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中學生對99家政課程綱要學習需求與學習興趣之探討:教師觀點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中學生對99家政課程綱要學習需求與學習興趣之探討:教師觀點"

Copied!
15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第一章 緒. 論. 本研究旨在從教師的觀點探討高中學生學習 99 課程綱要之需求與興 趣,並歸納研究所得,提出結論與建議,以作為 99 家政課程綱要實施之參 考。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為名詞釋義;第三 節為研究方法與步驟;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背景 課程是教育的實質內容,也是實現教育理想的具體計劃(黃昆輝, 1985)。不同社會環境及時代背景,對於教育目標的訴求也有所不同。因此, 推動教育改革,首先就要思考課程的革新,唯有課程不斷的更新、修訂,才 能配合社會變遷的步調,甚至引導社會發展的方向。 二十世紀末以來,強調以創新、科技、資訊、全球化、競爭力等因素, 取代土地、資金等傳統生產要素,作為國家成長的動力,稱為「知識經濟」 時代,唯有知識才是個人及整體經濟的主要資源(吳盛、林東清,2007)。 世界各國為了培育新世紀的公民,無不大刀闊斧的進行教育革新。教育部鑒 於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的急遽變遷,為使教育內容符應國際化、資訊化、 科技化社會的需求,國小、國中及高中分別自 1996、1997、1999 年開始實 施二十世紀最後一版的課程標準,希望培養孩子成為新世紀的主人。行政院 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改會)於 1996 年提出「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 建議教育鬆綁,讓學校和教師享有專業自主權。在課程方面則建議以生活為 中心進行整體課程規劃,掌握理想的教育目標,訂定課程綱要取代課程標 準。在 1995 年修訂的高中課程標準還沒開始實施之前,教育部即著手進行 新一波的中小學課程修訂(教育部,1998),以培養二十一世紀之健全國民 為最高理想目標。 1.

(2) 高中課程綱要修訂理念與原則第一條即揭示,強調「生活素養」 、 「責任 感」 、 「生命價值與意義」之理念(李坤崇,2007a;教育部,2008) 。教改會 (1996)也建議課程應以生活為中心進行整體課程規劃,掌握理想的教育目 標。可見無論政府或民間,對教育改革的理念,都和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家 政」課程欲達成之目標極為相近,為求落實課程修訂的理念,家政課程之研 究更形重要。. 貳、研究動機 高中階段的學校教育是奠定個人發展及國家人才培育的重要階段。培養 健康的新世紀青年,除了知識外,更需要加強教科書無法提供的生活能力與 學習能力。家政是ㄧ門以生活為導向的學科,其課程目標與內容即在於協助 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價值與態度,加強學生生活管理與規劃的能力,讓學生 在生活、學習、人際、家庭各方面都有良好的發展(劉珍齡,2004)。 研究者擔任家政教師二十餘年,對家政教育的改革懷抱使命與理想。由 於課程的改革、時代環境的變遷與教育目標的變革三者具有密切的關係,因 此必須持續建構,無法一勞永逸。值此社會與教育變動快速之際,研究者獲 邀參加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家政課程綱要專案小組,深感責無旁貸,希望能 和專家先進一起規劃足以因應新世紀的新課程。 99「家政」課程綱要因應社會環境變遷及必修學分之變動,在教學內容 與實施時數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變。此外,為因應未來開設選修,以符合學 生學習之需求,又增訂時尚生活、飲食文化與製作、形象管理與時尚三科選 修課程綱要(教育部,2007a、2007b) 。然而,課程改革不僅是內涵的更新, 更需要學校、教師及設備等多方面的配合。 以往教師有教育部訂定的課程標準作為教學的規範,且有國立編譯館編 定的教科書做為教學內容。99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之修訂,將課程改革 的層級從中央擴展至地方、學校與教師。不但鼔勵學校發展特色,落實學校. 2.

(3) 本位課程,教師專業自主的能力與權利,也將更受重視。教學自主與教育責 任是一體兩面。教師在面臨重大課程變革之際,必須對課程綱要的內涵及其 具體措施有深入瞭解,在教學專業自主的規範下,兼顧教育的責任,如此教 育專業才能獲得社會大眾的認同。加以現代教育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而非 以課程知識或教師為中心,亦即課程應以學生的需求和興趣為依歸,因此, 從家政教師的觀點探討高中學生對 99 家政課程綱要內容的學習需求與學習 興趣將更具意義。 知識和經驗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知覺也常有不同(袁之琦、游恒山, 1998;陳烜之,2007)。研究者對於不同背景之高中家政教師對學生學習 99 家政課程綱要內容需求與興趣之評價是否有所差異,極感興趣。經由本 次問卷調查,一則引起高中家政教師對 99 家政課程綱要的注意與思考,讓 國家頒佈的 99 家政課程綱要在學校獲得良好的轉化,再則根據研究結果, 就 99 家政課程綱要之實施提出建議。. 叁、研究目的 一、了解高中家政教師對學生學習 99 課程綱要之需求與興趣的評價。 二、了解高中家政教師對學生學習 99 家政課程綱要之需求與興趣評價的差 異性。 三、探討不同背景家政教師對學生學習99家政課程綱要需求與興趣評價的差異 性。 四、探討高中家政教師對學生學習99家政課程綱要需求與興趣評價的相關性。. 肆、待答問題 為確實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待答問題,茲分述如下: 1.高中家政教師對學生學習99課程綱要之需求的評價如何? 2.高中家政教師對學生學習99課程綱要之興趣的評價如何? 3.高中家政教師對學生學習99家政課程綱要之需求與興趣的評價是否不同?. 3.

(4) 4.不同背景高中家政教師對學生學習99家政課程綱要需求的評價是否不同? 5.不同背景高中家政教師對學生學習99家政課程綱要興趣的評價是否不同? 6.高中家政教師對學生學習99家政課程綱要需求與興趣的評價是否相關?. 4.

(5) 第二節 名詞釋義 1. 高中:指研習基本學科為主,以強化學生通識能力之普通高級中學。本 研究所稱高中係指「96 學年度高中學校數分布概況」中所列之 319 所公、 私立普通高級中學(教育部,2007c) 。 2. 家政教師:指任教於公、私立高中,具家政科合格教師證書或實際擔任 家政教學之教師。包括專任教師、兼課教師及代理代課教師。 3. 99 家政課程綱要:指教育部於 97 年 1 月 24 日發布之普通高級中學必修 科目「家政」課程綱要,以及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時尚生活」 、「飲 食文化與製作」 、「形象管理與時尚」課程綱要。新修訂課程綱要原預定 自 98 學年度高中一年級起逐年實施,由於公布後各界仍有疑慮,教育部 於 97 年 6 月 6 日正式宣布延後 1 年,自 99 學年度高一起逐年實施,本 研究於是以「99 家政課程綱要」稱之。 4. 學習需求:指受試者在「高中家政教師對學生學習 99 家政課程綱要需求 與興趣知覺調查問卷」中學習需求部分的得分。受試者在學習需求部分 得分愈高,表示受試者對「99 高中家政課程綱要中教材綱要內容」符合 學生的學習需求之評價愈高。 5. 學習興趣:指受試者在「高中家政教師對學生學習 99 家政課程綱要需求 與興趣知覺調查問卷」中學習興趣部分的得分。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 對「99 高中家政課程綱要中教材綱要內容」符合學生學習興趣之評價越 高。. 5.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根據研究之目的,本研究兼採文件分析與問卷調查二種研究方法。茲分 別說明如下: 一、文件分析法 經由相關文獻與文件的蒐集、整理、歸納與比較分析,探究家政課程的 意義,以及 99 家政課程綱要的基本理念、目標、核心能力、時間分配、教 材綱要、實施方法等內涵。. 二、問卷調查法 為探討高中家政教師對學生學習99課程綱要之需求與興趣的評價,本 研究自編「高中家政教師對學生學習99家政課程綱要需求與興趣知覺調查 問卷」為研究工具。據以了解教師對學生學習99課程綱要之需求與興趣的 評價,並分析不同背景教師對學生學習99課程綱要之需求與興趣評價的差 異性。 本研究之步驟與流程如圖1-1所示。 確定研 究主題. 文獻 探討. 擬定研 究計畫. 編製預 試問卷. 專家 效度. 論文 撰寫. 資料 統計. 正式 施測. 修成正 式問卷. 問卷 預試. 圖 1-1 研究步驟與流程. 6.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在考量時間、人力、物力與經費等客觀因素條件下,無法進行全 面性的探討,因而訂定下列的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ㄧ、研究對象:本研究以教育部公佈之「96學年度高中學校數分布概況」中 所列之319所公、私立普通高級中學現職家政教師為調查母群體。 二、研究內容:本研究為探討高中家政教師對學生學習99課程綱要之需求與 興趣的評價,範圍以教育部於97年1月24日發布,預定自99學年度高中 一年級起逐年實施之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家政」課程綱要,以及普 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時尚生活」 、 「飲食文化與製作」 、 「形象管理與時 尚」課程綱要所提之課程架構作為本研究主要內容。. 貳、研究限制 ㄧ、研究對象的限制:本研究對象為全國九十六學年度高中家政科教師,故 結論無法推及其他科目的高中教師,家政教師對學生學習需求與興趣的 評價也不等同於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與興趣。 二、研究時間的限制:本研究主要是探討高中家政教師對學生學習99課程綱 要之需求與興趣的評價,由於高中課程綱要於97年1月24日甫發布,預 定自99學年度才逐年實施,教師對99家政課程綱要並不熟悉且未正式接 觸課程,因此在回答問卷時可能會產生一些測量上的誤差。. 7.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針對研究之目的進行文獻探討,包括家政的本質、高中家政課程綱要之 內涵、教師的課程知覺等層面,分節敘述之。. 第一節 家政的本質 壹、家政的意義 「政」是指按照規則所做的事,國父解釋「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康 繼堯,1986)。因此,家政(Home economics)一詞就中文字面的解釋為家 庭政治,也就是按照原理原則,經營良好的家庭生活。Home economics 直 譯為家庭經濟,即有效利用資源,管理家庭生活。就教育的觀點來說, 「家 政」是以實踐與體驗為學習活動的中心,以生活中人、事、物等不同層面為 學習的對象,將管理的觀念和能力運用在改善家庭生活上(許美瑞,1996a; 陳妙娟,2005)。改善生活的過程並非全憑常識和經驗,必需透過專業的教 導,方能達成學習的目標(吳妮真,2004)。 自古以來,許多生活技巧與概念,係透過家庭世代相傳(Bull, 2002)。 「家政」即源自於古代家庭教導女子生活技能,以及婦德、婦言、婦容、婦 功等立身處世之道(周麗端,1985;黃馨慧、魏秀珍,1997)。可見「家政」 源自於親長對子女的愛,為增進子女的生活能力與幸福所施予的家庭教育。 隨著時代變遷,家庭面對許多新的挑戰,以及家庭結構多元化等種種資源限 制,ㄧ般家庭很難經由世代交互作用,提供年輕人學習成人的角色。 「家政」關心生活問題的解決,協助學生統整自己的知識、技能與日常 生活經驗。其目標在於培養學生適應現代生活的能力,期能熟練的運用手和 腦,有效地經由思考做出明智的決定,並採取行動。讓學生能自立自主且妥 善處理生活中具慣常性、變化性、複雜的家庭相關問題,以及個人、家庭、 社會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增進個人生長與發展,維持健康的人生及高品質的. 8.

(9) 家庭生活(洪久賢,1993、2000、2001a、2005;高淑貴,1997;許美瑞, 1996a、1998、1999; McNabb, 2004; Smith, 1995; Turkki, 2007a)。 美國家庭和消費者科學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s, AAFCS, 2001)指出學校的「家政」課程,成為青年人 生活教育的主要來源,「家政」更是大多數高中學生有機會聚焦在重要生活 能力的唯一時間。AAFCS 於 2004 於倡導「生活技能」(life skills)的教導, 協助學生發展「日常生活所需技能之知識與能力」,促使個體成功地經營生 活,並強化社區組織(引自林如萍,2007)。在強調科技與知識的教育潮流 中,ㄧ般學科都在探討如何讓年輕人達到職涯成功的目標,學生在高中「家 政」課可以學習生命均衡發展的知能,協助年輕人做好職場與家庭角色競逐 的準備,達到工作與家庭的平衡,成就個人真實的幸福(洪久賢,2005;許 美瑞,1996a; Bull, 2002; McNabb, 2004)。 國內學者認為「家政」是應用理性判斷於家庭生活之研究性與專業性領 域,透過飲食、衣著、生活管理與家庭等的學習,讓生活各個領域的不同層 次需求,都能獲得適當的滿足(洪久賢,2000、2001a;許美瑞,1981、1995、 2001) 。許美瑞(1996b)進一步闡述「家政」理念的三個面向,一是應用日 新月異的科學,以改善生活的教育。二是強調個人和家庭切身的自然和社會 人文環境之交互影響。三是反應個人和家庭生活中,必須保有之恆常不變的 價值觀念與生活哲學。 Montgomery 和 Davis(2004)認為,家政提供家庭與社會之多元角色,解 決家庭與社會反覆發生的問題。年輕人常由家庭獲得各種生活角色所需的知 能,家政可以增強其學習經驗,若家庭無法提供孩子發展的資源,社會必將 承擔責任。美國家庭和消費者科學協會也宣示「家政」課程的使命是培養優 質的家庭和個體,藉由提供必要的教育,讓學生在青年時期即為理家和就業 的雙重角色做好準備,提升個人和家庭生活自給自足的能力,減少社會福利 救濟的支出(引自 Bull, 2002)。高淑貴(1997)也肯定家政有兩種作用,. 9.

(10) 就是學習經驗在家庭中實踐的協同作用,以及學校與家庭互補不足部分的補 強作用,具有必要性。 綜合國內外學者對「家政」的詮釋為,「家政」源自於對後代的愛與關 懷,其目的在於培養優質的個體,增進個人幸福及提升家庭與社會生活的品 質。隨著科技發展與社會變化日趨複雜,為有效滿足個人及社會生活中各個 領域的不同層次需求,「家政」已從家庭親長施予的生活教育,演進為學校 教育之專業領域。我國高中設有「家政」學科,即是藉助學有專精的教師, 協助學生改善生活,成就個人與家庭幸福,並提昇整體社會的生活品質,是 重要且必要的課程。. 貳、家政的內涵 美國的全國家庭與消費科學州管理者協會依據生活所需的知識與技能 發展出一套完整的「家庭與消費科學教育國家標準」 ,扣除職業預備的部分, 標準中所揭示的重要學習內涵包括了:家庭、子女養育、人類發展、人際關 係、家庭與社區服務、食物製備、食品 科學、食物學及營養學、營養與健 康、織物與服裝、消費者與家庭資源、設備管理與維護、住宅、室內佈置(引 自林如萍,2007)。家政學者也認為「家政」關注個人與家庭的健康與整體 幸福,其範圍包括人類發展、家人關係、兒童保育及老年照顧、家庭管理、 消費決策、居住與環保、工作與休閒、合作與自主、食物與營養、織品與服 裝等教學內容,是幫助學生解決真實生活問題的第一線(周麗端,1985;洪 久賢,1994、2000、2001a、2001b、2005;洪久賢等,1994;許美瑞,1996a、 2001;黃迺毓,1998; AAFCS, 2001; Noyes-Phillips, 2002; Smith, Hall & Jones, 2001)。 值此家庭面對社會變動之危機和生活技能不足之際,生活更需要團隊合 作、溝通與人際關係、家人關係、禮儀、決策、衝突管理、親職、兒童發展、 預算等日常生活知能的準備與練習,以及自我肯定和關懷的能力,為學生在 家庭生活與工作環境中的複雜角色做準備(洪久賢,2000、2001a、2005;. 10.

(11) 許美瑞,1998、1999、2003; Erwin, Moran & McInnis , 1996; Kister, 1997; Smith, Hall & Jones, 2001; Smith, Hall & Jones, 2005; Turkki, 2007a)。 「家政」的社會責任就是要提升關懷倫理,瞭解周遭個人與家庭的不同 面向,無論個人或家庭在做資源分配、問題解決或權責判定時,即使和自己 的福利相衝突,也要本著公平與愛,接納他人的價值與感受,並學習良好的 溝通(洪久賢,2000;許美瑞,1996a、1998; Smith, 1995)。Vincenti 和 Smith(2004) 也發現美國家政探討的領域從傳統的個人在家庭中之日常生 活,逐漸擴展為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大環境,其任務為增進個人幸福,建 立並維持美好家庭的能力。家政的學科的名稱也從家庭經濟(Home Economics)轉變為家庭與消費科學(Family & Consumer Sciences)或「人 類生態學」(Human Ecology)。 綜合上述學者所提出之家政內涵發現,「家政」探討的是人類家庭世代 反覆發生的實際生活問題,強調增進個人與家庭幸福,其內容隨著時代與生 活趨勢不斷更新。新時代的「家政」關注在人與家庭,使學習者能夠應用科 學與知識謀求生活的改善,並發揮愛與關懷的能力,增進家庭幸福,促進社 會的整體發展。. 參、家政的特色 「家政」的核心在提供人類全生命歷程及全生活方位的幫助(Bower, 1996; Smith, 1995) 。「家政」關心日常生活問題的解決,統整學生日常生 活經驗與學習。面對錯綜複雜的個人、家庭、社區、及其環境的交互關係, 透過「家政」全面性與統合性地貫穿其概念,必然會比個別探討更能有效解 決(洪久賢 2001a;許美瑞,1995、1996a;黃迺毓,1998;Turkki, 2007a)。 為了讓學生有足夠的機會去發展家庭、工作上相關的知識、技能、態度 與行為。「家政」必需建立在各個基礎學科之上,整合社會學、教育學、心 理學、美學、經濟學、自然科學等科學性的知識與理性判斷及人文藝術知識 與感性的美學,有系統的認識家庭生活的實際狀況,謀求生活的改善。 (苑. 11.

(12) 寶貞,1998;洪久賢,2001a;高淑貴,1997;許美瑞;1995、1996a、1996b、 2003;Bower, 1996) 。 Card (2004)認為「家政」提供溫暖、誘人且實際的環境,讓學生一起工 作,將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學生將洞察到在複雜世界中要成為有生產力且 有貢獻的公民,知識的重要性,經由「家政」教育,學習成為能適應全球社 會變化的終身學習者。因此,「家政」雖然不提供升學或職業訓練,卻可以 增強升學與就業的基礎(Erwin, Moran & McInnis, 1996)。為能有效解決複 雜多變的生活問題,「家政」自當與其他學科不同,綜合學者提出「家政」 的特質說明如下(洪久賢,1999、2000、2001a、2005;洪久賢、蔡長艷、 王麗菱,1998;許美瑞,1996a、1999、2001、2003;Card, 2004; Smith, Hall, Jones, Cory & Ethridge, 1998; Turkki, 2007a)。 一、 「家政」探討的範疇是複雜的生活整體 洪久賢(2000、2005)、許美瑞(2001)和 Turkki(2007)都認為生活 問題涉及個人與環境交互影響下的價值判斷與抉擇問題,錯綜複雜,光靠實 證科學或工具性的知識是不夠的。因此主張生活整體的問題需要透過整體的 教育來解決。一般學科探討的是升學及研究進修相關的知識或技能領域。 「家 政」為有效解決人類日常生活的問題,探討的範疇必須涵括複雜的個人、家 庭、社區、及其環境交互關係之整體教育,讓學習者從實習體驗中,增進個 人未來教育、終身學習及求新求變的知能,提升倫理意識、全球眼界、環境 覺察與未來適應的能力,促進個人與人格的成熟,使能樂觀面對未來,培養 成為一個積極參與的公民,對整體社會的發展影響深遠(如圖 2-1)。. 12.

(13) 個 積 倫理意識 人 極 與 未來教育 終身學習 的. 素 養. 公 民 未 來 適 應. 學習認知 是. 整體 的教育. 做. 共同生活 努力革新. 環 境 覺 察. 人 格 的 成 熟. 全球眼界 希望/未來的樂觀主義 圖 2-1 家政的整體教育架構 資料來源:譯自 Turkki(2007b). 二、 「家政」促進各學科知識的統整 一般學科只須要精通單一學科所獲得的知識,就足以解決問題。由於「家 政」關注在日常生活問題的解決,涉及錯綜複雜的個體及其環境的發展及彼 此的交互關係,需要各種不同學科的知識基礎與正確的價值及態度。「家政」 統整語文、數學、社會、科學等不同學科的知識,將學生的心理需求與實際 生活、實用技能與文化陶冶、自我理解與社會及自然互相聯結;除了傳統學 科之間的融合外,也加強教材與生活的聯結,期能兼顧學生知、情、意的能 力發展,促進有效的學習(如圖 2-2)。透過統整吸納新知識與新議題,促 成學習與社會脈動及生活經驗相結合,使學習更見意義性與實用性(陳新 轉,2003)。學生透過實習的經驗,建構溝通、批判思考、問題解決等生活 技能,並使不同學科的片斷知識獲得科際整合,而日趨精熟,提高學校教育. 13.

(14) 的整體效能。. 社會 環境. 各科學習 實際生活 滿足需求 社會關聯. 學習產生 新知識. 家政教學 圖 2-2 家政的知識統整概念圖 資料來源:譯自 Turkki(2007b). 三、 「家政」提供實用而有趣的學習經驗 「家政」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起點,擷取學生關心、有興趣的概念,做 為教學設計的主要依據,激發學習的需求,再逐步擴展到關懷並參與社會與 自然層面的人、事、物。透過許多實際應用之強制技巧,課程的知識學習比 一般學科更活潑有效。課程設計讓學生參與計畫及實習等小組工作,協助學 生將學校所學到的知識轉換在實際生活中。一旦學生在課堂中驗證過這些知 識技能,將能隨時隨地應用這些原則。終身學習且受益終身。 四、 「家政」具有研究與發展性 近年來生物科技發展、家庭與社會結構等方面也有劇烈的改變。「家政」 回應當代的社會議題,課程反映了日常生活的持續變化,讓師生的知能透過 研究與科技,與時並進。 正如Peter Senge所言: 「真正的學習已不再僅止於知識的充實與技術的 進展,而在於能深入人之所以為人的核心意義」 (引自蔡秀媛,2002) 。「家 政」既不是縫紉、烹飪、手工藝等生活技術,也不是食物營養、服裝搭配、 個人與家庭發展等生活知識,以上技能與知識只是「家政」的基礎,「家 政」其實是要讓生活所需的一切知能和學生產生關聯(Fox, Stewart &. 14.

(15) Erickson, 2007)。經由家政內涵的學習,學生得以重新認識生活世界和個 人的關係,透過實習活動,學生得以擴展知能統整與生活能力,而這正是 高中教育最為可貴的部份。. 15.

(16) 第二節. 高中家政課程綱要之內涵. 課程(Curriculum)源自拉丁文的currere,原意為跑馬道,意指賽馬在 跑馬場上奔跑的路徑,就字源意義來說,其含意偏重靜態的計畫性、設計性 和建構性,因此「計畫妥當之學科即課程」的概念,可以符合課程的字源本 義。不過當currere轉到法文時又變形成courir, courir是一個動詞,重視的是 「跑馬道中跑的部分」。於是課程一詞的意思,從靜態轉成動態,從計畫的 內容轉成計畫內容的實施,從預定轉成真實,從結果轉成過程(楊龍立, 2003) 。亦即隨著時間的演變,課程的意義接近「學習的進程」 ,透過此進程, 獲致教育的效果(王文科,2006;施良方,2002) 。 Bobbitt 認為,學校教育是為協助青少年做好成人生活的準備,必須確 認哪些技能、知識、價值觀和態度是應該在青少年離開學校加入成人生活以 前就做好準備的,才能決定「課程」 (引自王文科,2006) 。在多元民主的社 會中,學校類型的多樣化,功能的擴充以及社區化的發展下,如果缺乏共同 的核心課程來加以統整,則會造成學校各行其事,差異過大,而學生則會因 課程過多分化造成學習的偏失或困難,這對即將進入成年世界的青少年而 言,可能會失去社會共識凝聚及公民素養的達成。為了提高教育水準,保障 國民教育機會均等的權利,有必要保持全國教育水平的統一性(鍾清漢, 1988)。 由上可見,全國課程基準的必要性為保障人民教育立足點的機會平等, 以培育未來的優質公民。高中「家政」課程綱要是指教育部於 97 年 1 月 24 日發布,預定自 99 學年度高中一年級起逐年實施之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 「家政」課程綱要,以及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時尚生活」 、 「飲食文化與 製作」 、「形象管理與時尚」課程綱要。 家政教育人員根據「99 家政課程綱要」之規範及其教育理念,可以為 學習者提供有效的學習計畫與活動,讓學生在有計畫、有系統的學習經驗 中,學習作為一個有能力的成人。99 高中家政課程綱要之內涵受到家政課 16.

(17) 程發展的影響與 99 高中課程總綱之規範,因此,本節首先探討家政課程的 發展與高中課程之發展,進而分析高中家政課程綱要之內容與變革。. 壹、 家政課程的發展 周麗端(1985)指出學校家政課程起源於社會的變動及經濟的需求。中 學家政教育自清光緒卅三年至民國七十四年,歷經的理念為:技能教育、理 家知能教育、家庭生活教育到生活教育及生計教育。家政教育是一種生活教 育,著重於培養學生適應現代生活的能力(洪久賢,2001a;洪久賢等,1994; 許美瑞,2001)。在社會快速改變與資訊爆炸的新世紀,人類生活所需的知 能日新月異,家政既是探討人類家庭世代反覆發生的實際生活問題之課程, 自應持續修訂其內容、目標與觀點,隨著實際社會的生活需求不同而演變。 孟繼洛等(1993)研究中學「家政與生活科技」課程架構,即發現我國 家政課程的目標與教學內容,隨時代更替而有不同。自西元 1907 年至西元 1928 年,家政課程的目標是裁縫與工藝的學習及養成勤儉的習慣,教材內 容偏重在食、衣、住等生活技能與手工藝,屬技能教學階段。西元 1929 年 首次公佈課程標準,家政課程的目標由手工藝傳習,擴充至家庭層面,重點 在管理家庭知能的培養,教學內容為家庭管理之社會化、經濟化、衛生化、 科學化、教育化及藝術化等知能之培養,係屬理家知能培養階段。西元 1962 年中學課程修訂,家政課程重視家庭生活教育,教材大綱顧及家庭生活中食 衣住行育樂與人際關係等各層面。西元 1980 年代起家政課程進入適合男女 學生共同學習之個人生活教育,以飲食、居住、保健為教材,加強培養學生 生活適應能力。 可見,當個人的基本生活知能和家庭管理的定義,隨著社會變遷而改 變,家政課程的目標與內容也須持續修訂。處於科技進步、資訊氾濫的現代 社會,重要的生活技巧聚焦在家庭職責的準備和工作與家庭的平衡,人們必 需提高分析、溝通、批判和做決定的能力,學習關照多面向的生活實際問題。 傳統烹飪、縫紉等理家的技巧,可以用金錢購買或交由科技機器代勞,是時. 17.

(18) 下家庭很少用到的生活技能。家庭管理應從較不被需要的特殊技能,如烹 飪、縫紉等,重新定義為較被需要的一般生活知能,如食物與營養、服飾消 費、人際溝通、生活價值與決策等。因此,許多學者提出家政課程的再定位, 從傳統的技術與家務管理的職業技能,趨向整合所有課程和知識的重要科學 (洪久賢,1999、2001a;許美瑞,1995、1996a、2001;Erwin, Moran & McInnis, 1996)。 Smith(2004)進行家政課程發展的文獻研究發現,家政課程的發展可以分 成以概念為主的課程、以能力為主的課程及批判科學的課程三個階段。 ㄧ、家政是以概念為主的課程(Concept-Based Curriculum)---以教師為中心, 學生的學習為聽講、記憶、模仿與考試,教學內容為理家技巧,並不涉 及意義或價值等問題。事實上處於科技進步、資訊氾濫的現代社會,很 多家庭勞務都可用金錢購買或交由科技機器代勞(洪久賢,2000、 2001a;Erwin, Moran & McInnis, 1996;Smith, 2004)。 二、家政是以能力為主的課程(Competency-Based Curriculum)---強調學習 成效,以課程目標的建立、學習經驗與資源的選擇,作為學習評量的基 準。 三、近二十年來家政發展成批判科學的課程(Critical Sciences Curriculum) ---主張教學即是提出問題與尋找答案的過程,幫助學生從反覆的實習課 程中學習思考、判斷、反省及採取行動。 洪久賢(2001a)認為批判科學的課程內容組織,在於分析生活情境、 解決社會問題,能促使個人與家庭反思科技與社會文化對其所造成的影響, 透過對話溝通機制,產生啟發性的、意識覺醒的、批判反思的、理性思考與 判斷之自律解放性行動,投入社會參與,重建自律和諧的新生活,建構真正 自由的社會。洪久賢並指出,Habermas 的理論使各國家政課程設計、內容 與目標,採用批判科學的觀點再概念化,並以賦權增能(empowerment)、啟. 18.

(19) 蒙(enlightenment)、解放(emancipation)之 3E 行動,重新建構課程模式。 隨著社會變遷與科技發展,個人與家庭將持續面對無盡的問題。批判科 學觀點的家政課程聚焦在世世代代實際且反覆發生的個人、家庭與社會生活 問題,經由思考、判斷及行動面對問題與危機。在文化傳承崩毀之不確定的 未來,批判科學觀點的家政課程讓學校的家政課程有效提升了家庭成員的能 力,使滿足弱勢家庭資源、知識與技能的需求,並協助建全家庭持續發展。 批判科學觀點的家政課程發展,讓教師更有勇氣擬定協助學生有效解決未來 家庭問題的教學方案(Montgomery & Davis, 2004; Smith, 2004)。 然而,一般人看待事物,很難站在絕對客觀公正的立場上,或多或少會 用自己的經驗、好惡和道德標準來進行評判。由於家政課程起源於理家技 巧,致使社會大眾產生「家政」就等於「做家事」的刻板印象。用過去的經 驗定義家政,是家政被貶低的原因。若在大眾眼中,家政還停留在服裝構成 與食物製備的技能,家政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將不再是必須的課程(洪久賢, 1999、2001a、2005;Erwin, Moran & McInnis, 1996)。 為真實呈現「家政」內涵的改變,並讓社會大眾正確了解「家政」,1970 年代起美國許多大學的「家政」學院或系所紛紛改名為「人類生態學」 (Human Ecology)或「家庭與消費者科學」(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s),強調 「家政」能夠增加個人評估自我、他人、服務、產品和設施的能力,並瞭解 他們作為生態系統一份子及消費者的權利和責任,強化家庭並使社區能夠發 揮功能,希望能夠提升「家政」的身分與吸引力(吳妮真,2004;林如萍, 2007;魏秀珍,2002) 。我國中小學教育一向採用「家事」科名稱,至 1973 年國民中學課程標準改採「家政」為名,其後大專及高中課程也採同一名稱 (洪久賢等,1994)。國內的「家政」系所跟隨美國的變革,也陸續改名為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 「兒童與家庭學系」 、 「生活應用科學系」等等,特 意彰顯學科領域的焦點在於「家庭」 、 「人」 、 「發展」 、 「生活」與「應用科學」 , 希望能為「家政」提供新的視野(魏秀珍,2002)。. 19.

(20) 綜合以上論述,家政課程的內容由工具性知識技術,演變成生活主題探 討,進而探討美好生活之倫理實踐。家政課程的取向也從教師中心、能力發 展,演變成批判、溝通與解放。邁入新世紀,社會、科技與資訊的發展更加 迅速,改變了家庭生活型態與人類日常面對的核心問題,勢必也將引導家政 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與課程取向的發展。. 貳、高中課程的發展 ㄧ、高中課程標準修訂沿革 課程應該是持續發展的有機體,才能作為不同時空背景學生的生活與學 習的核心。我國高級中學課程標準,自西元1971年為因應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的實施,特別修訂頒佈,內容包含教學科目、教學時數及教材內容。其間或 因教育思想之轉移,或因學校制度之改革,或因時代情勢之需要,經過以下 兩次修訂:西元1983年為配合高級中學法,修訂高級中學課程標準;西元1995 年為配合國中、小課程標準修訂及因應社會變遷,最後一次修訂高級中學課 程標準 (教育部,2003b)。 1995 年修訂之高級中學課程標準,於八十八學年度才開始實施,未滿 二年,教育部又於 2001 年三月二十九日,成立「高級中學課程發展專案小 組」,著手進行新課程的修訂。新課程所以急於修訂,主要是為了下列諸因 素: (一)自 1994 年民間發起「四一○教改運動」,提出「小班小校」、「廣 設高中大學」、「制定教育基本法」、「教育現代化」四大教改訴求。在各 界的期盼下,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於 1996 年 12 月公布「教育改革 總諮議報告書」,書中指出:「由於中小學課程大抵上偏重知識的灌輸,教 師與學生缺乏課程選擇的自主權,在科目林立、知識零碎下,造成學習的障 礙與適應的困難。」 (教改會,1996)。 (二)由於知識經濟的興起,網路社 會的形成,以及全球化、市場化的衝擊,面對社會急遽變遷的挑戰,為符應 知識經濟時代,培養新世代人才,課程必需有所調整 (吳清山,2002)。 (三). 20.

(21) 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畢業生進入高中階段後,課程能順利銜接,高中階段的學 校教育,無論在學校教育目標、功能或類型方面,都必須有所調整(李坤崇、 林堂馨,2003)。 教育部於西元 2001 年開始進行現行(95)高中課程修訂,於西元 2004 年發布「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 ,包含總綱及各科課程暫行綱要,已 於九十五學年起實施。為避免暫行綱要之不確定性,落實 93 年 4 月「全國 高中教育發展會議」發展更理想課程之共識,呼應中小學課程體系參考指引 之能力,銜接九年一貫課程,並激勵學校發展特色,賦予學校彈性自主空間, 以及強化教師專業自主,於暫行綱要公布實施同時,再次進行普通高級中學 課程綱要的修訂,原預訂自九十八學年起正式實施,由於新修訂高中課綱公 布後,各界仍有疑慮與擔憂,教育部於 97 年 6 月下旬辦理全國分區說明會, 廣徵各界意見,實施期程仍未能確定,本研究於是仍以「99 課程綱要」稱 之,以與日後新修訂高中課綱做區別。 二、普通高級中學99課程綱要修訂的原則及特色 高級中學 99 課程綱要在「穿著衣服改衣服」的情況下,雖未能大幅改 革,但在秉持「邁向理想務實修訂」的原則下,其彰顯的理念如下 (李坤崇, 2007a;教育部,2008): (一)「目標」部分強調「生活素養」、「生涯發展」及「生命價值」三層面, 強調以提昇普通教育素質,增進身心健康,養成術德兼修、五育並重之現代 公民為目的。在生活素養方面,強調提昇人文、社會與科技的素養,加強邏 輯思考、判斷、審美及創造之能力,並增進其團隊合作、民主法治的精神及 責任心。在生涯發展方面,著重輔導學生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及終身學習的 態度,並培養自我了解及生涯規劃的能力。在生命價值方面,深植尊重生命 與全球永續發展之觀念。 (二)「科目與學分數」部分強調「延後分流」、「課程分級」、「橫向統整」. 21.

(22) 及「減少必修科目」、「減少必修學分數者於選修科目予以保障」五大原則。 99 課程綱要為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減輕師生負擔,進行跨領域統整 研討會,並以統整分析結果作為研訂課程總綱及修訂各學科綱要的依據。譬 如家政課程主題與主要內容在飲食方面和生物、體育、健康與護理等三科; 在服裝方面和藝術與生活;在性別、婚姻方面和公民與社會、健康與護理等 科有重疊或疑似重疊現象,透過不同學科間相互檢視及對話之機制,家政科 強調家政教育關注個人與家庭的健康與整體幸福,一直以來都把飲食、服裝 及婚姻家庭列為教學重點,唯有家政能將個人與家庭之膳食計劃等營養的知 識與概念,透過烹飪課程融入實作當中;有系統的將服飾相關知識技能作一 貫的介紹與訓練;並提供學生性別角色、性別關係、擇偶與婚姻等連貫的教 育,作好婚姻及未來家庭的準備教育(教育部,2006) 。99 課程綱要呼應「全 國高中教育發展會議」及公聽會中學生代表均之建議,降低高中學分數及刪 減必修科目與學分數,減少必修學分數者於選修科目予以保障。 99 課綱仍將家政納入生活領域,與生活科技、資訊科技概論及健康與 體育領域之健康與護理四科合計必修 10 學分,每一學科至少 2 學分,家政 科平均學分數為 2.5 學分。95 暫行綱要中家政與生活科技合計必修 8 學分, 家政科平均學分數為 4 學分。在 99 課程綱要中家政之必修學分數顯然減少 1.5 學分(詳表 2-2-1)。 表 2-2-1 高中 99 課程綱要及 95 暫行綱要生活領域科目學分數比較表 減少 95 99 學分歸屬 學習領域 科目 暫綱 課綱 學分數. 生活領域. 健康與體育領域. 健康與護理. 生活領域. 家政 生活科技 資訊科技概論. 家政科平均學分數. 4 8. 10. 2. 4. 2.5. 1.5. 資料來源:整理自教育部(2003c) 「家政」課程綱要;教育部(2008)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家 政」課程綱要。. 22.

(23) (三) 落實課程鬆綁,強化專業自主 99 課程綱要為強化學校專業自主,讓學校可決定自然領域各科目學分 數,賦予社會領域減併科目的排課方式,並落實課程鬆綁,授權學校全權規 劃選修課程,激勵學校突顯特色,發展為優質學校,以提升國家競爭力,並 強化就近入學的基礎,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紮根。 為落實選修,99 課程綱要修訂強化選修配套機制,於總綱實施要點中 明確指出下列四項: (1)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設計宜給予學校適當之自主性, 由各校組織課程發展委員會,依學校經營理念自行規劃學校課程計畫、安排 選修課程、審查教師自編教科用書與實施課程評鑑。各校應於學年度開學 前,將學校課程計畫送所屬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備查。 (2)各校應積極開設選 修科目,以因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及發展。學校每學期開設選修科目之學分 數,以各學期規定選修學分數的一點五倍為原則,以供學生選讀。 (3)各校 可視教學空間與設備設施狀況,運用班群結構實施群組選修課程,採總量整 合運用,將電腦教室、實驗室及部分專科教室等調整運用。 (4)各校應於學 年度開學前,將學校課程計畫送所屬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備查。另外,於「科 目與學分數表」內說明,各科專業知識與技術,應於選修課程中培養。各類 別開設之科目及學分數,除各科課程綱要專案小組規劃之選修課程綱要外, 亦可由各校成立之課程發展委員會,依各校經營理念及特色自行規劃。 普通高中學生畢業之最低學分數為 160 學分,包括必修學分 120 學分及 選修學分至少 40 學分。其中家政選修歸屬「生活、科技與資訊」類科,與 「第二外國語文」 、 「藝術與人文」 、 「生活、科技與資訊」 、 「健康與休閒」 、 「全 民國防教育」 、 「生命教育」 、 「生涯規劃」 、 「其他」等八類合計至少須修習 8 學分。為提供學生充分的選讀機會,學校每學期開設選修科目之學分數,以 各學期規定選修學分數的一點五倍為原則(詳表 2-2-2)。並備註說明,生 涯規劃類與生命教育類在三年選修課程中至少各佔 1 學分。. 23.

(24) 表 2-2-2 普通高級中學 99 課程綱要選修科目及學分數表 年級.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學期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領域/科目 語 文 類 數 學 類 0-2 0-2 0-3 0-3 0-19 0-19 社 會 學 科 類 自 然 科 學 類 第 二 外 國 語 文 類 藝 術 與 人 文 類 生 活 、 科 技 與 資 訊 類 健 康 與 休 閒 類 2-4 2-4 2-5 2-5 2-21 2-21 全 民 國 防 教 育 類 生 命 教 育 類 生 涯 規 劃 類 其 他 類 學生選修學分數上限小計 4 4 5 5 21 21 建議高中開設選修學分數下限 6 6 8 8 33 33 資料來源:整理自教育部(2008)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 綜合上述,普通高級中學 99 課程綱要與 95 暫行綱要主要之不同,在於 強調「橫向統整」及「減少必修科目」。為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各領 域及學科課程綱要的主要內容界定清楚,相互統整,減少不必要的重疊。落 實課程鬆綁,減少必修學分數,授予學校較大自主空間開設各類選修課程, 並保障非升學類科選修科目至少 8 學分。強調減少必修者於選修保障,係將 決定權回歸學校,而非在總綱中予以保障。可見在營造選修競爭情境,激勵 非升學類科教師提升教學品質,增進學校師生認同,從而提高其選修學分數 或開課選修科目。 根據歷年課程變革的經驗結果,非升學考科受到的排擠愈來愈明顯,即 使在教學現場,非升學的科目被歸為非主科,非主科科目平時配課給其他科 目(尤其是主科),或由其他科目教師兼任的情形非常嚴重,不僅扭曲教育 內涵,更讓教師憂心在台灣離婚率、家庭破碎問題嚴重之際,再加重升學科 目而忽略了學生的生活教育,將嚴重影響學生的全人發展(黃致誠等, 2006)。普通高級中學 99 課程綱要中家政之必修學分數顯然減少。所謂,. 24.

(25) 危機就是轉機。家政教師面對此教學之困境,如能積極改變適應,「藉由提 升教學品質,增進學校師生認同,從而提高其選修學分數或開設選修科目」, 在突破困境的過程中,往往也是個人成長快速、經驗非凡成就的機會。只是 受到傳統「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觀念的影響,高中教育仍臣服於升學 壓力(劉珍齡,2004)。非主科科目尚且有配課情形,如何能期待普通高中 積極開設非關升學的選修科目?在強調升學的大環境下,即使開設非升學的 選修科目學生是否真能依興趣選修?以上問題的解決是落實選修的關鍵因 素,是否在問題源頭調整必選修的結構,是值得考量的大問題(黃致誠等, 2006)。 李坤崇(2007a)即依據 50 所高中開設 95 暫行綱要選修課程的類別大 多為升學或學科類別之調查結果,直指高中選修課程開課情形受升學主義影 響甚鉅。在升學為主的理念下,非升學的科目若位處選修科目,其弱勢及不 被重視,甚至發言權微弱,將是無可忽視的問題(黃致誠等,2006)。課程 綱要雖則保障非升學類科選修科目至少 8 學分,對「其他」類科選修的內涵 卻缺乏明確的規範,如有高中臣服於升學壓力,掛著羊頭賣狗肉,巧設名目 以加強升學類科,不但剝奪學生生活與人文學習的機會,此次課程綱要修訂 恐將空有「強調生活素養、生涯發展及生命價值」之目標與理念,無法落實。. 叁、家政課程的理論 課程理論除可作為課程發展之導引及改革行動之參照,還可作為教師 哲學反思的依據與課程評鑑的焦點(周淑卿,2002;歐用生,2003a)。學 者們分析不同研究者在看待教育理論時,常抱持不同的哲學立場對「理論」 意含的解釋,以致不同學者或學派間對於「教育理論」的看法仍莫衷一是 (施良方,2002;潘世尊,2005a)。本研究所謂的「課程的理論」係採Connor 對理論的定義:理論意指引導或調控各種不同種類行動的一組規則或一套 原則,其內涵主要為心理學中與教師工作有直接關係的規則或原則(如認 知發展或學習的原理)(潘世尊,2005b)。就此點,主張教育理論僅為心. 25.

(26) 理學中與教師工作有直接關係的原則之集合。 課程發展通常有其理論基礎,但是不要只以一種理論為依據(林文生, 2004;甄曉蘭,2000)。以九年一貫課程為例,其思維觀點即受到人文主義、 後現代主義、知識社會論、建構主義等理論思潮的深切影響(教育部,2003 a)。家政學者認為世界家政課程的發展深受Habermas學說的影響(洪久賢, 2001a、2001b;許美瑞,1996b;Fox, Stewart & Erickson, 2007)。研究者探 討家政的本質及99家政課程綱要發現,影響高中家政課程綱要發展的重要理 論有經驗學習理論、後現代課程論、溝通行動理論等,可供家政教師課程發 展及哲學反思的依據,並作課程評鑑的參考。茲分述如下: 一、經驗學習理論 就教育或學習的本質而言,學習是經驗不斷地重組與改變的過程,也 是把經驗轉換為知識、技巧與態度的過程。經驗學習理論強調經驗意義 化,包含了反思與行動,個體與情境間的互動,兩者關係密切。美國教育 家杜威認為「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發展」,他又認為要保證繼續 成長,就要不斷改造經驗。因此,杜威實用主義的教育哲學思想相當重視 從經驗中學習,主張「做中學」。他強調「做中學」是一種科學的方法, 按照科學的方法去處理問題,便可得到某種經驗,同時科學方法也是人類 思維反省的過程。亦即學習本身是集合經驗、知識、觀察行動的辯證過程, 而學習目的即在不斷的互動、反思、轉化的過程中達成(何英奇,2001; 黃明月,2000;顏妙桂,2001)。 經驗學習的過程是從具體的活動出發,學習者從活動中獲得某些事物的 直接學習經驗,透過省思(Reflecting)予以普遍化和抽象化,最後而至學習 轉移(transfer),以形成個人的概念化知識,此過程是不斷循環發展的(李 義男,2001;何英奇,2001;黃明月,2000;顏妙桂,2001),如圖2-3。 林如萍(2007)認為老師除了安排符合學生興趣與生活經驗的活動之外,學 生實際體驗的反思引導更是重要,讓學生從家政活動中,體驗實際生活,學. 26.

(27) 習基本生活知能。 抽象概念化. (So What) 反思性觀察. 轉移(Transfer) (Now What). (What) 具體經驗. 活動(Activity). 圖2-3 經驗學習模式 資料來源:整理自何英奇(2001:387);顏妙桂(2001:374). 綜合上述有關經驗學習理論基礎的探討,可以看出經驗學習理論非常強 調經驗與行動的必要性,從日常生活中實踐學習,經由學生的親身體驗或觀 察了解「What」,再透過反思的連結感受「So What」,並進一步從過程中 檢驗與應用所知,達成自我行為的改變與建構「Now What」。家政老師應 拋棄傳統被動的接受或吸收的授課方式,將教學的核心轉移到學習者本身, 設計有趣且有用的「實踐、體驗」活動,讓學生主動建構生活知識。 二、後現代課程論 在高度資訊化、科技化、國際化、全球化的後現代社會,家庭與個人所 面對的環境及問題均日趨複雜,家政課程既為協助解決日常生活問題,課程 本身自然須具後現代主義的特質(許美瑞,1998)。楊深坑(1999)指出, 1990年代的教育與社會科學研究已經超越了正統與異說,到達理論多元主義 與異質時期,否定只有一種認知方式才具有合法性的說法。Kaprow的偶發藝 術讚許即興和偶然,反對藝術標準形式,運用多種素材,讓觀眾參與事件, 營造差異的環境,去除單一標準,允許複雜不確定,重視開放、多元尊重主 體的精神。從藝術觀點看課程,主張課程的核心是人的存在,從微觀的個人 角度出發,在意課程對學生的意義,以及學生的自發性。課程也應強調個人 的創意表現和發展,讓學生有機會發揮潛能。課程應與生活有關,其主題、. 27.

(28) 內容、相關要素可從學科以外的任何地方蒐集,實施課程的地點與時間也應 保持彈性。課程仍然需要經過設計,但應當保留即興與偶然的涉入空間。認 為課程是在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中形成,是師生共同建構的創作成果,課程 的實施是一些特定地點、時段等眾多事件之組合,無法完全複製(引自莊雅 嵐,2005) 。 Miller 主張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整體的課程(holistic philosophy) ,透過科 際整合的方式將各種分立的學科融入生態的關注,透過種種活動培育生態素 養,將學校轉變成為豐富、文化多樣性、生態永續性的社群。認為課程的核 心是全球互賴、內外在環境一體的整體哲學,營造生態永續性和文化多樣 性。因此課程設計的核心問題是: 「在一個有限的世界中過良好的生活,需 要什麼知識?」 「對於科技、政治、社區設計、社會結構、經濟、價值而言, 永續性意味著什麼?」「如果我們要轉變現狀,需要培養什麼能力、價值和 特質?」(引自周珮儀,2003) 。 總之,後現代課程論認為課程必須提供促進知覺、判斷、構想、回憶、 想像的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對話情境中發言,肯定、質疑和擴展他們對自己 和生活情境的理解。老師在被「賦權」下應設法「增能」;在課程設計時融 入全球整體觀、性別教育與多元文化;在課程轉化及教材的選擇與運用過程 中,能邀請學生參與,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在教學過程中能尊重學生 的經驗與體驗,以開放的態度提供持續探究和對話的教學過程,引發師生的 創造潛能,而能重新詮釋與觀照自己的生活。 三、溝通行動理論 Habermas 發展出一個廣闊的知識論架構,徹底反省知識的問題,將知 識和其取向分為三種:即科學知識與其「技術取向」(technical interest)、 生活的知識與其「實踐取向」(practical interest)、人類(整體)知識與其 「解放取向」(emanci-patory interest)。技術取向,對人的行動會造成物化 的種種危機。而實踐取向,如果沒有批判,理性遂陷於意識型態、為權利撐. 28.

(29) 腰。解放取向一方面保持對任何知識的批判性;另方面也連接並整合前兩種 認知取向,成為對全人的溝通。這種理智行動在主體互相溝通中,尤其在彼 此發生衝突時,發揮其和諧的功能。因此,解放取向是「溝通行動理論」的 基礎。(吳坤銓,1997;黃瑞祺,1996) 。 Brown (1980)應用 Habermas 之理論於家政領域,將家庭活動系統區分 為:工具技術性活動、溝通詮釋性活動與解放性活動(引自洪久賢,2000、 2001a、2001b) (一)工具技術性行動:家庭生活中運用科技或技術以解決日常生活問題, 以操作實務取向。如傳統家政中的烹調、手工藝與服飾製作等。 (二)溝通詮釋性行動:隨著時代的變遷,人際關係與社會結構日趨複雜化, 技術性行動已不能滿足提昇生活品質的需求。因此,如何透過人際關 係、家庭與家庭生活等主題探討,提升學習者詮釋、溝通與關懷的能 力,並增進對人際互動與人際關係意義的理解,以促進彼此的良性互 動,日形重要。 (三)解放性行動:Habermas 指出生活問題與生活品質、平等權、個人的 自我實現、參與權、人權等有關。人與自我、他人或社群間,互為主 體。應當認真的追尋價值觀的形成,探討美好人生之倫理見解。 溝通行動理論對教育最直接的啟示是,透過理性對談的教育情境,來培 養學生成為自主且具反思能力的行動主體,並且隨時批判與檢視系統扭曲或 宰制的溝通模式,以回歸身為一個人的尊嚴與價值。在課程設計要把握幾個 原則:(一)課程結構應以學生為中心,且應保持課程進行的彈性,不可僵 化。(二)課程設計應透過多元參與及理性溝通方式決定。(三)課程內容 應以啟發、討論、辯論、溝通等方式鋪陳,並培養學生批判的精神與能力。 (四)課程進行方式可兼採單科設計或合科設計(洪久賢,2000、2001a、 2001b、江志正,1998;洪瑛璘,2001a;溫明麗,1996)。范熾文(2000) 則認為學校應強化人文學科,提供知、情、技並重的課程。 29.

(30) 教育一直是權力所建構的場域,存在著太多意識型態,Habermas 的溝 通行動理論正可提供我們辯證意識型態之哲學思考,讓我們更能檢視並洞察 未來應有的理想教育方向。Habermas 溝通行動論用於一般的師生互動,則 與人本主義所宣稱的「給予不帶評價的、溫暖的、關懷的、尊重的、非指導 性的環境。」意涵相當接近,確實給教師相當多的省思空間。對家政而言, Habermas 的知識論架構,充分解釋家政內涵為滿足家庭工具技術性活動、 溝通詮釋性活動與解放性活動之需要,隨著時代與生活趨勢不斷更新。家政 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也應從教師權威主導之技術與知識的傳授,轉變為提 供豐富思考與選擇的機會,以便激發其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意願,有效提升 學習者詮釋、溝通與關懷的能力,並設計多元參與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思 考批判的精神與能力,進而增長其生活的經驗。. 肆、99 高中家政課程綱要 99家政課程綱要的修訂內容主要包含四部份:(1)普通高級中學必修 科目「家政」課程綱要;(2)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時尚生活」課程綱 要;(3)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飲食文化與製作」課程綱要;(4)普通 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形象管理與時尚」課程綱要。高中之家政課程每週授課 二節,以二節連排為原則,各校可彈性調整授課學期。學生依興趣與專長之 需要,至少修習二學分,至多修習四學分。在高中家政的選修課程方面,可 排於第一、二、三學年實施。各校可視學生需求與興趣,以及學校師資、設 備與特色,由選修課程「時尚生活」、「飲食文化與製作」及「形象管理與 時尚」(各二學分)中,選擇二至六學分開課,或由學校主動規劃課程計畫, 安排其他家政相關的選修課程。本研究限於時間與精力,將以「普通高級中 學必修科目「家政」課程綱要」為研究範疇。. 30.

(31) 一、99家政課程綱要修訂的理念及特色 「家政」是抱持尊重與關懷的態度,應用日新月異的知識及科學工具, 處理個人、家庭和切身的環境與其交互影響之人、事、物,以保有人類恆常 不變的價值觀念與生活哲學,並改善生活的教育(許美瑞,1996b) 。生活於 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社會,所必須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已遠不同於過去。因應社 會變遷,家政課程應重新定位,配合目前環境所需增設重要教學內容,並強 調重大議題之融入。99 家政課程綱要之修訂調整,主要為落實 93 年 4 月「全 國高中教育發展會議」發展更理想課程之共識,因應未來社會環境變遷之需 要,並祈發揮家政教育之理念與特色。 99 家政課程綱要以學生為中心發展綱要內涵,教學應以探究體驗及演 練實作的方式來進行,理論與實作兼顧、強調活動導向、知能與態度並重, 提供實用而有趣的學習經驗,以統整學生日常生活經驗與學習。充分尊重教 師與學校行政專業自主,鼓勵教師與學校在參照家政課程綱要之下,依照學 生的特質與生活需要,設計相關主題或統整主題的課程,將理論與實作演練 穿插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家政課程更豐富,且具有彈性。實 習活動的設計應緊扣教學主題目標,以培養學生的溝通協調、問題解決、關 懷環境、創造思考等能力與態度,以提升生活的能力。99 家政課程綱要之 修訂,強化下列理念(教育部,2007a、2007b): (一)呼應中小學課程體系參考指引之家政能力,以強化國小、國中、高中 職課程的連貫與銜接,以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能力,以及提升學生 體驗、省思與實踐的能力。 (二)因應總綱修正的過程,重新檢視課程內容與時數分配狀況;並進一步 針對與其他科目間課程類同的議題進行澄清與切割,使課程內容更臻 完善。 (三)周延檢視培養學生經營未來生活所需具備之相關知能,增強動手操作 與生活體驗等實作課程內容規劃。「家政」關心日常生活問題的解決,. 31.

(32) 其核心在提供人類全生命歷程及全生活方位的幫助。普通高級中學家 政科課程綱要之修訂,主題內容掌握家政的核心內涵,應為國家教育 必需的基本課程。 (四)因應社會變遷家政課程重新定位,並配合目前環境所需增設重要教學 內容(如家庭韌性),並強調重大議題之融入,增進經營未來生活能 力的培養。 (五)以學生為中心發展綱要內涵,教學應以探究體驗及演練實作的方式來 進行,強調活動導向、理論與實作兼顧、知能與態度並重,提供實用 而有趣的學習經驗,以統整學生日常生活經驗與學習。 (六)充分尊重教師與學校行政專業自主,鼓勵教師與學校,在參照普通高 級中學家政科課程綱要之下,發展適合的課程。 (七)因應未來有開設選修之必要與符應學生學習之需求,增訂三科(時尚 生活、飲食文化與製作及形象管理與時尚)選修課程綱要。 99 家政課程綱要以「主題」概念統整認知的建構、態度的涵養與實作 技能,達成生活應用的目標。於課程目標方面兼顧認知、技能與情意三部份, 以力求展現下列修訂特色(教育部,2007a、2007b): (一)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二)銜接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領域之學習。 (三)落實學科間內容的相互統整,並與相關科目協商,清楚界定各科教學 主要內容。 (四)突顯珍愛自我、關懷社會的學科本質。 (五)著重生活實踐與趨勢前瞻的訴求。 (六)強調新時代生活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七)提出多元的評量結果呈現方式,促使教學評量更務實。. 32.

(33) 二、99家政課程綱要之內涵 (一)課程目標與核心能力 教育是培養學生適應與改善生活的歷程(洪久賢,2001a、2005;許美 瑞,2001) 。 「家政」關注個人與家庭的整體幸福,是幫助學生解決真實生活 問題的第一線。值此家庭與社會急遽變動,青少年生活技能普遍不足之際, 高中家政課程為有效協助學生發展家庭與生活相關的知識、技能、態度與行 為,必須提供開放、溫暖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透過分組工作與實作體驗,統 整各科知識與生活經驗,應用於個人實際生活的改善,並提昇尊重、關懷與 愛的能力,增進家庭與社會的福祉。 家政的學習內容涵括複雜的個人、家庭、社區、及其環境交互關係之整 體教育,包括物質生活層面之飲食、衣著與居住,以及心理、社會生活層面 之關懷與愛、團隊合作、溝通與人際關係、家人關係、禮儀、決策、衝突管 理與韌性增強、資源管理等日常生活知能的準備與練習。教學設計應以學生 的生活經驗為起點,逐步擴展到社會關懷及參與。課程設計應讓學生參與計 畫及實習等小組工作,透過理論與實務融合應用之強制技巧,協助學生將學 校所學到的知識轉換在實際生活中。以上這些學習促進下列家政課程綱要所 揭示目標之達成。 1.增進家庭生活能力,提升生活品質。 2.形塑健康家庭的信念,啟發生命價值效能。 3.提升生活應用與創造能力,勇於面對生活挑戰。 核心能力之擬定,在於強調能力轉化的重要與功能(家政學科中心,無 日期)。99 家政課程綱要核心能力的修訂方向,採化繁為簡的原則,將重 點放在基本能力的培養上。家政課程綱要欲培養之核心能力如下: 1.實踐個人與家庭生活管理之能力。 2.增進改善家庭生活之創造力。 3.經營生活中之人際關係。. 33.

(34) 4.積極參與家庭活動。 5.培養尊重、關懷與愛的能力。 (二)教材綱要與時間分配 99 課程綱要將家政課程納入生活領域。依據總綱說明,生活領域包括家 政、生活科技、資訊科技概論,以及健康與體育領域之健康與護理,共計 10 學分,每一學科至少 2 學分。因此,學生可依興趣與專長之需要,在必修科 目「家政」課程至少修習 2 學分,至多修習 4 學分,另可選修「時尚生活」、 「飲食文化與製作」以及「形象管理與時尚」等家政選修課程。由於 99 課程 綱要授予學校較大自主空間開設各類選修課程,並保障非升學類科選修科目 至少 8 學分。學校可以依據師資、設備、學生需求等各項主客觀條件彈性開 課,以發展學校特色,並提供學生多元的修課機會,落實 99 課程綱要強調學 校本位課程之精神與提昇生活素養、生涯發展及生命價值之課程目標。 隨著 99 課程綱要家政科學分數的調整,加上關聯性、互補性及重疊性較高的 學科,已在總綱修正過程中,經過會議討論予以劃分,因此 99 家政課程綱要 修訂重點在刪除與公民、健康與護理等科目重疊部分,重整學科間各單元概 念,以及新興議題的及時融入。課程編排以高中學生生活出發,以家庭生活 為核心,採循序漸進的主題排列原則,進行修訂。99 家政課程綱要分為二學 分及四學分之課程,其中主題、內容相近者,應依參考節數之不同將該主題 內容增廣加深或增加實作演練,以符合學生之學習需求(教育部,2008)。 二學分及四學分架構內容如表 2-2-3。 教育與當下的社會文化息息相關。因此,教師的教學也深受環境與文化 的影響。99 家政課程綱要強調新時代生活能力的培養,在各主題融入多元家 庭生活文化、健康生活、性別教育、生涯發展、人權教育、環境保護、海洋 教育、消費教育、禮儀及資訊獲得與判斷等新興議題及重要概念與能力,促 使學生瞭解社會脈動,進而關懷社會,表現出家政課程的國際觀與現代性(洪 久賢,2005) 。且符合 Miller 所謂「融入生態的關注,透過種種活動培育生態. 34.

(35) 素養,將學校轉變成為豐富、文化多樣性、生態永續性的社群」 (引自周珮儀, 2003)。 表 2-2-3 高中 99 家政課程綱要之教材綱要與節數對照表 主. 題. 主要內容. 1.家政的內涵* 1.家人互動與溝通技巧* 2.家庭倫理 二、家人關係 * 3.學習型家庭 三、家庭衝突與韌性 1.家庭衝突與危機* 2.家庭韌性* 四、性別的人我關係 1.性別角色與互動* 2.約會與分手* 五、擇偶與婚姻 1.擇偶* 2.婚姻調適* 六、資源管理 1.家庭資源管理*2.青少年生活管理* 七、居家環境 1.居家環境美化*2.綠色居家環境* 八、服飾計畫 1.服飾選購與搭配* 九、服飾管理 1.服飾維護* 2.服飾資源的利用* 1.各生命階段營養需求* 2.食品衛生 十、膳食計畫與製作 與安全* 3.膳食計畫與食物實作* 4.飲食文化 一、家政與生活. 二學分 四學分 參考節數 參考節數 1 2 3. 6. 2 4 2 4 4 4 4. 6 6 6 6 6 6 10. 8. 18. 註:二學分課程皆為「後期中等教育共同核心課程指引」內容,故加註「*」。 資料來源:整理自教育部(2008)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家政」課程綱要。. (三)實施要點 課程實施是實踐課程理想的過程。雖然課程改革的成敗與改革的設計有 密切的關係,但是課程實施若不適切,設計再好的課程恐怕也只是空中樓閣 (黃政傑,1992)。過去我國中央政府透過教育行政命令規定學校教科書, 而且一般學校往往接受官方指定的教科書或選用民間出版的教科書,做為學 校課程的依據,其中教學時數及授課內容具有詳細的規定,因此教師擁有的 自主空間非常有限(李俊湖,1998;黃光雄、蔡清田,2002)。家政課程綱 要鼓勵教師依據綱要內容,秉持專業自主,發展特色課程,教師在教學時數 調整及教學內容選擇上,可以比較有彈性。不過教學自主與教學責任是一體 兩面,教師必須體察教育環境的變動,兼顧教學專業自主與教學責任的規 範,使教育專業能獲得社會大眾的認同。. 35.

(36) 增進學生家政能力之教學,必須考慮日常生活的本質、家政學科的目標 或任務、以及知識體系的性質(洪久賢、蔡長艷、王麗菱,1998;許美瑞, 1999) 。99 家政課程綱要為維持一定的教育水準,確保教育品質,除了訂定 課程目標、能力指標、教材綱要與節數之外,另詳述實施要點,一方面給予 教師選擇教材的規範,另一方面也保障教師的教學能維持一定水準。實施要 點包括教材編選、教學方法、教學評量及教學資源四項。 1.教材編選 教材係指教師用以協助學生學習的各種材料,如教科書、補充材料或自 編教材等(林寶山,1988)。Giroux和Freire兩位學者都強調教師不能聽命於 遠離教學現場的專家所做的課程決定,應該把自己看作是自由的人,發揮知 識分子的專業自主決定與辨證實踐能力的潛能,將教學視為樂在其中的任務 與嚴酷的智力活動,肯定自己有課程設計及引導學生智識發展的能力,並對 增進知性的價值和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具有一種特定的奉獻。Reich也認 為,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專業地位和教學的價值,就不能安於做機械式複製操 作角色的「機器生產者」 ,而是要讓自己成為能對課程原作者的詮釋再做批 判性或系統性詮釋之「符號分析者」(引自范信賢,2001) 。 99家政課程綱要即是教育部原作者們對生活經驗的一種詮釋形式,家政 課本又是出版社原作者們對家政課程的詮釋,它們本身即已承載著某種特定 的意義價值。成人所訂定的課程目標、能力或教學內容,在傳遞到學習者的 過程中,可能遭到學生的忽略、轉化或抗拒。從後現代課程的概念來看,教 材是學生與素材、教師之間「互為主體性」 (inter-subjectivity)的過程,需 要彼此有「對話」 、 「分享」 、 「反芻」的機會和空間。教師對教材的詮釋與創 造類似於「三稜鏡」的角色,透過與學生的互動和共同建構,能將教材轉化 出更豐富多樣化的色彩。教師要把自己當作一個主體,也誠心誠意的把學生 當作一個主體,彼此各自從本身特定的觀點出發,經過經驗的分享、理解與 詮釋,使得各自抱持的觀點有變化,而有機會獲得未曾預期的理解或洞見。. 36.

(37)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與教材之間進行深刻對話,藉此不僅能超越「成人」的 框框去體會學生的生活世界,也更有可能以尊重的方式創造多元的學生主體 認同(范信賢,2001)。 99 家政課程綱要留給學校及教師因應地區和學生差異,自編教材或調 整教科書內容的空間。如果教師對教學內容有完整的概念與了解,能考量學 生的知識了解程度,顧及學生的經驗背景,掌握學習的原則,有組織有條理、 正確清楚、完整、由淺入深,將教材做有系統的呈現,以使學生能將新材料 的學習與先備知識連結,則學生比較容易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洪久賢, 2001c、2001d;許美瑞,1999;潘慧玲等,2004) 。99 家政課程綱要對出版 社與家政教師的教材編選,提出七項要點,除了注重國民中小學課程的銜接 及學科之間的整合外,也強調教材與學生經驗及現代生活的聯結,期能兼顧 學生知、情、意的能力發展,促進有效的學習,並達成學以致用之目的。生 活的內容既多且廣,生活的脈動瞬息萬變。為使家政課程符合時代的需求與 學生的需要,教師可依據 99 家政課程綱要、個人的教學理念、學生的期待 與回饋及最近時事與社會趨勢,擬定教學計劃。 2.教學方法 教學是一個多樣且複雜的問題解決歷程,教學活動中不可能只用一種教 學方法,而是許多教學方法或技術的交互使用,教師的教學是否達成預定的 教學目標,與其教學方法的運用有密切的關係。隨著教育改革的浪潮與教學 科技的進展,教學已邁入一個新紀元,新世代的教師實施教學時,不僅必須 熟嫻教學原則,在教學進程的掌握方面也要允當適中;在教學技術方面,更 要善用多元化的策略以激發學習動機,透過活潑的討論辯證、動手實作、小 組作業、參觀訪問及演練活動等方式,增進學生觀察、資訊應用、分析比較、 溝通合作、計畫執行及做決定的能力,並運用有效的發問技巧及思考單讓學 生充分思考、沉澱省思,才能達到有效的教學(洪久賢,1999、2001b、2001c、 2001d、2001e;許美瑞,1995、1999;潘慧玲等,2004)。教師認清教學過. 37.

(38) 程中唯有學生才是整體活動的中心,便能正視學生們在先天條件或是其他起 點行為上的各項差異,並針對其問題設計出有效的教學策略,如此方能將課 程綱要與教學目標予以具體的實踐(許美瑞,1995、1999;郭添財、陳星貝, 2006)。 家政教學的目標,在於培養學生適應現在生活的能力,並為未來生活做 準備,讓學生有信心且有能力經營美好的人生。家政教學不僅是知識技巧的 學習,也是態度與信念的澄清,更是教導愛、關懷與尊重的人格教育。「人」 的教育,有別於知識或技能教育。知識或技能的教學,常是會的教不會的, 老師教學生。而思想的醞釀與人格的陶冶,則必須經由互動引發學生的自我 省察、批判思考,進而型塑其觀念、價值與行為。教師應對教學對象與教學 原理的運用有更清楚的認識,才有辦法拋開傳統威權方式的教導,經營開放 溫暖的教學情境(洪久賢,2001b、2001c、2001e;洪久賢、殷童娟,2001; 許美瑞, 1999;劉珍齡,2002a)。 教學活動是達成教學效果最直接的關鍵。唯有透過生動有效的教學方 法,讓學生樂於學習,才能打動學生,讓教育深入學生心裡,有效的引導學 生學習與成長(洪久賢,2001e;許美瑞,1999;劉珍齡,2003、2004) 。以 生活為導向的教學,應可有多元的學習方式。99 家政課程綱要提供學校教 學方法之要點共十三項,鼓勵教師專業成長、善用教學資源輔助教學,並期 望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必須掌握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學生的生活 經驗、提供學生適切的練習、依學生不同的需求實施補救或充實教學等學習 原則。尤其強調運用分組教學、增加實作等教學策略,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培養適應多變的社會生活環境之能力。家政課程綱要強調培養學生成為自主 學習的行動主體,符合溝通行動理論的主張。其所提出的教學方法要點,也 正符合經驗學習理論:「學習是把經驗轉換為知識、技巧與態度的過程;而 學習目的即在不斷的互動、反思、轉化的過程中達成」。. 3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08課綱即將於108學年度開始實施。108課綱中的自然科領域的基本

• 利用緊扣 課程設計 讓同學做討論,使同學 必須要讀過內容才能針對議題發表意見,這 樣不只讓教師知道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能慢

• 第三種教學觀認為,教學的目的是改變學生對事物、現象 的理解。教學( Teaching )的焦點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和掌握。教師須瞭解學生想什麼

檢視教科書的 學習材料及活 動,拼音教學 與朗讀訓練同 步施行。. 透過試教及觀 課,觀察學生

民國 104 年開始,身障生考試歷史考科將依據 101 學年度實施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 綱要」之「歷史課程綱要」(簡稱「101 課綱」)命題

建立常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 慣,懂得尊重課堂,努力完成家課,.

課次 課題名稱 學習重點 核心價值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級本配對活動 第1課 我的朋友 ‧認識與朋友的相處之道.

趣 趣、 、 、 、學習風格 學習風格 學習風格 學習風格等的不同,並有不同的學習需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