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節 論文章節結構與研究流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固定無線接入(Fixed Wireless Access, FWA)服務。電信商希望利用 5G 技術提供媲美有線寬頻網路的速度的服務。電信業者主要考量是5G 技術擁有優異的技術能力,可以透過無線的方式提供消費者Giga bit 等級的網路服務,而且在佈建與維護的成本相對比較低,因此對電信 商來說具有相當的經濟誘因。

第四節 研究範圍

5G 技術正式於 2020 進入商轉,帶來新的商機。但是 5G 對於原本貢獻網通 終端廠商營收很重要一部份的有線寬頻產品帶來不少衝擊。本研究主要是以台灣 的網通終端廠商為研究對象。探討台灣的網通終端廠商在面臨5G 新技術浪潮衝 擊之下因應策略,本研究以台灣的網通產業中的A 公司為例子。

第五節 論文章節結構與研究流程 一、 論文章節架構

本研究論文內容分為五章,第一章闡述研究背景、研究動機以及所欲探討的 研究問題與目的、 名詞釋義及研究範圍等; 第二章將就研究問題相關的國內外 文獻進行蒐集與探討; 第三章主要說明本研究的研究架構, 與所採用的研究設 計、研究對象與工具及資料蒐集方式; 第四章針對個案所處產業及個案案例做 說明, 並進行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 第五章提出結論與建議。

二、 研究流程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網通終端產業如何擬定對應策略,以因應5G 技術潮流帶 來的變化衝擊。本研究先討論研究的動機與背景,並且整理國內外文獻,探討5G 技術帶來的改變與機會,並且檢視成功策略制訂方法。最後以個案公司為研究對 象,探討個案公司在面對5G 新技術浪潮之下採取的因應策略規劃。本研究流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簡述如圖1-1。

資料來源:本研究 圖1-1 研究流程圖

根據台灣工研院產科國際所(ITIS),所做的通訊產業年鑑分類如表 2-1。台 灣的通訊產業可以分為八個通訊次產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業務型態以硬體 ODM 為主。

7 手機 ➢ 業者以生產、銷售智慧型手機主。

➢ 業務型態以 EMS、ODM、OBM 為主。

8 通訊服務 ➢ 台灣通訊服務產業主要分為行動與固網 兩大業務。

➢ 行動服務約 93%集中在前三大業者手上。

固網服務98%集中在前三大業者。

➢ 整體產業集中動非常高。

資料來源:台灣工研院產科國際所-ITIS

其中通訊服務類別, 泛指電信業者,以提通訊服務給消費者為主要的業 務。在通訊產業的生產鍊中,為下游的客戶角色(詳見下個章節)。

而網通終端廠商以設計,生產製造WLAN、無線寬頻終端模組、xDSL CPE、Cable CPE、IP STB 產品為主。 其中 WLAN、無線寬頻終端模組、xDSL CPE、Cable CPE 四項產品貢獻網通終端廠商較大的營業比例。

二、 台灣通訊產業產業結構

1990 年代網際網路興起,消費者對於通訊需求與寬頻上網的需求旺盛。強 烈的需求為通訊產業帶來一股長期的成長動能。

而台灣網通產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在全球通訊產業中已經扮演重要的研發 與生產重鎮,產業鍊與研發生產聚落完善。

台灣通訊網路產業的產業價值,與上下游關係摘要與說明如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2-1 通訊網路產業的產業鏈

(一) 產業鍊的上游

上游產業以生產設計零組件為主,包含 IC 晶片、記憶體、主/被動元 件、PCB 印刷電路板、天線、機殼等零組件。

(二) 產業鍊的中游

產業的中游業者,以生產設計與的網通終端產品為主。台灣設計與生 產網通終端產品的廠商,大多數以 ODM/OEM 經營模式為主。

(三) 產業鍊的下游

產業鍊的下游角色,是以國內外終端的品牌廠商,電信業者(行動網路、

與固網)為主。

(四) 客戶

消費者則是藉由實體店面、電商購買品牌商的產品、或是參與電信商搭 售電信服務的方式取得實體產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台灣網通產業經過多年發展,整個產業的聚落與垂直分工也十分完整。根 據 ITIS 的台灣通訊地圖,可以清楚的掌握,不同業者在產業鍊的中的分工,從 上游的晶片、中游的產品設計與生產,一直到下游的品牌商或是電信商角色,都 有不同的業者投入。

資料來源:2019 台灣產業地圖

圖2-2 台灣通訊產業地圖

台灣廠商藉由設計與生產的實力,在WLAN、Cable、xDSL、無線寬頻終端 模組等終端項目,在全球的市佔率第一的份額。

表2-2 台灣網通終端全球市佔

產品類別 全球市佔率 全球排名

WLAN

2018 68.5% 1 2019 68.8% 1 2020 (f) 67.2% 1

xDSL CPE

2018 54.8% 1 2019 54.2% 1 2020 (f) 54.4% 1

然而隨著WiFi、xDSL、Cable 技術的成熟,大陸 OEM/ODM 廠商投入,產 業競爭加劇。在加上市場對於寬頻上網需求改變, Cable、與 xDSL 等有線寬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要技術變革。

(四) 2010 年代:第四代行動技術 4G(LTE), 著重在寬頻化數據化為主要技 術變革。

(五) 在 2020 年,第五代無線行動技術(5G NR) 的規格制訂定案,著重在由 比4G 更高流量(eMBB)、低延遲高可靠度(URLCC)、大連接(mMTC)技 術上變革。2017 年 3 月,3GPP 核准了 5G NR 標準化時程的加速提 案,為 5G 早期變體的「非獨立式 5G NR」推出,提供重要的過渡支 援 ,能協助奠定 5G 的早期部署基礎,並可幫助滿足增強型無線寬頻 服務的需求。5G NR 標準化已經於 2019 年完成大規模的試用與部署。

預計到 2022 年底,5G 用戶數將超過 5 億。而 3GPP 定義的 5G 規格 目標是達到以下三大重要的效能指標。

1. 超過 10 Gb/s 的理論值下載速度,以達到滿足無線寬頻的需求。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eMBB)

2. 每平方公里內,支持 1 百萬個連線 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 (MMTC)

3. 支持小於一毫秒的通訊延遲能力。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 (URLLC)

無線通信是利用電磁波來進行各種資訊交換。無線通訊使用的不同頻率的電 磁波,也決定了通訊的不同的特性及應用場景。5G 的規範根據目前可用無線頻 譜頻率、可用性、商業性的考量,定了不同的頻段。藉以滿足不同國家,不同市 場與不同使用情境。根據5G 頻段的頻率範圍,可以將他們區分為 5G 低頻,5G 中頻、與5G 高頻,三個區塊。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2-3 5G 頻段區分

根據頻率不同而區分出來三個區塊:5G 高頻、5G 中頻、與 5G 低頻區 塊。這三個區塊也有有不同的優勢和個別的特色,表2-3 彙整其不同的特性。

表2-3 5G 頻率區塊的特色 5G 頻段區塊 頻率範圍 特色

5G 低頻 < 1Ghz 此區段的無線電波可提供較大的 涵蓋範圍、較好的穿透率。

但此範圍的其他商業應用擁擠,

可用頻率已經比較有限。

5G 中頻 1 Ghz – 7.2 Ghz 中頻的區塊的無線電波的特性,

在涵蓋率、穿透率,與可用頻率 範圍三個指標來說,相其他兩個 區塊來比較,較為平衡。

5G 高頻 >= 24 Ghz 高頻區塊的無線電波,可以提供 非常大量的在可用頻率,但是在 此區塊的電波特性,其穿透率與 涵蓋率上較不理想。基地台業者 需要透過部屬較多基站來達到較 好的服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5G 藉由其多元的頻段定義,再加上於 eMBB、MMTC、URLLC 的技術優 勢與整合力量,目標是給消費者帶來更便利的上網服務、與其他多元的商業服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網通產業的下游角色(電信營運商),也積極的創作5G 帶來的機遇,想要擺脫”

沈默的管道”角色,充分享受 5G 賦予產業的增長機會。

5G 這股浪潮,為不同各種產業帶來了不同的衝擊與新的契機。根據相關統 計美國Fortune 500 企業自 2000 年至今有超過一半無法因應外部環境導致被併購 或破產而消失。這波浪潮衝擊,企業必須重新思考如何轉型,重新在產業中找尋 定位,創造新的商業模式,積極調整應變科技發展新趨勢,從中嗅出新商機,找 出新的發展方向,將危機化為轉機,才能免於在這波浪潮所淹沒。5G 對於網通 產業者來說有不小挑戰,但是也帶來新的機會。

Lavy & Merry (1988)

Barbara & Philippe

(1994)

根據 Gerry Johnson, Kevan Scholes, Richard Wittington 於 Fundamentals of Strategy 中定義,企業的商業策略上主要以兩種策略為主:

1.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差異化策略,提供給消費者比其他競爭者不同的或是更有有價值的 產品與服務。

2. Price-low Strategy

低價策略,提供給消費者相同或是更好的產品與服務,但使用更低 的價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Donald B Bibeault 於著作 Corporate Turnaround: How Managers Turn Losers into Winners 提到,企業轉型可以採用的五項策略摘要如下:

1. The Management Process Turnaround (管理與流程的轉型):除了管 理與流程的改造,成功的轉型包含企業與組織文化的改變。作者認為 三分之二轉型屬於這一類別。

2. The Economic or Business cycle Turnaround (經濟與商業週期轉 型): 因應經濟與商業週期的不同在企業管理上做出調整的策略。

3. The Completive Environment Turnaround(競爭環境的轉型): 改變 經營模式使產品的價格更具備競爭力。

4. The Product Breakthrough Turnaround (產品突破轉型):以相關產 品的突破與創新帶來轉型。

5. The government related turnaround(因應與配合政府策略轉型):

根據政府相關策略的轉型。

而國內學者陳明璋(1996) 也提到企業轉型的類型其五個類型,摘要如下:

1. 產品別、產業型態轉型:

包含在不同產業之間的轉型(例如在紡織和石化產業之間的改變)、業 態的轉換(例如在製造、批發、零售之間的轉換)、或是其他多角化經 營與縮小事業範圍都屬此一類別。

2. 經營型態轉型:

包含經營模式改變、垂直及水平形式整合、事業體之前整合及合作、

還有公司合併。

3. 產品轉型

產品轉型包含產品線的結構調整、品質的提升、附加加值的增加、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新產品的開發。

4. 市場轉型

市場轉型包含品牌、目標客戶、行銷、通路、銷售方式上的改變。

5. 經營體質轉型

包含企業與組織的功能改善、調整、生產技術或設備的改善、生產程 序上的改善、研究發展、以及人事和財務加強的改變。

企業面臨轉型需求與壓力時,為了求生存與建立新的競爭優勢,不一定只 會選擇一種策略。企業可根據外在環境、與內在資源與競爭優勢分析,選擇一個 或是多個策略。

三、 關鍵成功要素

Critical Success Factor(CSF)與 Key Success Factor(KSF)都是表示關鍵 成功因素的英文。CSF 最早是由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D. Ronald Daniel 於1961 年提出,Jack F. Rockart 在 1986 年重新定義並進行系統化討論。本研究 彙整國內外學者,所提估出關鍵成功要素,以此檢視研究的轉型策略。

Joyce, Nohria,& Roberson (2003) 於 WHAT REALLY WORKS:THE 4+2 FORM WHAT REALLY WORKS:THE 4+2 FORM 一書中,探討企業到底該專注 和努力在哪些事情上,才能在商業世界中真正成功。他提出企業成功四個主要管 理實務、與因素與四項次要管理實務,其重點摘要如下:

Joyce, Nohria,& Roberson (2003) 於 WHAT REALLY WORKS:THE 4+2 FORM WHAT REALLY WORKS:THE 4+2 FORM 一書中,探討企業到底該專注 和努力在哪些事情上,才能在商業世界中真正成功。他提出企業成功四個主要管 理實務、與因素與四項次要管理實務,其重點摘要如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