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政府部門出版機構

第二節 譯本與譯者介紹

侯文體(即古日語)之約聘研究員翻譯臺灣總督府檔案。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起初 採取逐卷翻譯的方式,但是隨著本土意識抬頭,臺灣史研究漸漸成為學界與社會 各界共同關注的顯學,因此自民國 87 年起改為採用專題翻譯的方式,選定教育、

臺灣對華南及南洋之關係、交通、原住民、官制、宗教、殖產、衛生等八項主題。

迄至民國 100 年底,翻譯成果豐碩,作品包括《臺灣總督府檔案中譯本》第 1 輯至第 11 輯、《臺灣總督府檔案專題翻譯系列》第 1 輯至第 28 輯與《日治時期 古籍翻譯系列》。內容涵蓋日治時期臺灣原住民史料、各類公文史料(衛生、貨 幣、郵政、官制、宗教等)、涉外關係相關史料與保甲制度研究等。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有鑑於臺灣早期歷史涉外檔案之取得不易與重要性,明鄭、

清領、日據及戰後均有相關檔案典存,惟荷、西時期的史料,多分散於世界各國,

而且內容多具各國語文與古文手寫體等特性,致使國內缺乏相關史料,為彌補這 個部分的史料空缺,故除了日據時期檔案翻譯以外,2001 年度起規劃進行臺灣 早期史料編譯計畫,以荷蘭與西班牙兩國相關檔案為主。出版譯作包括《荷蘭聯 合東印度公司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Ⅰ)與(Ⅱ) 》12、《西班牙 人在臺灣(1626-1642)》、《臺灣與西班牙關係史料彙編(Ⅰ)與(Ⅲ)》等,

共計五部譯作。根據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官方網站編輯組網頁資料,該館現在正在 進行第四任長官 H. Putmans 至巴達維亞總督書信抄錄譯註委託案,而《臺灣與 西班牙關係史料彙編》第二冊也正編輯校定中。

第二節 譯本與譯者介紹

之臺政》、《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其中《日據下之臺政》與《臺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分別 於 1977 年與 1984 年再版。

12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Ⅰ)與(Ⅱ) 》為十七世紀荷蘭東 印度公司派駐臺灣長官書信檔案,內容包括當時在澎湖築堡駐紮的艦隊司令官 Cornelis Reijersen 及來臺前後共計十二任長官,所呈給巴達維亞長官的書信。

- 10 -

Histoire et Description

《臺灣島之 歷史與地

誌》

Camille Imbault-Huart

- 11 -

7

Pioneering in Formosa:

Recollections of Adventures

among Mandarins, Wreckers,&

Head-Hunting Savages Formosa:The

Island, Its People, and

Missions

《臺灣六 記》

麥凱

(George Leslie Mackay)(加)

周學普 1960 年 臺灣研 究 叢刊

9

L'Expedition Francaise de

Formose 1884-1885

《法軍侵臺 始末》

加爾諾特 ( Eugéne Germain Garno) (法)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臺灣之 過去與 現在》

戴維森

(James W.

Davidson)

(英) 灣島史〉(Geschichte der Insel Formosa,1897)、C.E.S 荷蘭原著 Lambach 英譯之〈被 遺誤之臺灣〉(Verwaarloosde Formosa)及 Albrechte Herport 〈臺灣旅行記〉(摘 譯自 Reise nach Java, Formosa, Voder- Indien und Ceylon);《臺灣經濟史六集》收 錄了〈臺灣島之歷史〉(Geschichte Formosa’s bis Anfang 1898),作者為 Albrechte

- 12 -

Wirth;《臺灣經濟史九集》收錄有〈廈門與臺灣〉,為美國廈門領事李仙德(Charles.

W. LeGendre)的著作,以上作品中譯譯者皆為周學普。

(二)譯者與編譯者介紹

以下筆者介紹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譯本的譯者。

(1) 黎烈文

《臺灣島之歷史與地誌》、《法軍侵臺始末》譯者。中國湖南湘潭人,為作家、 翻譯家、編輯,筆名李維克、林取、達五、達六等。1926 年留學日本,於東京第 一高等學校預科(舊日本高等學校大學預科)就讀,之後轉往法國,獲得巴黎大 學文學碩士學位。曾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業餘從事文學創作。1945 年第二 次世界大戰結束來台,出任臺北《台灣新生報》副社長。1947 年起,於臺灣大 學任教。黎氏著有散文《崇高的女性》等創作,譯作多為法國文學與思潮的譯介,

如《伊爾的美神》、《脂肪球》、《冰島漁夫》等。

(2) 周學普

《臺灣六記》、〈被遺誤之臺灣〉、〈臺灣島之歷史〉、〈臺灣旅行記〉、〈廈門與 臺灣〉譯者。浙江嵊州市人,為臺灣德國文學研究者、德語教師、翻譯家。日本 京都大學文學院獨文科(德文科)畢業,曾任國立浙江大學、山東大學、福建省 立醫學院教授。1946 年來台,任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 語系系主任,之後轉任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教授,教授德文 26 年。周 學普在臺灣經常發表譯作,《創作》月刊、《文星雜誌》、《文藝月報》、《中華日報》

等報章雜誌皆可見周氏之譯作,翻譯作品以哥德作品為主,包括《少年維特的煩 惱》、《愛力》、《浮士德》等。在臺灣耳熟能響的《野玫瑰》(歌德詩,舒伯特曲)

之中文歌詞,即出自周學普之手。

(3) 林英彥

- 13 -

《日據時代臺灣米穀經濟論》譯者。出生於雲林縣台西鄉,臺灣省立法商學 院地政系(現台北大學)學士,中國地政研究所地政系碩士,日本東京大學農業經 濟學碩士,日本東京大學農學博士。現為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名譽教授,任教 40 餘年,專長為土地估價、中國大陸土地問題專題研究。著有多本不動產相關 書籍,包括《不動產大辭典》、《不動產估價》、《土地利用概要》等。

(4) 吳明遠

《老臺灣》譯者。筆者所蒐集到有關吳現有的資料很稀少。只知吳明遠在譯 序中表示,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囑託翻譯《Pioneering In Formosa》一書。譯 者在《老臺灣》譯者前言中所表示:「素好遊覽,而來台灣以來,瑣務千羈,到 過的地方極為有限..而得以飽覽這個美麗之島的許多瑰麗的景色……。」由此推 測,吳有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或 1949 年從中國來台的人士。(林希樺:43)

(5) 蔡啟恆

《臺灣之過去與現在》譯者。祖籍福建,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法律系,曾任 上海廣興銀行秘書與臺灣銀行監理專員。編有《許丙:許伯埏回想錄》一書。

觀察以上譯者名單,筆者發現有不少位譯者是在中國大陸出生,之後才來臺 灣。如《臺灣六記》譯者周學普即是於 1946 年應留日同鄉許壽裳14之邀,來臺 擔任國立編譯館名著編輯組編纂。筆者認為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會聘用這些從大 陸來台的譯者,原因有二。其一,對於國民政府來說,聘用同樣是在二次戰後從 中國大陸來台的譯者,較能認同國民政府對於臺灣的統治與執行的政策等。譯者 在翻譯時,便較能知道哪些內容可能對政府較不利,或文字可能過於觸目等,無 益於國民政府統治臺灣。其二,臺灣歷經日本五十年的統治,日本治臺期間執行 皇民化運動,對臺灣人民實行同化政策,要求臺灣人說日語。因此臺灣光復後,

精通中文的人才短缺,故聘請大陸來臺人士翻譯。

14 許壽裳,文史學者、作家、教育家,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史地科畢業,曾任臺灣省國立編譯館 館長、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 14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一)譯本整理

根據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網站所提供的出版品資料,筆者將所有翻譯作品挑出,

並依據通史類、專史類、檔案史料與民俗、文物、宗教類等四大類別,依照出版 先後順序整理如附錄。

從附錄可明顯看出,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所出版的譯本,以主題而言,有關日 本殖民臺灣時期所留下來的文獻與作品,在數量上遠超過荷、西時期的臺灣史料。

在筆者所整理的所有 111 筆譯本中,有關日本據臺的譯本就佔了 101 筆,佔譯本 總數 93%。有關荷據時期的譯本有 5 筆,佔譯本總數 4%,有關西班牙人在臺灣 的譯本有 2 筆,佔譯本總數 2%,有關基督教在臺傳教的譯本僅有喬治馬偕

(George Mackay)所著的《臺灣遙寄》(From Far Formosa),佔譯本總數 1%。

(見圖 2.1)

圖 2.1

另外,就譯本類別而言,檔案史料為譯本的最大宗。在四類譯本中,檔案史

日治時期 93%

荷據時期 4%

西班牙殖民臺灣 時期

2%

教會 1%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譯本主題分類

- 15 -

料譯本共有 98 筆,佔全部譯本的 88%。通史類與專史類譯本分別有 7 筆與 4 筆,

而民俗、文物、宗教類譯本僅有 2 筆。

根據附錄,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所出版的譯本,大部分為編譯本,意即編者或 編譯者將資料經整理編譯而成。如程大學於《臺灣前期武裝抗日運動有關檔案》

序言中指出,「查本會所保藏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檔案,內容浩瀚,尤其淪陷初 期,及臺灣總督府自開府至軍組織間一段,戎馬倥傯,百事俱廢,焉能顧及文獻 工作。」15序言中亦指出,「編譯者為摘出此期資料,費時已久,至於將此雜亂 資料加以整理成章,更屬龐雜瑣碎之事。」16又如《羅福星抗日革命案全檔》編 譯者弁言中所描述編譯該書的過程,編譯者指出種種在編譯上的困難,包括原檔 文件編排紊亂難辨、原件文字部分有錯誤17、原件字跡不易辨認等。可見由於原 文本往往因原檔案浩瀚、次序紊亂、資料生成時間文書工具不如現代發達或逢時 局動盪等緣故,故無法逕譯,為求方便索閱,往往需要經過編譯人員加以整理。

(二)譯者與編譯者介紹

從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到今日的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該單位陸續出版大量專書 與檔案史料譯本。筆者在此也將探討各譯者或編譯者的背景,筆者僅找到 20 位 譯者的資料,未找到溫吉、王萬龍、陳文添與宋建和等譯者的資料。

(1) 宋文薰

《臺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譯者。1954 年畢業於日本明治大學預科,1951 年台大歷史系畢業。曾任台大歷史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曾於 1958 年 以訪問學人身分前往美國哈佛大學。1988 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現為中央 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通信研究員與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名譽教授。宋文薰教授一 生致力於臺灣考古發掘,曾與地質學家林朝棨發現臺灣最古老的舊石器時代文化

-長濱文化,更曾意外自收藏家家中發現智人頭骨化石,起名「左鎮人」。此外,

15 莊金德、駕嗣章編譯:《羅福星抗日革命案全檔》(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65),頁 3。

16 莊金德、駕嗣章編譯:《羅福星抗日革命案全檔》(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65),頁 3。

17 《羅福星抗日革命案全檔》編譯者弁言指出該書所據以編譯之原件有者為法院檢察官、司法 警察及法院書記官等,根據原始案卷,加以謄錄、翻譯或油印、複寫等而成。故在文字方面,恆 常發生有錯誤或遺漏之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