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政府部門出版機構

第一節 贊助者介紹

根據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傳部電送行政長官公署的〈接管臺灣文化宣傳 事業計畫綱要〉,日治時期大多數日人所掌控的圖書生產設備與物資,全數由臺 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管。由此可見當時國民政府有意藉由控制臺灣的出版資源與 文化宣傳事業,藉以控制言論與思想。國民政府於 1949 年 5 月所頒布的戒嚴令,

制定了《戒嚴法》、《出版法》、《戒嚴期間新聞雜誌圖書管理辦法》等,圖書的出 版須通過諸多審查流程,更使的言論與出版有諸多限制。而在此一時期有關臺灣 殖民歷史紀錄與西人來臺旅行紀錄等中譯本,出版者大多為公營出版機構。據筆 者所收集的書籍資料顯示,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與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為臺灣解嚴 前,出版有關臺灣歷史文化的中譯書籍相當活躍的兩大機構。以下先介紹臺灣銀 行經濟研究室與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的成立背景與出版概況,接著整理兩出版機構 有關臺灣歷史文化的中譯書籍,介紹其譯者的背景,並探究其出版目的。最後就 筆者所整理的書目,討論譯本之呈現。

第一節 贊助者介紹

筆者於本節介紹國民政府接管臺灣後兩大重要政府部門出版機構--「臺灣 銀行經濟研究室」與「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本節介紹兩出版機構的成立背景與出 版概況。

一、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成立於 1946 年,為臺灣銀行底下的一個組織。臺灣銀 行日治時期原名為「株式會社臺灣銀行」。臺灣光復後,改名台灣銀行,並成立

「金融研究室」,周憲文7任首位主任,1951 年改名為「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現名「經濟研究處」,負責掌理國內、外經濟金融、重要產業之調查、分析、銀

7 周憲文(1907-1989)為浙江人,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經濟學專攻畢業,曾任台大法學院院長。

- 7 -

行業務研究及各種經濟出版物之編輯等事項8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刊物主要包含金融經濟與文獻整理兩大主題。金融 經濟相關的刊物包括《經濟學名著翻譯叢書》、《西洋經濟學者及其名著辭典》、《銀 行研究叢刊》、《臺灣經濟金融月刊》、《臺灣進出口貨價指數》、《臺灣金融年報》、

《國際經濟統計簡報》、《臺灣金融物價簡報》等。文獻整理相關刊物包括:《臺 灣研究叢刊》、《臺灣文獻叢刊》與《臺灣特產叢刊》等。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所出版的譯本主題包含金融經濟與臺灣歷史地理文獻 等。由於本論文主要為臺灣文獻史料的譯本研究,因此經濟金融方面的譯本不在 本文研究範圍內。有關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所出版臺灣文獻史料相關譯本,容筆 者於本章第二節譯本與譯者介紹再做討論。

二、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國民政府鑒於地方歷史文獻對於國家民族發展認識的重要,於 1948 年 6 月 1 日於臺北成立臺灣省通志館,專責辦理臺灣省通志之纂修,由林獻堂擔任首任 館長。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首任館長林獻堂出自臺灣五大家族之一的霧峰林家,在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與臺灣民眾黨扮演要角,有臺灣議會之父的稱號;歷史學者 Johanna M. Meskill 更將林譽為「臺灣自治運動的領袖與文化的褓母」9。臺灣省 文獻委員會聘請林獻堂擔任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館長,似乎有意讓林處於政府與民 間居中的位置,有與民間妥協的意味。臺灣省通志館於 1949 年 7 月改組為「臺 灣省文獻委員會」,並分設「編纂組」、「採集組」、「整理組」,負責臺灣省文獻史 料之採集、整理、典藏、文獻書刊的出版與史志的纂修。1956 年國民政府為防 範中國解放軍轟炸台北,癱瘓臺灣行政中樞,因此將臺灣省政府遷至南投縣南投 市中興興村,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也跟著搬遷,並於 1958 年改隸臺灣省政府民政

8 引自臺灣銀行網站:http://www.bot.com.tw/BOTIntro/Organization/Pages/default.aspx。

9 Johanna M.Meskill 著,溫振華譯,〈霧峰林家:一個台灣士紳家族的興起〉,《台灣風物》,29 卷 4 期,1979 年 12 月,頁 1-10。

- 8 -

廳。1997 年省文化處成立,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改隸臺灣省政府文化處。1999 年 7 月由於精省之故,再度直屬臺灣省政府。2000 年臺灣經歷首次政黨輪替,由臺 灣最大的本土派政黨民主進步黨候選人陳水扁當選總統,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於 2002 年改隸總統府國史館,改為現名「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為中華民國政府維 護與保存臺灣相關史蹟文獻之專責機構。10 陳水扁總統上任後將臺灣省文獻委 員會改隸屬於總統府底下國史館,有提升其地位與體現政府本土化政策的用意。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成立至今已有 60 年歷史,歷年出版品達 2000 餘種,大致 可分為 10 大類:

第一類、志書類。包含臺灣省通志稿、增修臺灣史通志、臺灣省通志、重 修臺灣省通志、臺灣全志。

第二類、通史類。

第三類、專史類。包含臺灣原住民史、客家族群史、家族史。

第四類、檔案史料類。包含荷西、明鄭檔案史料、清代史料、日治時期檔案 史料、戰後時期檔案史料、口述史料及古文書拓本史料。

第五類、地名類。包含各縣市地名辭書。

第六類、詩文傳記類。

第七類、民俗文物宗教類。

第八類、臺灣歷史文化叢刊。

第九類、臺灣文季獻刊。

第十類、研討會論文集。

其中有關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的翻譯研究成果,筆者依據日文、荷蘭文和西班 牙文史料的翻譯分別討論。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在 1952 年至 1984 年間出版《臺灣 叢書譯本》,共計有四部譯作11。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自 1990 年開始,招聘日文諳

10 見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網頁:http://www.th.gov.tw/web/pagedoc.php?nd2=M0101。

11 《臺灣叢書譯本》共包含四部譯作,包括《臺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臺灣遙寄》、《日據下

- 9 -

侯文體(即古日語)之約聘研究員翻譯臺灣總督府檔案。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起初 採取逐卷翻譯的方式,但是隨著本土意識抬頭,臺灣史研究漸漸成為學界與社會 各界共同關注的顯學,因此自民國 87 年起改為採用專題翻譯的方式,選定教育、

臺灣對華南及南洋之關係、交通、原住民、官制、宗教、殖產、衛生等八項主題。

迄至民國 100 年底,翻譯成果豐碩,作品包括《臺灣總督府檔案中譯本》第 1 輯至第 11 輯、《臺灣總督府檔案專題翻譯系列》第 1 輯至第 28 輯與《日治時期 古籍翻譯系列》。內容涵蓋日治時期臺灣原住民史料、各類公文史料(衛生、貨 幣、郵政、官制、宗教等)、涉外關係相關史料與保甲制度研究等。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有鑑於臺灣早期歷史涉外檔案之取得不易與重要性,明鄭、

清領、日據及戰後均有相關檔案典存,惟荷、西時期的史料,多分散於世界各國,

而且內容多具各國語文與古文手寫體等特性,致使國內缺乏相關史料,為彌補這 個部分的史料空缺,故除了日據時期檔案翻譯以外,2001 年度起規劃進行臺灣 早期史料編譯計畫,以荷蘭與西班牙兩國相關檔案為主。出版譯作包括《荷蘭聯 合東印度公司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Ⅰ)與(Ⅱ) 》12、《西班牙 人在臺灣(1626-1642)》、《臺灣與西班牙關係史料彙編(Ⅰ)與(Ⅲ)》等,

共計五部譯作。根據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官方網站編輯組網頁資料,該館現在正在 進行第四任長官 H. Putmans 至巴達維亞總督書信抄錄譯註委託案,而《臺灣與 西班牙關係史料彙編》第二冊也正編輯校定中。

相關文件