頻率為「經常」、態度為「中等」者得 4 分; 頻率為「偶爾」 、態度為「自在」者得 5 分;頻率為「經常」 、態度為「自 在」者得 6 分,以表 3-1 說明之。. 表 3-1. 頻率與態度合併計分表(實際溝通情形計分表) 溝通頻率. 溝通態度. 分數. 偶爾. 不自在. 1. 經常. 不自在. 2. 偶爾. 中等. 3. 經常. 中等. 4. 偶爾. 自在. 5. 經常. 自在. 6. 3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 第一講的開始, 我們就明確地指出: 線性代數是研究線性空間, 即向量空間、 模和其上 的線性變換以及與之相關的問題的數學學科。 這一講中,

一、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二、 承辦單位:臺北市新民國中 三、 協辦單位:臺北海洋科技大學 四、

A02 臺北市立實踐國民中學 翻「閱」時空,悅「讀」人生 A03 桃園市立建國國民中學 流動的饗宴-讀出建國真滋味 A05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臺北市大理高級中學 第32試場.

Mathematical theories explain the relations among patterns; functions and maps, operators and morphisms bind one type of pattern to another to yield lasting

級別 與九一八事變和抗日戰爭相關的學習內容 初中級[中三級] 中華民國的建立及面對的困難1.

例如,參閱:黃啟江,《因果、淨土與往生:透視中國佛教史上的幾個面 相》〈第六章·從佛教研究法談佛教史研究書目資料庫之建立〉,(台北:臺 灣學生書局,2004 年),頁 237-252; Yasuhi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