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註記

本節共分三部份,分別就註記的定義、註記與閱讀以及註記的類型與應用做 說明。

一、 註記的定義

Bringay、Barry 與 Charlet(2004)將註記定義為一個以錨點連結目標(target)

的特別筆記,這個目標可以是好幾份文件的蒐集、一份文件、文件中的一個片段

(段落、一組文字、圖片或是圖片中的一部份等)以及其他的註記內容。每個註 記擁有自己的主要內容,藉由記入的方式,使其具體化,這些內容是註記者對目 標於心理所呈現的結果,且註記內容可以被其他讀者理解,而錨點連結註記與其 目標,這樣的錨點可能是一條線、或環繞的句子等。

註記涵括一個廣大的範圍,它與許多方式有所關聯,像是畫出連結、路線組 合、意見評論、在文章中畫記、做出正確判斷、閱讀的記錄以及解釋,或是組織 記憶等(Marshall,1998)。並非所有註記都是一樣的,對於讀者以及將來的使用上,

它們在不同的活動以及不同的期待被創造出來(Marshall, 1997)。

註記對使用者而言是一個自然且有助益的活動,因為它可以協助使用者閱讀、

書寫、做出判斷、索引與回想(Kim, Farzan, & Brusilovsky, 2008)。

二、 註記與閱讀

(一)Gagné 的閱讀歷程理論

Gagné、Yekovich 與 Yekovich(1993)將閱讀理解的歷程分作四個階段,分 別為解碼(decoding)、字意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推論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及理解監控(comprehension monitoring)。以下,分別做出說明:

20 1. 解碼(decoding)

解碼係將文字符號破解,使其為有意義的歷程。此歷程又分為配對(matching)

與譯碼(recoding)兩部份。配對是指書面文字的字型會與讀者內部長期記憶中 的字義比較並配對,而譯碼乃是將書面文字的字型轉譯成一連串的聲音,再以這 些聲音去啟發閱讀者,使閱讀者將長期記憶中的字義與所聽到的聲音做變換。

2. 字意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

字意理解係指閱讀者從書面文字中去辨識其字面上的意義,此歷程又可分為 字義取得(lexical access)與語法分析(parsing)兩部份。字義取得指的是經由 解碼後,閱讀者對於文章中各個字詞了解,但還需要選擇適合該句中字義之正確 解釋;語法分析則是針對個別字詞之間與多個字詞之間的意義組合,以了解該句 的意思。

3. 推論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

推論理解係指閱讀者能有更深入且更廣泛的理解。此歷程又可分為整合

(integration)、摘要(summarization)及精緻化(elaboration)。整合是指閱讀者 能整合文章中兩個以上的句子概念,將其結合為一統整的概念;摘要是指閱讀者 能從文章選擇重要部份,去連結或整合大量的訊息,以表達此篇文章的主要概念;

精緻化是指閱讀者能以先備知識去增加文章中的相關訊息所呈現的訊息進行舉 例、延伸、細節與相似的比較。

4. 理解監控(comprehension monitoring)

理解監控係指檢驗閱讀者自己是否真正地理解文章內含。此歷程可分為目標 設定(goal setting)、策略選擇 (strategy selection)、目標檢視(goal checking)

及矯正(remediation),這部份屬於高層次認知運作的閱讀。目標設定與策略選 擇為閱讀者預先設立閱讀目標,並依目標選擇合適的閱讀策略;目標檢視及矯正 則是檢視閱讀者是否達到原先的閱讀目標,檢視結果若與預期不符,就需透過矯 正的方式以重新檢視各個歷程。

21

(二) Mayer 的 SOI 模型

Mayer 於 1996 年提出 SOI 模型,其為一種有意義學習( meaningful learning ) 的過程。Mayer(1996)認為學習者是一位知覺創造者,其能主動地努力去對當 前的學習內容建造連貫且有意義的表像。關於有意義的學習的三個認知過程,稱 為 SOI 模式,也就是「選擇-組織-統整」(selecting-organizing-integrating)模式,

如圖2-1 所示。

(Short-Term Memory)

短期記憶

(Short-Term Memory)

長期記憶

(Long-Term Memory)

文章

22 2. 組織(Organizing)

組織係是指閱讀者於短期記憶中,對於所選取的資訊組織,形成一個連貫一 致的整體概念。此過程會反覆來回於短期記憶之中進行重整,並將相關資訊的片 段建立彼此之間的內在連結,簡而言之,組織涉及創造連貫的結構來調整重要資 訊的各個部份。

3. 整合(Integrating)

整合係指閱讀者將於短期記憶中所組織過的知識與長期記憶中相似的記憶 做連結,使其最後能成為長期記憶的一部份。其需建造新知識與既有知識之間的 外部連結,簡而言之,整合包含新知識與個體已知知識間的關聯。

(三) 註記與教科書閱讀

教科書的閱讀與一般閱讀並不相同。雖然閱讀是基本的明白與理解單字和句 子,人們會因為不同的理由而使用不同的方式去閱讀,但閱讀教科書並不像閱讀 一般會議簡介那樣輕鬆,我們閱讀,乃是投入其中、得到啟發、發現事實、依照 指示,準備討論或是跟上最新的資訊(Schilit, Golovchinsky, Price, Tanaka, &

Marshall, 1999)。在閱讀學習時,大部份的人會忘記文章的內容,而必然有個方 法能使閱讀者快速地回想起主要的內容(Ovsiannikov, Arbib & Mcneill, 1999)。「註 記」正是其中一項好方法,它可以幫助學習者加強學習與複習。

Schilit 等人(1999)從閱讀特質中,整理出閱讀單一文本(single text)與多 重文本(multiple texts)傳統閱讀情境的分類,如表 2-1 所示。Schilit 等人(1999)

指出,被動的單一文本閱讀常與娛樂相關聯,如同我們閱讀一本小說,被動的多 重文本閱讀則與聯絡有關,像是使用電子郵件;主動的單一文本閱讀通常與學習 有所關聯,如同使用教科書學習,主動的多重文本閱讀涉及複雜的決策過程與建 立更大量的問題理解或訓練,有時候亦是經由研究而來。

23

主動的學習通常涉及畫線、螢光標記與註記在文本上,或是書寫在不同的筆 記中(O’Hara, Smith, Newman & Sellen, 1998;McFall, 2005)。畫記在紙上能幫 助讀者習得文本內容,這是大眾普遍的習慣,所寫下的訊息,關聯著讀者理解的

使用電腦註記可能造成文件形式的改變(Schilit et al., 1999)。

被動 主動

24

由上述資料可知,學習者在閱讀時,會經由解碼、字意理解、推論理解與理 解監控四個閱讀歷程,以了解其所學習的內容,而在建構這些知識的過程中,學 習者會使用一些策略去協助自己的閱讀,如畫線與註記等。以主動特質來閱讀單 一文本時,讀者會嘗試去理解文本,找到文本中的資訊並做書寫,這樣的動作即 是註記。由教育部(教育部,2008)所訂定之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中的語文學 習領域能力可知,四到六年級的學生要能掌握文章要點(E-2-1);學習資料剪輯、

摘要和整理的能力(2-6-3);能主動記下個人感想及心得,並對作品內容摘要整 理(2-8-9), Aiken、Thomas 和 Shennum 於 1975 年的研究結果表示,在學習者 筆記中的重點摘要內容,其被記憶所回想起來的可能性,比起不在學習者筆記內 容中的高出兩倍。因此,註記的使用對於學生於語文學習上的發展是具有助益 的。

三、 註記的類型與應用

(一) 註記的類型

Ovsiannikov、 Arbib 與 Mcneill (1999)於研究時將註記分作五種類型:分 別為標記(Mark up)、寫在頁緣(Write on margins)、寫在書頁最上方(Write at the top)、分開書寫(Write separately)、寫在行與行之間(Write between lines)。這五種類 型中,以標記的功能最常被使用,其次為寫在頁緣、寫在書頁最上方、分開書寫 與寫在行與行之間。

1. 標記(Mark up)

最常見的註記類型是標記,人們習慣使用筆去在文章的多處位置畫上標記,

在關鍵字或關鍵點上去畫記標示是方便的,如此可以讓標記者在之後快速找到它 們。這樣的標記動作能幫助引起讀者的注意力,並且,顏色能附帶一些額外的意 義。

25 2. 寫在頁緣(Write on margins)

寫在頁緣是第二常見的類型,頁緣擁有大量的位置可供書寫想法與意見於被 註記的文字旁。同時這類的筆記是獨立的,它並不妨害文字本身。寫在頁緣是一 個可以進一步對於文章內容記錄讀者自己的思想、意見以及澄清的方法。

3. 寫在書頁最上方(Write at the top)、分開書寫(Write separately)與寫在行間

(Write between lines)

接著三個常被用來註記的方式是寫在文件的最上方、將筆記寫在另一張分開 的紙上以及寫在行與行之間。寫在文件的最上方以及將筆記寫在另一張分開的紙 上對於做摘要是有益的,使用這類方式進行摘要的書寫,比起在頁緣書寫的方式 離文章內容較遠,以這樣的方式進行註記,讀者經常可能需要重新改變文章的措 詞,轉換成一個更容易懂的形式。這樣的方式可能需要花費額外的心力,也可以 解釋為什麼實際用這三種方式的人比率較低。

值得注意的 是, 將註記內容 寫在行與 行之間是常 見的註記 形式,但於 Ovsiannikov 等人(1999)的研究調查中使用的頻率並不高,其表示這可能與使用 的場合有關,由於作者的調查是在學術環境中,這可能是造成它在五項註記形式 中比率明顯最低的原因。

(二) 註記的應用

Ovsiannikov 等人(1999)又將註記的應用分為四類,分別是記憶(Remember)、

思考(Think)、闡述(Clarify)與分享(Share)。

1. 記憶(Remember)

註記能藉由給予讀者文章中的重點一個簡潔扼要的清單,並將其保存下來,

顏色標記的使用則能引起讀者對於關鍵或是最具助益的句子之注意力。文章的內 容將不再只是瞥一眼過去,而是能快速地搜尋關鍵字。這樣的作用有些近似於一 本書的索引,只不過那些在註記中的內容物件是讀者的想法與關鍵字。並且,它

26

們是分散於整份文件中,而非像索引那樣聚集在書中的某幾頁。

2. 思考(Think)

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能想出一些屬於自己新的想法、批判性的標注、問題 以及筆記去反應一個人對於某主題的想法,此即為思考。無論是用那一種方法,

所有類型的註記都擁有共同的目的,也就是幫助讀者去思考。

3. 闡述(Clarify)

將文章之中難以領會的想法、資訊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塑造,轉換成用口語表

將文章之中難以領會的想法、資訊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塑造,轉換成用口語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