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課程是學生在學校安排指導下的一切活動與經驗。可見課程的實施對象 是學生,對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學習興趣最了解的是老師。因此,本節將探討 教師的課程知覺與轉化,以及教師的課程知覺相關研究,作為問卷編製與結 果分析的依據。

壹、知覺的基本概念

知覺是將覺察到的資訊,參照過去的知識經驗,將感覺資訊組成有意義 的詮釋之高度複雜活動(王甦、汪安聖,2004;鄭日昌、周軍譯,2003);

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整體反應(袁之琦、游恒山,1998);也是個體與環境間 主動、互動、持續與動態的歷程(陳烜之,2007)。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

知覺被視為主動且富有選擇性的構造過程,這種知覺過程就是對刺激的解 釋。因此知覺是外在刺激與內在知識經驗相互作用的結果(王甦、汪安聖,

2004)。

雖然客觀事物只有部分作用於感官,人就能夠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加 以補充,產生完整的認識(袁之琦、游恒山,1998)。認知心理學家發現,

感覺的輸入常是模糊的、片段的,人類會依據過去的知識經驗,整合各種感 官的豐富訊息,以知覺環境中的刺激,完整的描述週遭事物。過去的知識經 驗主要是以假設或期望的形式在知覺中起作用。當個體接收感覺輸入,在已 有的經驗基礎上,形成關於當前刺激是什麼的假設,或刺激某知識單元而形 成對某種客體的期望。知覺即是在這些假設、期望等的引導和計畫下進行的 過程。Rock 就指出外部刺激和知覺經驗並非ㄧ對ㄧ的關係,同一刺激可以 引起不同的知覺,不同的刺激卻可引起相同的知覺(王甦、汪安聖,2004;

鄭日昌、周軍譯,2003)。

影響知覺的因素可以就知覺者本身、刺激及情境因素三方面來談。當個 體看到目標並加以解釋的過程明顯會受到知覺者個人特質的影響,包括學

習、經驗、注意、動機、價值觀、興趣、期望、人格特質與知覺防衛態度(葉 重新,2004;張春興,1990;Robbins,2002)。刺激的特徵會影響人的知覺,

包含:新奇、動作、聲音、大小、背景、接近程度。刺激出現的情境,也會 左右知覺的焦點,包括時間、工作場合、社交場合(Robbins,2002)。

教師經由教學經驗的累積,對教學歷程中學生、學習歷程、課程、教學 方法等教學相關因素往往抱持固定的看法、觀點及判斷,長期累積而成個人 的價值與信念(湯仁燕,1994)。此價值與信念影響個體接受環境刺激時的 內在傾向,會在個人行事風格表現出一定的方式或模式,面對外在刺激也容 易產生類似的知覺。Borko 和 Putnam(1997)認為教師關於學科內容的知識 與教學信念,對於其教學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引自林淑梤、張惠博、段曉林、

姜志忠、楊巽斐,2006)。

貳、教師的課程知覺

課程是教師體察、詮釋與批判課程之內容與歷程、他人與自身、及文化 脈絡等時空因素,建構自己對課程的理解,並以行動彰顯自己的教學主體 性,與學生共創生命經驗,持續互動開展的歷程(陳美如,1996)。教師有

「教」的正當性,其在教室中所涉及的權力,就是課程的詮釋權,學校中的 價值和權力系統給予他們行動的合法性,成為理所當然(林青萸,2005)。無 論社會價值或意識形態如何被權力合理化為課程知識,課程中特定的意見與 允諾的行動範圍,都將經過教學者的反省與詮釋,再進行教學(吳靖國,

1998)。

因此,教學是一種文化與知識的生產過程,唯有重視學生經驗,並熟悉 不同生命世界所可能形成的生活經驗的教師,才有可能讓自己與學生對這廣 大世界產生有意義的連結,而非把正式課程全部照單全收(蕭昭君、陳巨擘 譯,2003)。教師的課程知覺將影響其教學態度、教學行為以及學生的學習 成果。本研究探討高中學生對99 家政課程綱要學習需求與學習興趣,係從

教師觀點切入,包含學生的「學習需求」知覺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覺 兩部份。

1.教師對學生「學習需求」的知覺

Scissons(1982)認為需求為一多元的概念,包含能力、動機、適切三 項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其所謂能力係指個人在生活中必需具備的知能;動 機係指增進個人能力的傾向;適切係指學習某項知能對個體是有幫助的。若 只有動機與能力,或動機與適切,都只能稱之為需要(want),不等同於需 求(need)。而僅有能力與適切則稱為差距性需求,即指個體能力與實際需 要不符合所產生的差距,通常這是形成學習需求的主要來源(引自陳妍穎、

許美瑞,2003)。張春興(1989)認為需求乃指促使個體行為的內在動力;

需求也是個體內在的一種匱乏狀態,是個人所感受到的緊張或不滿,可使個 人朝向他認為可以滿足此衝動的目標而行動。林美和(1990)認為學習需求係 指個體為達到期望的成就水準,所知覺其希望學習或期望學習的課程內容。

綜合以上論述,學習需求為個體感到自身能力與實際需要不符合而需要某種 學習的渴望狀態。

Knowles 指出,個體的學習需求評估除了可以透過訪談、問卷調查、團 體討論等方法來了解學習者本身的學習需求,也可以從扮演協助角色的人員 獲得資訊,以他們對學習者的了解與看法,做為確立學習需求的參考(引自 詹玉蓉,2007)。

綜合以上學者對學習需求的論述,本研究將高中家政教師對家政課程綱 要學生「學習需求」的知覺界定為:高中家政教師基於對學習者的了解與看 法,主觀認為家政課程綱要內容是學生生活中必需具備的知能、學生想要學 習且學習的結果對學生有所幫助的評價。本研究將透過問卷調查,測量受試 者在「高中家政教師對學生學習99 家政課程綱要需求與興趣知覺調查問卷」

中學習需求部分的得分。受試者在學習需求部分得分愈高,表示受試者對「99 高中家政課程綱要中教材綱要內容」學生「學習需求」的評價愈高。

2.教師對學生「學習興趣」的知覺

興趣(Interest)是指個人全神貫注於某一活動的內在傾向。個人對其所 喜歡的對象、目標、技能、知識或其他活動,往往會投注更多的努力和時間 去從事,而從中獲得滿足(郭生玉,1985)。賈馥茗、鍾紅柱(1991)認為 學習興趣是一個人對學習活動本身的興趣,也就是樂於從事學習活動的程 度。黃萬益(1975)認為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對某科學習材料或學習活動所表 現的注意集中,十分關切或努力不懈之態度。

Bruner闡述學習興趣如下:(一)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是學習的最好刺激。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當學生進入學習興趣狀態時,大腦皮層的興奮點可以達 到比較穩定、持久的程度,從而留下的「印述」比較清晰、深刻。(二)為 喚起學生學習興趣,必須增加教材本身的趣味,採用發現學習法,使學生有 新發現的感覺(引自陳文心,1992)。

綜合以上學者對學習興趣的論述,本研究將高中家政教師對家政課程綱 要學生「學習興趣」的知覺界定為:高中家政教師基於對學習者的了解與看 法,主觀認為家政課程綱要內容學生表現出注意集中、十分關切、努力不懈 等樂於從事學習活動的程度。本研究將透過問卷調查,測量受試者在「高中 家政教師對學生學習99 家政課程綱要需求與興趣知覺調查問卷」中學習興 趣部分的得分。受試者在學習興趣部分得分愈高,表示受試者對「99 高中 家政課程綱要中教材綱要內容」學生「學習興趣」的評價愈高。

由於知覺會受到學習、經驗、注意、動機、價值觀、興趣、期望、人格 特質與知覺防衛態度等個人特質的影響(葉重新,2004;張春興,1990;

Robbins,2002)。教師對學生學習 99 家政課程綱要之需求與興趣的評價,往 往因個人的專業成長、教學經驗、價值觀、興趣等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及 判斷,並不等同於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與興趣。但教師對課程的評價於其教 學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本研究於是進行高中家政教師對學生學習99 課程綱

要之需求與興趣評價的探討,希望能將研究所得,作為99 家政課程綱要實 施之參考。

貳、教師課程知覺的轉化 一、教師的角色

Heck 和 Williams 認為,教師的角色是複雜且多元的:從人類的終極關懷點出 發,教師扮演的是關懷的角色;身為學校同事的同僚,教師扮演的是鼓勵、支持的 角色;身為學生的學習引導者,教師扮演的是理解、給予、促進和互動的角色;從 課程目標及課程計畫擬訂的角度來看,教師是計畫者、課程發展者;從課程改革的 觀點來看,教師扮演的是研究者、改革者的角色;從課程決定和課程實施的觀點而 言,教師扮演的是決策者、問題解決者的角色(引自呂百理,2002)。許多學者引 用批判教育學者的觀點,認為在教育改革聲浪高張的新世紀,教師的重要角色有下 述四項(李俊湖,1998;范信賢,2001;莊明貞,2001;甄曉蘭,2000;饒見維,

1999)。

(一)教師是學習的促進者

在高度複雜及快速變遷的社會中生存,必須面對增加迅速、形式各異且超出我們 先備知識的問題。為了使下一代能面對這樣的挑戰,教師所能作的不是厚實孩子的知 識庫,而是提供他們一個可以培養問題解決及決策能力的教育,因此,教師在教學 過程中,必須喚起學生主動探討知識的熱情與能力,做一個能夠促進學習的教學 者,創造一個可以提升思考及問題解決能力的環境,並將所有能培養問題解決能力的 技巧融合到學科領域裡(李俊湖1998;邱馨儀,200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無

在高度複雜及快速變遷的社會中生存,必須面對增加迅速、形式各異且超出我們 先備知識的問題。為了使下一代能面對這樣的挑戰,教師所能作的不是厚實孩子的知 識庫,而是提供他們一個可以培養問題解決及決策能力的教育,因此,教師在教學 過程中,必須喚起學生主動探討知識的熱情與能力,做一個能夠促進學習的教學 者,創造一個可以提升思考及問題解決能力的環境,並將所有能培養問題解決能力的 技巧融合到學科領域裡(李俊湖1998;邱馨儀,200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無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