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親師合作之親師溝通

「親師合作」著重在教師與家長間的互動,而以學生的利益為依歸。因此,

親師合作過程中「親師溝通」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親師溝通是一種專業技巧,在親師溝通的歷程中,一般而言,教師所受的專業 訓練比家長多,因此須由教師承擔較多引導的責任和推動的角色。因此,為促進合 作的機制,教師應該提供一個激勵家長發展合作行為的情境,尊重家長,善用溝通 技巧,展現對孩子真誠的關懷,積極回應家長所關心的事,敏銳的覺知家長的需求。

親師溝通對教師而言,毋寧是教學與輔導之外,不可推託的責任。

本節研究者謹就相關文獻提出親師溝通的意義與重要性、方式與內容、原則策 略、影響因素及親師溝通的相關研究等項,以深入瞭解親師溝通的議題。

壹、親師溝通的意義與重要性

一、親師溝通的意義

溝通乃是個人或團體相互間交換訊息的歷程,藉以建立共識協調行動、集思廣 益或滿足需求,進而達成預定的目標。吳清山(民80)認為「溝通」是個人或團體 傳達情感、訊息、意見或事實到其他的個人或團體,彼此能夠產生相互瞭解的一種 歷程。

依據上述溝通的定義推演,親師溝通即是指學校教師與家長,利用各種溝通聯 繫的方式(如會談、電話、書信等),將個人意見、想法、情感或態度等訊息傳達 給對方的雙向互動之過程(趙聖秋,民87);為教師與家長利用語文和非語文的媒 介,將管教理念傳送給對方,而達成理解,獲得共識的行為(鍾美英,民91)。陳 仕宗(民86)即將親師溝通定義為「教師與家長間交換訊息的歷程,藉以建立共識 協調行動、集思廣益或滿足需求,進而達成學童快樂成長、有效學習的目標。」也

就是說「親師溝通」的對象包括教師和家長;其過程是雙向互動;其任務是交換訊 息;其企圖是協調行動建立共識、集思廣益或滿足需求;其最終目標是使學生能快 樂成長、有效學習。

因此,親師溝通的意義,在於家長與教師處理問題時,於交換訊息的歷程中,

能建立共同的理念,一起解決問題,以促進孩子的快樂成長,增進學習效果為目的。

建立良好的親師溝通,在「親師合作」的過程中,是相當重要的。家長與教師是親 師合作的主體,親師透過溝通,增進彼此的瞭解、信任,家長與教師的合作,才會 有相乘的效果,如此,自然能減少誤解的產生與不當的阻力。

二、親師溝通的重要性

Burns(1993)研究指出教師與家長的溝通與孩子的成長及發展有關。教師要能瞭 解 家 庭 對 學 生 問 題 與 學 校 計 畫 的 普 遍 看 法 , 才 能 與 家 長 有 更 佳 的 互 動 關 係 (Epstein,1990);進而影響家長的動機與自我信念;藉由提供家長有用的訊息或增加 其問題解決、生活管理或溝通技巧,使家長的知識與技巧獲得提升,增進家長在教 育子女方面的效能(王文娟、萬育維譯,民91)。並提高教師的工作士氣,建立親 師彼此的互信,為促成親師合作的最重要工具(陳靜音,民91)。

吳春助、林淑女(民81)的研究即發現,親師溝通有助於以下各項目標的完成:

1. 建立並維持雙方的友誼及良好的關係。

2. 澄清並改進雙方的教育觀念。

3. 使家長瞭解學校的教育措施,並予以支持。

4. 使家長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現情形,以便更有效的指導其子女。

5. 使教師能瞭解學生家庭狀況,以有效輔導學生。

6. 溝通教師與家長雙方的意見,互相協調合作。

7. 發現學生在學習上、行為上及適應上的困難原因,給予有效的解決。

因此,近年來,國內外針對學校與家庭合作的研究,均認為在促進家長與學校 合作的策略中,良好的親師溝通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在爭取家長資源的同時,親師 溝通管道若滯礙不通,無疑地將影響學生學習,並將造成校務推動上更大的阻力。

加強親師溝通管道,增益親師合作關係,是今日學校辦好教育的重要課題。在教師 與家長之間,有必要透過溝通的歷程,使雙方能夠分享訊息、觀念或態度,以建立 共識,進而謀求學生的健全發展。

當家庭與學校取得充分的溝通與合作時,學生的表現將可達到最佳的境界,也 最能達到成人的期望。透過意見和資訊的交流,幫助學生發展才能與興趣,予以教 導、引導、灌溉和教化。親師溝通乃是凝聚親師感情,共同為孩童圓夢的墊腳石。

貳、親師溝通的方式與內容

親師溝通必須透過適當而有效的方式來運作,且親師雙方對內容的聚焦可能有 所差異,以下謹就親師溝通的方式與內容,進行文獻探討。

一、親師溝通的方式與運用

親師溝通應透過何種方式增進親師感情的聯繫,是一個非常務實的課題。它必 須兼顧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情形,也讓教師能清楚知道學生在家的表現,以 期達到教師用心,家長關心,學生學習開心的目標;茲綜合學者對親師溝通的方式 及其運用的論述如下。

親師溝通的方式已從傳統靜態單一方式,演變至現今電腦資訊科技時代動態多 元的方式,國內外學者多年來有不少論述,有的將溝通的方式分為面對面的溝通與 非面對面的文件溝通(林明地,民85),亦有從學校與教師的角度來分類(張德銳,

民85),但綜合而論,研究者依據多位學者(林生傳,民83;陳龍安,民82;趙聖 秋,民87;蔡瓊婷,民91;鍾美英,民91;Hornby, 2000)所提出的方式,將親師

溝通的方式分成四大類型:口語進行的溝通、使用書面的溝通、在活動中的溝通、

透過家長組織的溝通。茲歸納各種溝通方式及其運用於下:

(一)口語溝通

使用口語來交換訊息是人類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溝通方式,通常有高度的正確 性和即時的效果。在親師溝通中口語的溝通方式包括:

1. 親師面談:包括親師會議、親師晤談、隨機非正式的談話等。面談是親師雙 向溝通最好的機會,面對面的溝通多了感情層面,可觀察到對方的行為語言,

以增加親師間的信任感。

2. 電話溝通:電話是最方便、最迅速的溝通媒介,電話溝通是親師間最常用的 口語溝通方式。

3. 家庭訪問:在家庭訪問中,教師可透過對學生家庭互動、教養方式和家庭環 境等家庭情況的了解,以作為輔導學生的依據。

4. 學校親師專線:近年來學校陸續設立親師語音信箱,讓家長透過學校行政人 員和教師的留言,得知學校和班級活動的訊息。

(二)書面溝通

書面溝通雖是一種單向溝通,但由於它的方便性,仍是親師間接觸頻繁、有效、

普遍的方式,溝通的內容偏向於通知性質、較不需要回應的訊息、或是不適合直接 公開的溝通時,書面溝通是一種值得採用的方式。

1. 家庭聯絡簿:家庭聯絡簿是我國國中、小親師間最常使用的溝通方式,為記 載每日的聯絡事項,具有極重要的溝通地位。

2. 班級網站:家長可由班級網站,瀏覽學校相關資料、班級概況及活動。

3. 便條、信件、通知:教師可以利用便條、信件、通知與家長溝通有關學校和 班級的事務,傳達個人班級經營理念及請家長協助的事項。

4. 家長手冊:家長手冊中可提供學校的基本資料和教育理念、家長可能遇到的 問題與解答、指導子女的方法,及參與學校教育的方式等。

5. 成績通知單:成績通知單不僅是傳遞訊息,更是家長瞭解子女學習狀況,及 建立適當態度的重要途徑。

6. 班級通訊:主要在傳達班級中的事務,內容可以十分多元化,例如活動預告、

學生作品、班級趣聞、對家長的感謝或需幫忙的事項等。

(三)活動溝通

活動溝通是一種綜合性的溝通方式,透過親師生口語的傳達、書面的通知,並 透過組織來辦理。在活動中,共同為某目標而努力,親、師、生間的關係,可以透 過自然而密切的聯繫,達到溝通的效果。

1. 校慶:常結合其他活動來進行,如運動會、家長參觀教學日、學校日等,

是一個綜合呈現學校教育理念及教學成果的時機。

2. 運動會:除進行各項競賽外,同時可以展現平日的教學成果。

3. 親子活動:學校設計多元化的活動,配合家長時間,鼓勵家長參與。

4. 參觀教學日:主要是讓家長觀看子女學習的情形,讓家長了解子女上課的 情形,除了展現靜態的成果外,也搭配動態的表演活動。

5. 演講座談:透過演講或座談的方式,雙向溝通彼此的態度和信念,或增進 親職教育的知能。

(四)組織溝通

透過各種組織及團隊,使用正式的溝通程序或會議,讓訊息傳達的正確性提高,

使溝通更有成效。

1. 家長會:家長會是學校、家長、社區間的溝通橋樑,除了物資經費的捐助 外,更擴充到勞務與知識的領域。

2. 班級親師會:以班級為單位由家長互選幹部,定期討論級務之協助事宜,

提供具體的意見、人力與經費的支援。

3. 學校義工:學校活動及教學工作繁瑣,人力資源有限,有效的運用家長及 社區人士的支援,來協助學校各項活動及事務性工作。

4. 父母成長團體:學校提供現有資源,讓家長接受親職教育及成人教育,以 提昇教養子女及家長參與教育的觀念和能力。

依據文獻綜合而論,「家庭聯絡簿」和「電話溝通」是我國目前親師溝通最常 採用的方式,而「親師面談」則是親師均認為最有效的溝通方式,然而親師溝通的 方式如此多元,家長及教師實應依需求慎選適當的溝通方式,掌握時機,針對問題 做雙向溝通,若能如此,不但可以防止問題的擴大,更能達成有效溝通的目的。

依據文獻綜合而論,「家庭聯絡簿」和「電話溝通」是我國目前親師溝通最常 採用的方式,而「親師面談」則是親師均認為最有效的溝通方式,然而親師溝通的 方式如此多元,家長及教師實應依需求慎選適當的溝通方式,掌握時機,針對問題 做雙向溝通,若能如此,不但可以防止問題的擴大,更能達成有效溝通的目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