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觀察表對觀察者之影響

本節描述各觀察者在使用了多次謝氏觀察表觀看同樣的教學影片之後,對於 每一位教學者的觀察是否產生了轉變,而這些有哪些是受到謝氏觀察表的影響,

為了解這之間的差異,本節整理各觀察者使用第一回與第三回意見調查表之內容,

取出第三回時,每位觀察者對於每一位教學者相較於第一回對各教學者所增加或 改變的內容,再將這些項目藉由觀察表對照後依據各類別歸納整理,與各觀察者 原有之觀察觀點比較,若原有觀點已具備,即可顯示此部分觀點並未有所改變,

若比對增加之內容並非原有觀點所具備,則可屬於改變之部分,藉此以便了解每 位觀察者是否受到觀察表之影響。

一、 觀察者 W1 (一) 面向轉變

在與 W1 訪談問到有關這兩回意見調查表所寫之不同,可整理為兩個焦點,

分別是撰寫的方式與觀察焦點的改變 1. 觀察焦點

首先 W1 談到在觀察時轉變較為重視教師教學概念,如何引導學生思考:

W1: 我只知道說我在這兩次的紀錄之間,我覺得對我自己的教學有很 大的改變,就是我這學期有做新的調整,我之前可能是我講,然後學 生練習,可是我現在可能是我拋個問題,學生去想他們給我答案,然 後我就再練習,所以大部分都是學生自己在主導,這是我自己的嘗試。

所以我現在比較偏向讓學生思考,也許是我自己的教學的觀點改變了,

所以我去看其他老師的部分,我也會去看他怎麼樣去讓學生自己去連 到概念這樣。(W1,T1)

87

2. 意見表達方式轉變

Q:兩次的紀錄方式差滿多的,就是這邊(指第一次)然後再討論複習時候那一 塊發生的事情,是第一次寫的時候有作重點整理嗎?

W1:就是我自己懶哈哈,我記得我第一次有整理,然後後面這個就沒 有,看到什麼寫什麼。(W1,T2)

表達方式的改變影響觀察者是否有改變注意面向之判斷,故在後續比對與判 斷上亦列為考量。

(二) W1 第三回所增加之觀察內容

將第三回每位教學者中不同於各教學者第一回所寫內容,經過比對取出第三 回增加之部分,整理後可發現相較於 W1 第一回之觀察觀點,有改變與未改變之 部分,分別就以下報導:

1. 未改變部分:

W1 第一回與第三回比較之後,於觀察項目中增加但原觀點已出現之部分,

整理如下表

表 4- 8 W1 觀點未改變部分 原

有 觀 點 中 出 現

教學技巧:板書/表達

班級管理:秩序/抓住學生注意力

數學教材教法 數學思考:小組討論/重視推導過程 學生主導:澄清學生問題/發現學生困難 教學目標:時間掌控安排

(1) 教學技巧(A)

第三回增加之內容歸於教學技巧之部分整理如下表

88

表 4- 9 W1 第三回所增加內容-教學技巧類

所寫內容 觀察項目

紅色粉筆較不清楚(W1,T1,缺點三) A1-1-3 重點寫於黑板,方便學生檢索(W1,T1,建議三) A1-1-3 老師講話速度太快(W1,T4,缺點三) A1-1-1 上課使用麥克風,重點要以有效的方式(板書或投影片)呈現

(W1,T3,建議三)

A1-1-3/

A1-1-2 在第三回時,W1 儘管根據各教學者,發現了不同於各教學者在表達類的意 見,但與 W1 原有之觀察觀點比對可發現,其依舊以「板書的清楚程度」,「重點 需呈現」,以及「音量的大小」為主,故此類與 W1 原有之觀察觀點相同。

(2) 班級管理

第三回增加之內容歸於教學技巧之部分整理如下表:

表 4- 10 W1 第三回所增加內容-班級管理類

所寫內容 觀察項目

未掌控班級秩序就開始上課,尤其是學生上課有插嘴行為應予以 糾正。(W1,T3,缺點三)

秩序

先控管好秩序再上課。(W1,T4,建議三) 秩序 念題目的用意是控管秩序嗎? (W1,T4,缺點三) 秩序 學生分享想法,可由學生講、老師確認,全部過程要確認全班同

學都能聽到看到(W1,T3,建議三)

抓住學生注 意力

由上表可發現,W1 依舊對於班級管理有相當的注意,儘管是同一位教學者 第一回未發現的情況,亦會在第三回出現,而此部分與 W1 原有觀點相比,以抓 住學生注意力並且控管秩序為重,其觀點沒有改變。

89

(3) 數學教材教法(B)

數學思考(B2-2)

在此觀察內容中增加的部分為 W1 描述給 T3 的缺點,在其安排分組討論成效 不臧,描述如下:

小組未見討論,由少數學生書寫於白板。(W1,T3,缺點三) 與原有注重分組討論成效的觀點一致未改變。

另一點則為給 T3 的建議:

推論應嚴謹(為何兩梯型就可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此不也是正好可複 習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性質嗎?老師應補充或詢問學生甚至修改。(W1,

T3 建議三)

亦與 W1 原有觀點中,重視性質推導過程之觀點符合。

學生主導(B3-3):

表 4- 11 W1 第三回所增加內容-學生主導

所寫內容 觀察項目

確認學生問題再對症下藥(W1,T2,優點三) B3-3-2 學生提問,老師會立即回應(W1,T2,優點三)

複習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時,回答同學僅有少數(學生概念不穩 或未注意聽講),老師卻未處理(W1,T3,缺點三)

B3-3-3

有上表可發現,W1 於本回的觀察在學生主導之面向,依舊「以澄清學生問 題」與「發現學生困難」為其觀察觀點,與第一回之觀點一致。

(4) 教學目標(E)

本次增加的內容中,所提及的亦為時間的掌控:

時間應掌控得當,才能使學生專心聽講。(W1,T3,缺點三)

90

需掌控時間。(W1,T1,建議三) 與原有所重視的時間掌控觀點一致。

2. 有改變部分:

下圖為 W1 第三回與第一回資料比對之後之差異對照圖3,由此圖可看出改 變的部分集中在「數學教材教法」類與「數學能力」類,以下則針對各子類分別 討論之。

3 每一個差異對照圖中,增加內容中,為原有觀點所沒有之框加入網底。

91

92

圖 4- 4 W1 改變之差異對照圖

(1) 數學教材教法(B)

概念講解(B1-2):

表 4- 12 W1 第三回所增加內容-概念講解

所寫內容 觀察項目

y 是 x 的函數(你是我學生),讓學生易懂好記。(W1,T1,優點三) B1-2-1 函數不是”一個對一個”,而是每個 x 對到一個 y。(W1,T1,缺

點三)

B1-2-2

y=f(x)=𝑥2 有數字 2,不能以此說明非常數函數。(W1,T1,缺點三) 等腰梯型的定義為等腰長,而非底角相等性質。(W1,T3,缺點三)

從上表 4-12 中 W1 所寫內容,可發現 W1 與觀察表之間連結,例如提到講 解上讓學生易懂好記,可與觀察表概念講解的「簡潔易懂」對應,此觀察項目為 W1 第一回觀察各教學者中皆未出現。

而 W1 此回觀察重視教師在概念講解上的用語與說法,講求教學者概念需闡 明與意義,與 W1 原有觀察觀點對於「定義描述需清楚」一致。

概念組織(B1-3)

表 4- 13 W1 第三回所增加內容-概念組織

所寫內容 觀察項目

先複習上節課重點(函數的定義),再開始講解例題。(W1,T1,建 議三)

B1-3-1

介紹此單元,並與先前概念連結(已教過,從函數角度看待它) 。 (W1,T1,優點三)

複習上堂課內容,以連結待會上課內容(W1,T2,優點三)

邏輯推理很嚴謹(外面是△外△與內△的關係:角度相似邊 長周長) 。(W1,T2,優點三)

B1-3-2

複習重要概念時(平行四邊形的條件),老師可再詳細述說內容。 B1-3-3

93

(W1,T2,建議三)

W1: 就是學生會一直跟他說有這些條件阿,那也許老師可以再多 做個整理,就是要顧所有的學生。(W1,T2)

老師提問對角是互補還是相等後,答案要明確告知學生,否則學 生更易混淆。(W1,T3,建議三)

加深加廣概念(內△與旁邊三者全等面積是外△的 1/4)。(W1,T2,

優點三)

B1-3-4

加深加廣時,老師可再補充相似三角形面積比例=邊長平方比。

(W1,T2,建議三)

課程編排有條理(從數據到一般化)。(W1,T2,優點三)

在一開頭時,曾提到 W1 在本回的觀察中以如何讓學生連結到概念為觀察的 主軸,故在概念組織此觀察內容上,可發現 W1 的轉變。而 W1 原有對於概念組織 之觀察觀點,為「重點整理」與「公式推導」

以連結舊經驗而言,儘管第一回時會在課程流程中描述教學者有安排複習,

但第三回時 W1 清楚描述課堂中在不同的段落複習舊有經驗,以便接續之後的概 念發展,此項可與觀察表中的「銜接前置經驗」對應。

概念延伸的部分,W1 原有的觀察觀點裡並沒有此項目,而第三回提及「加 深加廣」,可與觀察表中「縱向與橫向延伸良好」對應,顯示其改變了在觀察「概 念組織」時的觀點。

教材安排(B1-4)

在 W1 原有的觀點中,不曾出現有關概念中的教材安排,而第三回有了改變 如下表 4-14:

表 4- 14 W1 第三回所增加內容-教材安排

所寫內容 觀察項目

在與前面單元連結時,可不只口頭帶過,輔以實際例子更為清楚。

(W1,T1,建議三)

B1-4-3

94

此回不同的是,W1 加強對概念的觀察亦發現了概念與例子間的配合之需求,

故建議其在處理概念之時,多注意到教材的配合,可與觀察表中「概念與例子配 合良好」此項目對應。

由以上三點,顯示觀察表對 W1 在「概念理解」類中之影響。

數學解題(B2-1)

W1 原有的觀察觀點裡,針對數學解題其觀察焦點為「分析題意」與「解題關鍵」

在第三回的使用後,其增加了數學解題中的其他觀察項目,如下表 4-15:

表 4- 15 W1 第三回所增加內容-數學解題

所寫內容 觀察項目

解題技巧 f(x)=3x-1 y=3x-1 找好畫的解(W1,T1,優點三)

X 0 1 1/3 Y -1 2 0

B2-1-3

強調題目的重點(在同一平面上) (W1,T2,優點三)

提供解題的技巧(聯立時,用一次式求出可能的答案,再帶進上 一式;針對係數大的去討論) (W1,T4,優點三)

講解題目(表格)的意思(W1,T4,優點三)

觀察 x 與 y 的關係,直接可決定 x 找最大值以得到 y 最小值 (W1,T4,優點三)

須說明為何考慮最極端的情況就好。(W1,T4,建議三)

學生的解法,老師會補充使其更易懂及完整。(W1,T4,優點三) B2-1-7 提供不同解法(平行四邊形第四個頂點) (W1,T2,優點三) B2-1-9

跟 W1 原有之觀察觀點相比,增加的內容依舊以「分析題意」為重,但本次 更增加教師提供不同解法,可與觀察表內「多元方式解題」此項目對應,以及 T4 的優點中描述教學者回顧學生解題的過程,顯示 W1 在數學解題面向上的增 廣。

教學手法(B3-1)

95

W1 原有觀點中,對於教學手法沒有實際的提出論點,而在第三回,增加了 此觀察項目:

尺規作圖部分,不知老師可有讓學生親手操作過。(W1,T2,建議三) 針對此點可與觀察表中的「操作」做對應。

引發動機(B3-2)

此點於原有觀點為在乎教師是否注意學生跟上教學進度,而在第三回增加了 許多引發動機之內容,如下表:

表 4- 16 W1 第三回所增加內容-引發動機

所寫內容 觀察項目

會回應學生的問題(老師說:待會一起解,答案再念一次) (W1,

T4,優點三)

B3-2-1 特別說明學生易犯錯的部分(40-20). (W1,T4,優點三)

老師會覆述學生的答案,以讓學生聽清楚。(W1,T4,優點三) W1:因為學生沒有麥克風,聲音比較小,或學生上台寫的字比較 小,那老師在覆述一次,可以讓底下的學生比較可以跟上。

從定義講解完到發展別的表徵要確保學生已熟練(W1,T1,建議

從定義講解完到發展別的表徵要確保學生已熟練(W1,T1,建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