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課後組(實驗二)結論與建議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課後組(實驗二)結論與建議

其他原因 11.1%

「評量回答」的時間夠 53.1%

「評量回答」的時間不夠 46.9%

看不懂答案評審準則 17.4%

不知道如何評審回答 34.8%

系統不易操作 34.8%

其他原因 13.0%

第二節 課後組(實驗二)

本節針對課後組的學生在 QBISS 上進行互評的情形(包括互評之數量、學生 對同儕問題之看法、學生提問之問題類型、學生獲得之互評分數與評價次數之關 係);回答互評的情形(包括互評之數量、學生對同儕答案之看法、學生回答之答 案類型、學生獲得之互評分數與評價次數之關係);學生參與互評與學業成就之關 係(包括學生參與互評的次數與學科學習成效之關係、學生獲得之互評分數與學業 學科學習成效之關係);專家評量與同儕評量在評分上的相關性;及學生對於透過 QBISS 進行互評活動的態度,以下將分別探討各分析結果:

一、課後組學生互評狀況之分析

也獲得正面的肯定。詳細資訊,如表 4-15 所示。

其它相關概念。而這些專業名詞及概念,可能出現在教材中其它

EX:SRAM 的特色是不需充電更新,DRAM 的特色是需不斷充 電更新,那什麼叫「不需充電更新」什麼又叫「需不斷充 課外應用(如:顯示卡的記憶體 DDR、DDR2、DDR3 差別在那?)的問題類型;在 CPU 和主機構造單元中,學生最想瞭解課內延伸(如:內頻、外頻、倍頻、超頻 的主要功能是什麼?有何用處呢?)與課外延伸(如:請問電源供應器包含哪些?)

的問題類型;在週邊設備與輔助記憶體單元中,學生最想瞭解課內記憶(如:問問 大家今天計概課上所說的"磁軸的第 0 軸是在最外面還是最裡面呢?!")與課外延 伸(如:課本 2-25 頁~什麼是磁性型態儲存資料!!請說明它的功用?)的問題類型,

整體來說,學生認為課外應用與課外延伸的問題是學習時最想了解的,詳細資訊,

如表 4-17 所示。

表 4-17 各單元中學生提問問題類型之重要性得分(課後組) 問題類型

單元名稱

課內記憶 課內應用 課外應用 課內延伸 課外延伸 五大單元和匯流排 2.30 2.62 2.77 2.77 2.64 記憶單元 2.50 2.77 2.74 2.55 2.72 CPU 和主機構造 2.69 2.67 2.73 2.76 2.86 週邊設備與輔助記憶體 2.93 2.84 2.86 2.75 3.01 平均分 2.61 2.73 2.78 2.71 2.81 研究者依據學生提問的問題類型,比較各單元學生所提問題在評審準則三(問 題挑戰性)之得分,發現在五大單元和匯流排單元中,學生認為課外應用(如:請 問關於電腦記憶體與網路的關聯是不是記憶體容量越少網路跑越慢?)與課外延 伸(如:CPU與其他外部元件溝通的管道,或外部元件之間的通道,稱為外部匯流 排。那所謂的外部元件是包含哪些東西?)的問題類型最具有挑戰性;在記憶單元 中,學生認為課外應用(如:顯示卡的記憶體DDR、DDR2、DDR3 差別在那?)與 課內延伸(如:快取記憶體中有分L1 和L2 ,但課本說明我看不大懂, 請問L1 和 L2 各是什麼意思呢?)的問題類型最具有挑戰性;在CPU和主機構造單元中,學生 認為課外應用(如:內頻、外頻、倍頻、超頻的主要功能是什麼?有何用處呢?) 與課外延伸(如:請問電源供應器包含哪些?)的問題類型最具有挑戰性;在週邊

設備與輔助記憶體單元中,學生認為課外應用與課外延伸的問題類型最具有挑戰 性,整體來說,學生認為課外應用(如:可複寫光碟可以重複寫入資料,寫入資料 可以清除後再次寫入,那請問一下它可以重複寫幾次呀? 1 次、2 次 還是無限多 次?)與課外延伸(如:課本 2-25 頁~什麼是磁性型態儲存資料!!請說明它的功用?) 的問題最具有挑戰性,詳細資訊,如表 4-18 所示。

表 4-18 各單元中學生提問問題類型之挑戰性得分(課後組) 問題類型

單元名稱

課內記憶 課內應用 課外應用 課內延伸 課外延伸 五大單元和匯流排 2.35 2.52 3.00 2.63 2.83 記憶單元 2.52 2.81 2.85 2.88 2.73 CPU 和主機構造 2.46 2.59 2.69 2.54 2.64 週邊設備與輔助記憶體 2.63 2.58 2.73 2.48 2.72 平均分 2.49 2.63 2.82 2.63 2.73 研究者依據學生提問的問題類型,比較各單元學生所提問題在評審準則四(學 習幫助性)的得分,發現在五大單元和匯流排單元中,學生認為課外應用(如:請 問關於電腦記憶體與網路的關聯是不是記憶體容量越少網路跑越慢?)與課外延 伸(如:CPU 與其他外部元件溝通的管道,或外部元件之間的通道,稱為外部匯 流排。那所謂的外部元件是包含哪些東西?)的問題類型對於學習最具有幫助性;

在記憶單元中,學生認為課內應用(如:隨機存取記憶體<RAM>與唯讀記憶體<ROM>

要如何區分?)與課外應用(如:顯示卡的記憶體 DDR、DDR2、DDR3 差別在那?) 的問題類型對於學習最具有幫助性;在 CPU 和主機構造單元中,學生認為課內應 用(如:快取記憶體不是分 L1.L2.快取嗎,但我還是不懂它的用途在哪裡?)與課外 延伸(如:請問電源供應器包含哪些?)的問題類型對於學習最具有幫助性;在週

邊設備與輔助記憶體單元中,學生認為課外應用(如:可複寫光碟可以重複寫入資 料,寫入資料可以清除後再次寫入,那請問一下它可以重複寫幾次呀? 1 次、2 次 還是無限多次?)與課外延伸(如:課本 2-25 頁~什麼是磁性型態儲存資料!!請 說明它的功用?)的問題類型對於學習最具有幫助性,整體來說,學生認為課外應 用與課外延伸的問題對學習最具有幫助,詳細資訊,如表 4-19 所示。

表 4-19 各單元中學生提問問題類型之學習幫助性得分(課後組) 問題類型

單元名稱

課內記憶 課內應用 課外應用 課內延伸 課外延伸 五大單元和匯流排 2.75 2.71 3.11 2.78 2.81 記憶單元 2.76 3.00 3.11 2.73 2.67 CPU 和主機構造 2.84 2.90 2.88 2.83 2.91 週邊設備與輔助記憶體 2.87 3.04 3.20 3.04 3.16 平均分 2.81 2.91 3.08 2.85 2.89 從上述數據來看運用 QBISS 於課程中能幫助學生在學習過事實性知識後,接 下來對課外應用與課外延伸的問題產生學習興趣,引發更有意義的討論,建構及 形成有意義的知識建構。

研究者依據學生提問問題在評審準則中所獲得的平均分,將問題分為「高評 價組」、「中評價組」、「低評價組」三組,分組標準為平均分大於等於 2.67 分的為

「高評價組」、平均分小於等於 1.33 分的為「低評價組」、平均分介於 1.33 分到 2.67 分的為「中評價組」。研究者將高評價組的問題挑出,依據學生提問之問題類 型呈現學生提問評價高之問題類型,發現在五大單元和匯流排單元中,高評價的 問題總數為 36 題,佔 58.06%,其中事實性問題佔 19.44%;課內應用性佔 44.44%;

課外應用性佔 11.11%;課內延伸性佔 13.89%;課外延伸性佔 11.11%;在記憶單

元中,高評價的問題總數為 32 題,佔 76.19%,其中事實性問題佔 9.38%;課內 應用性佔 43.75%;課外應用性佔 9.38%;課內延伸性佔 12.50%;課外延伸性佔

11.11%;在 CPU 和主機構造單元中,高評價的問題總數為 57 題,佔 68.67%,其 中事實性問題佔 19.30%;課內應用性佔 19.30%;課外應用性佔 19.30%;課內延 伸性佔 10.53%;課外延伸性佔 31.58%;在週邊設備與輔助記憶體單元中,高評 價的問題總數為 33 題,佔 97.06%,其中事實性問題佔 6.06%;課內應用性佔

48.48%;課外應用性佔 21.21%;課內延伸性佔 15.15%;課外延伸性佔 9.09%,

詳細資訊,如表 4-20 所示。

什麼叫「不需充電更新」什麼又叫「需不斷充電更新」??它們的用意又是在做什 麼呢?)之問題相當重要,也是自己想問的、困難度高,具有挑戰性、在學習上獲 得幫助,因此給予此兩種類型之問題高評價。

4. 學生獲得之互評分數與評價次數之關係

研究者依據學生在本次實驗四個單元的評價次數,與學生問題獲得之互評分數 進行 Spearman 相關分析。表 4-21 顯示 Spearman 分析的結果,結果發現,學生 於記憶單元中,提問的問題在問題評審準則一(重要性)與評審準則四(對學習幫助 性)上與記憶單元小考成績達顯著水準,換言之,學生在記憶單元中評價同儕問題 的次數越多則能提升自己提問問題在重要性與對學習幫助性上的品質。造成此種 結果可能的原因為記憶單元中課內應用與課外延伸類型問題佔的比例最高,多評 價同儕的高層次問題讓學生反思自己的提問,進而也多提出高層次的問題,因此 提出的問題在重要性與對學習幫助性上得到較高的分數。

表 4-21 問題評審準則獲得的分數與問題評價次數之 Spearman 相關性分析

記憶單元 N P 值 相關係數

問題獲得的分數(平均分) 48 .058 .324 評審準則一(重要性)獲得的分數 48 *.037 *.354 評審準則二(文字敘述清楚程度)獲

得的分數 48 .425 .139

評審準則三(挑戰性)獲得的分數 48 .222 .212 互評問題次數

評審準則四(對學習幫助性)獲得的

分數 48 *.050 *.334

*p<.05

(二)回答互評的情形

表 4-22 課後組學生在回答評審準則中獲得的同儕分數 憶體(SRAM)為主。一直到 1971 年時,Intel 接下了 Busicom 的生意,要為他們的計算機做 12 個晶片,對於當時的 Intel 而言,卻沒有足夠的資金及人力來負擔這樣的生意。這時,

工程師 Ted Hoff 想到將 12 個晶片合成一個的方法。於是,這 合成一個的晶片,就是最早的 CPU-Intel 4004。

自己思考 自行思考與判斷,這類型的回答通常針對應用性的問題,學生試著 時,是以製作靜態隨機讀取記憶體(SRAM)為主。一直到 1971 年時,Intel 接下了 Busicom 的生意,要為他們的計算機做 12 個晶片,對於當時的 Intel 而言,卻沒 有足夠的資金及人力來負擔這樣的生意。這時,工程師 Ted Hoff 想到將 12 個晶 片合成一個的方法。於是,這合成一個的晶片,就是最早的 CPU-Intel 4004。) 與複合型(如:唯讀記憶體特性是一旦儲存資料就無法再將之改變或刪除。動態隨 機存取記憶體一個位元只使用一個電晶體,需要週期性地補充電源。SRAM 每個 位元使用 6 個電晶體組成,不需要週期性地補充電源,速度較快,價格也較高。) 的答案最具正確性,詳細資訊,如表 4-24 所示。

表 4-24 各單元中學生回答答案類型之正確性得分(課後組) 回答類型

單元名稱

課內補充 課外補充 自己思考 教師補充 複合型 五大單元和匯流排 3.13 3.34 2.79 3.13 3.12 記憶單元 2.88 3.18 2.91 2.93 3.33 CPU 和主機構造 3.00 2.98 2.75 2.80 2.98 週邊設備與輔助記憶體 3.02 3.33 3.23 3.16 無

平均分 3.01 3.21 2.92 3.01 3.14

研究者依據學生回答的答案類型,比較學生所答答案在評審準則三(回答詳細 完整性)之得分,發現整體而言學生認為課外補充與複合型的答案最具詳細完整 性,詳細資訊,如表 4-25 所示。

表 4-25 各單元中學生回答答案類型之詳細完整性得分(課後組) 回答類型

單元名稱

課內補充 課外補充 自己思考 教師補充 複合型 五大單元和匯流排 2.80 3.35 2.42 2.71 2.94 記憶單元 2.61 3.07 2.56 2.63 3.10 CPU 和主機構造 2.56 2.85 2.36 2.56 2.69 週邊設備與輔助記憶體 2.61 2.80 2.54 2.47 無

平均分 2.65 3.02 2.47 2.59 2.91

研究者依據學生回答的答案類型,比較各單元學生所答答案在評審準則四(學

研究者依據學生回答的答案類型,比較各單元學生所答答案在評審準則四(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